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它与当前我们日常正在使用的人民币纸钞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也就是我们手中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版本。

法定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相比,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国家信用背书,能否保证币值稳定。就拿比特币来说,币值无法保持稳定,价格大幅波动是常事。

脸书此前计划推出的天秤币与数字人民币等法定数字货币的性质也不相同。天秤币通过与法定货币“挂钩”成为一种稳定币,其计划成为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但在信用货币时代,天秤币如何让人信任并使用是一大问题。

与比特币、天秤币不同的是,我国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与纸钞、硬币等价,纸钞能买的东西,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纸钞能兑换的外币,数字人民币也能兑换。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经济日报》2020年11月19日)

材料二:

当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将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测试提上了日程。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央行数字货币计划。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数字货币呢?

首先是维护法定货币地位和货币发行权。比特币、天秤币等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对国家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其次是提高支付体系效率,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可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周转效率;此外,数字货币也能弥补传统纸币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比如降低纸钞从发行到储蓄过程中的高额成本。而且,数字人民币采用可控匿名机制,可以加强对洗钱、恐怖犯罪等非法活动的监控和追踪,同时保证使用者的隐私。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个啥?》,《金桥》2021年1月)

材料三:

作为“新生事物”的数字人民币一出现,就引起了各方关注。

穆长春: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最近被人们屡屡提及,数字货币将成为专属于数字时代的货币新形态,这也是移动支付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实,由于互联网、计算机及通讯等技术不断进步,经济运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涌现了许多新业态。未来,数字资产规模将越来越大,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计价、清算支付等活活动,是跟经济的数字化相匹配的。

董希淼: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它们的发行不是靠行政强制来实现,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纸钞的需求,纸钞就不会被停止供应。当然,针对贫困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应该大力研发和提供普惠性的、使用方便的数字化央行货币,以避免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

常琛:数字人民币试点刚刚开始,市场上就已经出现了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看来,和纸钞时代一样,数字人民币也面临着防伪和防假的问题。可相对于传统纸钞防假防伪办法,数字人民币在降低防假防伪成本的同时,更要便于老百姓的识别,特别是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老人或一些特殊人群都需要兼顾。

(摘编自《数字人民币改变生活》,《工会博览》2020年12月)

材料四: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仅是一种移动支付工具,两者本质不同。有分析称,微信支付、支付宝使用场景已经很丰富,数字人民币推出的必要性不大。这样的看法,并没有清晰认识到法定数字货币的本质。作为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对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或不存在冲击与否的问题。数字人民币的效力完全不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能够相提并论的。相比非银行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安全性更高;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使用范围也更广。而且,数字人民币可以打破支付行业的壁垒,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之间无法进行转账。

(摘编自《破除对数字人民币的四个误解》,《当代金融家》2020年1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法定货币,如果单从法定货币这个角度来看,它和纸钞、硬币等传统货币没有区别,是等价的。
B.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在数字时代的新形态,是跟由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数字化的新形势相匹配的。
C.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但是随着数字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数字人民币最终将取代纸钞。
D.或许并不存在数字人民币会否对微信支付等造成冲击的问题,因为数字人民币的效力不是微信支付等能相提并论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行数字人民币,可以维护法定货币地位和货币发行权,同时也可以应对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冲击。
B.如何避免数字鸿沟和金融排斥,针对贫困地区和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普惠便捷的数字人民币是数字人民币时代所要面对的新问题。
C.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广,市场上将会出现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和纸钞时代一样,数字人民币也面临着防伪的问题。
D.把数字人民币和微信支付等无现金支付等同起来并质疑其推出的必要性,是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数字人民币本质的表现。
3.数字人民币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纸钞等传统货币和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请结合材料分别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郑渊洁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打击盗版力度也不断加强,他已成功追回了部分被抢注的童话形象的商标。比如,2018年,“皮皮鲁”被“郑州皮皮鲁餐厅”抢注为餐厅商标14年后,他通过维权手段终于要回了自己的“皮皮鲁”。此外,国家对商标、商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现有商号被侵权,只要发一条微博再@当地工商局,很快就能更改其侵权名称。

