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小说《明天》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①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

②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③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儿子的葬礼得到了周围人的帮助,但是鲁迅为什么借此批评看客的冷漠?请结合《乡土中国》谈谈你对礼俗社会“人情”的理解。
2024-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从哪些侧面刻画了张秉贵的形象?
3 . 言为心声,通过本文的学习,试分析伟人毛泽东的形象。
2023-08-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①),而是来自直观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长期接触到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的才华是那样出众,(②),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他对女性的尊重,在读者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但那其实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的形象。他在女儿们面前自惭形秽,就是在以理想的、完美的的标准对照自己、评判自己。

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的尊重。他理想着的善良完美,(③)。如贾珍、贾琏、薛蟠之流,他们自以为生为须眉男子,就可以肆意玩弄、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颐指气使,自觉高人一等。殊不知,宝玉却将他们视为人的渣滓浊沫,对其深恶痛绝,唯恐避之不及。

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女性的态度不同于书中其他须眉男子。鲁迅曾评价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盛矣”。请从书中任举一处能支撑鲁迅评价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部分女性命运遭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命无运”的香菱,本生于富贵人家,幼年时被拐,后为薛蟠侍妾,被折磨而死。
B.“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为人精明能干,有决断,曾代王熙凤理家,后远嫁他乡。
C.“颦儿才貌世应稀”的黛玉,诗才出众,别号“潇湘妃子”,在宝玉大婚夜泪尽而逝。
D.“可叹停机德”的宝钗,品格端方,别号“枕霞旧友”,虽与宝玉成婚,但独守空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第四幕节选)

曹禺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繁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繁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繁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繁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繁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懊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繁漪   (转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萍   (怪笑,向朴园)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四风   (与萍相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

【由中门跑下,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繁漪   (急喊)四凤!四凤!(转向冲)冲儿,她的样子不大对,你赶快出去看地。

【冲由中门下,喊四凤】

周朴园   (至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   (突然)爸,你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远处听见四凤的惨叫声,冲狂呼四凤,过后冲也发出惨叫。】

鲁侍萍   四凤,你怎么啦!

(同时叫)

繁漪   我的孩子,我的冲儿!

【二人同由中门跑出。】

周朴园   (急走至窗前拉开窗幕,颤声)怎么?怎么?

【仆由中门跑上。】

仆人   (喘)老爷!

周朴园   快说,怎么啦?

仆人   【急不成声】四凤……死了……

周朴园   (急)二少爷呢?

仆人   也……也死了。

周朴园   (颤声)不,不,怎……么?

仆人   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   (几晕)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这不能够!

【萍由饭厅出,颜色苍白,但是神气沉静的。他走到那张放着鲁大海的手枪的桌前,抽开抽昼,取出手枪,手微颤,慢慢走进右边书房。】

【外面人声嘈乱,哭声,吵声,混成一片。鲁妈由中门上,脸更呆滞,如石骨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着电筒。】

鲁妈一声不响地立在台中。

老仆   (安慰地)老太太,您别发呆!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场。

鲁侍萍   (无神地)我哭不出来!

老仆   这是天意,没有法子。——可是您自己得哭。

鲁侍萍   不,我想静一静。(呆立)

【中门大开,许多仆人围着繁漪,繁漪不知是在哭在笑。】

繁漪   (为人拥至中门,倚门怪笑)冲儿,你这么张着嘴?你的样子怎么直对我笑?

