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
3.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4.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2021-03-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漾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绿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游鱼潜录水,翔鸟薄天飞”两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都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2021-03-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1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
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
3.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4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2.简要分析尾联使用的手法及所表达的情感。
2021-03-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实验班竞赛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


[注] 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为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2.请从炼字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2021-01-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达利杯”学科素养竞赛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临淄道上

朱彝尊(清)

清秋满目临淄水,一半是,牛山泪。此地从来多古意:王侯无数,残碑破冢,禾黍西风里。

青州从事须沈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注】“青州从事”,代指美酒。“稷下”,齐都城临淄的稷门。“稷下雄谈”,代指高谈阔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临淄道上”下笔,径直点题。首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而且营造了一种萧瑟、满目苍凉的环境气氛。
B.“王侯无数,残碑破冢,禾黍西风里”三句,词人以沉重的笔触,悲怆的情调,写出荒凉,凸现“临淄道上”所见。
C.“此地从来多古意”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既是上片无数“牛山泪”的总束,也是下片所述的无数现实的总起。
D.全词以“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作结,更加具体地表述“回首”的缘由,使得作者的情怀达到极点。
2.用典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试析作者借“禾黍”“弹铗”两个典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1-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舂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B.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C.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D.“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2.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1-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六科联赛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这首诗通过哪些表现手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
2020-10-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竞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