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搭火车记(节选)

[美国]海明威

爸爸把我轻轻一推,我醒了过来。乌黑之中,只见他在床铺跟前站着。我感觉到他的手还按在我身上,那时我的脑子已经完全清醒,眼睛看得见,感觉也清楚,可是身子的其余部分却都还在熟睡之中。

“吉米,”他说,“你醒了吗?”

“醒了。”

“那就快把衣服穿好。”

“是了。”我嘴上应着,人却还躺着不动。后来睡意消散了,我才从床上爬了起来。“这才是好孩子,”爸爸说。我踩在地毯上,手探到床后头去找衣服。

“衣服在椅子上,”爸爸说,“把鞋子袜子也一起穿上啊。”说完便走了出去。天气冷了,穿衣服成了件麻烦事;我一夏天没穿鞋袜了,如今穿上去觉得真不自在。爸爸随即又回到了屋里,在床铺上一坐。

“鞋穿着疼吗?”

“紧得很。”

“鞋紧也得穿啊。”

“我这不是在穿了嘛?”

“改天给你换一双吧,”他说,“刚才这话算不上是什么至理名言,吉米,不过是有这么句老话罢了。”

“我明白。”

“就好比‘两打一,没出息’,也是一句老话。”“我倒觉得这句老话比‘鞋紧’那一句有些意思。”我说。

“这几句却不一定有道理,”他说,“所以你才听得入耳。听得入耳的老话就不一定有道理。

天很冷,我系好了第二只鞋的带子,就穿戴齐全了。

“知道我们这是去哪儿吗?”

“要出远门。”

“去哪儿呢?”

“加拿大。”

“加拿大倒也是要去的。”他说。我们走到了厨房里。厨房里窗都上了窗板,桌子上点着一盏灯。地当中是一只手提箱、一只行李袋和两只帆布背包。“来吃早饭吧,”爸爸说着,从炉子上端来了长柄平底锅和咖啡壶,到我的旁边坐下,于是我们就一起吃火腿蛋,喝加了炼乳的咖啡。

“尽量放开肚子吃。”

“我吃饱了。”

“还有一个蛋也吃了吧。”平底锅里还剩下一个蛋,他拿翻饼夹子夹起来放在我的盘子里。这蛋叫肉油煎得都起了脆皮了。我一边吃,一边四下打量。我这一去要是不再回来的话,对这厨房还真该多看几眼,道别一番呢。角落里的炉子是生了锈的,热水槽上的盖子已经掉了半个。炉子顶上的屋面下,橡木缝里嵌着一把木柄的洗碗刷。那是一天傍晚爸爸看到有只蝙蝠,扔过去正好卡住在那儿的。他始终没有去取下来,先是想以此提醒自己刷子该更新了,后来大概又觉得见了这把刷子倒可以想起那蝙蝠。那蝙蝠是让我用袋网给逮住的,逮住后先关在个笼子里,蒙上了布幔。这小东西小眼睛、小牙齿,在笼子里拢起了翅膀缩成一团。待到天黑,我们就把它带到湖边去放了。只见它一出笼子就飞到湖上,拍拍翅膀,显得轻盈极了。先飞下来紧贴着水面掠过,随即又冲天而起,打了个回旋,越过我们的头顶,飞回那茫茫夜色中的树丛里去了。厨房里共有两张桌子:一张是吃饭的,一张是洗碗的,两张桌子上都铺着破布。一只白铁桶是提湖水用的,那水槽里贮的就是湖水;还有一只仿花岗石纹理的搪瓷桶,里面盛的是井水。食品柜门上有一条擦手毛巾套在滚筒上,炉子上方的毛巾架上挂的是擦碗毛巾。扫帚靠在壁角里。柴箱内还有半箱木柴,锅子一律靠墙挂起。

我把厨房上下左右都打量到了,好记住在心里。我是非常喜欢这厨房的。

“怎么,”爸爸说,“你将来真不会忘记?”“我想该不会忘记。”“不忘记些什么呢?”“我们都有过些什么样的乐儿。”

不光是搬柴提水的苦差?

那些也不好算什么苦差。

“对,”他说,“是不能算苦差。你要走了,心里不难过吗?”

“要是去加拿大,就没有什么可难过的。”

“我们又不是搬到加拿大去住。”

“也不在那儿待一阵?”

“不会待很久的。”

“那我们上哪儿去呢?”

