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杀不朽的人

(法)让·雷维奇

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边!庆祝一直到夜里很晚很晚才结束;我真巴望它永远延长下去。这种以我为中心的热闹场面很中我的意。

我离开了教育界,十年里出了八部小说,四本论文,三个剧本。尽管我的作品会带来上百篇批评家的文章,但公众并不同意这些意见。我对光荣和财运已经习惯了;我因为写人不免一死的情况写得太多,所以已经失去了虚荣心。

在有才能的人相当缺少的我这一代人中间,我也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出名的人。弗特隆也胜过同时代的人百倍。况且公众认为我们俩的才能不相上下。我呢,是一个无神论者;弗特隆是基督教文学的作家,我相信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之间还是非常相像的。

虽然我的每一本书都得到了成功。然而每一次成功,都不像头一次胜利那样,给我带来甜蜜的陶醉之感。现在,我常常想,真正的光荣,就是龚古尔奖金和法兰西学院。但是手上握着剑,头上戴着尖角帽,跨进学院的门这件事不是三十五岁的人能办到的。那些院士没有一个写得象我那么多,但是我们必须听他们的。在文学方面,多谈比多写更能使人成功。还得等上个七、八年。我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我想到了瑞普兰。近二十年来他的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下层社会去找凶手的时代也早已过去,杀人的买卖掌握在巴黎和外省的五六家企业手里。瑞普兰领导的一家是最重要的,常常替银行、教会,甚至替政府办事。我要求瑞普兰谋杀十个院士;虽然事情很棘手,考虑了很久,最后他答应我一定满足我的要求。 一个礼拜以后,他交给我一张名单,我同意了这张名单。牺牲谁关系都不大,只有院士的席位才是重要的。

对不朽的人的屠杀是在某个夜里实现的。正像报纸上说的,这件案子激起了极大的波动。表示哀悼的、而且在危险中的学院由警察局守卫着。三十个活着的院士由暗探保护。经过两个月的徒劳的搜索,警察局也好象厌倦了。我造就了一些幸运的人;大伙儿已经在谈论着后继的人选了。出殡的那天,我遇到了弗特隆。我们握了握手,一句话也没有说。我不相信他会疑心到我,但是他好象没有以前那么忧郁。

我良心平安地等着。选举的时候终于到了;我放过了前面的八名;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弗特隆也这么做。等到选到倒数第二个空缺的时候,我认为好机会来了,于是把申请书送去:真是一篇杰作,无疑是我的作品中最成功的。弗特隆也模仿我,他打算弄到最后一个空缺。他也跟我一样,不肯去拜客。一个有才能的作家可不能降低身分去做这种事。

我没有当选,比起我来,别人更喜欢一位海军上将。弗特隆也被一位主教打败了,可是他的失败一点也不能减轻我的苦恼我懊悔,可是晚了。

我还要等多少时候才能等到一次自然的死亡让出一个空缺来呢?但是瑞普兰在那儿;我的失败也叫他很伤心。有一天他来按我的门铃。

我想为您做点什么事,他对我说。但是,下一次我请求您利用一切机会,出去拜拜客!

我俯下头,答应了;他接着说下去:

最近几个月来,防备当然要松多了,但是这些先生们还是不很放心。没有办法到他们家里去……只能在大街上行事。我要弄死历史家比阿托瓦。比阿托瓦应该是一个诗人,每天夜里,他都要在河边游荡好几个钟头,而且路线从来不变。这样我干起来要方便多了。

我没有等多久。一个礼拜以后,有人发现比阿托瓦在河边给人打死了。我连忙去向杀人者致谢;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已经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对我说:这不是我!接着他告诉了我:头一天晚上,他曾经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要猎取的对象,时间已经很晚很晚,河岸几乎连一个人也没有,他认为时间和地点都适合于下手了;他走过去。可是有一个人从黑地里窜出来,在他还没有动手以前,已经用棍子照准院士的脑袋上揍了三下,这三下连一头牛也可以打死。

看见他打,瑞普兰对我说,我决不会相信他是个新手。当时我离得相当近,所以认出了这个凶手。

瑞普兰笑笑;我也笑起来了。

弗特隆!

