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亚哈船长第三次率领自己的队伍,踏上了找莫比·迪克复仇、殊死相争的航程。他的心简直是铁打的。大船上的斯达巴克望着亚哈船长他们远去的小艇,喃喃地说。别说是莫比·迪克,这回恐怕是一群鲨鱼就能把你们都嚼碎了呀!”“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了。

就在斯达巴克吐露着自己最后的心声时,一只一直跟着他们盘旋的老鹰又落在了主桅顶的球冠上,并且开始用尖嘴啄起风信旗来。

只几下,老鹰便将它啄烂了。

之后,①那老鹰振翅飞起,将风信旗也给叼走了。斯达巴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冷笑起来:

亚哈船长,你看看这场面吧,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黄昏就是我们的末日了!”“嗨,桅项上的人,看见家乡小山坡上我那可爱的孩子了吗?斯达巴克动情地嚷道。

快点回来吧,亚哈船长,快点回来吧,鲨鱼,鲨鱼上来了呀!可是亚哈船长并没有听到这叫喊。

只一小会儿,鲨鱼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小艇的四周,好像是瞬间从深渊里升上来的一样。那些鲨鱼开始狠狠地咬起水手的桨叶来,就像它们当初咬拖在大船旁的死鲸一样。这时,海浪大了起来。

隆隆的响声过后,莫比·迪克带着若干的绳索和标枪冲上了半空。快冲上去!

亚哈船长对桨手们叫着,小艇们在他的号令中先后冲了上去,闪亮的标枪飞向莫比·迪克。

莫比·迪克一边奋力向前游,一边用它的大尾巴在小艇之间一通乱思。

小艇让它弄得不得不分散开了,除了亚哈船长的小艇没事之外,另两条小艇的艇头已经被碰碎了,刀枪都掉到了海里。

只有亚哈船长的小艇好好的,甚至一点伤痕都没有。

破了的艇赶快回大船去修,修好了再下来,我的船接着去追,船上的人谁也不准动,否则我就让他尝一下做给莫比·迪克的标枪。

可是莫比·迪克却不想恋战,而是想走了。斯达巴克扯开喉咙向亚哈船长嚷道:

不要再追了,亚哈,现在回头还来得及,你没发现?莫比·迪克对你并没仇吗,现在是你的问题,你不要跟它没完没了啦!

少废话,赶快把大船掉头,跟着我,注意保持距离。亚哈船长对斯达巴克下着命令。现在,莫比·迪克游进的速度已经开始慢了下来。

不知道它究竟是在历经了三天的被追捕之后累了,还是又在想耍什么花样。桨手们以比平时多出许多的力气来划着桨。

他们的桨现在已经变成像很大的锯齿一样参差不齐了,每划两三下才和平常划一下起到的作用一样。

亚哈手持自己的标枪站了起来,就像是一个古代神话里的英雄。

他的身子向后一仰,双臂笔直地高举起来,对准莫比·迪克的眼睛,连同他无比恶毒的咒骂一起,把手里闪着寒光的标枪扔了出去。

标枪和着亚哈船长的叫骂,一起插进了莫比·迪克的眼窝,②就仿佛陷进了一个深深的无可自拔的泥渊

莫比·迪克身子一扭,侧腹猛地滚动了起来。

小艇灵活地一闪,躲开了这致命的打击,但却被弄了个底朝天。小艇上所有的人都被翻进了海里。

快,放绳,把小艇靠上去,别让它跑。亚哈船长着急地嚷着。莫比·迪克感到小艇追上来了,急忙转身,用自己的额头去迎击。

就在它回转身来的时候,它看到了那艘应亚哈船长的命令紧紧跟着小艇的大船。

一时之间,它把千仇万恨都集中在了那黑乎乎的庞然大物身上,在它看来,那也许是它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莫比·迪克毅然转身,向大船的船头扑去,用它疯狂的大嘴,对着船头乱咬乱嚼起来。莫比·迪克痛快淋漓地发泄着自己的愤怒,这时候,一切都是它的仇敌。

那白鬼在咬我们的大船呀!小艇上的一个桨手绝望地叫起来。

他的声音颤抖着,叫人听了感到可怖。我的眼瞎了吗?亚哈船长有些神志恍惚地问,他的气力已经到了最后。

快呀,快划呀,快去阻止那疯鬼,救我们的大船,那是你们所有人的命呀!亚哈船长声嘶力竭地叫喊着。

莫比·迪克,你这混蛋!你这疯子!你只管冲我来,管斯达巴克他们什么事!你放开他们,让我俩一决生死!来呀,你来呀!

