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 江 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词人高咏《楚辞》度过端午,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B.“榴花”句是对旧日的追怀,词人将“榴花”与“舞裙”作比较,回忆了自己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甚时的情景。
C.“无人”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词人无人了解,没有知音的悲慨。
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
2.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轻”有轻浮之意。
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的“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
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
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
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
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
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
3.两首诗同样咏“柳”,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4-05-14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

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注】①碌碌:忙碌。②三献玉: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后用作怀才难遇知音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双转毂”以车轮之转动突出时间飞逝,形象地表达了人生易老之意。
B.“俱”字将志士与良马并提,“不等闲”突显了作者的强烈自信和非凡气概。
C.第六句追问谁是知音,谁有慧眼,透露出了无人赏识而难以建功立业的悲凉。
D.作者用典,是以之鼓励自己不放弃:只要像卞和那样坚持,就可能不被埋没。
2.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清代贺裳有言:“‘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可与魏武《龟虽寿》并驱。”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20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草药的栅栏。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第二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024-04-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春季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杜审言,河南洛阳人,本诗是杜审言扈从武则天去长安期间所作。②上林苑: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③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语气平缓,点明宦游的处境、地点,照应了题目的“京中”,勾勒了整首诗的背景。
B.颔联用“上林苑”“细柳营”都比喻长安,描写了京中春天的盎然生机,表达诗人内心的欢乐。
C.颈联诗人想象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诗人以虚衬实,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
D.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诗人直接和大自然对话,要大自然偿还自己春天,洋溢昂扬乐观的情绪。
2.“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首诗歌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你从本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024-03-2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三首(其一)

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金陵三首》即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南渡后,建都金陵,代替了旧都长安,诗歌一落笔便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金陵为六朝帝都,遗留着帝王住宅、巍峨宫阙,山势则虎踞龙盘,气象雄壮。
C.金陵景象壮丽,长江天堑波涛汹涌,对此壮观之景,诗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选取的景物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使得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意蕴更加丰富。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作者晚年因主和派力阻而被罢官,此词作于此时。②扬雄讽谏汉成帝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托物起兴,实写秋叶飘零、蟋蟀低鸣的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
B.“黯黯长安路”写通往京城之路暗淡无光,含蓄表达了对朝廷抗金决策的失望。
C.词人突然想起战斗过的大散关和渭水之滨,此刻两地“如故”的状态让他欣慰。
D.“轻舟”三句写词人欲归隐,而抗敌兵策无人托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隐忧。
2.词的最后两句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请根据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岸”、“葭苇”、“沙汀”、“宿雁”,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
B.“萧萧”“淅淅”运用叠音词,描写出离岸晨景,渲染一种萧瑟凄凉气氛。
C.“尽是利名客”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的批评。
D.“新春腊月相催逼”说明新春甫过,残腊又至,时序代谢,日月相催。
2.词人在下阕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23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重庆适用)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9-04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零模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2.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