“到时候看吧。”“对我来说去哪儿都好。”我说

“好,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

他说,“那你就先到外边,爬梯子上去把烟囱口拿桶给堵住,我来锁门。”

我就走了出去。天色还黑,不过沿着山峦的轮廓线已透出了一点微光。梯子已经靠在屋顶边上了,我在柴棚旁边找到了采浆果用的那只老提桶,便提着上了梯子。平底鞋踩在梯子的横档上觉得滑溜溜的,有点悬乎。我把桶在烟囱管顶上扣好,这样一可以挡住雨水,二可以不让松鼠和金花鼠钻进去。站在屋顶上居高下望,过了树丛就是湖。回头再看另一边,见到下面是柴棚顶,栅栏,再往外就是山峦了。此刻的天色已经比刚登上梯子时亮了些,拂晓时分,寒飕飕的。我又看看树丛,看看湖,好把这些都记在心里,我把四外的景物都一一看到了:背后一带的山峦,屋后远处的树林子,眼光收回来,又落到了下面的柴棚顶上,这些都是我挺喜爱的,柴棚、栅栏、山峦、树林,我哪一样不爱啊,我真巴不得这一回不是远走他乡,而只是出门去钓一次鱼。我听见门关上了,爸爸已经把箱包行李都搬出来放在地上了。他随即锁上了门。我扶着梯子准备下来。

“吉米!”爸爸唤了。

“嗳。”

“在屋顶上觉得怎么样啊?”

“我这就下来。

“不忙下。我也上来待会儿。”说着他就爬上来了,一副慢吞吞挺小心的样子。跟我一样,他也把四面八方都看到了。

“我也真不想走啊。”他说。

“那我们为什么还是得走呢?”

“我也说不清楚,”他说,“反正我们就是非走不可。”

我们下了梯子,爸爸就把梯子收起来放进柴棚里。我们把行李一直搬到码头上。汽艇就系在码头边。其布罩上是一层露水,引擎、座椅也都被露水沾湿了。我揭去了罩布,拿一团废纱头擦干了座椅。爸爸把行李从码头上一一搬到汽艇里,放在船艄。我这就解开了船头船尾的缆绳,又重新回到汽艇里,手却还攀住了码头。

“开船吧,吉米。”爸爸一声吩咐,我放开了缆绳,于是我们就离开码头出发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在叮嘱完吉米穿鞋后又回来,他注意到吉米的鞋可能小了,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
B.父亲之前说要去加拿大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父亲在刻意隐瞒要去其他地方的清晰规划。
C.吉米父子生活的地方有山峦、湖水、树林、柴棚、栅栏,可以推测出他们居住的地方大概在郊外。
D.吉米在屋顶看四周,父亲也爬上去,表明了父子同样不舍得这个家,父亲理解孩子隐藏的不舍。
2.下列对文中画线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②表明父亲并不赞同这两句老话中蕴含的人生道理,父亲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B.从句子③④中可推测吉米以前经常抱怨被要求做搬柴提水的事,但离别在即,苦差也成了美好回忆。
C.句子⑤⑥中孩子这么说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望,体现了他的倔强,而父亲欣赏孩子的坚强的人生态度。
D.句子⑦⑧中孩子觉得父亲是催促他下来,其实父亲问的是在屋顶上看到的风景怎么样,他也想上去看。
3.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厨房的陈设有什么作用?
4.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请你试分析,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专门写了“椽木缝里嵌着一把木柄的洗碗刷”和蝙蝠的故事有何作用。
2024-04-08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天的等待【美国】

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天气晴朗而又寒冷的一天。大地覆盖着一层雨雪,冻得结结实实。光秃秃的树干,矮小的灌丛,砍下的柴禾堆,并连着光光的大地,被冰雪装饰一新。我带上小猎犬,一只爱尔兰塞特种的狗,沿着冰封的小河,朝着路的一端散步。在这滑如玻璃的路面上站立或行走都很困难,红毛猎犬老是滑跤,我也重重地摔倒了两回,有一次我的枪掉了,在冰上滑出去好远。

来到泥筑的高高的堤岸下面,我高高地举起柴棒,忽地,一窝鹌鹑惊飞而起。在鹌鹤飞越堤顶,想溜过我的视线时,我举枪射中了两只。鹌鹑窝有些安在树上,大部分散布在柴禾堆上,它们在飞出窝前,要在被冰包裹着的柴堆子上跳几跳。如果你发现了鹌鹑的窝,可你还没在冰上站稳脚跟,这些鹌鹑会立刻从松软而富有弹性的柴堆里钻出来,四散飞去。我仅仅打到两只,五只从枪口下逃掉了。从外面回来时,我欣喜地又发现一个鹌鹑窝,紧靠着我的房子。有朝一日再发现更多的鹌鹑窝,那才幸运呢。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改)

文本二:

从语言角度而言,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大多数作家倾向使用华丽措辞,大篇幅进行心理描写的大背景下,海明威在语言选择上是如此的独特。其语言透明,自然,简单。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文中的用词,就会发现作者的用词具体,生动,富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电报式风格是该小说的一大特点。正如评论家威克斯所指出的:海明威是这个时代最干净利落、最清新微妙、最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家。这里的最干净利落即指海明威小说的具有电报式的简洁、含蓄、富有象征性。特别是小说的对白,朴实而生动。《一天的等待》整篇文章中,全文共为105行,而对话就占了50行。

(节选自《〈一天的等待〉的前景化分析》)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盯着床脚”的细节表现了小男孩紧张害怕但又竭力克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而此时父亲逐渐察觉了小男孩担心自己快要死掉的想法。
B.小男孩在父亲劝其睡觉时回答“我宁愿醒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快死了,担心一旦睡着就醒不过来了,所以宁愿“醒着”。
C.“眼睛直盯着前方”,对患病孩子的简单描写,没有刻意运用夸张与渲染,却逼真地写出了小男孩内心的紧张恐惧。
D.小男孩天真脆弱,恐惧死亡,但他身上也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与《老人与海》中所塑造的“硬汉”桑迪亚哥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海明威使用了他在小说中擅长的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人物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或生命。
B.小说运用了第一人称“我”——小男孩的父亲来开展叙事,突出了主体性效果,内聚焦使得文章愈发增加了真实感,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C.关于狩猎的叙写延缓了叙事的节奏,对天气、景物和狩猎过程进行的细致描写到处洋溢着的勃勃生机,正好与在惴惴不安中等待死亡的小男孩形成巨大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海明威借孩子赞颂了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勇气,刻画了生动感人的形象,折射了海明威无所不在的死亡观,文章结尾小男孩的轻松与之前的直面死亡时的沉重的对比使这一主题更具有震撼力。
3.文本一是如何塑造出小男孩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请结合文本二对“电报式”风格的阐述,谈谈《一天的等待》是如何体现作家的“电报式”风格的。
2024-03-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

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

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

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

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

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

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

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

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

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

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

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

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
B.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
C.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
D.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
B.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的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
C.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
D.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
3.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
4.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注]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跟拉着鞋。

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这支枪自从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时候起就没有人用过。雷薇卡太太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她随即听到在门廊的水泥地上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和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这么说他叫卡洛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

“卡洛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唯一的儿子”。

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神父把钥匙摘下来,放在栏杆上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

“在这儿签个字吧!”

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拿起鲜花,蹑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

神父呼了一口气:

“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签完字回答说: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神父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那个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

“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

“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他们打我儿子的那个样子。”

“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则是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一个怀疑主义者了,再则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神父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还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叫门,把钥匙从门缝下塞进来就行了。要是对教堂有什么施舍,也放在那里。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

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门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大门敞开后,孩子们立刻一哄而散。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心里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那个女人。

神父的妹妹从里面的门里出来。她在睡衣外面又披上了一件黑色的上衣,头发散披在肩上。她一声不响地瞅了瞅神父。

“怎么样?”他问。

“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

“那最好还是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

“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直到这个时候,那个女人好像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在客厅深处一动也不动地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

“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节选自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

【注】本文讲述了一位母亲,在一个闷热的夏日下午,穿着黑色丧服带着女儿坐火车去一座陌生小镇的教堂公墓,祭奠上周因被视作小偷而遭枪杀的儿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表面平静,面对丧子的苦难命运,她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忍受能力,内心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B.神父本来是以普通人对小偷的态度来看待“小偷”家属的,但面对眼前的母女俩,神父还是逐渐改变了看法。
C.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采用补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文中贫穷、愚昧、麻木的“小镇”只是散布在原野上无数普通小镇的一个缩影,管理上几近瘫痪状态。
2.下列对小说结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母女直接走向墓地为结尾更突出了这位母亲的从容坦然,表现出其强忍着丧子的巨大悲痛,直面人生超常的勇气。
B.大人和孩子都聚集在街上,等着看这位母亲的笑话。此处作者用克制的笔调,表达了对卡洛斯·森特诺母子遭遇的深切同情。
C.《礼拜二午睡时刻》与《百年孤独》都以哥伦比亚为背景,作者都力图写出人们内心麻木昏昧并为民族寻找出路。
D.《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人物除儿子和杀人者外都没名字,这个小镇与其他小镇也无区别,这是作者特意模糊的表达,其深层用意是证明看客的特殊性。
3.在一次小说阅读体验分享会上,王同学指出,小说标题应改为“祭奠”,你是否支持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4.校刊向大家征集一篇与本文相关的文学短评,关键词包括“母亲形象”“悲悯情怀”“零度写作”。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完成文学短评提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之谜