可是莫比·迪克不理会亚哈船长的叫阵,依旧疯狂地沉醉于对大船的专心致志地扑咬之中。

亚哈船长举起最后的一支枪,用尽最后的力气,掷了出去。

你这无法征服的家伙,我会记住你的,即使到了地狱,我也不会放过你,我还要接着追你,直到你做了我的枪下之鬼为止,呸!

最后的枪击中了莫比·迪克。

莫比·迪克用尽最后的体力,狂奔起来。捕鲸索绞在了一起。亚哈船长弯腰去解。如飞的绳索勒住了他的颈。

亚哈船长一声没吭,就被绳子拖了出去,不见了。

绳子放尽的时候,索桶弹了出来,一下子就把一个水手射倒了,只见他往海里一沉,立时没了。

海面上迷蒙一片。莫比·迪克静静地仰在不远的水面上,白光一片。

几个原本在高处的水手,现在正以一种安详的神态,随着大船一起下沉。

红色的风信旗在水面翻卷着。

一群苍鹰赶来,围绕在这周围。

一只鹰用长嘴去啄那旗,不料旗子一卷,正把它给卷了进去,于是它随着最后的旗帜一起,没进漩涡

海面上顿时死一般沉寂。海鸟围着此地盘旋,声声凄厉。海涛滚滚而去,仍旧寻常。一切都像是没有发生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达巴克吐露的心声,表现了他眷恋家庭,忧心忡忡,不愿再与白鲸搏斗。
B.白鲸带着若干的绳索和标枪,侧面展现了白鲸的凶猛和捕鲸者的穷追不舍。
C.密密麻麻的鲨鱼象征大海中无时不在的风险,会时时威胁船员的生命安全。
D.白鲸游进速度变慢,表明它在迷惑对手,后文的乱咬、扑咬、狂奔便是印证。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老鹰叼走风信旗,象征大船迷失了航向,预示了小说悲剧的结局。
B.句子②既是标枪插入眼窝的形象表述,又是下文捕鲸者们陷入深渊的预兆。
C.句子③中“安详”写出了几个水手面对船长不见、死亡来临时的镇定与从容。
D.句子④中老鹰被卷走这一情节看似偶然,实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匠心独运。
3.请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概括亚哈船长和圣地亚哥形象的不同。
4.画外音指电影中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外加于人物或事件的议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白鲸与亚哈船长同归于尽的近景与远景,并拟写画外音。
①近景:
②远景:
③画外音:
2024-03-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游戏玩不长

[意大利]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既没有敌人,也没有那种会开始然后又会结束的真正战斗。只需要踩着溪流冲到下面去,手里再握着杆芦竹,照着脑子里浮现出的战争场面做就行了。

芦竹是各种武器可以是刺刀,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同时发出一种从喉部出来的声音也可以是机关枪,他把它搁在两块礁石间的低坳处,然后把它从一头转到另一头,震得直响。

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喷……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他们从头到脚都湿了,在一段沙滩上滚了一会,乔瓦尼诺决定当坦克了,不行,她是坦克,他来当反坦克雷。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乔瓦尼诺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并把它吹得直颤,还发出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溪流间有一片开阔处,山谷是一片倾斜成凹槽的草地,四下里散落着大丛的荆棘。两个士兵的头盔上扎着青绿的树枝,肚子抵在地上,钉着鞋钉的鞋底垂直地顶在地上,另一个战士戴着耳罩,正在鼓捣一台卡带式收音机,收音机上面还有一个环形大天线。

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在所有这些东西上,是从一株含羞草上扯下并捆在一起的枝叶,树枝上的裂缝露出了木头的红心,还有一片片被剥掉的树皮。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几乎都没挪动头盔,只把头在头盔里转着,一直转到把一面脸颊贴在地上。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

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他捏住乔瓦尼诺的芦竹的顶端,一手拿过来,把它折弯,想弄断它,但这是一根新出的芦竹,它一层层嫩绿而柔韧的内里中裹的全是叶鞘,所以只是被折弯了,但并没有断裂开:这士兵不得不扭搅着它,并一条纤维一条纤维地把它撕断。乔瓦尼诺看到那把武器就这么被糟蹋了,很不愉快,他对它很有感情,但那个士兵做这些举动时花那么大的劲,搞得他也不敢说什么。

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荫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用望远镜看着什么,用手绢拭去汗水,再把也沾上汗水的眼镜用手绢擦干净,还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跟他的参谋长说着什么。

