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中心意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癸亥晦,日有蚀之。诏曰:“阴阳错谬,日月薄蚀。百姓有,在予一人,其赦天下。公卿百寮,各上封事,无有所讳,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太中大夫郑兴上疏曰:“臣闻‘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此应变之要也。昔齐桓公避乱于莒,鲍叔从焉。既反国,鲍叔举管仲,桓公从之。遂立九合之功。愿陛下成己从众之德,济群臣举善之美。”不。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尝从刘歆学讲议,歆美其才,学者皆师之。兴既之凉州,坐事免。会赤眉作乱,东道不通,兴乃归隗嚣。嚣贰于汉,兴每匡谏,言辞恳至,嚣虽内不能悦,而外相崇礼。兴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舍益禄。兴见嚣曰:“昔尝同僚故归骸骨非敢为用也求为先人遗类耳。幸蒙覆载,得自保全。今乞骸骨,而徙舍益禄。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今为父母乞身,得益禄而止,是以父母为请也,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幸甚。”乃为办装,使与妻子俱。上闻兴归,征为太中大夫。光禄勋杜林上书荐兴曰:“执义坚固,敦于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宜侍帷幄,以益万分。”于是敬异焉,每朝有大议,辄访问兴。上尝以郊祀事问曰:“欲以谶决之,何如?”兴曰:“臣不为谶。”上怒曰:“卿不言谶,非之邪?”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兴数言事,文辞温雅。

(节选自《后汉纪·光武皇帝纪卷第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A尝B同C僚D故E归F骸G骨H非I敢J为K用L也M求N为O先P人Q遗R类S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文中指罪过、过错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的“过”字意思相同。
B.屈,文中指降低身份的意思,与《孟子》中“威武不能屈”的“屈”字意思不相同。
C.从,文中指听从、接纳的意思,与《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字意思相同。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文中指请求放自己回中原安葬父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尊敬并看重郑兴,每遇朝中大事总是邀请他商议;面对日蚀现象,光武帝归咎于自己,特赦天下,还要求百官进言,但没有接受郑兴的进谏。
B.郑兴借前人的话劝谏光武帝,希望他谨慎处理政务,重用好人,还举出历史人物作为例证。郑兴对隗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服了隗嚣归顺朝廷。
C.隗嚣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想办法拉拢郑兴,他让郑兴搬入更好的房子,又增加郑兴的俸禄,但在郑兴诚恳要求之下,他还是放郑兴一家离开。
D.郑兴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不但求学的人都以他为师,光禄勋杜林也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适合辅佐国君;他上书陈事,言辞总是温文尔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无政,不用善,则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
(2)兴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敢非。”上乃解曰:“言不当若是邪。”
5.谶语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光武帝和郑兴对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6-17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6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 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 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 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 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不于圣                                 概:概括
②不得中庸以人舜、尧之道     由:沿着
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百物                 糜:腐烂
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                              术:术法
A.①⑦B.②⑤C.③⑥D.⑤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深闳杰异               《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             又何况天地广阔无边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C.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2)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
2021-04-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迁待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以日食策免。拜卫尉。光和二年,复代段颍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以先策黄巾逆谋,以事上闻,封逯乡侯六百户。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

(《后汉书·刘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 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 自下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B.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 示辱而已/ 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 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C.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 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 自下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D.吏人有过/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 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 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 引躬克责/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文中指学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西晋改设国子祭酒,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
B.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本指敬重乡中长辈,古时当时乡中皆是同族 ,后指敬爱兄长。
C.日食:汉代被看作帝王死亡,朝政混乱等重大灾难发生的征兆。发生后,汉代帝王会大开杀戒,严酷刑罚。
D.策免:文中指免官,是帝王以策书免官。“策”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性情宽厚大度:对误解他的失牛者、家里买酒醉归的仆人、弄污朝服的婢女,都是温和慈爱以待。
B.刘宽仕途有坎坷:桓帝、灵帝时都曾经受到重用,后来因日食之事有起伏。
C.刘宽进谏有方法:曾经在灵帝旁边坐着睡着,喝的大醉,披头散发,还假装借醉酒委婉进谏。
D.刘宽为政以宽,方法得当:轻刑罚,常用农里之言、孝悌之义教化百姓,社会风气改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5.为什么说刘宽是有见识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1-04-1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两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摘自《史记·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B.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C.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D.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B.服色,每个王朝都有自己崇尚的颜色,“易服饰”被认为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D.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类似的说法还有“迁”。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富有才华,得到提拔。他十八岁时,就以能赋诗写文章闻名郡里,二十多岁成为最年轻的博士,得到孝文帝的喜爱,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B.贾生受到嫉妒,被贬长沙。孝文帝想要把贾生提拔到公卿的位置上,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嫉妒他,在孝文帝面前诋毁他,于是孝文帝把他贬谪到长沙。
C.贾生心情郁闷,凭吊屈原。贾生前往长沙,自认不适应长沙的气候,寿命不会长久,又想到是被贬而来,心情抑郁,在渡湘江时,作了一首诗,来凭吊屈原。
D.贾生多次上书,未被采纳。贾生谏阻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他多次上书,诸侯封地有的连接好几个郡,可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均未采纳。
4.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5.孝文帝把贾谊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1-04-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也。父昙腾,魏陇西郡守。赠秦州刺史。景宣少聪悟,有气侠,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荐之于朝,起家轻车将军。