——冲儿,你这个糊涂孩子。

周朴园   (走在中门中,眼泪在面上)繁漪,进来!我的手发木,你也别看了。

繁渏   (进来,干哭)冲儿,我的好孩子们,刚才还是好好的,你怎么会死,你怎么会死得这样惨?(呆立)

周朴园   (已进来)你要静一静,(擦眼泪)

繁漪   (狂笑)冲儿,你该死,该死!你有了这样的母亲,你该死。

(第四幕内容梗概:侍萍和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坦白,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苦苦哀求母亲答应让周萍带她走。紫漪带周冲来阻止,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还不上楼去睡?”疑问中含有命令语气,表面上关心繁漪,实际表达了对她的不满,体现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的专制。
B.周朴园承认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后,侍萍接连否认,因为她不想让人知道她和周朴园的关系,更不愿让儿女陷入乱伦的悔恨中。
C.虽然周朴园的态度由沉痛到严厉再到郑重、暴怒,但周萍始终不愿认侍萍这个生母,是因为接受不了他和四凤是亲兄妹的现实。
D.侍萍面对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及周萍反应异常的境况时,展现的“发呆”“哭不出来”等言行举止,体现出她的麻木与悔恨。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这一处舞台说明渲染了死寂、沉闷的氛围,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戏剧台词有强烈的动作性,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繁漪让周朴园认亲的台词使矛盾趋向尖锐,也是造成悲剧式结尾的根本原因。
C.课文部分写周朴园拒绝侍萍见周萍,选文又写他逼周萍认母,两者形成对比,塑造了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良知未泯的复杂形象。
D.巧合是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段,比如繁漪说“跟这个妈叩头”中的“妈”是岳母的意思,她并不知道侍萍恰好又是周萍的生母。
3.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根据剧本内容分析文章划线语句的潜台词。
①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②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4.有人这样评价《雷雨》中的人物:“死了的人是不幸的,活着的人也同样不幸。”请结合选文内容和课文内容,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疙瘩的幸福路

李利军

太阳爬上树梢,疙瘩磨磨唧唧地从铺满稻草的铺上爬起来,双手抄在袖筒里,来到幸福家门口。幸福家的狗蹲在门口,像蒋门神,朝他虎视眈眈地望,望得他心里发毛。他不敢再上前,就扯着嗓子喊,幸福,幸福……

幸福媳妇正在吃饭,端着碗从锅屋来到大门口,见是疙瘩,问啥事。疙瘩讪讪地笑,用油乎乎的袖子擦一下发痒的鼻子,问,幸福呢?幸福媳妇说,去村委会了。疙瘩笑笑说,俺那个救济的事,这回可就仗着他了!幸福媳妇转着碗吸溜一口稀饭,笑笑说,怕是不中吧。不中?怎么不中?疙瘩不相信。

来到村委会,幸福和几个人在开会,疙瘩把他喊出来。幸福问啥事。疙瘩说,俺救济的事,你得给俺想着!拉倒吧,幸福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好手好脚的,要想吃饭就得干活!一屋子的人都朝他看,哄地笑了起来。幸福转过身,砰的一声把门关实了。

疙瘩被堵得够呛,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悻悻地往回走,想,当他妈屁大点官,就烧成这样!

疙瘩不吃不喝睡到第二天晌午,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也懒得起来。柴耙门吱的一声被推开了,进来的是一手拎瓶烧酒、一手拎几样熟食的二华。闻到猪头肉的香味,疙瘩马上来了精神,咕咚地坐了起来。

三杯热酒下肚,二华脖子也粗了,脸也红了,说,幸福现在真是可以了,小时候俺们三个同学玩的事情都忘后脑窝去了吗?你还跟他做了三年的同桌呢,现在做了个什么村主任,就对俺们爱理不理的了!二华把熟菜摆好,疙瘩倒酒。二华又说,听说,昨天还骂了你?疙瘩怏怏地喝了口酒说,不提他狗日的。

隔天,二华又来了,这回带来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对疙瘩说,这是上面派到我们村的挂职村干部,支部副书记小李,幸福的助手,家是市里的。疙瘩一听到幸福,脑门子都轴起来了。二华问,疙瘩,你爹在世时,你不是跟他学过柳编的活儿吗?忘了没?疙瘩望望二华,摇摇头,哪能忘呢!二华想了想,说,不如你编个挂篮簸箕之类的,小李帮你在市里想办法销售,城里人现在认这个呢!小李忙说,是的是的,我奶奶特别喜欢这些柳编的物件,老是吵着要我爸买个簸箕,就是找不到地方呢!疙瘩苦笑一下,那能弄几个小钱啊?二华说,小钱也是钱啊,弄一点是一点嘛,总比闲着强!再说了,弄好了,也气气幸福啊!