然而,在郑渊洁看来,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对于郑渊洁个人而言,他目前仍有191个童话形象被抢注为商标,其中还包括利用谐音“傍名牌”“搭便车”的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是‘在先权利’。”郑渊洁以傍知名文学角色“鲁西西”的商标“卤西西”侵权案件为例解释道,由于“卤西西”与“鲁西西”呼叫完全相同,在客观市场效果上,“卤西西”侵犯了其原创的知名文学角色的在先权利。尽管国家商评委已认定且予以争议商标无效宣告,但该案在知识产权法院审判时至今尚未裁定。他表示,会在维权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摘编自韩扬眉《郑渊洁: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创作者积极性的关键》,《中国科学报》2020年4月25日)

材料二:

“天眼”“天宫”“悟空”“蛟龙”……一个个大国重器精彩亮相。这些大国重器不仅在中国有高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也获得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它们的品牌价值。企业的民族自信心提升自然是好事,但有一些企业打起了傍大国重器品牌的心思。对此,应当在法治轨道上采取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解决。

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法规,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担当起保护大国重器品牌的重任。当然,现行法律在不同制度的衔接以及具体规则的适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

有关机构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之后,立即对有关项目名称实施全类别或重点领域商标注册的防御性保护,从而有效防止他人注册。发现他人恶意申请有关商标时,应当积极运用《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提供的“工具箱”,积极维权。由于一些大国重器的名称使用的是显著性不强的名字,例如“北斗”“蛟龙”,或者使用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名字,例如“悟空”“嫦娥”,有些企业可能早在有关科研计划立项之前就已经注册了商标。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并不能对这些注册的商标予以撤销或者宣告无效。针对此种情况,有关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报纸、网站等大众传媒发表声明,澄清其与这些企业之间并未开展合作,以避免广大消费者混淆。

(摘编自万勇《“天眼”变香烟,大国重器品牌如何保护》,《光明日报》2020年8月14日)

材料三:

当前,以人工智能、新零售、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经济较之传统经济,对知识产权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来抵制仿冒、不正当竞争、垄断等不法行为,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激励。

以数字经济为例。《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目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但也应当注意到,数字产品复制成本较低,侵权行为频发,采取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激励数字经济领域的持续创新十分关键。

因此,培育经济新动能的核心,就是要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会形成垄断,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又会抑制创新,这些都不利于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发展。只有根据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序、有度、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工具,才能激励更多有价值的创新,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发达国家在经济新动能的培育过程中无一不重视知识产权,无一不具备一流营商环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下一步要在经济新动能培育、聚集创新要素的过程中进一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战略支撑。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上海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特点,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谋划,继续统筹构建“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调解仲裁、社会监督”四轮驱动的融知识产权“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于一体的保护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链接功能。

(摘编自姜南《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数字经济持续创新的关键》,《文汇报》2020年12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以前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不强,郑渊洁的很多童话形象被恶意抢注为商标。
B.近年来,国家对商标、商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各地工商局收到侵权信息后,能迅速做出处理。
C.“天眼”等国家重大成果的名称已得到世界广泛认可,但由于相关人员维权意识不强,并没有及时注册成商标。
D.“在先权利”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机构或个人已登记注册的创新成果,其他企业或个人无权使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起步较晚,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虽然比较完备,但在不同制度的衔接和具体规则的适用方面还存在不足。
B.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有利于保护大国重器品牌。
C.保护品牌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事前采取预防措施、事后通过声明等方式及时澄清都属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D.我国将进一步打造有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适应新的经济形态,以相关法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材料二: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并非一个新命题,20世纪的美国和战后的日本都是凭借对外贸易而成为世界主导者。而今他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正逐年降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经济得到了发展。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思潮再次抬头,加之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依赖国际市场“外循环”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加大。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具备向双循环体系转变的条件。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万亿元,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立足内需,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能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摘编自郭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

材料三:

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随着“双11”购物节开启,许多小家电企业的生产线比去年更加忙碌了。疫情以来,出口转内销,成为许多外贸企业的自教方式。做了几十年国外产品代工供应商后,新宝公司特意针对国内用户,利用技术优势,生产的“摩飞”品牌小家电凭着高实用性等特点,成为广受喜爱的“网红”产品,国内销售额增长超过70%。小熊电器凭借多年来的线上运营经验,成功打开了国内市场。顺德淘宝直播基地每天都灯火通明,美的、谷洋电器等代工企业的产品在这里通过直播走向了全国市场。以谷洋电器为例,通过直播推广以来,仅天猫单店交易额就达到了9000多万元。

(摘编自中新网《小家电出口转内销走出新路子》)

材料四:

经过八年谈判,亚太地区15个国家于11月15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参与国家包括东盟十国及其五个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这些国家GDP总量达2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RCEP将促进我国各产业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这也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明证,否定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正走向封闭的错误观点。

(摘编自新华网《RCEP签署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1.下列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贯通国内市场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从而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B.“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不是一个新命题,它是美日等国在其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后,为继续维持世界经济主导地位而建立起来的。
C.建立“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我国根据目前国际形势、世界经济状况,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做出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D.建立“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绝不意味着走向封闭,而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建设的一个战略基点,立足内需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
B.我国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目前拥有了完备的工业门类,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位居全球第二,这些是因为参与了国际经济大循环。
C.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我国外贸企业也受到影响,国内的线上运营、直播推广让一些外贸企业的生产得到了改善。
D.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再次抬头的情况下,RCEP的签署,可为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也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3.面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我国外贸企业可以有哪些新作为?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网络购物充分发挥促消费、助转型、保市场等作用,为打通国内经济内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25.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数字经济将在十四五时期催生新增长点,增强供给端与需求端的适配性,为扩大内需提供规模可观的增量。他表示,数字经济还具有打破地域界限的优势,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引进优质资源,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新发展格局。

(摘编自余俊杰《数字经济动能强劲 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1日)

材料二: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流行病学,浙江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后,助力有关部门精准识别无意识密切接触者,实现疫情可追溯、可预测、可视化和可量化。

48小时内上线新冠防疫数据智能平台、推出健康码、通过亲情在线平台,快速落地复工复产各类补助政策……一项项举措背后,既有近年来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也得益于阿里巴巴、数澜科技、每日互动等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积极参与。

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快速推出各项应对措施的实践证明,唯有肥沃的数字土壤,才能在苛刻的外部环境下孕育生机。

(摘编自《数字经济助力浙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华网2020年11月21日)

材料三: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国家间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因此,当交通运输成本下降,各个国家由自给自足的状态转到国际贸易状态时,每个国家得以集中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亦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最终使各国获得由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多样化商品的福利。

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的发展使得沟通协调成本不断降低,促进了生产链条在国家间不断分割,产品生产不再由单一国家完成,而是由多个国家协作完成,各个国家在产业链上从事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个或者几个工序(“tasks”)。全球化的这些发展,使得生产链条越来越全球化,逐步形成了全球生产链以及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

由此可见,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再仅限于各国要素禀赋的力量对比,而是对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综合素质的考量。若一国的物流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发达,可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并且在制度环境上产权分明、行政干预少,让市场充分发挥活力,帮助企业减少交易成本,那么该国对跨国投资商的吸引力便会大大增强,从而促进该国在全球生产链的不断融入。

(摘编自闫冰倩《借数字经济之力,保产业链稳定》,《中国发展观察》2020年第21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具有独到的优势,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在GDP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B.浙江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大数据分析和流行病学,实现精准识别“无意识密切接触者”,实现疫情可追溯、可预测、可视化和可量化。
C.因为每个国家生产技术有差别,所以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从事自身比较有优势的工序,就能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
D.“全球生产链”意味着,某个产品的生产链条分割在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只从事产业链上某个或某几个工序,由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产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超5万亿元,与《白皮书》公布的2019年的数据相差甚远,说明疫情使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放缓。
B.浙江省政府和企业共同厚培“数字土壤”,助力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使得本省经济在多方合力之下向高质量发展。
C.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各国之间沟通协调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商品生产的成本,促进产业全球化。
D.基础设施发达,营商环境优良,才能增强本国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投资商前来,从而促进本国不断融入全球生产链。
3.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13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赛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般的,如果一场暴雨没有直接造成生命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就不是暴雨灾害。暴雨强度、持续时间是最基本的致灾因子。大范围严重的暴雨灾害与持续时间长有极大关系。当暴雨发生以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带洪水浸淹范围有限,然而,如果遇到大暴雨,就容易发生大水淹城的严重灾害。平原地区行洪速度相对缓慢,一般不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集中,一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生活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人为因素对暴雨致灾也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侵占河道或蓄洪区,过量抽取地下水,都可能加剧洪涝灾害的风险。然而,暴雨并非一无是处。北方的许多地方,全年的降水量取决于一两场暴雨;在水资源矛盾凸显的当下,更是盼望暴雨给水库多多蓄水,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状况。我们要趋利避害,科学利用暴雨带来的降水资源造福人类。

