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20-21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西溪无相院

宋•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化用孟浩然诗句“涵虚混太清”,同样写出了西溪水面辽阔,浩荡不凡的气象。
B.“尘里去”“鉴中行”写出了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的禅境。
C.尾联作者担心芦苇长得太高,遮住空中的月亮,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余味悠然。
D.全诗通过典型的江南水乡景物的描写,人景融合,明净清丽,意境清雅,充满雅趣。
2.本诗的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1-03-25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单元(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优秀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浩然的诗,感怀其人,因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的遗踪。全诗语言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诗之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山,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草木芬芳,以清丽自然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进一层地表现了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2021-02-22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第二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和乐的样子。③逝:回。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采桑养蚕的工作多由女子承担。她们在采桑之中,收工之时,都要唱着歌儿,这首诗就是她们在收工前所唱的一首歌。
B.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劳动图景,抒写了采桑人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C.这首诗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悠闲快乐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
D.这首诗内容简短朴素,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民歌风味,但又言浅意深,触及了普通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一面,自然的生活气息浓厚。
2.本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了“桑者”的欢乐,结合文本分析诗歌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
2021-02-04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注】①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八月,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临行前,当时在长安的岑参写了这首诗赠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通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景象,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衬托送别的悲凉心境。
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视听结合,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C.第六句写诗人遥望目送友人,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惆怅之情。
D.萧关、天山、昆仑山用来泛指边关,构成诗歌广阔的地域空间,显示出边塞诗浑阔的意境。
2.“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2021-01-14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6 第六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琴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①广陵客:古琴曲有《广陵散》,“广陵客”指琴师。②乌半飞:乌鹊纷飞。③渌水,著名古琴曲,清空淡雅。楚妃,当时流行的古琴曲,深情绵邀。④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⑤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交代了作者在宴会听琴,“欢”字,突出了宴会的热闹气氛。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夜图,表现作者将要离开的悲伤心情。
C.五六两句写广陵客在华丽的氛围中登场,为大家演奏了著名的古琴曲。
D.本诗结构严谨,如“鸣琴”点题,提挈全篇;第五句扣首句“欢今夕”。
2.《诗筏》中评价这首诗时说:本诗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请问这首诗的后四句是怎样表现琴声之美的?
2021-01-14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第七单元(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6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全屋里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芒麻。


【注】①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夕采桑多苦辛”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点明采桑叶的时间,突出了劳动艰苦。
B.“粉色全无饥色加”一句描写蚕妇的脸色,形象地写出了蚕妇生活的窘迫和困苦。
C.第一首诗语言通俗又略带诙谐,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D.第二首诗全诗语言含蓄蕴藉,情感浓烈悲愤,深刻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2.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词人福建任职期间,可能是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时期作品。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东汉末年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头,就像人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人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
B.“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浮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2.这首《水龙吟》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2020-11-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巩固练》2020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综合把关卷(一)
20-21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
2020-11-02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 (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单元测试定心卷》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咏雁诗

唐·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南中:岭南地区。神龙初年,作者坐附张易之,流配岭表。
1.两诗的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王诗首句“一夜”写时间之快,突出___________之情;韦诗首句“万里”写距离之远,突出________之情。
2.两诗都以“雁”为核心意象,但在写法上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具体分析。
2020-11-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
C.颈联是微观,是近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出无限生机。
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
2.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
2020-10-23更新 | 270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五单元 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