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对《短歌行》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感叹人生短暂,联系全诗看,并无消极情绪。
B.尽管当时作者正在畅饮豪歌,却并没有排解掉求才立业的忧思与雄心。
C.“乌鹊”在此有自喻之意,“何枝可依”一句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创建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招纳贤才。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款?”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注],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注]鼎鼐:炊器,古时常用鼎鼐调味来比喻宰相治国,故以其代称相位。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朝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词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词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了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2021-08-19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三开学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 井冈山

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1965年


注:①1965年5月毛泽东重访井冈山,写下该词。②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总称五井。③古代曾云海绿: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绿色的海。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气和雄心。
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丽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战争,让读者领略到作者豪迈的风采。
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
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喜悦。
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
4 .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暂停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也因此消失。
2021-04-25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2.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1-03-19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2-25更新 | 621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1-02-22更新 | 771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帐 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从梦醒起笔,写梦醒时的眼前实景,拱形的毡帐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
B.颔联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用视觉和听觉渲染悲凉的氛围。
C.颈联写北方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凝炼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景象,直接抒发了作者凄凉无奈的心境。
D.妻子寄来春衣,但因边塞仍不见春意,诗人无法将春衣穿在身上。一个“空”字道出了对妻子白费心意的疼惜。
2.诗人自觉年华易逝,逐渐衰老,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老”。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10 .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饮”既写不耐酒力,也写出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刻画了诗人老迈又穷愁潦倒的形象。
B.“鹖冠”点出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
C.老眼昏蒙的诗人在飘荡起伏的舟中观景,反而有坐在天上仙境雾里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
D.作者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
2.《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