欧亨利

出了乐园城二十英里, 离日出城还有十五英里时,马车夫比尔达·罗斯勒住了马。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剩下的路程都是狭隘崎岖的山脊,即使白天行车都难免不出危险。现在大雪和夜色掩盖了险情,再往前赶路根本不能考虑,比尔达·罗斯建议大家下车避险,第五个乘客是位年轻妇子,她留在车子里没有下来。突然,她听到那座遭到入侵的房子里传出碰撞声和叫喊声。没多久,里面透出了颤动的火光,越来越旺,烧得明亮欢快。接着,兴高采烈的探索者们冒着大雪跑回来。法官梅尼菲宣布他们的困境有了解救,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比。那是雷德鲁斯的小房子。雷德鲁斯八月份给送进了疯人院。

四个乘客向顶上积雪的栅栏扑去。马匹在吆喝声下把车子拖上斜坡,到了那座被仲夏的疯狂夺去主人的建筑物的门口。车夫和两个乘客开始卸马。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加兰小姐,我必须声明,他说,我们不得不中止旅行。车夫断言,晚上走山路的风险太大,简直不容考虑。形势要求我们在这座房子里宿一晚。除了暂时不便外,我希望你不必有所顾虑。我亲自检查了那座房屋,发现至少有避寒的条件。我们一定尽可能地照料你,让你舒服。现在允许我扶你下车。这时,另一个乘客走到法官身边来。他是在小巨人风车公司里工作的,姓邓武迪。这个靠风吃饭的人轻快地高声说:看情形你得下车啦,麦克法兰太太。我们已经生了火;我们会替你安排得舒舒服服,不让你的脚受潮,我们会把耗子赶跑,总之,没问题,没问题。

没多久,这一小群旅客在熊熊的炉火前快活地围坐成一道弧线。马车上的毯子、座垫和能取下的东西都被搬来用上了。女乘客在壁炉侧边、弧线的一端就座。她雍容华贵地坐在那儿,仿佛登上了臣民们替她准备的宝座。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竞争着讨她的欢心,使她舒适。她仿佛也接受了他们奉献的殷勤——不像一个受到追求和照顾的女人那样轻佻;不像许多受宠若惊的女人那样顾影自怜;也不像牛接受干草时那样漠然无动于衷;而同自然界固有的计划完全一致——有如百合花摄取那注定要使它清新的露珠时的情形。

外面狂风怒号,细雪从罅隙里钻进来,寒气围攻着六个落难的背脊;尽管如此,那晚的风雪却不缺乏拥护人。突然间,邓武迪发出一声得意的呼喊。他手里高举着什么东西,从屋子一个满布尘埃的角落奔回来。他手里是一只苹果——一只漂亮的、有红色斑点的、茁壮的大苹果。那是在角落里一个高木架上的纸口袋里找到的。不可能是那个被爱情毁掉的雷德鲁斯的遗物,准是最近有什么露营的人在这所荒废的房子里吃饭,遗忘在这里的。邓武迪——他的功绩给了他再次扬名的资格——在落难的伙伴面前夸示那只苹果。瞧,我找到了什么,麦克法兰太太!他自负地嚷道。他在火光前面高举着那只苹果,使它显得更其红润。女乘客平静地笑了一笑——她总是那么平静。多么可爱的苹果!她清晰地喃喃说道。

片刻之间,法官梅尼菲觉得自己被打垮了,受了屈辱和贬谪。低人一等的处境使他不胜恼怒。为什么命运之神偏偏挑了这个闹闹嚷嚷、粗鲁冒失的做风车生意的家伙,而不挑他去发现这只激动人心的苹果呢?否则他就要以使这件事成为一篇风趣横生的即席演说或者一幕喜剧的场景、仪式或背景 ——从而永远保持令人瞩目的地位。事实上,那位女乘客正带着羡慕的微笑在看着这个可笑的邓博迪或者邓武迪,仿佛认为这家伙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这个做风车买卖的人像他自己的货物样品一般,被尘世吹向太空的风刮得胀鼓鼓的,转个不停。

踌躇满志的邓武迪拿着那只宝贝苹果,陶醉在大伙趋炎附势的注意中,这时,足智多谋的法学家已经想出了一个恢复名誉的计策。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走上前去,从邓武迪手里拿过那只苹果,像是要审查它似的。在他手里,苹果成了第一号物证。好漂亮的苹果。他赞许地说,不错,我亲爱的邓武迪先生,作为粮秣征收员,你使我们黯然失色。不过我有一个主意。这只苹果将成为美的心灵授予最合适的人选的标志、象征、奖品和纪念。