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他长满了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参谋部的军官们,以那种不舒服的姿势坐在那里,把整个身子的重量撑在自己手上,有时也撑在前臂上,艰难地抵御着想躺在草地上、睡在太阳下的诱惑,同时还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东西,跟随着地图上的调遣,他们好像在思量着每一处的环境因素,思量着那些掩护得糟糕的队伍。

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将军说,那就是我们的炮火把土地给烧焦了……就在那里,那个露天的地方……啊呀……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

这在地图上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那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乌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孩子们看了一阵养蚕人的家,又看了一阵将军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叉的铅笔。又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他们手中的芦竹也就跟着互撞了一下。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葡萄园与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但在每一缕思绪之间,那些忧伤的眼睛和红色的手指总是不时地回到他面前。

他有了一个新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那里有一堵被香忍冬爬得密不透风的墙。乔瓦尼诺拽着香忍冬的枝头,拉下来长长的一条,把它向后拖着,同时还要注意不弄断它,不把它从墙上拔掉。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什么?

这是一根导火索,和威力无穷的三硝基甲苯炸药相接,藏在军团参谋部地下。

那应该怎么做?

你捂住耳朵。我要给导火线点火了,几秒钟以后,军团就会爆炸了。

赛来内拉立刻塞住了耳朵,乔瓦尼诺做出点上一根火柴的动作,并把火柴送到导火索旁,然后发出嘶嘶嘶……的声音,然后用那目光跟着那正在被火苗消耗掉的导火索走。我们扑到地上去,快,赛来内拉!他大嚷着,自己也用双手捂住了耳朵,两个人都俯下脸。

你听见没有?这轰隆声真是可怕极了!军团没了。

乔瓦尼诺又拉过那攀缘植物的一根枝藤。你知道这根导火索又是去哪里的吗?是去参谋部底下的。

参谋部也被炸掉了。

现在你炸什么?赛来内拉刚从地上爬起来就问。

乔瓦尼诺不知道师后面是什么了。

我觉得不剩下什么了,他说,所有的都被炸掉了。

于是他们下到海滩边,去做沙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戏中的战争敌我双方、作战方式和起止时间完全由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自己掌握,这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B.偶遇士兵的乔瓦尼诺问“你们在打仗吗?”说明他并没有真正见过战争,之前的“战争”完全来自自己的想象,故无法判断士兵的行为是真实还是游戏。
C.虽然对战争还处于混沌的认识,但养蚕人家的被毁和士兵忧伤的眼神给了乔瓦尼诺一丝触动,所以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他从之前漫无目的地玩,到有目标地“攻击军团参谋部”。
D.因为目睹了真正战争场面的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认识到了打仗的残酷,所以再也不玩打仗游戏了,转而开始去海边玩做沙堡的新游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游戏”为线索,串联起“河滩边”“山谷中”“香忍冬墙边”和“海滩上”四个场景中的事件,使小说在虚构和真实之间游走,不仅结构紧凑严密,而且凸显了主旨。
B.小说善于动作描写,比如用“蹭”“张开”“吹”“捏”“折”“扭搅”“撕断”等对士兵的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士兵的无聊,也表现了士兵内心的忧郁。
C.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比如乔瓦尼诺对士兵毁了他的芦竹的不满、不解,他对养蚕人保乌洛的家被炸毁的震惊,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的。
D.对将军及其参谋的描写,小说不仅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客观地表现他们的神情和心理;还运用孩子独特的视角,解构和丑化了他们的形象。
3.理解题目“好游戏玩不长”的含义。
4.有人评论卡尔维诺的战争小说是“小说游离战争,这种游离让人感觉似乎和现实走远了,从某种角度正是依靠这种游离才真正接近现实,让人更加认识战争的本质”。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个评论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潜流

海明威

“你很不专一,你从来没耐心做完一件事,你不能坚持到底。”好友多萝西的话一直萦绕耳边。在斯托伊弗桑特·宾的潜意识里,一条河不断地往前涌去,而清风只在河面上激起白色的浪花,使得看上去河流仿佛在流向另一个方向,但白色的浪花仅仅是在水面上,而在水下,潜流奔涌向前,总是这样,我必须要有所证明。

“我必须当上拳击冠军,山姆。”斯托伊弗桑特·宾认真地说。

“那容易!”山姆说。“你在尼匹贡湖上用假绳钓鱼,没人能比得上你。”

山姆的腿依旧搁在桌上,大礼帽往后推在后脑勺上,他给自己又斟了一杯酒,当斯托伊伸手去拿酒瓶时,他一把紧抓住酒瓶。“不,哥儿,你不能喝了,这几年,酒把你泡成什么样子了。这玩意儿不可能把你培养成冠军,只会让你贪杯上瘾。”