二华成了疙瘩的常客,在他的催促下,疙瘩还真的捣鼓起来了。忙了一个多月,二华和小李把那些玩意儿拉到市里去,回来就给了疙瘩两百块钱!送走二华和小李,疙瘩把两张百元大钞拿出来,翻来覆去看,生怕它长腿跑了。

来年秋天,疙瘩在二华和小李的帮助下,盖起了三间瓦房,还拉了个院子。邻村的老姑娘大巧的爹妈见他有了点出息,托人说媒,一说就成了。结了婚,两口子一起忙着编柳艺,滋润得很。

这回是疙瘩喊二华来家喝酒,二华带着小李。席间,疙瘩问,这一阵咋没见着幸福?二华没搭腔,却说,村里准备成立一个柳编工艺厂,你看行不行?疙瘩急了,说,那不是跟俺抢生意吗?

哈哈哈哈,二华笑着说,要是那个厂请你去做技术指导,如何?

俺?疙瘩舌头不听使唤了,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两个手像扇蒲扇一样直摇。

二华又说,幸福因为工作干得好,被破格提拔到镇里做副镇长了。

是啊,疙瘩大哥,小李说,恭喜你退出建档立卡贫苦户行列!你是我们村最后一个贫困户,这下,我们村的贫困帽子可要甩得远远的了!

二华嘿嘿地笑,当初,幸福担心你不配合,我们就演了一个双簧。

疙瘩痴痴地望着二华,又望望小李,木头一样戳着。

媳妇大巧拎着一壶热水走了进来,一股春风被带到屋子里,薰薰地,就包围了他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村主任的名字“幸福”富有寓意,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寓着村主任幸福将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的生活。
B.当疙瘩询问救济的事时,幸福媳妇却直接回答“怕是不中吧”,这体现了我们的基层干部和基层干部家属的工作方式急需改变。
C.小说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平凡事件为素材,以贫困人物疙瘩做主角,反映了农村脱贫的问题,展示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
D.“疙瘩把两张百元大钞拿出来,翻来覆去看,生怕它长腿跑了”这句话表现了疙瘩的惊喜以及对这份辛苦钱的珍爱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铺满稻草的床铺”“柴杷门”“闻到猪头肉的香味,疙瘩马上来了精神”“等描写,生动形象,让人不禁对疙瘩的贫困心生感慨。
B.小说开头写到太阳已经爬上树梢,疙瘩才磨磨蹭蹭地爬起来,还双手抄在袖筒里,寥寥几笔,一个游手好闲的贫苦户疙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C.小说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比如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既照应了小说的开头,又借景抒情,小说结尾的描写旨在塑造媳妇大巧热情好客的形象。
D.小说大量使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如“不中”“你得给俺想着”“都忘到脑窝去了”“脑门子都轴起来了”等,鲜活真实,符合人物身份。
3.请结合小说分析二华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以“疙瘩的幸福路”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1-02-0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

7 . 秤匠师

李世营

冷寂了多天的孙记制秤作坊终于忙碌起来。

老秤匠默默地用手钻在浸泡打磨好的秤杆上打着星花,然后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阳光下,秤上星花里的一个个铜丝,就成了一个个闪亮的秤星,炫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

爹,这单生意一下可以挣万把块呢,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好生意了!约秤的小秤匠看起来很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老秤匠仍然不作声,默默地铆着他的星花。

忙过这单活,我想到外面看看。小秤匠接着又说。

老秤匠猜得到小秤匠的心思:作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儿子早想去镇外的世界闯一闯。

