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中心意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己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A尝B同C僚D故E归F骸G骨H非I敢J为K用L也M求N为O先P人Q遗R类S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文中指罪过、过错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的“过”字意思相同。
B.屈,文中指降低身份的意思,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字意思不相同。
C.从,文中指听从、接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意思相同。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安葬父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光武帝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
(2)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
5.谶语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光武帝和郑兴对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6-17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 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 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 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于圣                                 概:概括
②不得中庸以人舜、尧之道     由:沿着
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百物                 糜:腐烂
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                              术:术法
A.①⑦B.②⑤C.③⑥D.⑤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深闳杰异               《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             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C.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2)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2021-04-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迁待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以日食策免。拜卫尉。光和二年,复代段颍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以先策黄巾逆谋,以事上闻,封逯乡侯六百户。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

(《后汉书·刘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 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 自下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B.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 示辱而已/ 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 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C.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 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 自下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D.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 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 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文中指学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西晋改设国子祭酒,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
B.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本指敬重乡中长辈,古时当时乡中皆是同族 ,后指敬爱兄长。
C.日食:汉代被看作帝王死亡,朝政混乱等重大灾难发生的征兆。发生后,汉代帝王会大开杀戒,严酷刑罚。
D.策免:文中指免官,是帝王以策书免官。“策”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性情宽厚大度:对误解他的失牛者、家里买酒醉归的仆人、弄污朝服的婢女,都是温和慈爱以待。
B.刘宽仕途有坎坷:桓帝、灵帝时都曾经受到重用,后来因日食之事有起伏。
C.刘宽进谏有方法:曾经在灵帝旁边坐着睡着,喝的大醉,披头散发,还假装借醉酒委婉进谏。
D.刘宽为政以宽,方法得当:轻刑罚,常用农里之言、孝悌之义教化百姓,社会风气改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5.为什么说刘宽是有见识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1-04-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永和六年,杀石鉴,其司徒申钟、司空郎阅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闵固让李农,农以死固请,于是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曰永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祗镇南刘国自繁阳会琨。闵大败琨于邯郸,死者万馀。刘国还屯繁阳。苻健自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闵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为行台都督,使其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帅步骑十二万次于黄城,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馀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魔、皝庙。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曰武悼天王。

(节选自《晋书·冉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B.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C.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D.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尚书,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褒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闵有勇有谋,威望很高。他年幼时果敢敏锐,成年后,善于谋略,勇力绝人,打败梁犊后,胡夏种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B.冉闵称帝建国,又复姓冉。他在永和六年,杀了石鉴后称帝,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又恢复姓冉。
C.冉闵四方征战,多次取胜。他在邯郸大败石琨;又亲率精兵八万直接在苍亭与敌军展开激战,大败张贺度等,杀死勒豚。
D.冉闵整顿官制,依才授职。他从苍亭回到邺宫后,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许多儒学后人获得到显赫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
(2)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
5.请简要概括冉闵被擒的原因。
2021-04-09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会契丹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时契丹国母萧氏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洗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至巳,洗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C.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D.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一般指辽朝,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B.雁门,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是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
C.寅,十二地支的第三位,文中“自寅至巳”相当于现在的从凌晨三点到上午十点。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或国家的军队。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王师”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幼时就骑射出众,胸怀大志。每次打猎,他获得的猎物都超过同伴,并且认为自己将来统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
B.杨业屡立战功,威名远播。他曾在雁门大破契丹军队,后来契丹军队远远看到他的军旗就会退走,因此杨业被称为“无敌”。
C.杨业审时度势,智勇双全。大兵北征,他敏锐地感知到敌军气势旺盛,不可力敌,但在小人的逼迫下,明知道此战必败,仍毅然率军出战。
D.杨业知恩图报,忠义刚烈。他为报答宋太宗的恩情,在不利的形势下血战到底,被俘后也宁死不降,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5.阅读选文,说说杨业对国家有何具体贡献?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 而知准为可用矣。即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①际:彼此之间。 ②狃:轻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B.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C.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D.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有的不是本文中)
A.古人用天上二十四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进士”是古代殿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降职。
D.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其余五部分别为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年少有才且正直。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唐朝末年,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蕃户从渭水以南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来限制他们往来。皇帝对此不悦,后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
C.淳化二年大旱,皇上问时政得失,大臣们认为是天命,寇准却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并当即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注:此句不在本文中)
2021-03-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哀公十五年,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或城市。
B.皋陶(gāoyáo):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麒麟:中国传统瑞兽,传说中的动物,与凤凰、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
D.东阶:古代贵族厅堂的台阶分三道,西阶供客人行走,东阶供主人行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南宫敬叔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了,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孔子非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表现其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
C.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孔子因仁兽麒麟被人捕获而感慨;又有感于河图与洛书的不再出现,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不能实现、时代无法挽救的悲叹。
D.孔子病了,子贡前去探望他,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死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无限凄怆悲惋之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2)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
5.司马迁为何把孔子列入世家?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谨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B.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C.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D.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树下的佐吏,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B.孔子,名丘,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编纂修订了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C.直史馆,官名,宋朝初年设置,任职一至二年,可委以重任,超迁官阶。
D.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后为六部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尧佐仕途不顺。陈尧佐的哥哥出使陕西时,揭发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并诬告陈尧佐,他因此被贬为朝邑县主簿;任开封推官时又因评论政事忤逆圣旨,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善于治水。钱塘江用竹笼装石头作为堤坝,第二年就毁坏了,陈尧佐建议用“下薪实土”的方法加固江堤,丁谓起初不同意,但后来还是采用了他的办法。
C.陈尧佐耿直公正。祥符知县陈诂因治下严厉被属下举报,其他官员因陈诂和吕夷简有亲戚关系而不敢为其辩解,只有陈尧佐为陈诂说话,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D.陈尧佐勤敏好学。陈尧佐自幼好学,他的父亲教授儿子们学习经书,他的兄长还没有完成学业,他就已经能够诵读,后来他即使地位通达显贵,也依旧坚持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2)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5.陈尧佐爱民如子,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请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项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褐,又称竖褐。原指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后逐渐成了贫苦人、仆役或地位卑下的平民百姓的代称。
B.解印,就是解印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的词语还有解官、解绶。
C.羲皇,即伏羲氏,是后世追尊的“三皇”之一。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因此隐逸之士常自称羲皇上人。
D.元嘉,皇帝庙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项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5.陶渊明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拿出残破的素琴“抚而和之”,有哪些因素能促使他这样做?请你结和文本进行探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继元既降,帝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兵马都部署。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潘美为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王侁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护之。时契丹复陷寰州,业谓美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侯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至谷口,望见无人,即附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其子廷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刘继元,为后汉的开国、末代帝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B.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日/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C.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D.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庙号多为太宗。
B.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西北地区,由耶律阿保机建国,国号为契丹。
C.雍熙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之前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君侯是一种尊称,秦汉时候称呼担任丞相的列侯,汉朝以后,成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少有为,英勇无敌。他二十岁就开始在后汉任保卫指挥使,凭借骁勇闻名,连续升迁至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被人称赞为“无敌”。
B.杨业声名远播,得到重用。他在后汉时名声已经传到宋朝,投降后宋朝皇帝召见他,让他担任要职,因为他熟悉边关事务,又调往代州任职。
C.杨业善于指挥,威震边关。契丹进入雁门关,他率军从小路绕到契丹侧翼,大败契丹,此后契丹人看到他的军旗就带兵离开,不敢与他作战。
D.杨业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契丹攻陷寰州,他反对与契丹作战,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他为表明清白与勇敢,决定出战,兵败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5.杨业最后一战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