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任务驱动型作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1提到了游离一词,它似乎符合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凡事不过分沉潜与专注。心理学家认为:游离会让自己置身事外,慢慢失去生活动力。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面对“游离”与“入局”,作为一名时代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024-05-19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提到了转基因作物作为新事物所面临的处境。新事物作为一种新鲜的存在,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优点,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但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受到他人的质疑,甚至曲解。

面对本校(统称“兴辽中学”)同学,请以“新事物”为话题,做一次国旗下演讲,体现新时代青年人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孟子说:“即使是美如西施的人,要是身上沾有脏臭的东西,人们从她身边走过时也会掩着鼻子;即使有很多缺点的人,只要斋戒沐浴了,也可以参与祭祀上帝的典礼。”

在复兴中学高三(1)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选修课上,同学们围绕孔、孟上述观点展开讨论和探究。假定你是其中一员,请针对上述论断,根据你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参与交流。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高中一次中学生成长体验主题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表达了对于实现健康成长,追求高远发展普遍认同的基础上,逐项阐发了讲美德,爱读书,会思考,有才情,敢担当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但是大家对于其中哪一项最重要的看法不尽相同。

请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项,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2024-04-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那什么样的人生是诗意人生?有人说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说是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人说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人说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选好角度,拟定在主题班会“诗意人生”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体/点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2)为了面子坚持错误是最没有面子的事情。

(3)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针对脸面的认识和理解各有说法。自古以来,有人立着饿肚子,不食嗟来之食;有人跪着乞食,忍辱负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2-2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市渤海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了乡村传统民俗的保护,也提到了乡村新民俗的打造,这些对于倡导文化认同、增强乡村文化活力和振兴乡村文化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乡村民俗”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熟悉的俗语中有许多与勤奋有关的俗语,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勤劳一分才”“业精于勤,荒于嬉”“人一能之,己百之”……似乎能力、才华、事业和勤奋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素”字:“在我一知半解的几国语言里,没有比中国古语所谓‘素交’更能表出友谊的骨髓。一个‘素’字把纯洁真朴的交情本体,形容尽致”。其实“素”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趣味,一种人格品德,一种人生智慧……

你对“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在《答友问》中写道:“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销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状似剑叶,廉即棱角。大圭有棱而不能伤物,利剑之用则在于剑刃锋利无缺。斩马杀敌“良玉不如铁”,同在炉中铁易销而玉不热。作者于是由此联想到人的才与德的关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在主题班会上做一个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