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关于《蜀道难》的寓意,有人认为表现的是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也有人认为此诗表面上写的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表现其怀才不遇的愤懑。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2023-08-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必下 第一单元
2 . 《大卫·科波菲尔》中,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怎样的态度?
2023-05-2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3 . 泰山文化深厚,其古建筑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登泰山,既能让人心胸开阔,看淡荣辱得失,又能给人观赏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壮美的机会。赤壁是三国时期孙刘联盟以弱胜强战胜曹操的战场。观赤壁,能使人领略周郎年轻英武的雄姿,孔明的运筹帷幄的谋略,常令文官仰慕孔明之智慧,令武将感慨不能像周郎那样舒展宏图大业。如杜牧在《赤壁》诗中,暗抒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的遗憾;李白在《赤壁歌送别》诗中,既有对周瑜英雄事迹的仰慕,又有济世救民的思想抱负;杜甫的《望岳》中,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张养浩在《登泰山》诗中表达了要有宽广的胸怀,站到高处,去实现一种崭新的自我。


请你收集有关泰山和赤壁的古代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2022-10-2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4 . 搜集古人写劳动的诗句,体会古人对劳动的看法。
【资料链接】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山村四月》
(3)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
(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5)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6)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8)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9)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雍裕之《农家望晴》
(10)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其一)
2022-08-30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比阅读《芣苢》《插秧歌》,思考体会:两首诗都是描写劳动场景的,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两首诗的理解,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2022-08-3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②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③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
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色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
C.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
D.“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
2.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7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2-25更新 | 621次组卷 | 25卷引用: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757年,诗人为左拾遗时,言事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叙事,交代了诗人迟暮之年因触怒皇上而被迫还家的窘境和郁郁寡欢的心情。
B.诗歌形象鲜明,既有仕途受挫,心绪复杂的父亲,又有“绕膝慰留、畏爷复去”的娇儿。
C.诗歌先抑后扬,结尾“足”“慰”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因禾黍丰收、家酿将熟而愁绪得解。
D.诗歌沉郁顿挫,于曲折层进的谋篇布局中表现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萧萧北风劲”在诗中的作用。
9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帐 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从梦醒起笔,写梦醒时的眼前实景,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
B.颔联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用视觉和听觉渲染悲凉的氛围。
C.颈联写北方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凝炼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景象,直接抒发了作者凄凉无奈的心境。
D.妻子寄来春衣,但因边塞仍不见春意,诗人无法将春衣穿在身上。一个“空”字道出了对妻子白费心意的疼惜。
2.诗人自觉年华易逝,逐渐衰老,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老”。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1-23更新 | 207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达标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