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问“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
C.诗歌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
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1-08-21更新 | 76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尽”“万里赊”写出乡思的绵长与故乡的遥远,“仍”透露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B.颈联中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昏黄的孤灯,时而掉落的灯花,暗示主人公长夜难眠,凄凉寂寞。
C.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从时空的角度,突出离家之久、漂泊之远,从而点出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D.全诗写除夕之夜诗人由坐到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全诗直白晓畅,而又深情绵邈。
2.请简要鉴赏颔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3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③茂陵:汉武帝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初见汉使时悲喜交加而情难自禁,下句由人到景,描写“古祠高树”渲染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
B.颔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在寂静的夜晚,望着大雁的身影消失天边,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故国音讯断绝的史实。
C.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中“回日”形容楼台极高,日神都为之掉头。该句写苏武归汉时,楼台依旧,武帝已逝,物是人非。
D.尾联写苏武归汉后封侯受爵,但长眠茂陵的汉武帝却再也无法见到这一幕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先皇。
2.本诗历来被认为是刻画苏武白发丹心汉臣形象的佳作,请结合诗歌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本诗。
2021-05-17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

杜牧

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浴,梅径香寒蜂未知。

辞客倚风吟暗淡,使君回马湿旌旗。

江南仲蔚②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注】①诗题原为“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横江:渡口名。许浑:晚唐诗人,时任安徽当涂县令,与杜牧多有诗作赠答。②仲蔚: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善属文,好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作者乘船依次经过和州、横江,沿途受到裴使君、李赵二位秀才的迎接。
B.横江渡口细雨纷飞,芳草初生,万株杨柳的枝条在微风吹拂下,随着水波轻盈地飘荡。
C.“雁初浴”“蜂未知”呼应诗题中的“初春”,点明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而又不乏生机。
D.作者和诗友相见,倚风即兴唱和,使君回马之际旌旗沾湿,自然照应首句中的“微雨”。
2.(原创题)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

李 白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②回薄,循环变化。③葵藿,野菜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D.本诗语言质朴,寄寓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2.李白的这首《古风》明显地受到《离骚》的影响,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②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冷”字明写天气之冷,暗寓诗人心头之冷,诗人由此想起山中道士。
B.道士在山中修炼,要自己打理日常生活,砍柴做饭的事都是亲力亲为。
C.风雨交加之时,诗人想给山中道人送去一瓢酒,让他得到友情的慰藉。
D.尾联借落叶满山、人迹全无之景突出道人超凡脱俗,诗人非常羡慕他。
2.请从虚与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唐】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本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作者在杭州为官期间。②觉(jué):醒。
1.首联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来点题,交代时间之早。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全诗。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被贬在陈留的陈与义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阳楼,饮酒赋诗感慨时事,其中就有两首《登岳阳楼》诗。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从题材或写作内容角度看,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景抒情B.羁旅生活C.凭吊怀古D.送别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楼的位置、登楼的时间,描写了登楼时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B.颔联描写登楼后,作者面对傍晚时分的湖山胜景留恋忘返。
C.颈联中的“万里”是夸张虚写,“三年”则是真实的辗转逃难时间。
D.尾联中的“老木沧波”是简化版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本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依次加以分析。
2021-05-05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①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注]①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赠诗胡公直接表达求取白鹇之意,“双白璧”极言白鹇价值之高,也表明诗人心意之殷切。
B.最后两句与开头呼应,诗人再次恳求胡公割爱相赠,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来。
C.“玩之坐碧山”为虚写,诗人想象自己在青山中与白鹇融洽无间地玩耍,意在以此打动胡公。
D.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开头四句均有“白”字,却不显啰嗦,且富有独特的美感。
2.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异曲同工。
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2.“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