我现在要建议的是,法官梅尼菲对打断他的话的人宽容地笑笑,接着往下说,我们不得不守在这里,直到明天早晨。我们有了足以取暖的柴火。其次需要的就是要尽可能找些消遣,以打发时间。我提议把这只苹果交给加兰小姐保管。它不再是一个水果,而是像我刚才所说的,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奖品,代表人类的一个伟大思想。加兰小姐也不再代表她个人——当然是暂时的,请允许我补充一句,——(他深深地一鞠躬,完全是古时候那温文尔雅的气派。)她将代表整个女性;将体现和概括女性——也许还可以说,在感性和理性上代表上帝的杰作。她将以这一身份来判断和决定下面的问题:简言之,就是讲故事。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每个人把隐士雷德鲁斯和他情人的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讲下去,我们讲完之后,再请加兰小姐作出女人的判断。她将根据女人的精神和见解来决定,哪一个故事最好,她认为谁的故事最好,这个苹果就给谁。如果各位都同意,我们乐于听邓武迪先生讲第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可爱,女乘客伶俐地说,几乎像是游戏啦。

法官梅尼菲走上前去,做作地把苹果放到她手上。

在古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说,帕里斯曾把金苹果赠给了最美的人。

一个多么可爱的故事!女乘客说,音调像笛子一般悦耳。我认为,女乘客在她那简陋的宝座上挪动了一下说道,这个故事很可——

喔,加兰小姐!法官梅尼菲举起手,打断了她的话,我请求你暂时别发表意见!否则对其余参加比赛的人就不公平了。这位——呃——请你接着讲,好不好?法官对那个开代理行的年轻人说。

接下来,法官梅尼菲请比尔达罗斯讲他的故事,参加争夺苹果的比赛。马车夫讲的故事很短。

讲故事的人说完后,朝女乘客坐的角落瞟了一眼。法官梅尼菲有点不耐烦地动了一下。男人们都垂头丧气,怪模怪样地坐着。风势小了一些,断断续续地吹着。炉火烧剩了一堆红炭,散发出暗淡的光线。女乘客坐着的那个舒适的角落里,只有一堆不成形的黑黢黢的东西,一头盘绕的、光滑的头发,皮围脖中间只露出一小块雪白的前额。法官梅尼菲僵直地站了起来。现在,加兰小姐, 他说,我们已经结束了。我们中间哪一个人讲的故事——特别是对真正的女性的估计——最接近你自己的想法,该由你颁发奖品了。

女乘客没有回答。法官梅尼菲关切地弯下身子。那个无足轻重的乘客刺耳地低声笑起来。原来女乘客睡得正香。法官梅尼菲想拉她的手,叫醒她。他伸手过去时,在她膝头上碰到一个冰凉的、不规则的圆形小东西。

她把苹果吃掉了。法官梅尼菲吃惊地说,同时捡起苹果核给大家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兰小姐被认为是当时社会某些女性的代表,周围男士为了博取她一笑而煞费苦心,却丝毫不能打动她的心,她只顾独吞她手中的苹果。
B.法官提议讲故事分配苹果是因为嫉妒邓武迪首先发现苹果,让他讲一个故事,自己后面讲,藏着给自己充分构思的时间,自己能讲出最精彩的情节的目的。
C.“他的声音比号角还要响亮,几乎可以和管弦乐队的音量相媲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声音的洪亮,发现避难所的激动心情。
D.小说的主旨之一是讽刺那些自以为是、虚伪、根本不了解女人,为了讨好女人而装作了解女人的男人们。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自然环境,“鹅毛大雪下了一整天,平地上的积雪已有八英寸厚。”直接描写雪大雪厚,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法官梅尼菲打开车门,脱掉帽子”“法官梅尼菲那肥胖然而典雅的脸上堆着最有礼貌的笑容”,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突出了法官的绅士风度。
C.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则是,捧腹大笑和若有所思。男人们的错愕、诧异、愤怒等情绪和神情宛然在目,女人的睡相也令人莞尔。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
3.请结合文本辩证地评析标题“苹果之谜”。
4.本文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3-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数据调研性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的声音: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被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平的镜子有着神奇的魔力,不仅让曾祖母着迷,也让“我”的妻子在迟疑不决地照了镜子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B.曾祖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存在生动地说明自私自利、乐于相信假象有其深刻历史渊源和一定社会基础。
C.妻子长相丑陋,镜子恰好将其丑陋扭曲成艳丽的容颜。她因此溺于幻象,认为所有人都在欺骗,只有镜子才是真实的。
D.镜子本应反映人的真实容貌,但“不平的镜子”却混乱美丑,扭曲真相,作者借此反映不良的社会现象,讽刺人性弱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对祖宗住所的环境做了较为详细地描写,突出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的特点,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
B.文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手法,写出了妻子面对镜中美丽的自己,难以置信又沉迷其中的矛盾心理。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着重刻画曾祖母与妻子两个人物,刻画曾祖母是为了与妻子进行对比,凸显妻子的形象特征。
D.“不平的镜子可以颠倒美丑”,这一秘密直到几近结尾才被揭示出来,之前处处隐藏,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3.我的妻子痴迷那面神秘镜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契诃夫善于讽刺,试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其讽刺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2024-03-0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摄影家之死

