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作者收复中原的决心已经没有先前强烈。
B.《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虚室”不是“家境贫寒”的意思。“虚室”引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之意,意思是人能心境清虚无欲,则道心自生。由此可见,“虚室”是比喻,喻指澄澈明朗、心无挂碍的心境。
D.《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对梦境的描写,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静谧幽美的湖月。从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到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
2023-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2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2022-10-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释]①暝:黄昏。蒹葭: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②雁断:大雁的鸣声中断。③杪:树枝的细梢。④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A.诗中前三联融情于景,写自己旅途所见,诗人在江边行走,景致多变,焕然一新。
B.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绝望。
C.尾联写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D.全诗融情于景,以描写“雪、雁、月”等景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2022-06-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赠浑钜中允

【唐】杨巨源

公子髫年四海闻,城南侍猎雪雰雰。马盘旷野弦开月,雁落寒原箭在云。

曾向天西穿虏阵,惯游花下领儒群。一枝琼萼朝光好,彩服飘飘从冠军。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是小孩头发,如《桃花源记》中的“垂髫”,首句写出了浑钜的少年得志。
B.“穿虏阵”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前线大展神威,为国建功。
C.“侍猎”是侍奉皇帝或其他王公出猎,这一句写出了浑钜是皇家近臣,深受器重。
D.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风流儒雅的少年俊彦,表达了诗人对浑钜的衷心赞美。
2022-04-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愤

北宋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欲扬先抑,先写自己穷困潦倒“面似冰”,点明窘境;紧接写一腔激愤之气,浩乎沛然,堂堂正正。
B.“燕然未勒”使用东汉窦宪的典故,表达敌人未灭,功业未成之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也有相同使用。
C.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见识。
D.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渴望得到明主召唤,建功立业,实现天下太平的抱负。
2022-04-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
B.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
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情感共鸣。
7 . 阅读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更无”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对比中凸显了此人的渺小与失意。
B.“素月分辉”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景象,“表里俱澄澈”写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洁:不仅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C.下阕开头“应念岭海经年”三句,写作者想起在岭南一年的官场生活,自己心胸如冰雪一样明洁,表达了作者虽然被罢官北归而问心无愧。
D.下阕中“尽挹”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而“不知今夕何夕”写自己借酒沉醉,抒写时光流逝、功业难成之叹。
2.本词和苏轼的《赤壁赋》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语句,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吕本中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

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

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注)北宋灭亡,南宋高宗即位,金军大举南下,吕本中一家躲避战乱,辗转到广西贺州。他的好友席益(字大光)与陈与义(字去非)接到朝廷起用的诏书,前去勤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因战乱连年辗转,奔走于穷乡僻壤,漂泊于岭海江湖,最终落脚在贺州。
B.听闻席、陈二人将至,诗人不顾自己“衰颓”境况,早早前去迎候友人到来。
C.贺州城外千山蒙瘴,城内万瓦卧霜,一派残破颓败景象,诗人不免心生感慨。
D.诗人骑马过浮桥,到江边远眺,由此可推测友人是从水路经贺州前去勤王的。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传神

陆游

雪鬓萧然两颊红,人间随处见神通。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枥骥虽存千里志,云鹏已息九天风。

巉巉骨法吾能相,难著凌烟剑佩中。


[]①题传神,即题画像。传神,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②骨法:骨相特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自题画像,既绘相貌神采,又写晚年心境,笔调深沉,令人动容。
B.首联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晚年两鬓雪白、寂寥落魄之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C.诗人境遇困顿,过着非士非农的生活,常借酒消愁,在半醉半醒中度日。
D.诗人感慨自己虽能担任宰相,但画像却难与功臣之像一样安置在凌烟阁。
2.颈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2.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1-03-10更新 | 111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齐盛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