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概括中心意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
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的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把推进一层,有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2020-12-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英乂,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之季子也。少以父业,习知武艺,策名河、陇间,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肃宗兴师朔野,英乂以将门子特见任用,迁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既收二京,征还阙下,掌禁兵。迁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以家艰去职。

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代宗即位,加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元帅雍王自陕统诸军讨贼洛阳,留英乂在陕为后殿。东都平,以英乂权为东都留守。既至东都,不能禁暴,纵麾下兵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延及郑、汝等州,比屋荡尽。广德元年,策勋加实封二百户,征拜尚书右仆射,封定裹郡王。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与宰臣元载交结,以久其权。

会剑南节度使严武卒,载以英乂代之,兼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轨,无所忌惮。玄宗幸蜀时旧宫,置为道士观,内有玄宗铸金真容及乘舆侍卫图画。先是,节度使每至,皆先拜而后视事。英乂以观地形胜,乃入居之,其真容图画,悉遭毁坏。见者无不愤怒,以军政苛酷,无敢发言。又颇恣狂荡,聚女人骑驴击球,制钿驴鞍及诸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未尝问百姓间事,人颇怨之。又以西山兵马使崔旰得众心,屡抑之。旰因蜀人之怨,自西山率麾下五千余众袭成都,英乂出军拒之,其众皆叛,反攻英乂。英乂奔于简州,普州刺史韩澄斩英乂首以送旰,并屠其妻子焉。

(节选自《旧唐书·郭英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B.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C.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D.朝廷方讨史思明/选任将帅/乃起英乂为陕州刺史/充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寻加御史大夫/兼神策军节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文中指宫廷。
B.家艰,指父母的丧事。旧制规定,父母死后官员要弃官回家守丧。
C.回纥,古族名,原游牧于鄂尔浑河流域,后西迁新疆成维吾尔族。
D.实封,唐食邑封户有虚有实,唯加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英乂出身将门,熟习武艺。他的父亲是前朝节度使、左羽林将军,他自己年少时就继承父业,熟知武艺,多次建立战功。
B.郭英乂深受重用,多次升迁。肃宗举兵朔方时,他受到重用,担任陇右节度使等;二京收复后,升任羽林军大将军,加特进。
C.郭英乂放纵部下,勾结权贵。他到达东都任留守后,放纵部下大肆抢掠;为巩固权势与宰相勾结,并如愿担任剑南节度使。
D.郭英乂多行不乂,家破人亡。他担任剑南节度使,做尽了坏事,最终败于崔旰手中,后被韩澄斩下头颅,妻子儿女无一幸免。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
(2)英乂以观地形胜,乃入居之,其真容图画,悉遭毁坏。
5.郭英乂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期间,干了哪些不法之事?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书计                 通“才”
B.商以                 退让
C.融自刺不             
D.洛阳令收考授       暗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2020-1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二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 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诚,君实,太原阳曲人。气宇和粹,性好学,从邓文原、虞集游,文辞日进。泰定元年,试礼部第一,延对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郎。拜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三史,书成,参议中书省事。调燕南廉访使。至正五年,帝遣使宣抚四方,守诚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与大都留守答尔麻失里使四川,首荐云南都元帅述律铎尔直有文武材。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至是,伯延亲属有诉,会茶盐转运司官亦讼廉访使累受金,廉访使仓皇去官,至扬州死。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文德斩其首,得怀中帛旗,书曰南朝赵王。贼党闻之,遂焚劫双山,文德捕杀百余人。重庆府官以私怨使县吏诬之,乃议文德罪,比不即捕强盗例加四等。遇赦免,犹拟杖一百。守诚至,为直其事,他如以赃罪诬人,动至数千缗,与夫小民田婚之讼,殆百十计,守诚皆辨析详谳,辞穷吐实,为之平反,州县官多取职田者,累十有四人,悉厘正之,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请以户绝及屯田之荒者,召人耕种,收其入以增禄秩。”宜宾县尹杨济亨欲于蟠龙山建宪宗神御殿,儒学提举谢晋贤请复文翁石室为书院,皆采以上闻成之,风采耸动天下,论功居诸道最。进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未上,母刘氏殁于京师,闻丧亟归,遂遘疾,以至正九年正月卒,年五十有四。帝赐钞万缗,谥文昭。