“你知道上次在俱乐部拳击时道森是怎么评价你的吗?‘要是宾先生愿意参加拳击赛,眼下在154磅级不可能有任何拳击选手能击败他。’拳击比赛是世界上最艰苦、最肮脏、最糟糕的运动,斯托伊,我的小宾子。”山姆应道。

斯托伊站起来,摆出一个拳击的架势。“山密弗尔(山姆昵称),斯兰·宾(猛击的意思)听上去像个拳击家的化名吗?瞧,小子,站在你面前的是斯兰·宾,未来的世界中量级拳王。”斯托伊令人印象深刻地说。

“先生们,这位是斯兰·宾,霍伯肯(霍伯肯城位于新泽西州东北部,与纽约市的曼哈顿岛隔哈得孙河相望)恐怖之神。”山姆点点头,将酒杯斟得满满的。

最初的八个月是可怕的。他在初赛中彻底击败了那几名跟他对抗的拳击手,不久便名闻遐迩。山姆·霍恩与曾经是菲茨西蒙斯(曾经的拳击冠军)陪练的道森一直陪他在一起,斯托伊将要迎战麦吉本斯——斯托伊所在的量级中的冠军,是个矮胖子,长着一张猴子般的脸庞,猩猩一般颀长的手臂,他的左右拳都具有置人于死地的力量。

一个月后的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一港口城市的比赛场馆里,斯托伊将要与麦吉本斯进行二十回合的拳击赛。

他们沿着一条长长的坡道走向拳击台,整个场子内掌声雷动,其中夹杂着一声声高叫:“嗨,你这拳击大师!”“你会击败他的吧,宾!”“把猿人宰了!”

介绍选手后,裁判将两名拳击手叫到拳击台中央,吩咐了几句,接着便响起了锣声,拳击赛正式开始。一排排弧光灯照在拳击台的帆布地上,一片晃眼的白光。

他们握手之后一往后挪步,猿人就左右开弓,直逼过来,斯托伊用一下左直拳来迎击,像用一根两英寸长、四英寸宽的木材往他脸上捅了一下,使他猛怔了一下。猿人重新扑打过来,斯托伊侧身躲闪,上前一步,从大腿边撩起右拳猛揍猿人的下巴。这是老菲茨西蒙斯的谋略。猿人昏昏沉沉地摇晃着,仿佛就要倒地的样子。他双手下垂。斯托伊趁势用左拳倏地击向他的脑袋,往前一冲,准备用右钩拳将他击倒在地,这时,他自己感到挨到剧烈的一击,耳中隐隐约约听见敲锣的声音。

山姆和道森把他拖到拳击台一角的凳子上,他鼻子闻到氨水的芳香味儿,重新振作了起来,山姆往他身上泼水,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手用一条大毛巾在把大股空气扇进他吃力地喘着气的肺部。“在你肯定能击倒他之前,别靠近他!别靠近他!用缓兵之计来掩护自己!”

这时锣声又响起来。猿人向他猛扑过来,像阵雨般一拳拳痛击他,而他则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下巴。他隐约感到一生还从未见过如许多的拳击手套。他感到鼻子发胀,知道鼻子正在大出血,淌向他的胸部。这时要退出比赛该多么容易啊!一个回合到底要打多久?只三分钟吗?它已经延续快三小时啦。这时两人正抱作一团,猿人正往他后腰猛击肾部钩拳。每一下都仿佛心口被人痛击了一般。裁判将两人分开。他的丝绸衬衣上沾着血迹。斯托伊再一次掩护自己,躲进守势的躯壳之中。猿人连连猛击。要退出比赛是多么轻而易举!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得到安宁,向这一切告别。不,在什么地方有一股潜流。他必须随这股潜流而行。这正是症结之所在,这股不断流着的潜流。正是这潜流使一切都动起来了。好友多萝西也在这儿。他纳闷为了什么?这时,他头脑清醒起来,想出了一个办法。锣声响起,他踉踉跄跄迈着醉汉的歪歪斜斜的步子走向拳击台角落。

道森俯在他身上,让他闻氨水。道森在揉搓他那被打裂的鼻子、用海绵将他眼睛中的血吸干时,斯托伊从发肿的嘴唇间嘟嘟哝哝地说着话。“我没事儿,道森。两人都能玩这骗人的把戏。在下一回合,我要战胜他!”