景宣晓兵权,有智略。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宣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景宣将二十骑,且战且走。从骑略尽,景宣轻马突围,手斩数级,驰而获免,因投民家自匿,衣服形容,不异平昔。景宣以久藏非计,乃伪作太祖书,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阳,声言大军续至。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惮景宣,不敢进。景宣恐琛审其虚实,乃将左右腹心自随,诈云迎军,因得遁。进屯宜阳,攻襄城,拔之,获郡守王洪显,俘斩五百余人。太祖嘉之,征入朝。录前后功,封显亲县男,食邑三百户。除南阳郡守。郡邻敌境,故事,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而奸宄犹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太祖特赏粟帛,以旌其能。丁母忧,寻起复,迁广州刺史。

初,梁岳阳王萧察将以襄阳归朝,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察叛将杜岸乘虚袭之。景宣乃率骑三千,助察破岸,察因是乃送其妻子先入朝。景宣又与开府杨忠取梁将柳仲礼,拔安陆、随郡。久之,随州城民吴士英等杀刺史黄道玉,因聚为寇。景宣以英等小贼,可以计取之,若声其罪,恐同恶者众。乃与英书,伪称道玉凶暴,归功英等。英采信之,遂相率而至。景宣执而戮之,散其党与。进攻应城,拔之,获夏侯珍洽。朝议以景宣威行南服,乃授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唐州蛮田曾嘉自号豫州伯,引致齐兵,大为民患。景宣又破之,获鲁嘉,以其地为郡。转安州刺史。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自是酋帅慑服,无敢叛者。

(节选自《北史·周书·列传第四十九·权景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B.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C.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D.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意为起之于家而出任官职,即从家中直接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文中指权景宣由居家而直接被晋升为轻车将军。
B.形容,含“形”“容”两个单音词,对应现代汉语“形体”“容貌”两个双音词,如《屈原列传》中“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故事,先例、成法,文中意为“按照旧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也指“旧事”。现多指一种叙述性文体。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便奉召任职,称起复;也指降职或革职后被重新起用。意同“夺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景宣军功显赫,备受恩宠。他领兵驻扎宜阳,占领襄城,抓获郡守,俘斩五百余人,太祖因此授予其南阳郡守。
B.权景宣帮助萧察,获得信任。在叛将杜岸乘虚袭击萧察时,权景宣帮助萧察将其击败,萧察于是送其妻儿先入朝。
C.权景宣带兵打仗,所向披靡。与开府杨忠一道击败梁将柳仲礼、擒获吴士英;进攻并且占领应城,俘获夏侯珍洽。
D.权景宣威行远播,南人顺服。唐州蛮人引来齐军,百姓深以为患,权景宣率兵打败并抓获了鲁嘉,用其地作为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
(2)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
5.权景宣“有智略”,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021-04-09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永和六年,杀石鉴,其司徒申钟、司空郎阅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闵固让李农,农以死固请,于是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曰永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祗镇南刘国自繁阳会琨。闵大败琨于邯郸,死者万馀。刘国还屯繁阳。苻健自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闵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为行台都督,使其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帅步骑十二万次于黄城,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馀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魔、皝庙。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曰武悼天王。

