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下列对《琵琶行并序》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序言介绍了长诗所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诗人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B.诗中写了三次琵琶声:先是诗人送客听到第一次琵琶声;第二次是诗人请出琵琶女为自己弹奏一曲,弹奏结束后琵琶女诉说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动,又感慨自身经历;第三次是诗人再请琵琶女弹奏,为她翻作《琵琶行》。
C.第二次弹奏时,为突出琵琶声之绝妙,琵琶女琴技之高超,诗人运用了叠词和夸张手法,还用视觉形象加以描摹,侧面描写加以烘托,使得琵琶女弹奏的乐声非常具体形象。
D.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诗人从琵琶女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2023-10-19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晁说之

长年何事不悲秋,今日天涯愁复愁。

故国老槐空寂寂,半天归雁自悠悠。

故知庾信多清泪,何事陶潜亦白头。

前日家人带楸叶,求身强健更何求。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诗人,作品中不乏对悲秋这一主题的书写。②楸叶:中药名。具有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之功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是从时间角度突出悲秋之久,次句的“复”字则突出了忧愁之多。
B.老槐寂寂,无人看管,归雁悠悠,未捎书信,“空、自”暗含诗人幽怨之意。
C.首联是以“悲秋”直接点题,颔联是以秋天的典型意象“归雁”间接点题。
D.诗人卧病后深恐难以归乡,就捎信请家人捎来楸叶,以便好好将养身体。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抒写自己的悲秋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3 . 下列对课文文意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虽生活时代不同,但悲剧命运极为相似,均被丈夫无情抛弃后愤然反抗。
B.《蜀道难》与《蜀相》能代表李、杜的诗歌风格。《蜀道难》节奏促迫,一泻千里;《蜀相》一咏三叹,精细打磨。
C.《望海潮》与《扬州慢》均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颂升平,一伤离乱,虽情感主旨差别显著,但表达方式大致相同。
D.《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均有对生死的思考。王羲之感慨快乐易逝、人生短暂,陶渊明则平静随化、乐天安命。
2023-06-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2.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已经没有先前强烈。
B.《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虚室”不是“家境贫寒”的意思。“虚室”引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之意,意思是人能心境清虚无欲,则道心自生。由此可见,“虚室”是比喻,喻指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
D.《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对梦境的描写,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静谧幽美的湖月。从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到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
2023-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运用排比手法,组成一首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气势汹涌,气势澎湃,使人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因为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所以说“不误,不误”,他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山峰之巅,此时看到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D.“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明朗、欢悦、清新”三个概括性强并且准确的形容词,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做出了判断。
2022-11-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插入小乔初嫁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重点突出小乔年轻貌美、风华正茂,对美女配英雄的赞美。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是指有文采。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仲谋典故是表达慨叹江山依旧,但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却无处寻觅了。
D.《声声慢》中“独自怎生得黑”是埋怨天为什么黑得这么浓重,让人充满了愁绪。
2022-10-3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学习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于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不受律束。
B.《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官场的眷恋,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反抗精神。
C.《登高》前四句抒情,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写景,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D.《登高》颔联写家愁国恨,意蕴丰富;尾联再作申述,以哀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2022-10-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望京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学习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七夕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注】①此调写于作者七夕夜与友人陈令举分别之时。②缑山仙子,指《列仙传》中飘然仙。
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
B.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
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情感共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