李景文

年轻的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怎么也想不到,当他的一只脚离开飞机的舷梯踏上苏丹的土地后,就注定了他的死亡。他的死亡跟一幅杰出的照片有关,只是当时他还没有死亡的预感。

当时在飞行的困乏中卡特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死了。他看到自己躺在洁白的玫瑰丛中,身旁是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蔚蓝的天空中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小女孩露出天使的微笑向他飞来……但是这时候飞机开始降落。卡特一下飞机就将镜头对准了这满目疮痍、饿殍遍野的现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味,他刚抓拍了几张,就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而这时他又恰恰听到一种像小猫叫唤的哭泣声。他仰望蓝天,他没有看到梦中那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但是他看到不远处兀立着一只眼睛发出阴骘凶光的兀鹰,正用钩子一般的眼神盯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天呀,原来是一个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小女孩!①艺术的敏锐感像火一样烧灼着他的血液,他浑身颤抖,手中相机的镁光灯一闪,苏丹大饥荒以致整个非洲的绝望便通过这个随时会被猛禽撕成碎片的小女孩收进了镜头。摄影师不知道,被他同时摄入的还有自己飘浮在空中的魂灵。

小女孩在蠕动、在爬行,向着食物发放中心爬行,她一点不知道已经被死亡的网所笼罩;鹰仍然兀立着,像一块岩石兀立着,盯着它嘴里的美食虎视眈眈;卡特与鹰对峙着,对峙得眼睛快要出血。他,鹰,小女孩,构成一个惊人的三角形。三角形以外,是生;三角形内,是死。他与鹰整整对峙了一十分钟,鹰除了滴血的眼睛,整个身子似乎化成了一块岩石。他愤怒地拣起一块石头砸过去……他只是破坏了这个三角形,他没有想到或者说没有勇气建设一种新的维系,他应该成为这个女孩的父亲,至少……他支持不住地在一棵树旁瘫坐下来,点上一支烟。泪流满面……

199332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这幅女孩与鹰的照片,他命名为《饥饿的苏丹》。然后,全世界的报刊都疯狂地转载了这幅照片。摄影师浑然不觉,其实一根无形的绞索已套在他的脖子上。差不多一年后,1994年的普利策摄影奖便落在凯文·卡特头上。他赢得的不是桂冠,而是带着口水的箭镞。

不,不,不,那些诘难、责备、询问的背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是的,我不知道小女孩的下落,生,还是死?我连抱都没有抱她一下!卡特的良心有了新的发现,自责像一根绞索纠缠着他。他回到了故土,在瓦尔河上游高地的第一大都市约翰内斯堡玩命地飙车,并想以此来摆脱自责,但是自责却幽灵般越来越紧地缠着他。他终于累了,横在车上睡着了。他在梦中又一次看到自己死了,周围尽是荒芜的坟冢,许许多多的乌鸦飞起又落下,一个又瘦又小的骷髅哭喊着对他说,我是苏丹小女孩!他从破碎的梦中醒来,心脏撕裂般地狂跳不止。他睁开疲惫的眼睛,车棚的顶灯像一只仇恨的眼睛瞪着他,就连他的那些大大小小视同生命的一部分的照相机,也愤怒地从包里探出头来,像一支支长长短短的枪对着他,他的心里充满了绝望、恐怖和负疚……

他来到车外,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最后看一眼炫目的阳光,然后埋头将一截早就准备好的绿色的软管套在排气管上导入车内,再然后关好车门安详地发动了汽车。他看到自己躺在洁白的玫瑰丛中,身旁是绿树掩映、流水潺潺,蔚蓝的天空中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黑皮肤小女孩露出天使的微笑向他飞来,她的牙齿比珍珠、比象牙、比雪花还要白,他看到自己正一点点地飞起来……

其实是一张他写的纸条从他的手上飘下来,飘向座位:

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摄影师,卡特看到被兀鹰盯着的奄奄一息的小女孩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拍摄照片,他希望通过这张照片让全世界看到苏丹大饥荒甚至整个非洲的绝望。
B.摄影师的自责从他打破“三角形”时开始产生,在被“带着口水的箭镞”诘难、责备后更加强烈,他在临死之前经历了自责、绝望、恐怖、安详的心理过程。
C.小说三次描写梦境,第一次写美好的梦境来凸显残酷悲凉的现实,第二次以梦境展现摄影师受责难后的复杂心理,第三次写摄影师临死前对小女孩的愧疚之心。
D.小说《百合花》写了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写出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本文写的是特殊时期一位年轻摄影师的自杀,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倒叙手法交代主人公命运结局,设置悬念。
B.小说中的“兀鹰”形象阴骘冷漠,具有象征意味。
C.小说中叙述人称的变化,使小说的叙述跌宕有致。
D.小说中摄影师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梦境呈现出来的。
3.请结合小说中①②两处画线句子分析摄影师的人物形象。
4.省略号有时能够产生美学中的留白效果。请对小说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三处省略号的留白效果加以分析。
2024-02-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老汉晕乎得难受,看不清东西。但他还是抖开叉绳,从两只蹭掉了皮的手里慢慢往外放。当眼前不发黑的时候,他看见鱼仰翻着,银亮的肚子朝了天。叉把子成斜角地从鱼的前背伸出来,海也给它心脏里流出的血染红了。这血起先在一英里深碧蓝的水里黑沉沉的,像一片沙洲。随后它就云彩似的铺了开来。鱼身银亮,静静地随着波浪漂摆浮沉。

在眼前清楚的一阵子,老汉四下里仔细看了看。然后他把叉绳在船头缆桩上绕了两圈,便低下头来用两手捧着。

“叫头脑一直清楚着吧,”他靠着船头木板说,“我是个累坏了的老头儿。不过我扎死了我这个鱼兄弟,现在我得干苦活啦。”

这会儿我得备下绳子跟活套,好把它绑到船帮上,他想。即便只有我们两个,即便先给船里灌水装上它再舀出水去,这只小船也容不下它。我得样样备齐了,才拽它过来绑瓷实,然后支起桅杆扯上帆,往回路去。

他动手去拉,要把鱼拽到船边上,这样就可以给它穿根绳子,打鳃里进去,从嘴里出来,把鱼头贴着船头绑牢。他心里在说,我想看看它,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到手的财运,他想。不过我想摸模它倒不是因为这个缘故。看来我第二次往里推叉把的时候,就碰到它的心脏了,他想。现在拽它过来拴紧,给尾巴套个结,再给身子当中套一个,把它顺着船绑上。

“干活吧,老头儿。”他说,喝了很少的一点儿水。“现在仗打完了,还有好些苦活得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望望水里他的鱼,又用心看了看太阳。晌午才过不多会儿,他想。在起信风哩。这些绳子现在都不必管了。回家我跟孩子再把绳子接好。

“鱼,过来。”他说。但是鱼不来,却给海浪颠得打滚。于是老汉把船朝它划过去。

等船跟它并排,鱼头碰着船头了,他看它那么大,真难相信。但他从缆桩上解了叉绳,从鳃里穿进去,从颌缝儿里抽出来,在长剑嘴上绕一圈,然后穿过另一边鳃,再在嘴上绕个圈,把两股绳子打了结,系到船头缆桩上。末了,他截下一段绳子,上船后艄去拴紧鱼尾巴。鱼已经从原来的银里带紫,变成一色银白了。身上的条纹,跟尾巴一样是淡紫的,比人伸开五指的一只手还宽。鱼的眼睛有种遗世独立的神气,像潜望镜里的斜面镜,或者像宗教游行队伍里的一名圣徒似的。

“当时只有那么办,才能叫它送命。”老汉说。喝了水,他觉得好些,知道自己不至于昏过去,头脑也清楚。看它那模样,有一千五百多磅重,他想。没准儿还重得多。拿出三分之二来,切洗干净,卖三毛钱一磅,一共多少钱呢?

“得有支铅笔才好算,”他说,“我的脑瓜子还没有那么清楚。不过大球星狄马吉欧今儿想必会为我得意的。我打这条鱼,倒没有骨刺的麻烦,可是手啊背啊也疼得够呛。”不知道骨刺是什么滋味,他想。说不定自己长了骨刺还不知道呢。

他把鱼绑到船头上、船尾上、当中的座板上。鱼那么大,像是在小船旁边绑了一条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截儿绳子,把鱼的下颌顶着上颌扎紧,这一来鱼嘴就不会张开,一船一鱼就可以尽量利索地往前航行。随后他竖起桅杆,打满补丁的布帆既有一根棍子做上桁,又安了下桁,便随风兜满,船也开始移动,带着他半躺在船后艄,径向西南去了。

用不着罗盘来告诉他哪儿是西南。他只消觉出信风吹着,看见船帆鼓着就成。我最好扔一根小绳子到水里,上面拴个勺儿钩,试试捞点儿吃的,也吸收些水分。但他找不着勺儿钩,他那些沙丁鱼都坏了。因此路过马尾藻的时候,他用拖钩捞些来一抖,藻里的小虾就纷纷掉到船板上。有十好几只虾,都像沙蚤似的又蹦又踢。老汉伸出拇指和食指掐掉虾头便吃,连虾壳虾尾都嚼进肚里。虾很小,但他知道有滋养,味儿也好。

