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思想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薄幸

吕渭老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前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注]①青楼:指女子闺阁。②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用角枕题诗相赠,表示感情深厚。③贳酒:赊酒,这里指用金钗换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2.“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三句情景交融,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
2024-04-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十三1

白居易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2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独善,苦志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注释:【1】此诗作于白居易仕途失意,为母丁忧,退居下邽之时。【2】刘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狂放自傲,以善饮著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不仅在形式上体现出白居易对陶渊明五言诗的模仿,也折射出白居易与陶渊明在精神上的共鸣。
B.在本诗中,“醉者”指刘伶,“醒者”指屈原,作者将醉者与醒者的形象进行多角度地描绘和铺陈。
C.本诗虚词使用精当。“信”字表明了作者对独善其身的赞许,“竟”字表明作者对忠臣遭遇的惋惜。
D.白居易曾自嘲“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但从本诗来看,平淡浅易的语言却颇具哲思,发人深省。
2.宋人蔡启评价白居易:“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亦力胜之耳。”他认为白居易诗歌故作放达,并非忘怀得失,你是否同意以上评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认识。
3.白居易此诗效陶潜体,将屈原与刘伶对比以书己志。请你从屈原、刘伶、陶渊明、白居易中任选一人,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可写诗歌),表达对其人生选择的感悟。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2024-01-1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蚕丛”与《蜀道难》“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都指传说中的古蜀王。
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
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
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
2.《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写了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2021-06-01更新 | 44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归类-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林和靖墓

吴锡畴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认孤坟。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定说君。


注: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抓住林和靖“无封禅文”,抒发诗人的胸怀。
B.写“鹤归”,指林和靖死后,第二句意思是林和靖死后拜谒者找不到他的坟墓。
C.梅花和林和靖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陶渊明和菊花,梅花成为林和靖的文化符号。
D.每当人们谈梅时,自然会想起、说起林和靖,诗歌语淡味浓,令人遐想万千。
2.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感情?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锦堂春·锦堂春慢

[宋]司马光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宦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注】此词为宋神宗变法后,司马光退居洛阳时所作。
1.从格式看,这首词的词牌是(     )。
A.苏幕遮B.水龙吟C.雨霖铃D.锦堂春
2.对上片景物描写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刻画庭院中光影变化,体物入微。
B.以工笔细腻描绘烟霭,色彩鲜明。
C.虚写蝴蝶绕阶寻花,衬托春色之美。
D.实写残红风中飘舞,笔调婉约动人。
3.画线部分运用典故深化了情感,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
2021-04-21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望海潮》《扬州慢》(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寒假自学课】2024年高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不写“叶落”而写“木落”,凸显了落叶的枯黄衰萎,更显出秋景萧瑟。
B.第二句写江上北风呼啸,为叶落雁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起到了点题的效果。
C.“乡泪客中尽”写诗人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
D.尾联借用孔子问津的典故,揭示了作者思家难归的原因,情感表达深沉含蓄。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写作者联想到远在楚地襄水之滨的家乡,以虚映实,抒发内心情感。以下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C.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3.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这两个字表达效果的异同。
2021-04-21更新 | 84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望海潮》《扬州慢》(基础知识+提分作业)-【寒假自学课】2024年高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2.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02-04更新 | 680次组卷 | 6卷引用:9-3 声声慢(寻寻觅觅)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二首

(唐)杜甫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迟日”两句写秀丽山河沐浴在大好的春光里,春风送来了花草的芳香。
B.“今春”句写这个春天即将过去,“看又过”点明写诗的时节是春末夏初。
C.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明净绚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用笔简洁、自然流畅。
D.两首诗都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达诗人置身于美好春光中的欣喜之情。
2.下列诗句中燕子这一意象,与其一第三句中的“燕子”所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乌衣巷》)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沙》)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D.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                 (刘克庄 《长相思•朝有时》)
3.清代陶虞开《说杜》中评价杜诗“以诗为画”。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刘仙伦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干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①刘仙伦,南宋人,布衣终生。②阊阖,天门,天宫。③淮山,淮南的山。宋、金以淮河为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仲隆所修建的快目楼高达百尺,登临其上,纵目骋怀,使人壮气横生。
B.笑语惊扰天庭,栏杆直冲星宿,作者以夸张之笔法写出了快目楼之高峻。
C.颈联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象,寓含高处不胜寒之感。
D.虽是写景诗,但并非一般的流连光景之作,而是借景象浇筑作者心中块垒。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感情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2021-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