这个名字从我的嘴里漏了出来,

以后的事情很容易猜到。弗特隆承蒙我隐名埋姓地告发,第二天就给抓起来了;他当时就承认自己是谋杀案的制造者;但是他还是不承认那十个人也是他谋杀的。这样一来,我的良心得到了平安。文学界的一场大屠杀就这样结束了。弗特隆被认为是疯子,他将要在一个疯人院里了结他的一生。

至于我呢,我去拜客了;我的当选没有问题了。我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不久以后我还要尝到手握雕花的剑柄,走进黑暗的坟墓的那种快乐。

(有删改)

【注】①不朽的人即法兰西学院的四十个院士,院士是终身职称,逝去一名再补选一名。②龚古尔奖金是遵照法国小说家爱德蒙·德·龚古尔遗嘱创立的一个学院每年所颁发的文学奖金。③剑和尖角帽是法兰西学院院士的制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第一本小说获得龚古尔奖金时,面对记者们高涨的热情很是享受,说明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很快融入了名利场。
B.“我”在十年内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可谓名利双收,但我并不感到满足,只有当选法兰西院士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
C.瑞普兰是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但他也为“我”的选举失败感到伤心,还主动来找“我”,这些体现了他良心未泯的一面。
D.在整个事件中,“我”从未对杀人感到“懊悔”,这种波澜不惊的冷静,显示出“我”的冷漠和麻木,更让读者不寒而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B.小说以“屠杀不朽的人”为题,既提示了小说的情节,又暗示主题,能引发读者思考。
C.小说使用讽刺和黑色幽默的手法,谋杀情节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斗争的一种夸张表达。
D.小说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暗示“我”即将走向名利的巅峰,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
3.小说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4.小说中弗特隆这个人物对刻画“我”的形象起重要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鸟(节选)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一间樵夫小屋的内部,简陋,乡土气,但绝非惨不忍睹。壁炉里煨着火。厨房器皿,衣柜,大面包箱,挂钟,纺纱机,水龙头等等。桌上点着一盏灯。衣柜角两边蜷伏着一狗一猫,鼻子藏在尾巴下沉睡着。它们中间放着一大块蓝白两色的大方糖。墙上挂着一个圆形鸟笼,关着一只斑鸠。背景有两扇关闭的百叶窗。一扇窗下有张凳子。进口房门在左边,横着一根门闩。右边另有一扇门。有道扶梯通上阁楼。右边还有两张孩子睡的小床,床头放着两张椅子,搁着折叠整齐的衣服。

幕启时,蒂蒂尔和米蒂尔熟睡在小床上。蒂蒂尔的母亲走近他俩,俯下身来,端详了好一会儿,蒂蒂尔的父亲把头从半开的门探进来,她用手对他示意,一只手指放在嘴唇上,叫他不要作声,然后吹灭了灯,踮起脚从右边出去。台上有一会儿保持微暗,然后,一片光从百叶窗缝透入,愈来愈亮。桌上的灯复又自明,两个孩子看来已睡醒,翻身坐在床上。

[有人敲门。]

蒂蒂尔(猛然住口、害怕起来)怎么回事?

(米蒂尔惊惶失措)是爸爸!

[正在犹豫不敢去开门的时候,只见门闩吱吱嘎嘎地自动举起。门稍稍打开一点,闪进一个身穿绿衣,头戴红帽的小老太婆。她是个驼背、病腿、独眼女人,鼻子和下额凑得很近,扶着拐杖,佝偻而行。不消说,这是个仙女。]

仙女   你们这儿有没有会唱歌的青草和青鸟?

米蒂尔   蒂蒂尔有一只鸟。

蒂蒂尔   可是我不能送人。

仙女   (戴上眼镜看鸟)我不要这只,颜色不够青。我要的那种,你们一定得给我找来。

蒂蒂尔   可我不知道鸟儿在哪里呀!

仙女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这是为了我的小姑娘,眼下她病得很厉害。

蒂蒂尔   她得了什么病?

仙女   她想得到幸福,你们得马上出去找鸟。我这就给你们一顶有魔法的小帽。刚才我敲门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蒂蒂尔   我们在玩吃点心。

仙女   你们有点心吗?点心在哪儿?