锣声响起,这是最后一个回合了,他仍然像上一回合那样跌跌撞撞地走上前去,在猿人凌厉的攻势下向后退却。他这时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了,但他不想反击。只要尽量藏匿在守势的躯壳之中,保护好下巴就可以了。观众狂呼要求拳手击倒对方。在猿人一阵可怕的进击之后,他坍倒下去,双膝着地,听见裁判在数数。当数到七时,他站了起来,两手在身侧晃动着。猿人冲将过来,脸色狰狞,希冀一拳定局。他这一拳刚出手,斯托伊的右拳像一道电光般从腰下飞将出来,以打桩般的伟力猛击在猿人的下巴上。猿人的脸抽搐起来,身子摇摇晃晃,正当他要倒下去时,斯托伊又抡起能将骨头击碎的一拳,打个正着。裁判数到了十,反正他要数到一百也可以;接着他将斯托伊戴拳击手套的右手举过了头。长时间以来,斯托伊第一次咧嘴笑了。

全场一片狂叫。山姆用一臂抱住了他,凑着他耳朵高声嚷嚷。道森正疯狂地敲打他的脊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假绳钓鱼,没人能比得上你”一句可以看出,山姆以戏谑的口吻回应了斯托伊的想法,流露出他对斯托伊现状的不满。
B.小说通描写托伊刚入场时的场面,渲染了赛场热烈的氛围,并通过观众对斯托伊的期待,预示了斯托伊赢得比赛的必然结果。
C.斯托伊在比赛中严格按照老菲茨西蒙斯的谋略,竭力保护自己的下巴并在关键时刻用重拳击中对手,这是他赢得比赛的重要原因。
D.斯托伊和桑提亚哥虽然人生处境不同,但都能直面困境,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体现了海明威式“硬汉”的形象特点。
2.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打裂的鼻子”“眼睛中的血”“发肿的嘴唇”等,突出了斯托伊的伤情之重。
B.写道森的护理动作,表现了他对斯托伊的关爱,流露出他对斯托伊的同情。
C.斯托伊的话,既表达了他对道森的安慰,也显示出他战胜对手的决心与信心。
D.写比赛回合间休息的场景,既舒缓了叙事节奏,又为写下文的比赛做了铺垫。
3.小说两次写到“潜流”,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中经历了二十回合的拳击赛,作者只写了三个回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俘虏

莫泊桑

森林里除了雪花落到树上的声音外,没有一点响动。

一个年轻妇人正用斧头在一块石头上面劈柴。她是瘦长的和健壮的,一个在森林长大的妇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

房子里有人喊着:今天晚上我们只有两个人,贝尔丁快进来,很可能普鲁士人和狼在附近。

她边劈柴边回答:我就来,妈妈。

母亲,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妇人,对她说:我真不愿意你爸爸到外面去。两个女人,顶什么用?

她回答:不见得,我一样可以打得死一只狼或者一个普鲁士人!

她抬头望了望那支大型手枪。

她丈夫参军去了,她和父母同住,因父亲不肯离开自己的住处搬到城里去。那座城市就是勒兑尔,那里的人是爱国的,以英勇自卫而著名。所以他们购置了枪炮,配备了民兵,每天操练,等候普鲁士人。

于是,她家的房子设在那里做前哨站。父亲每周到城里去两回,为了把乡下的消息送给城里的人。

父亲又到城里送消息去了,因为前两天有一个德国步兵小支队在他家里休息。父亲去城里的时候,总牵着他的猎狗,以防备树林中的狼,临行前吩咐他的妻女天黑要关门。

她不害怕,母亲却总是害怕。这天傍晚,母亲比往常更加着急。

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

十一点以后,爸爸在指挥官那里吃饭。

说完,她就去煮菜羹了,突然,就听见一阵模糊的响声。

她说:树林里有人,至少有七八个。

母亲更加害怕,结结巴巴地说:你爸爸刚好不在家!

这时,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她们发抖。

一个凶恶声音喊着: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把那支大型手枪藏到口袋里,走过去问:您是谁?

那人回答道:我们是那天来过的队伍,在树林里迷路了。

她打开门,望见了六个普鲁士人。

她说:今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

那人回答:我们只要你弄点东西给我们吃。

请进来吧!她说。

他们进来了,满身都是雪,都很疲倦。

她说:请坐上吧!我去给你们做点菜羹。

那六个人很饥饿,③他们把枪和铁盔搁在角落里

母亲边纺纱,边慌张地望向那些兵。

忽然,一道异样的声音让他们吃惊,德国中士一下跳起来,对着搁枪的角落走过去。她却做了个手势让他不动,微笑着说道:这是狼呀!那个不肯轻信的汉子定要去看,打开门,看见两只狼,拼命地逃回房间,一心等候那份菜羹出锅。