(节选自《晋书·冉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B.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C.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D.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B.尚书,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褒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闵有勇有谋,威望很高。他年幼时果敢敏锐,成年后,善于谋略,勇力绝人,打败梁犊后,胡夏种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B.冉闵称帝建国,又复姓冉。他在永和六年,杀了石鉴后称帝,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又恢复姓冉。
C.冉闵四方征战,多次取胜。他在邯郸大败石琨;又亲率精兵八万直接在苍亭与敌军展开激战,大败张贺度等,杀死勒豚。
D.冉闵整顿官制,依才授职。他从苍亭回到邺宫后,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职任,许多儒学后人获得到显赫官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
(2)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
5.请简要概括冉闵被擒的原因。
2021-04-09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会契丹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时契丹国母萧氏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洗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至巳,洗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C.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D.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一般指辽朝,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B.雁门,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是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
C.寅,十二地支的第三位,文中“自寅至巳”相当于现在的从凌晨三点到上午十点。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或国家的军队。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王师”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幼时就骑射出众,胸怀大志。每次打猎,他获得的猎物都超过同伴,并且认为自己将来统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
B.杨业屡立战功,威名远播。他曾在雁门大破契丹军队,后来契丹军队远远看到他的军旗就会退走,因此杨业被称为“无敌”。
C.杨业审时度势,智勇双全。大兵北征,他敏锐地感知到敌军气势旺盛,不可力敌,但在小人的逼迫下,明知道此战必败,仍毅然率军出战。
D.杨业知恩图报,忠义刚烈。他为报答宋太宗的恩情,在不利的形势下血战到底,被俘后也宁死不降,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5.阅读选文,说说杨业对国家有何具体贡献?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 而知准为可用矣。即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①际:彼此之间。 ②狃:轻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B.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C.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D.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有的不是本文中)
A.古人用天上二十四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进士”是古代殿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降职。
D.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其余五部分别为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年少有才且正直。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唐朝末年,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蕃户从渭水以南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来限制他们往来。皇帝对此不悦,后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
C.淳化二年大旱,皇上问时政得失,大臣们认为是天命,寇准却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并当即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注:此句不在本文中)
2021-03-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细谨:细枝末节
B.乃令张良留                                      谢:辞谢,告辞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D.闻大王有意督过                                督过:责备,监督责罚
2.下列各句与“沛公安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D.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相四十里 ②沛公已
B.①沛公不杯杓 ②不枚举
C.①沛公在 ②国则无忧民
D.①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 ②弃甲曳兵而
4.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2021-03-22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弘祚,字懋自,云南永昌人。明崇祯三年举人。自蓟州知州迁户部郎中,督饷大同。顺治元年,授岢岚兵备道。总督吴孳昌以弘祚筹画军饷,请仍留大同。中原初定,图籍散佚。弘祚聪强习掌故,户部疏请修《赋役全书》,以弘祚主其事。弘祚谓: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裁定赋役,一准万历间法例,晚末苛细巧取,尽芟除之,以为一代程式。十年,擢户部侍郎。时云、贵尚为明守,孙可望据辰州。弘祚请于江南、江西、湖广丰稔之地,采米穀、储粮饷为进取计。又言:黔国公沐天波世守云南,得民心,其僚属有散处江宁者,宜令往招天波为内应。贵州自都匀、黎平远及庆远、靖州,近为可望蹂躏,宜加意抚绥,俾令归化。冠服异制,勿骤更易。上以所言足助抚剿,下经略大学士洪承畴采行。十二年,疏请禁有司私派累民、将领冒名领饷,皆下部议行。十五年,赋役全书成,擢尚书,加太子少保。云南平,迭疏上善后诸事,请开乡试,慎署员,设重镇,稽丁田,恤士绅,抚土司,宽新政。弘祚闻父母丧,疏乞解官奔赴,命在任守制。逾月,命出视事。圣祖即位,疏请归葬,许之。旋谕促还朝。康熙三年,授刑部尚书,寻复还户部。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大学士班布尔善独罪弘祚,坐夺官。八年,鳌拜得罪,起弘祚兵部尚书。九年,以老乞休,命驰驿归里,食原俸。弘祚中道疾作,侨居江宁。念未终事父母,辑《永思录》,自号曰思斋。十一年,疏辞俸,谕曰: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十三年,卒,赐祭葬,谥端简。

(选自《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传五十·王弘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B.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C.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D.民不苦正供而苦杂派法/不立则吏不畏/吏不畏则民不安/闾阎菽帛之输/朝廷悉知之/则可以艰难成节俭版籍/赋税之事/小民悉知之则可以/烛照绝侵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人,明清时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B.郎中,隋唐以后,六部皆设郎中,是尚书和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视事,“视,瞻也”,引申为处理,视事译为治事、任职,旧指官员刚到任,意同“下车”。
D.赐祭葬,明清时高级官员死后,皇帝按其官阶或功劳大小赐给祭品、祭文,或遣官治丧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弘祚聪明博识,肩负重任。户部推荐弘祚主持编纂《赋役全书》,十多年后修成,弘祚由户部郎中擢升为户部尚书。
B.王弘祚洞察事理,善提建议。针对清初赋税问题,他直言不讳;云南平定后,他从文化、经济、政策等方面多次进言。
C.王弘祚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母去世后,弘祚上疏请求奔丧,未准,在任守制;归葬之期未到,便以国事为重应谕回朝。
D.王弘祚履历丰富,深得荣宠。事两朝皇帝,历三部尚书;因他为官政绩卓著,退休时以驿马送归故里,并且享有原来的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定赋役,一准万历间法例,晚末苛细巧取,尽芟除之,以为一代程式。
(2)七年,户部失察书吏假印盗帑,大学士班布尔善独罪弘祚,坐夺官。
5.为收复云、贵,平叛孙可望,王弘祚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2021-03-10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一) 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