蒂蒂尔   在有钱小孩子的家里。您来看看,多帅呀!

[他把仙女拉到窗口。]

仙女   (在窗口)可吃点心的是别人呀!你不埋怨他们吗?

蒂蒂尔   干吗要埋怨?

仙女   因为他们把什么都吃光了。我觉得他们实在不该不分给你们一点

蒂蒂尔   倒没有什么不该,因为他们家有钱嘛,对不对?他们家真漂亮!

仙女   比不上你家漂亮。

蒂蒂尔   哪里的话!我们家又黑又小,又没有点心。

仙女   两边完全一样,你没有看清楚罢了。

蒂蒂尔   不,我看得很清楚!

仙女   (突然恼火)我就要说你没有看清楚!让我未考考你是不是看得清。我长得漂亮还是长得丑呢?(带蒂尔愈来愈尴尬了,仍然一言不发)你不愿意回答吗?我是年轻呢,还是很老很老呢?我脸上是粉红色的呢,还是蜡黄的?也许我是个驼背吧?

蒂蒂尔   (安慰)不,不,驼得不厉害。

仙女   从你的神情来看,人家会相信我驼得厉害!我是不是鹰钩鼻,左眼被挖掉了?

蒂蒂尔   不,不,我没有这么说。是谁挖掉了你的左眼?

仙女   (愈加恼怒)左眼没有挖掉!你这穷小子真是没有礼貌!我左眼比右眼漂亮;显得大些,更加明亮,蓝得像天空一样。我的头发你看清了吗?像麦子一样金黄,真像纯金一样!因为太多了,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的金毛发到处长,你瞧我手上不是吗?

[她摊开两小绺灰发。]

蒂蒂尔   不错,我看到几根。

仙女   (忿怒)几根?!是一绺、一束、一把!像黄金的波浪!我知道有的人视而不见;我想,你不至于是这种可恶的睁眼瞎吧?

蒂蒂尔   不是的,不是的,只要没有被遮住,我都看得清是……

仙女   可是被遮住的东西你也该照样大胆地设想看得见!人真是古怪,没有了仙女,人什么也看不清了。幸亏我身上总带着拨亮睁眼瞎的一切必需品。我从口袋里掏出什么来了?

蒂蒂尔   噢!多漂亮的小绿帽!徽帽上这样亮闪闪的是什么?

仙女   是使人心明眼亮的大颗钻石。

蒂蒂尔   当真?

仙女   当真。只要把这顶褶子戴在头上,稍稍转动一下钻石:就像这样从右到左拨弄一下,你瞧见了吗?这时钻石便在别人看不到的额角突出的地方挤压一下,于是就能使人心明眼亮。你可以马上看到事物里面的东西:面包、酒、胡椒这些东西的灵魂。只要把它戴在头上,谁也看不见你。(她给蒂蒂尔戴上小绿帽)现在你转一下钻石,转一下就会……

[蒂蒂尔刚转了一下钻石,样样东西便起了奇异的突变。老仙姑顿时变成一个绝色的公主;垒墙的石块闪烁发光,像蓝宝石一样发出蓝幽幽的光芒,一忽儿又变得玲珑剔透,有如价值连城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寒伧的家具显得很有生气,熠熠放光;白木桌变得沉实、华贵,宛如大理石桌,立地大钟的玻璃钟面像眨着眼睛,露出和蔼的微笑。这时钟摆在其中来回摆动的那扇门打开一半,闪出了众时辰,他们手拉着手,纵声欢笑,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蒂蒂尔   为什么墙壁这样明亮?是糖做的还是宝石垒成的

仙女   凡是石头都是一样发亮的,凡是石头都是宝石;而人只能分辨其中几种……

(有删改)