老秤匠依然虔诚地铆着他的星花。秤杆上的星花一旦铆差一丝一毫,整杆秤就废了,尤其那颗定盘星,犹如杆秤的心,是杆秤的魂。

小秤匠抬起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到的笑容,狡黠地看看老秤匠,也默不作声,双手依旧熟练地用叨子测盘星、标星花。

老秤匠是镇上有名的孙记制秤作坊的大掌柜。据传孙氏先祖曾遇一不法粮商,欲在秤头上玩伎俩,制作黑心的吃客秤牟取暴利。但孙氏先祖不为重金所惑,不被威逼所惧,甚至不惜自残双手来维护作坊的信誉。孙记制秤坊由此盛极一时,享誉周边数百里。

小镇上的商贸交流,从不用电子秤,一直沿用传统的杆秤。小镇的商户尤爱用孙记杆秤来做买卖,是因为孙家从不做昧良心的吃客秤。小镇临山依水,以种植采集草药为业,药材生意特火,火了几辈人了,老一辈们归结为一个字,以诚待商,以诚会商,以诚经商。外地客商乐意到小镇购置药材,是因为小镇的人做生意厚道,从不缺斤少两,欺诈顾客。周边的乡亲们和来往的客商信得过的,还是小镇有名的孙记杆秤。

不久前老街扩建,外地来的王老板看准了小镇的商贸市场规则和人脉,更看上了孙记杆秤的信誉。他要在镇上建一个药材和山果批发市场,就找到了老秤匠的儿子,私下商谈好久,按其提供的规格,以高于平常10倍的价钱订制了50杆大秤、50杆中秤、50杆小秤。作坊内,父子二人之间仍是沉默,寂静的空气里流动的,只有打钻、铆星花和打磨的声音。突然,沉默的老秤匠皱起了眉头,拿过一个秤杆,用叨子测测定盘星,然后又拿一个,接着又拿一个……

老秤匠在秤杆的定盘星上,发现了儿子鼓捣的猫腻。老秤匠的眼神瞬时变得异样地呆滞而浑浊,脸黑得吓人。他陡然站起身,用一双粗大的手,抢起身边的铁砧子,狠狠地砸了下去……

夜里,听着儿子在隔壁炕上嘤嘤地哭,炕头上的老秤匠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身,取过好久没抽过的旱烟袋,坐在炕头,吧嗒吧嗒猛抽几口。他看看窗外,夜空星星点点:世界这么大,明天是该让儿子出去闯一闯了!他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磕烟嘴,起身出门。

第二天,老秤匠送儿子出镇。临行,他拿出一把精致的准星秤送给儿子,告诉儿子:不管世界有多大,你能够走多远,这杆秤,都要随身带着。人有良心,秤有准星,做人,什么时候都要秤平斗满。

头天夜里,老秤匠用上等的楠木连夜赶制了这杆精致的准星秤,杆秤上的两个醒目的金字孙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炫目,直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

那天夜里,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秤匠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在曲折含蓄的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小镇里的秤匠师父子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B.小说运用插叙的写法叙写了孙记杆秤世家的历史渊源、面临的新的社会现状,这些内容都交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C.“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秤匠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这体现出小匠师知错能改的特点。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夜里老秤匠取出旱烟,“猛抽几口”“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磕烟嘴”等细节,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
2.老秤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到老秤匠送儿子出镇,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了,作者却增加了最后两段,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12-30更新 | 2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   沈阳   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11月23日、24日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通过对“航空英雄”罗阳在“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的描写,表现了他强烈的_________,赞美了他的精神和的工作态度。
2.画线句子以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的现场热烈构成对比,体现________;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________
2020-11-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1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9 . 阅读本单元三篇人物通讯,梳理具体事件,从中总结出人物精神,并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立场,完成下列表格:
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界者”钟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 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
10 . 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按照要求答题。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疼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