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思想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马太尉华山庄

刘沧

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

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豁林。

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

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


[注]①马太尉:中唐名将马燧。少攻兵书战策,多谋略,一生屡立大功,死后追赠太尉。②物外:超脱于尘世之外。③剑履:重臣地位尊贵显达,皇帝特许上殿时可不解佩剑,不脱履,以表示殊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点明华山庄的位置和景物特征,“物外心”是对太尉的高度赞扬。
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里风景的喜爱之情。
C.颈联侧重静景,春光融融,晚翠深深,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感受。
D.尾联刻画主人的儒将形象,他功成身退,长卧书斋,面对美景,以琴书自娱。
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诗,完成各题。

疾邪诗两首

(东汉)赵壹

其一

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

其二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注)①顺风激靡草:草往往随风倒伏,此处反用,草在顺风中自在得意。②伊优:逢迎谄媚之貌。③肮脏:高亢刚直之貌。④刍:草料。
这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1-03-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3 古代诗歌阅读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之纠错笔记系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21-05-0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考一模汉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氓》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6 . 下列对《采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B.诗歌的前三章,以重章叠唱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了戍边战士的思家盼归之情;并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C.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优伤的思归之情转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D.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上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保家卫国的坚定态度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019-12-23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 4 诗经
7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非,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②从事:从政。③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B.“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C.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氾,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D.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2.词序末两句言“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2020-03-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好同学赴国外深造,离别之后对他表达思念之情,以下句子最不合适的一项(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深。
D.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2021-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学竞赛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绝句中,表现诗人烦恼不已的一首是( )
A.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B.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C.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又得浮生半日闲,因过竹院逢僧话。
D.又得浮生半日闲,终日昏昏醉梦间。因过竹院逢僧话,忽闻春尽强登山。
10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①,东风花柳逐时新②。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以其“多情”“相亲”体现出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自己读书的如饥似渴,“三千”与“一点”相对,都主要表现了诗人读书之快,读书之勤。
C.颈联用典故说明读书的好处。上句化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意思是说读书终有收获,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一样。
D.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快乐。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0-04-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