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一般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主旨体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

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②玉关:玉门关。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诗歌描绘了边地艰苦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的情怀。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款?”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注],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注]鼎鼐:炊器,古时常用鼎鼐调味来比喻宰相治国,故以其代称相位。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朝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词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词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了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2021-08-19更新 | 33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三开学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十八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元丰三年二月至黄州,过着近似流放的生活。此年中秋,距苏轼入狱已近一年,也是其被贬之后的第一个中秋。
这首诗“凉”字指“秋凉”,此词描绘了哪些“秋凉”景象;“凉”还指人生世态炎凉,请指出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2021-07-23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书记     

[唐]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注释】①高三十五书记即高适。天宝十三年,哥舒翰上表推荐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掌书记,高适由此成为军中骨干人物。②崆峒(kōngtóng):山名,在甘肃。③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诗人叹息高适已然年老,又赞叹他坚持创作,诗作日渐丰富。
B.三、四两句写高适的美名虽不被时人提及,但其诗歌章法谨严,令人惊叹。
C.五、六两句,诗人认为高适被主将重用,将有机会建功奏凯,施展才华。
D.全诗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在叙述和议论之中抒发了诗人的丰富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对高适表达了哪些情感?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②。


注释:①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②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联勾勒了一幅无比清静幽雅的图画,诗句中一个“清”字,既是写眼前景物,同时又点出了诗人心境,情与景交融成一种境界,渲染出诗人的恬淡情趣。
B.愚池早晨清静幽雅的景致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感叹。诗的首联与颔联,景与情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C.颈联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云霞散去,天朗气清,几只大雁鸣叫着飞过蓝天,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际。景因情设,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
D.柳宗元把个人的情感渗透在景物中,写景与抒情相交错,情与景相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境界清新高阔,情趣恬淡幽雅。
E.此诗写作者同谢山人清晨游览愚池的情景和感受。全诗表面语调清新,实际流露出想要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心态。
2.本诗尾联“付”“聊”二字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021-05-13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jù jiē):张耒二子张秬、张秸。②张耒(lěi):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开头两句写卖饼儿起床的时间和卖饼环境,正面表现了卖饼儿的勤奋坚定。
C.“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1-03-18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九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重阳

〔宋〕陈与义①

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多病题诗无好句。孤负。黄花今日十分黄。

记得眉山文翰老②。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江海满前怀古意。谁会。阑干三抚独凄凉。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本词为其晚年所作。②眉山文翰老,指苏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登高是古代的传统。诗人也不例外,无论晴雨,诗人都会登高饮酒。点明其愉悦的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B.重阳节菊花怒放,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却因病写不出好诗,以致辜负重阳佳节,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
C.下片用苏轼的典故,写重阳之美,进一步深化了辜负美景的遗憾,同时又反衬后文的怀古之意。
D.诗人对重阳美景而发怀古之思。结尾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无人会,登临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情感起伏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03-18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浚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天快放晴之时白云如絮,下句写落日如规,极富画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词语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使用典故,概括了悲秋的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词人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C.“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承上启下,为全词的主旨句,将烟水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与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D.“立尽斜阳”,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于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2.“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几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1-02-22更新 | 77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9年4月25日 《每日一题》 必修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