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小说《明天》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①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

②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③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儿子的葬礼得到了周围人的帮助,但是鲁迅为什么借此批评看客的冷漠?请结合《乡土中国》谈谈你对礼俗社会“人情”的理解。
2024-01-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关于《复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初见面时玛丝洛娃的笑是源于她心底悲痛的苦笑,在她看来人世间无非是好色之徒的聚居地,他们窥伺她,不择手段地占有她,她的生活证实了这一点。
B.“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玛丝洛娃抓钞票时的“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是那样地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也许发生了很多次。
C.见到玛丝洛娃后,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展开了激战;同时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意义。
D.玛丝洛娃对于聂赫留朵夫的突然出现很“震惊”,甚至还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天地”,可见那段纯洁而浪漫的感情在玛丝洛娃的心中还一直保存着,她的内心深处或许还仍有一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卡秋莎。
2023-11-2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从哪些侧面刻画了张秉贵的形象?
4 . 言为心声,通过本文的学习,试分析伟人毛泽东的形象。
2023-08-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①),而是来自直观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长期接触到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的才华是那样出众,(②),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他对女性的尊重,在读者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但那其实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的形象。他在女儿们面前自惭形秽,就是在以理想的、完美的的标准对照自己、评判自己。

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的尊重。他理想着的善良完美,(③)。如贾珍、贾琏、薛蟠之流,他们自以为生为须眉男子,就可以肆意玩弄、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颐指气使,自觉高人一等。殊不知,宝玉却将他们视为人的渣滓浊沫,对其深恶痛绝,唯恐避之不及。

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女性的态度不同于书中其他须眉男子。鲁迅曾评价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盛矣”。请从书中任举一处能支撑鲁迅评价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部分女性命运遭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命无运”的香菱,本生于富贵人家,幼年时被拐,后为薛蟠侍妾,被折磨而死。
B.“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为人精明能干,有决断,曾代王熙凤理家,后远嫁他乡。
C.“颦儿才貌世应稀”的黛玉,诗才出众,别号“潇湘妃子”,在宝玉大婚夜泪尽而逝。
D.“可叹停机德”的宝钗,品格端方,别号“枕霞旧友”,虽与宝玉成婚,但独守空闺。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伸手在上头取了一本,册上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拿着一想道:“我恍惚记得是那个,只恨记不得清楚。”便打开头一页看去。见上头有画,但是画迹模糊,再瞧不出来。后面有几行字迹,也不清楚,尚可摹拟,便细细的看去,见有什么“玉带”,上头有个好象“林”字,心里想道:“不要是说林妹妹罢?”便认真看去,底下又有“金簪雪里”四字,诧异道:“怎么又像她的名字呢?”复将前后四句合起来一念,道:“也没有什么道理,只是暗藏着她两个名字,并不为奇。独有那‘怜’字‘叹’字不好。这是怎么解?”

(摘自《红楼梦》第116回)


宝玉所提到的“怜”“叹”二字,隐含了小说对两个人物的评判,请简要分析。
2022-11-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节选自《金岳霖先生》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1.说说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的。
2.文中另有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的穿着描写,这似乎和金岳霖先生没有关系,你以为如何?
3.这段文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金先生?
4.这段文字读来生动活泼,作者在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2021-05-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三校生)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第四幕节选)

曹禺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繁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繁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繁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繁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繁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懊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繁漪   (转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萍   (怪笑,向朴园)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四风   (与萍相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

【由中门跑下,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繁漪   (急喊)四凤!四凤!(转向冲)冲儿,她的样子不大对,你赶快出去看地。

【冲由中门下,喊四凤】

周朴园   (至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   (突然)爸,你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远处听见四凤的惨叫声,冲狂呼四凤,过后冲也发出惨叫。】

鲁侍萍   四凤,你怎么啦!

(同时叫)

繁漪   我的孩子,我的冲儿!

【二人同由中门跑出。】

周朴园   (急走至窗前拉开窗幕,颤声)怎么?怎么?

【仆由中门跑上。】

仆人   (喘)老爷!

周朴园   快说,怎么啦?

仆人   【急不成声】四凤……死了……

周朴园   (急)二少爷呢?

仆人   也……也死了。

周朴园   (颤声)不,不,怎……么?