【注】①青鸟:本文节选自六幕梦幻剧《青鸟》,全剧讲述了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受仙女之托为邻家生病的女孩寻找青鸟的过程。在西方,青鸟象征着幸福和快乐。②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年),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③斑鸠:这只斑鸠正是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病得很厉害……你们得马上山去找鸟”,表明缺失幸福是让人难以生存的重病,暗示青鸟就是幸福的化身,是医治重病的神丹妙药。
B.剧中众人苦苦找寻的那只青鸟竟然就是一直在身边的那只普普通通的斑鸠,作者借此批判人们追名逐利的势利心态,颇具象征主义特征。
C.“我们在玩吃点心”句中的“玩”字,看似不合情理,实则耐人寻味,表现出蒂蒂尔兄妹困窘艰辛的生活,刻画出他们纯真开朗的性格。
D.“驼得不厉害”“谁挖掉了你的左眼”等句充满爱心,亦富童趣,通过蒂蒂尔想要努力安慰仙女的语言,表现了其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篇首的舞台说明详细介绍了故事的环境,交待了故事的主要角色,为下文剧情的展开做了较为合理的铺垫。
B.文章对仙女的外貌描写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勾勒出她的年迈丑陋,与下文其惊艳的灵魂之美形成鲜明对比。
C.蒂蒂尔转动钻石引发“奇异的突变”,是借助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向读者展现出美丽的童话世界。
D.“你不埋怨他们吗?”一句,侧面表现了仙女对富人的仇视与怨恨,从而衬托出蒂蒂尔兄妹的善良和无邪。
3.对于蒂蒂尔所认为的有钱人家“真漂亮”,仙女为什么会说“比不上你家漂亮”?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蒂蒂尔与仙女关于是否“看得清楚”的对话是比较典型的戏剧冲突,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024-04-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下室里的中学考试

[德]克莱曼

韦尔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

当他回到公寓楼时,他的房门口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他的邻居。领头的是一位叫邦德的老人。

几秒钟后,韦尔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邦德领着众人向韦尔击掌祝贺:“衷心祝贺!人们终于知道谁住在这里了。”

他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讲师职位已成定局,未来的工作将不会再让他烦恼。世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幸运。他觉得有必要出去为他的女邻居买一些果仁巧克力糖,便又走出了房间,

当他带着礼物往回走时,忽然发现信箱内有一个蓝色信封。①他觉得有点特别,很适合今天的日子。他取出信,心想这一定是封贺信,便高兴地三步并做两步跳上楼梯。是谁会想起这个主意来向他表示祝贺呢?

只有一种可能:他的父母。他用刀拆开信封,把来信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尊敬的韦尔先生:

很遗憾地通知您,根据我手上掌握的证据,证明您在10年前的中学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尽管我退休多年,但对此事却不能坐视不管。②我也不想毁掉您的生活,故而请您士10月17日18时到我家重新补考,如果您未能如约,我将向学校当局举报

顺致友好问候。

雷欧

“根本不可能!”韦尔自言自语道,“这封信显然是从月球或火星上来的,它与这个世界毫无关系。”

现在已是17时20分,邦德马上要来祝贺他获得博士学位。但这封信却使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真无聊,真是一场噩梦!他手上的汗水浸湿了信纸,心在急速跳动。10月17日,就是今天!雷欧一定知道所有情况。

当时考数学和生物,韦尔有点自食苦果。中学考试翻船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失去继续上大学的权利!但韦尔不愿因为两次考试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在发证书前的一个晚上,他来到校长办公室,他的面前堆放着制作好的证书——只是缺少印章和签名。他在官方文书上重新写了一份证书,然后放到其他文件中,毁掉了正本。此事至今无人知悉。

这时门铃响了。韦尔拿起外套,打开门,邦德脸上的笑意一扫他不快的心情。

“很遗憾,可是……”韦尔已迈出楼梯半步,他斟酌着用词,“我的一位朋友出事了,我得去医院。”雷欧住在城郊接合部一座房子里,乘地铁需要20分钟时间。当他打开雷欧家庭院的小门时,感觉到自己是在走向断头台。他按了一下门铃,透过玻璃发现客厅亮着灯,雷欧似乎在等着他。韦尔开门走进屋内,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冷气,雷欧这些年几乎没什么变化!③高大的身躯穿着双排扣西装,系着领带,双颊红润,络腮胡修剪得很短,声音铿锵有力,令人敬畏