(节选自《元史王守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B.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C.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D.宪史四人/奏差一人/籍其家而窜之/余皆斥去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出/遇少年执兵刃/疑为盗/擒执之/果拒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擢,指提升官职,与“除”意思同,表示官职变动的还有迁、调等,“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升级叫右迁,降级叫左迁。
C.至正: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之后每个朝代的新君即位都要改年号。
D.疏,古代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的一种文书,用以向帝王陈述自己的意见或进行某些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但与对经书作注释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诚气度和蔼,好学有才。他曾与邓文原、虞集交游,文辞每天都在进步;在礼部考试中名列第一,经过廷对赐同进士出身,参与修纂辽、金、宋三史。
B.王守诚是非分明,力主正义。重庆铜梁县尹张文德杀贼党,重庆府官员因发泄私怨而唆使县吏诬陷张文德,王守诚于是重罚教唆者和诬陷者,为张文德平反。
C.王守诚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他对一百多件诉讼案件都详细审问,认真分析,辨明事实,使被审人无法掩盖事实真相,州县官中有十四人多领了职田,均予以更正。
D.王守诚尽职献策,颇具孝心,蜀地官员收入微薄不能自养,他上疏朝廷提出解决办法;他还未上任资政大夫、河南行省左丞之职,母亲就去世了,他闻讯后急忙赶回家中。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川廉访使某与行省平章某不相能,诬宣使苏伯延行贿于平章某,瘐死狱中。
(2)因疏言:“仕于蜀者,地僻路遥,俸给之薄,何以自养。
5.四川廉访使为何而死?请简要说明。
2020-11-22更新 | 4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汉乾佑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复所劾,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开宝四年,迁濠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战?”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年五十。

(选自(宋史·马仁瑀列传》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B.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C.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D.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京,京都、京师、京畿的简称,古代帝王所居住的都市。
C.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古代地位不同,死的指称也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仁瑀天赋异禀,勇武过人。马仁瑀小时候不喜学习,总是逃回家,喜欢召集乡里儿童行军布阵,并自称将军,长大以后,擅长射箭,能拉二百斤的弓。
B.马仁瑀挺身而出,受到奖赏。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马仁瑀挺身出陈大败敌军,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后来开他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意气用事,遭到弹劾。薛居正没有依照马仁瑀的嘱托让他结交的人中举,结果被马仁瑀狠狠斥责了一通,因此事马仁瑀遭到了御史中丞刘温复的弹劾。
D.马仁瑀不徇私情,为人正直。马仁瑀侄子醉酒后误杀了一位平民,但他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论罪,并给了平民家布帛做丧葬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2)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
5.太祖为什么“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请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5.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2018·黑龙江·高考模拟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9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起……

太史公曰:“吾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损害
B.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                                           隙:嫌隙
C.哙乃排闼直入                                                            排闼:推开门
D.吾丰沛,问其遗老                                                  适:到……去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勇敢豪爽,粗中有细,和项羽、刘邦的对话又可以看出他擅于言辞,很有政治头脑。
B.选文与《鸿门宴》“樊哙闯帐”一节相比,言辞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不见朝臣,唯独樊哙敢入宫进谏,既表现了樊哙的忠贞,又可见两人独特的君臣关系。
D.选文最后,司马迁感叹道“及其素,异哉所闻,表达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B.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C.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D.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2020-11-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B.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C.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该词在古代意义较为广泛,既可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又可作为君对臣的称谓,也可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
B.铠:指用金属鳞片制成的作战服。《周礼·考士记》中说: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金,谓之铠。
C.疾:古汉语中轻微的病叫疾,重的称病,如《扁鹊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即指小病。
D.孤:指幼年丧父,又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进一步引申为孤单、孤立,本文即为孤单之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兵讲究仁、信、智、勇、严,是岳飞自认为能经常打胜仗的主要原因。
B.“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这句话表现出岳飞不居功的思想品质。
C.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与岳飞结交,就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
D.皇帝看到岳飞勤于军事,曾经想要给他建造一个军营,却被岳飞推辞掉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5.从本文看,岳飞能打胜仗除了自认为的“用兵讲究仁、信、智、勇、严”,还有哪些原因?根据第二段进行分析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