老汉的瓶子里还有两口水,他吃完虾喝了半口。要是把拖累和碍障算上,船走得不慢了。他在胳肢窝里夹住舵把子,掌着方向。鱼在旁边,看得见的,而且他只要瞅瞅他的两只手,感觉到背脊靠着船艄也疼,就明白这番经过一点儿不假,不是做梦。先前事快结束,他晕得难受的那一阵,他以为没准儿是场梦吧。接着,看见鱼跳出水来,在跌落以前那么一动不动地悬空挂着,他实在觉得太离奇,不相信是真事,现在他看东西虽然跟往常一样清楚,当时可看不清。

现在他知道鱼就在眼皮底下,知道他的手、他的背都不是梦影儿。手上的伤很快会收口,他想。我让两只手出血都出干净了,咸水会把手治好的。地道的海湾水,蓝得发乌,是天下再灵没有的药了。我必须做到的事,不过是保住头脑清楚。两只手已经尽了本分,我们走海路也走得不错。鱼的嘴巴闭着,尾巴上下笔直地竖着,我们像哥儿俩似的一路往前去。这时候他的头脑有点儿糊涂起来了。他想,是鱼在带我回去呢,还是我带它回去呢?要是我把它拴在后面拖着走,那就没有问题。要是鱼给弄得毫无尊严地窝在船上,那也没问题。但鱼跟老汉的船是并排捆着,一起航行的。所以老汉想,它要乐意就让它带我回去吧。我只是耍了花招才比它强,其实它没安心要害我。

赵少伟译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汉说的“现在仗打完了,还有好些苦活得干”,前一句指大鱼被扎死了,后一句指接下来把大鱼绑到船帮上。
B.从老汉用叉绳对大鱼“穿”“抽”“绕”“系”等一系列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娴熟,可以看出老渔夫打鱼技能娴熟。
C.老汉称大鱼为“兄弟”,是因为大鱼可以为他换来不菲的金钱,所以他对大鱼特别尊重,让它跟船“一起航行”。
D.老汉钓到特别大的一条鱼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但大鱼就在眼皮底下,加之手伤和背痛证明之前的搏斗不是梦。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是在小船旁边绑了一条大得多的船”,这一比喻让读者知道了老渔夫不把大鱼装到船里的客观原因,同时也反衬了小船的小。
B.小说中对老汉的语言描写,是老汉的自言自语,既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有的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现在我得干苦活啦”。
C.小说中多处写“他想”,不写他怎样想,不做评判,这样就需要读者仔细阅读他想的内容,从中联想和把握人物的想法与情感。
D.《老人与海》的“冰山”风格在语言方面也充分体现,如节选部分句子简洁精炼,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被称作是“硬汉形象”,节选的这部分中通过哪些情节可以表现出来?请简要概述。
4.小说节选部分写老汉扎死大鱼后的处置过程,虽然是以老汉的视角写的,但老汉却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4-02-05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蒙铁尔寡妇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

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下午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宗教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

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

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

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

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笃信宗教,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

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里。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

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

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

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

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

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

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
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
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们准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准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
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原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
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2-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上流社会(节选)

狄更斯

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

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

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

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

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

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

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

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

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

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

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

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

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

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

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

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

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

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使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

…………

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

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

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

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

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

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

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

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

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

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

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

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干的老行当——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

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

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

他又回到了杂耍团,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他干得很好,吸引了不少观众,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我们叫他的时候,发现他已到另一个社会去了,我尽一切力量,为丑不死先生举办了值得欣慰的葬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曼第是一个骗子,他跟着丑不死混吃混喝,他有时还虐待丑不死,等到丑不死没钱的时候就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
B.丑不死在彩票中奖之后,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想走出上流社会。
C.丑不死回到杂耍团时,把大概两磅四盎司的牛肉香肠一扫而光,他已经把金钱挥霍一空,过上了衣食没有着落的生活。
D.丑不死最终明白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竟然巧取豪夺,非常贪婪。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假设的方式和借代的手法,突出了丑不死在买彩票中大奖后内心的狂喜。
B.句子②是“我”规劝的话,表明了“我”的冷静,与丑不死对上流社会的热衷形成反差。
C.句子③中“老行当”的说法,表明上流社会和杂耍团本质上一致,都靠“表演”谋生存。
D.句子④写出了上流社会中女人的虚伪本质,她们花言巧语,乐于交际,善于骗取钱财。
3.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丑不死先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讲述了丑不死先生因为一笔意外之财走进上流社会而最终被上流社会“吞没”的故事,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吞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1-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