(摘编自《暴雨为何致灾》,《学习强国自然科普》2020年7月14日)

材料二:一是不喝生水。在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用明矾和深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二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食用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三是注意环境卫生。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体和环境,还有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四是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五是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六是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不干净的手可传染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与“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七是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八是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九是保持乐观心态。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

(摘编自《应对洪涝灾害这9项健康信息一定要了解》,“央广网”2020年7月18日)

材料三:入夏以来,国内多地发生自然灾害,卫星凭借独特的位置优势和多种观测手段,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预警”成为重中之重。仅今年,基于北斗的地灾监测系统就已在湖南省宁乡市、望城区等地多次成功预警灾害险情。北斗系统可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盐测,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目前北斗系统已在全国防灾减灾工作中担当重任。近年来,江苏、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均建立了基于北斗的灾害监测系统。

(摘编自《应对洪涝地震灾害多颗卫星担当重任》,“人民网”2020年7月16日)

1.下列对洪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雨虽常造成灾害,但也有造福人类的--面,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间,适量的暴雨则利大于弊。
B.平原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暴雨灾害。但因其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其损失远超盆地、高原等地。
C.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在灾难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灾后重建。
D.在预警洪涝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卫星系统因其独特的位置优势及观测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雨是否致灾除取决于降雨强度等自然因素外,还取决于降雨区的防灾抗灾能力等人为因素。
B.洪涝灾害后水质易受到污染,需饮用明矾和漂白粉等净化过的水,或者符合卫生标准的瓶(桶)装水等。
C.入夏之后是我国洪涝灾害的高发期,防控地质灾害的同时也要注意灾后重建中的医疗卫生等问题。
D.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前会出现的山体等的形变位移等现象。北斗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
3.灾害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最大限度预防或减少灾害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分析,面对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4-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0-2021学年高三4月高端精品模拟信息卷四语文试题(全国Ⅲ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闪烁着多彩的光芒映透整个夜空。山坡上、海岸边,人们欢呼、庆祝,目送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九天云外揽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

材料二:

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此前,中国的探月探测器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基于发射效率、安全性及运输便利性考虑,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

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记者了解到,所有文昌发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经历长达五到七天的海上运输,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发射,较长的储存期将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

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

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2020年3月,由他担任院长的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市黄埔区。研究院以耐腐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腐蚀防腐涂料与涂层、缓蚀剂、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结构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七大技术为主研发方向。

“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海洋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的镁合金导电镀层防腐效果仍有较高提升空间。要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镁合金表面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表示。

(摘编自《“嫦娥五号”背后的广州力量!十年钻研,只为薄薄一层涂层》)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谓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表示,东方大国有计划地、毫不声张地向目标迈进,正成为航天领域的领先者。这一成功将为获取月球大陆宝藏打开大门,这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法新社表示,这是40多年来继美苏之后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东方大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再一次高调展示了其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路透社表示,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而后者是44年前启动最后一次成功的月球样品检索任务的国家。西班牙世界报则表示,这是东方大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

(摘编自快资讯《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航天赢得世界同行赞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各个系统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心血。
B.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韩恩厚团队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
C.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是我国已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突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D.嫦娥五号探测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它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航天人的决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恩厚团队十年来在镁合金表面涂层上呕心沥血,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的成就是众多航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B.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认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
C.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世界报均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进行了评说,做了肯定的评论。
D.由路透社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的评论可知,将来的太空竞争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
3.以上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08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线教育行业是教育行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交集产业,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的快速成长无疑是教育行业近年来最大的变化,其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录播课演化到现阶段的线上直播课。而对于在线教育直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0阶段以一对一模式授课为主,核心是通过互联网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将跨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生对接,一对一在线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但是用户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在获客成本较高的现状下其盈利较为困难,换言之,在线一对一是很好的需求解决方案但是并不一定是很好的盈利模式。

2.0阶段则是以一对多的在线班课为主,类似电商中的B2C模式,平台方不仅做连接还要做标准化的产品及服务输出,承担更多的教师培训职责,这其吊又分为以猿辅导、作业帮等为代表的在线双师大班课,和以东方优播为代表的单师小班课。班课模式中一位授课老师可以同时服务二十名至上千名学生,从而获取更高毛利率和更好的盈利能力。