母女俩看着他们饕餮地吃着菜羹。这时,他们口渴了,她就到地窖里去取点苹果酒。她在地窖里耽误了好些时间。地窖是一间有穹顶的小石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曾经做过监牢又做过避难之处。那里面有一条窄窄螺旋形的梯子,穿过梯子顶上的小洞就升到了厨房尽头的地面上,这小洞是用一块厚的四方木板盖住的。

她走上来的时候,独自用狡猾的神气笑起来了,把那只装苹果酒的罐子交给了德国人。

这些兵吃完了,都围着桌子打瞌睡。

她向那中士说:你们到炉子前面去睡吧。

母女俩上楼了。

忽然,一声震耳的枪响,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枪声又响了两下,随后另外又是三下。

她赤着脚走下楼来,神色慌张地说:法国兵来了,至少有两百人光景。要是他们知道你们在这,他们就会来烧这所房子。赶紧到地窖里去躲吧,不要弄出响声;否则,我们都没命了。

那个中士回答道:我很愿意,从哪儿走下去?

她连忙托起了小洞上的那块厚的四方木板,六个人就跟着往下走,在最后一顶铁盔的尖子消失以后,她就盖上了那块沉重的榆木板,硬得像是一块铁。她用钥匙把那监狱式的锁簧旋了两转,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

他们没有弄出一点声响,关在像是在一只坚固的箱子里,那只箱子只靠着一个嵌着几根铁条的矮气窗接受外面的空气。

她重新燃起了炉火,重新把那只锅子挂在火上,重新炖着菜羹。她坐下等父亲。现在只有那座挂钟的摆,发出嘀嗒的声音。

她不时望向挂钟,眼光里的焦躁像是说:走得太慢了。

不久,她就觉得脚底下有人唧唧哝哝地说话。那些低而模糊的声音,穿过地窖传到她的耳朵里,那些兵渐渐猜着她的诡计了。中士就爬上了那座小梯子,举起拳头来打盖板。

他愤怒地喊着:开门!

她站起来走到盖板前说:我不开!

中士生气了: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笑起来了:你打吧!

中士用枪托来撞盖板。不过那盖板竟抵住了枪托的撞击。

她听见他从梯子上下去了。随后,那些兵轮流走上梯子使劲来打,并且研究这盖板是如何关上的,但他们是徒劳的。

父亲终于回来了,她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让父亲去城里找队伍。

父亲带着猎狗又动身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她双手抱着脑袋静候,仿佛看见了他:队伍排好了,父亲站在前面,在夜色里向森林开拔。

她打开了那扇通到外面的门,向夜色里侧起了耳朵细听。

远处一阵狗吠传到她跟前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虏》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从“德国步兵小支队”“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B.小说开头描写森林里只听到“雪花落树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意境,为下文听到“树林里有人”做了铺垫。
C.小说写贝尔丁的神气用“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写普鲁士人猜出贝尔丁的用意用“诡计”一词,用法与“狡猾”不同。
D.小说没有写普鲁士人作为侵略者对贝尔丁母女的凶狠残忍,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写照。
2.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望枪的细节,承接上文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贝尔丁有枪防身的自信,与母亲的害怕形成了对比。
B.②处“贝尔丁把手枪藏到口袋”,③处“普鲁士人把枪搁在角落”,分别表现了他们不同处境下的警觉与放松。
C.④处“用枪托撞盖板”,表现了普鲁士人想要冲出地窖的欲望,暗示了他们被俘虏的结局,侧面烘托了贝尔丁的形象。
D.“枪”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同海明威《老人与海》中鲨鱼、大海等物象一样,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3.本文通过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叙事节奏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具有英雄人物平凡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贝尔丁身上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B.老人提到他的故乡,“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一处神态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战争胜利后重回故乡充满信心。
C.那儿最后一辆大车正匆忙驶向斜坡,“最后一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担忧。
D.“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最后一处中多了一个“只是”,意味深长,话语中交织着怨、冤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构思独具匠心,内容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虽小,笔法虽简练,但深刻揭示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B.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增加小说的真实感。
C.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暗示着法西斯必然失败,老人也将逃脱劫难。
D.海明威曾说过,“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没有写出来”。《桥边的老人》就体现了海明威这一“冰山理论”。
3.小说中的“我”作为故事里的人物,虽不认识老人但始终对老人怀着情感,请结合本文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4.语言学家格赖斯指出,要使对话顺利进行,双方必须遵循合作原则,即答和问构成对应关系。但《桥边的老人》的对话总是错位,即答非所问或无问也答。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探究对话错位的用意。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阴森的牢房,门前站着岗哨,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的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请来访者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翻译着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英国人问,现在关着多少人?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有多少害病的?