“请进,年轻人。”他声如洪钟,“与以前上课一样,您今天又迟到了5分钟。”韦尔跟随自己以前的老师走进装潢庸俗的客厅,坐在沙发上。

“亲爱的。”雷欧说道,“你以前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难道不知道我迟早会发现吗?我给每一个犯错误的人一个机会,让他改正错误。④现在在地下室里有你的考卷和一些白纸,你有足够的时间答题。”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

“现在开始吧,我的朋友,所剩时间不多了。”

这种讥讽腔调再次说明,雷欧对他是多么不信任。这位老师走在前面,韦尔突然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存在,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跟在后面。当他走过壁炉时,他的手碰到捅火钩。韦尔紧握铁棒,闪电般击打在雷欧头上。老人一下子瘫倒在地。韦尔弯下腰看了一下,已感觉不到雷欧脉搏的跳动。最不想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而且再也无法改变。韦尔跳了起来,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只想平静一下心情。地下室里,雷欧为他准备的试卷必须消失。韦尔走过客厅发现了地下室的门,便在黑暗中走了过去。他打开门,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然后是喧闹声。

韦尔惊呆了。一群人向他拥来,递给他一杯香槟。大家吻他,拥抱他,爱抚他,围着他转。

他们都是他的同学,

“你感到惊奇吗?”他以前的班长格尔问道,“我们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你的成功是我们今天聚会的理由。你的脸色怎么有点苍白?”

“我,我……”

“你认为我们为你准备的中学考试这个玩笑不好,是不是?你是否感到有点上当受骗?雷欧先生也觉得这样做不合适。他在哪里?”

“我,我不知道……”韦尔声音低沉地说,“我,我认为他不会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韦尔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公寓楼时,“几秒钟”后房门上贴上了一块蓝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写着“韦尔博士”,表明了邦德等人对他祝贺的急切、诚恳的心情。
B.雷欧的来信使故事原本的走向发生了逆转,顿起波澜,是后来韦尔为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而杀害雷欧的导火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面对韦尔,“雷欧脸上露出那种韦尔上学时便十分憎恶的神态”,这说明雷欧在教学中对学生态度不好,与学生关系紧张,不受学生欢迎。
D.小说的叙事视角较为灵活、自由,既展现出韦尔的主观感受、思考和行动,又呈现出故事的整体氛围,使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出了韦尔对信件的初步印象,暗示了他对信件内容有一种美好的期待。
B.句子②从内容上看,虽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带有一定的威胁性质。
C.句子③细致地描写雷欧的形象,例如“铿锵有力”通过声音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D.句子④中“足够的时间”暗示了雷欧老师并非真要揭发韦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请结合文本,概括韦尔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小组成员经讨论,从韦尔这个人物身上提出一个关键词:抉择。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4-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避难

雨果

第二天早上,她(艾丝美拉达)醒来发现夜里睡了个好觉。这件奇特的事使她感到诧异,她好久未睡过一次好觉了。一线明媚的朝晖透过窗洞射进来,照到她的脸上。在看见阳光的同时,她发现窗洞口有个东西吓了她一跳,那是卡西莫多那张丑脸。她不情愿地闭上眼睛,不过没有奏效;透过她的玫瑰色眼睑,那个侏儒、独眼、缺牙的假面孔,似乎一直浮现在她眼前。于是,索性一直把眼睛闭着,她听到一个粗嗓门极其温和地说,别怕,我是您的人。我是来看您睡觉的。这无妨吧,对吗?您闭着眼睛,我在这儿看,这对您不会怎么样吧?现在我要走了。看,我在墙后面,您可以睁开眼睛啦。还有比这些话更惨痛的,那就是说这些话的声调。她睁开眼睛一看,其实他已不在窗口了。她走向窗口,看见可怜的驼背在一处墙角缩成一团,姿态痛苦而顺从。她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①过来吧。她轻轻地对他说。

看到她的嘴唇在动,卡西莫多以为她在撵他走,于是站起来,跛着脚,低着头慢慢地走出去,甚至不敢向姑娘抬起充满失望的目光。②她喊道:过来嘛!他却继续走开去,于是她扑到小屋外,朝他跑去,抓住他的胳膊。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他重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她,看见她要把他拉到她身边,整张脸孔顿时露出快乐和深情的光辉。她想让他进屋去,可是他坚持待在门口,说道:不,不。猫头鹰不进云雀的巢。