与线下培训不同,在线教育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目前头部5家公司按学生人数计算的市场集中度超过60%,2019年好未来收入为171亿元、新东方收入213亿元,借助互联网的杠杆效应,在线教育将迎来快速发展。

图表一:2012-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亿元)和增速

材料二:

图表二: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产品频率

图表三: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集中使用产品时间分布

材料三:

2020年1月29日,教育部宣布拟于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向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提供网络点播课程。虽说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之下,大多数教师对于云课堂的理念已不陌生。但综合各大平台上的反馈,当前实现的效果不佳。

由于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峰值,大多数的在线课程平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卡顿的现象。有的学生反馈,当自己好不容易挤进了直播间,却听见老师说“这节课结束,下课”。一位教师说,这几天的线上教学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平台不够稳定,上课到一半,平台出现问题。如果这节课的人数比较少,还好沟通,但是人数比较多的就很难,“尤其是现在学生的课程大多数排得比较满,整个节奏一下就全乱了”。

在家上网课,很多老师比直播软件崩溃还来得快。大部分的公立学校教师,从来没有试过网络直播教学。不知道如何互动,如何板书……。对于一些老师来说,长久以来的教学习惯是,一边板书一边讲解,讲到中途会向全班同学发问,与学生沟通碰撞。如今,他们需要一个人面对屏幕和话筒“尬聊”,想向学生提问时,要连麦,要确认学生网络状况,十分影响整堂课的进程。作业也成了难倒他们的问题之一。线上教学布置作业大多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布,作业的完成和批改也成了他们正在重新探索的问题。

一位老师告诉媒体,有的学生会借故网络不好,或迟到或缺席上课;有时候他提问某位学生的时候,对方会假装掉线了;而有的同学虽然登陆了网课,但实际上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会要求家长在一旁监督。有了家长的约束,一些学生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

在“停课不停学”要求下,为了抓住在线教育突然爆发的风口,包括新东方在线、好未来等在内的在线教育平台,均推出了大量免费课程供学生在线学习。根据第一财经报道,随着全国万所学校推行钉钉在家上课,下载量原本低于微信的企业服务平台阿里钉钉,已经连续多次跃居苹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名,超越微信、抖音等App

(摘编自网易财经等)

材料四:

周伟联合创办的松鼠AI是国内第一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科技公司,已在全国开设了2300多家学校。

问: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能打赢这场战“疫”,真正的活下来?

答:在传统的线下行业,总可以存在10~20个品牌,但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品牌在一个行业里,一般只能存在1〜3个巨头。

如果中小型机构着急转移到线上,那么原先所具有的地缘优势、地区化教学优势都荡然无存,需要被迫与在线教育巨头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就好像一个本地手机商店要到线上跟京东竞争一样、任何行业,小品牌如果不加入大品牌,最后一定就会像招待所被如家、汉庭洗牌一样,被大机构取代。我觉得接下去要倒闭的企业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摘编自《对话松鼠AI周伟》,财视传媒2020年3月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线教育直播课经历了从一对一模式授课到一对多班级授课模式的转变,在线教育行业对盈利的追求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
B.2014 -2017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幅持续升高,近两年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9年已超3000亿元。
C.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线教育企业,比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更容易聚集学员,新冠疫情客观上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发展。
D.企业服务平台阿里钉钉的下载量连续多次超越微信、抖音等App,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在线教育的认知,有利于在线教育客户群体的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一对一直播模式授课相比,一对多班级直播授课模式中的双师大班课和单师小班课在服务学生数量、学员需求解决、学习兴趣提升方面会更有优势。
B.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中近半成用户每周使用产品2~6次,每周使用1次及1次以下的占比较少,而超过40%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1次甚至多次。
C.2019年有超过70%的用户选择在非工作日使用在线教育产品,这些时间段通常更具完整性,更有助于用户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符合接受教育培训时间安排。
D.对于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在疫情之下也不能盲目转移到线上,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否则很容易断送自己原来已具有的地缘优势、地区化教学优势。
3.为什么材料认为当前开展的中小学线上课程还存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蹈、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道长期共存,形成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思想流派,是因为其在发展进程中,互相竞争,互相吸收。
B.法、阴阳、名三家后来灭绝,是因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
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关注社会现实;而道家则不同,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如果中华原创文化缺少包容性,不能让佛教中国化,就可能没有儒、道、佛合一。
C.我们一般习惯于把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称为“国学”,其实,这是有重大偏颇的。
D.材料三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3.材料一中说儒道两家“处处相反”,以下不属于其“处处相反”依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人生观是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是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B.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C.儒家崇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从容中道,主张凡事要合理、合时、合情;道家崇尚质朴无华、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张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
D.儒家致力于构建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体系;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2021-04-03更新 | 10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兴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了不起的奇迹。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是铸就这一奇迹的重要基础。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创生期,奠定了此后几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基础。考古发现证实,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从满天星斗月明星稀再到多元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交流交融,中华民族最早的大家庭逐渐成形,国家由此诞生,大同社会理想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价值追求逐渐深入人心。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先人积累了初步的国家治理经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最终以典章、思想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传承。流传至今的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经验、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秦汉至宋元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的推广、官僚制度的健全,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国家治理的基本形态,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文化支撑,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是对大一统的坚定追求。与此同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以文化人的文治主张、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也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在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中,民族精神世代相传,民族英雄史不绝书。