聂赫留朵夫给英国人和典狱长作着翻译,并没思考他们话里的意思。他想到即将同卡秋莎见面,不禁有点紧张。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办公室的门开了。像以往历次探监那样,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卡秋莎。他一见卡秋莎,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向前迎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狱,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让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羞愧,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我们的帐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

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伤感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不想连累自己。

她握了握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

聂赫留朵夫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来,忽然感到无比疲劳。他所以疲劳,不是由于夜里失眠,不是由于旅途辛苦,也不是由于心情激动,而是由于他对整个生活感到厌倦。他靠着木榻的背,闭上眼睛,顿时沉沉睡去,像死人一般。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文本二:

西蒙松也是沙皇官吏的后代,可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认定他父亲做军需官挣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要父亲交还给人民。后来他加入民粹派,到农村里做教员。他的被捕和判刑是因为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但只是开导、启蒙而已,并非鼓动暴力革命。西蒙松影响了卡秋莎·玛丝洛娃,他说:我对她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她,减轻她的厄运。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这是托尔斯泰所倡导的人类爱感情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都本海《玛丝洛娃的精神复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典狱长威风凛凛的样子,以及他对到访者来监狱调查的困惑不解,表现了他对监狱工作的敷衍。
B.第三段英国人的一系列发问,既表现了沙俄统治下监狱存在的问题,又表现了聂赫留朵夫此时的厌烦。
C.“凄苦的微笑使她容光焕发”既写出了玛丝洛娃想到以前痛苦经历的辛酸,也写出了她被称赞时的激动。
D.教材节选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在“你”“您”称呼间犹豫,体现亲近与尊重,选文称“您”,则完全出于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洁白”“雪白”“灯火通明”等词语,反衬了监狱的阴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走进监狱时的心情。
B.小说善于透过眼睛反映人物心理,“垂下眼睛”“斜睨的眼神”,表现玛丝洛娃面对贵族固有的骄傲与冷漠。
C.小说善用对话描写,大量的人物对话富有意味,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文本一西蒙松的形象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对话侧面地表现出来,这一形象在文本二中得到了印证。
3.文本二中说:“西蒙松的影响使她成了‘精神的人’”,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4.小说结尾聂赫留朵夫的一系列反常行为,表现了他的复杂心理。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姑妈的书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书橱的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
C.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D.小说语言庄谐并出,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
3.“姑妈的书”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4.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

——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2022-01-0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哀伤

契·诃夫

旋匠【注】格里戈里·彼得罗夫,这个当年在加尔钦乡里无人不知的出色手艺人,同时又是早已出名最没出息的农民,此刻正赶着一辆雪橇把他生病的老伴送到地方自治局医院去。

这段路有三十来俄里,道路糟透了,连官府的邮差都很难对付,而旋匠格里戈里则又是个大懒汉。迎面刮着刺骨的寒风。空中,不管你朝哪方看,到处都是密密层层飞旋着的大雪。除了茫茫大雪,看不到田野、电线杆和树林。强劲的寒风不断袭来,弄得格里戈里都看不见眼前的车轭。那匹瘦弱的老马一步一步吃劲地拖拉着雪橇。它的全部精力全耗在从深雪里拔出腿来,并扯动着头部。

旋匠抽他的瘦马,哀伤向旋匠突然袭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弄得他现在怎么也不能清醒过来,平静下来,认真想一想。在此之前,他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处在醉后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既不知道哀伤,也不知道欢乐,可是现在却突然感到心情沉重,十分痛苦。这个无忧无虑的懒汉和酒鬼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另一个人,居然忙碌起来,心事重重,急着赶路,甚至跟暴风雪对着干了。

你呀,玛特廖娜,那个……小声嘟哝要是医生巴维尔·伊凡内奇问起我打不打你,难道我是生性狠毒才打你的?随手就打了,没有道理。我心疼你哩。换了别人就不会这么伤心,可我现在急着送你去看病……我尽力了。瞧这风雪,好大呀!上帝啊,你发怒吧!只求你保佑我们别迷路。玛特廖娜,你怎么老不答应?我问你呢,腰还痛吗?