仆人   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   (几晕)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这不能够!

【萍由饭厅出,颜色苍白,但是神气沉静的。他走到那张放着鲁大海的手枪的桌前,抽开抽昼,取出手枪,手微颤,慢慢走进右边书房。】

【外面人声嘈乱,哭声,吵声,混成一片。鲁妈由中门上,脸更呆滞,如石骨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着电筒。】

鲁妈一声不响地立在台中。

老仆   (安慰地)老太太,您别发呆!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场。

鲁侍萍   (无神地)我哭不出来!

老仆   这是天意,没有法子。——可是您自己得哭。

鲁侍萍   不,我想静一静。(呆立)

【中门大开,许多仆人围着繁漪,繁漪不知是在哭在笑。】

繁漪   (为人拥至中门,倚门怪笑)冲儿,你这么张着嘴?你的样子怎么直对我笑?

——冲儿,你这个糊涂孩子。

周朴园   (走在中门中,眼泪在面上)繁漪,进来!我的手发木,你也别看了。

繁渏   (进来,干哭)冲儿,我的好孩子们,刚才还是好好的,你怎么会死,你怎么会死得这样惨?(呆立)

周朴园   (已进来)你要静一静,(擦眼泪)

繁漪   (狂笑)冲儿,你该死,该死!你有了这样的母亲,你该死。

(第四幕内容梗概:侍萍和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坦白,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苦苦哀求母亲答应让周萍带她走。紫漪带周冲来阻止,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还不上楼去睡?”疑问中含有命令语气,表面上关心繁漪,实际表达了对她的不满,体现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的专制。
B.周朴园承认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后,侍萍接连否认,因为她不想让人知道她和周朴园的关系,更不愿让儿女陷入乱伦的悔恨中。
C.虽然周朴园的态度由沉痛到严厉再到郑重、暴怒,但周萍始终不愿认侍萍这个生母,是因为接受不了他和四凤是亲兄妹的现实。
D.侍萍面对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及周萍反应异常的境况时,展现的“发呆”“哭不出来”等言行举止,体现出她的麻木与悔恨。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这一处舞台说明渲染了死寂、沉闷的氛围,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戏剧台词有强烈的动作性,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繁漪让周朴园认亲的台词使矛盾趋向尖锐,也是造成悲剧式结尾的根本原因。
C.课文部分写周朴园拒绝侍萍见周萍,选文又写他逼周萍认母,两者形成对比,塑造了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良知未泯的复杂形象。
D.巧合是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段,比如繁漪说“跟这个妈叩头”中的“妈”是岳母的意思,她并不知道侍萍恰好又是周萍的生母。
3.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根据剧本内容分析文章划线语句的潜台词。
①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②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4.有人这样评价《雷雨》中的人物:“死了的人是不幸的,活着的人也同样不幸。”请结合选文内容和课文内容,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材料二: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泛的团体。

在以自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取材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材料四: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呐喊》)

1.材料一中,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群己关系”这一概念,请结合这一概念谈一谈材料三《论语》片段中倡导的群己关系是怎样的。
3.材料四是《呐喊》中哪篇小说的经典情节?该小说结构特殊,请简要分析结构并简述其作用。
2021-03-04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幽人苏家桥

土家野夫

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

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

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自雄,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曰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

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书大谈某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

1988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坐火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

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

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

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癫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

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先泡网的虾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

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非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阕,词曰——

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

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

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方式。

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的面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家桥为行乞的老翁倾尽囊中钱财,体现了他的善良悲悯,而后与老翁“再三拱手揖别”,则展现了他温良恭俭的君子之风。
B.苏家桥为“我”远赴海南一送再送,一直送到目的地再孤身返回。这种看似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痴傻举动,正是他重情轻财的体现。
C.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直至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D.对于友人苏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赞赏有加,但对友人“不求上进”的人生选择,作者曾经难以理解也不认同。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涵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选择提供了依据。
B.对于苏家桥“茶馆式教学”,校长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忧虑讽谏到刮目相看,由此正面突出了苏家桥的个性与才华。
C.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直接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D.文章最后引用东坡词,既呼应了开头“幽人”一说,也借孤鸿这一形象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人生选择和人格品质的赞许。
3.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文中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作者土家野夫的语言很有特色,曾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请就本文的语言进行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