明清以降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丰厚遗产。这个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愈益深厚,大一统趋势愈益强化,新生社会因素愈益彰显。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全新历史变局的出现和中国人民的抉择。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面对新的时代变革,中华民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沉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积聚的爱国情怀、创造活力被激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古老的中华文化从此获得历史性新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近代以后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而且不断浴火重生。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为何能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具有独具特色、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就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摘编自高翔《中国历史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总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们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唱作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具备传播能力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果。诗词曲皆应新音乐而起,戏剧小说曲艺,则迎合了市民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新变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担负起传播创新是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应肩负起更多的历史使命,而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为文化传播者利用网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考评认证机制,建立培育、激励创新人才辈出的机制,调动学术力量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又掌握现代传播手段的文化领军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尊重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品牌的品质,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这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金标准,也是最终目的。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本固根深、一脉相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
B.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国家治理经验及诸子百家思想,是那一时期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
C.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文化繁荣兴盛之时一定是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接受之日。
D.唐诗与明清小说既是文化繁荣的表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结果,它们堪称世界文化瑰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走向成熟并迈向新的高峰的情况,可以查阅秦至宋元时期的史料。
B.明清以后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使古老的中华文化获得新生,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C.由元杂剧的繁荣可以看出,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优秀艺术家、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的支持。
D.汉族的服饰图案由商周以前的抽象图案到明清时期的栩栩如生的花草虫鱼图案,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继承与创新。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民歌大会》等电视节目,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影响了大量观众。
B.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鼓励开展敖包节、那达慕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其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C.贵州省举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利用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D.18世纪下半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信清朝乾隆皇帝,提出改善贸易、增进交流的建议,乾隆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予以拒绝。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访。

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何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

梁鑫华:乡村文化是优秀的可再生资源,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

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有很大改善,如今,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哪些困境?

梁鑫华: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乡村社会原有的以“乡土”为基础,以“熟人社会”为核心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关系日益消解,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逐渐减弱,乡村文化特色逐步丧失,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文化地被损毁甚至消失。其次,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在具体落实上,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存在不对称和脱节的现象,如内容单一,不能因地制宜,缺乏自身特色和吸引力,很难激起村民的认同共鸣等。最后,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学生在城市上学,使得乡村失去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农村空心化极为严重,不仅使乡村文化振兴缺乏主力军,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记者: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

梁鑫华: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要以乡村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对乡村文化再提升,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以达到继承、创新和保护乡村文化的目的。同时,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很重要。依托乡村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有效对接现代消费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特色的潜在经济价值,推进跨界整合,提升当地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创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

记者:如何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梁鑫华: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要建立文化扶贫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加大投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数字文化扶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等手段促进脱贫。

记者: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呢?

梁鑫华:要运用好新媒体资源,助力村民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还要通过新媒体将产业链打开,把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既是一种乡村的符号卖点,又是一次产业的进阶升级,将乡村文化从保守、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乡村文化市场机制,以市场的效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汇集文化力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摘编自2020年10月11日《团结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尚不匹配,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C.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以乡村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基石,还要活用自身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D.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团结报》记者就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热点话题与梁鑫华对话,访谈具有时代感。
B.梁鑫华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激发乡村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群众创业创新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C.梁鑫华指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乡村文化逐步失去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缺乏等困境。
D.梁鑫华倡导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其不光要满足村民的文化需要,还要打开乡村文化的产业链。
3.在这篇专访中,记者的设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