他感到奇怪,老太婆脸上的雪怎么老也不化。奇怪,那张脸不知怎么显得特别瘦削,灰白里透着蜡黄,面容严厉而刻板。

旋匠放下缰绳,犹豫起来。他不敢回头看一眼老太婆:他害怕!问她什么,她不答应,同样叫人害怕。最后,为了探个明白,他没有回头,只是去摸她的手。手冰冷,拉起后像鞭子一样落下去。

这么说她死了。麻烦事!自言自语

这下旋匠哭了。他想,这世上的事变得真快!他的哀伤刚开了个头,怎么立即有了结尾。他还没来得及跟老太婆好好过日子,对她表表心意,疼爱她,怎么她已经死了。他跟她共同生活了四十年,但这四十年像在雾里一般过去了。酗酒,打架,受穷,她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而且,像故意气他似的,正当他感悟到要疼爱老太婆,离了她就没法生活,他实在对不起她的时候,老太婆却死了。

现在不用去看病了,现在该下葬了。往回走!

旋匠掉转马头,使劲抽他的马。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了。现在,连车轭都看不见了。雪橇有时撞到小机树上,黑糊糊的东西擦伤他的手,在眼前闪过。视野之内又变得白茫茫一片,风雪飞旋。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

密密层层的大雪渐渐变得灰暗了。黄昏已经来临。

我这是往哪儿赶呀?旋匠突然惊醒过来,该把她埋了,我却去医院,……像变傻了!

旋匠又掉转雪橇,又抽起马来。老马鼓足全身的劲,喷着鼻子,开始小跑起来。旋匠接二连三地抽它的背……身后响起撞击声,他虽然没有回头,也知道那是死去的老太婆的头在撞着雪橇。天色变得越来越黑,风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刺骨……

再从头活一次就好了……旋匠想道,我要添置一套新工具,接受定货……把钱都交给老太婆……是的!

后来他无意中把缰绳弄丢了。他寻找起来,想把缰绳捡起来,却怎么也不行。他的手活动不了了……

算了……他心想,反正马认路,它会拉回家的。这会儿真想睡一觉……趁下葬以前,安魂祭以前,最好歇一歇。

旋匠闭上眼睛,开始打盹。不久他听到马站住不走了。他睁眼一看,自己面前有一堆黑糊糊的东西,像是小木屋,又像大草垛……

他真想从雪橇上爬下来,弄清楚是这么回事,可是全身懒得宁愿冻死,也不想动弹了……于是他安静地睡着了。

他醒过来时,发现已经躺在一间四壁油漆过的大房间里。窗外射进明亮的阳光。旋匠看到床前有许多人,第一件事他就想表明自己是个稳重而懂事的人。

请来参加老太婆的安魂祭,乡亲们!他说,还要告诉东家一声……”“唉,算了,算了!你躺着吧!有人打断他。

天哪,是巴维尔·伊凡内奇!旋匠看到身边的医生吃惊地说,老爷哪!恩人哪!他想跳下床,扑通一声给医生跪下,但感到手脚都不听他的使唤。

老爷!我的腿在哪儿?胳膊呢?

你跟胳膊和腿告别吧……都冻坏了!唉,唉,你哭什么呀,你已经活了一辈子,谢天谢地吧!恐怕活了六十年了吧——你也活够了!

伤心呀,老爷,我伤心呀!请您宽宏大量原谅我!要再活上五六年就好了……”“为什么?

马是借来的,得还人家……要给老太婆下葬……这世上的事怎么变得那么快!巴维尔·伊凡内奇!卡累利阿榨木烟盒还没有做得,槌球还没有做得……

医生一挥手,从病房里走了出去。这个旋匠——算是完了。


【注】旋匠:对手工艺人的称呼。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匠在送病妻去医院的路上突然感到“哀伤”,这使之前“无忧无虑”的懒汉和酒鬼形象有了转变。
B.“小声嘟哝”揭示了旋匠内心的哀伤和忏悔,“自言自语”写出妻子的死带给旋匠的无所适从之感。
C.遭受打击的旋匠几次提到“再从头活一次”“再活上五六年”,表达了重振精神、重走人生的愿望。
D.结尾处,医生对旋匠失去胳膊和腿的不幸命运表现出的漠不关心,暗示了旋匠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点明主人公身份及主要事件,“此刻”二字引出后文的环境描写,为故事发展营造氛围。
B.小说中多次写到那匹马,是为了和旋匠形象形成对比,表现老马在困境中的努力坚守、任劳任怨。
C.小说善于设置伏笔,如“风越来越冷”、想捡缰绳但“手活动不了”、“开始打盹”等,使结局合情合理。
D.小说擅长通过心理独白和人物对话来展现情感变化,推动情节发展,人物语言朴素自然,合乎身份特点。
3.简要分析小说中“旋匠”作为丈夫的形象特点。
4.小说通常是由一个个场景接续而成。文中“暴风雪中”和“大房间里”两处场景的接续转换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竞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C.哈利和董事长吉阿弗雷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用自嘲的方式坦白实情,化解了尴尬气氛。
D.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活成为奢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