这时,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小山羊睡在她脚下。两人好一会儿纹丝不动,默默地对视着,他觉得她那么优美,她觉得他那么丑陋,她每时每刻在卡西莫多身上发现更加丑陋之处。目光从罗圈腿慢慢移到驼背,从驼背慢慢移到独眼,她弄不懂一个如此粗制滥造的人怎能生存于世。然而在这一切又包含着不胜悲伤和无比温柔,她慢慢开始适应了。

他首先打破沉默。您是喊我回来?

她点点头,说道:对。

他懂了她点头的意思,咳!他说,好像要说完有点儿犹豫不决。可是……我耳聋呀。

可怜的人!吉卜赛姑娘以一种善意的怜悯表情大声说道。

他痛苦地笑了笑,您没发现我缺的就是这个,是吗?对,我聋。我生来就是这样。很可怕。不是吗?而您呀,这么漂亮!

在这个不幸的人的声调中,对自己不幸的感受是如此深切,她听了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何况他也不会听见。他继续说下去:

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像现在这样丑。我拿自己与您相比,我很可怜我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怪物呀!我大概像头牲畜,您说对吗?您是一道阳光,一滴露珠,一支鸟儿的歌!我呢,我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是人,也不是兽,一个比石子更坚硬、更遭人践踏、更难看的丑八怪!说着,他笑起来,这是世上最撕裂人心的笑声。他继续说:

是的,我是聋子。不过,您可以用动作和手势跟我说话。我有一个主人就用这种方法跟我谈话。还有,我从您的嘴唇翕动和您的眼神就会很快知道您的意思。

那好!她笑着说。告诉我您为什么救我。

她说话的当儿,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我懂了。他回答道。您问我为什么救您。您忘了有天夜里,有一个人想把您抢走,就在第二天,您在他们可耻的耻辱柱上帮了他。一滴水、一点怜悯,我就是献出生命也报答不了啊!您把这个不幸的人忘了;而他,他还记得呢。

她听着,心里深受感动。一滴眼泪在敲钟人的眼里滚动,不过没有掉下来,好像吞下眼泪是一件荣誉攸关的事。

听我说,他深怕这眼泪流出来,继续说。我们那边有很高的塔楼,一个人要是从那里掉下去,还没落到地上就完蛋了;只要您乐意我从上面跳下去,您一句话也不必说,丢个眼色就够了。

这时,他站起来。尽管吉卜赛姑娘自己是那样不幸,这个古怪的人仍引起她几分同情。④她打个手势叫他留下来。

不,不。他说。我不该留太久。您看着我,我不自在。您不肯转过头去,那是出于怜悯。我去待在某个看得见您,而您看不见我的地方,那样会更好些。

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属小口哨,说:给,您需要我,要我来,不太害怕看到我时,您就吹这个,我会听到它的声音。

他把口哨往地上一放,赶忙避开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注】相关情节补充:国王队长菲比斯和艾丝美拉达在旅馆幽会时,克洛德抽出匕首,插进了菲比斯的胸膛。克洛德逃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艾丝美拉达被逮捕后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绞刑。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带入圣母院避难。节选部分是从艾丝美拉达被带入圣母院开始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对阳光的描写,衬托出艾丝美拉达被救后内心的平静与舒畅,与后文艾丝美拉达看到卡西莫多后的反应形成了反差。
B.当艾丝美拉达试图拉住卡西莫多时,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
C.作者运用夸张的笔调,集侏儒、独眼、缺牙、肢脚、罗圈腿、驼背、耳聋等诸多“丑”的因素于一身,勾勒出卡西莫多丑得出奇的形象。
D.卡西莫多之所以救艾丝美拉达,有着感恩的心理,因为他在耻辱柱上时,艾丝美拉达曾给他喂水喝,让他感受到美丽女孩内心的善良与怜悯。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对艾丝美拉达的语言描写,虽然文字简洁,却能让人感受到这一形象的美好温柔,“轻轻地”这一语词用得尤为精当传神。
B.句子②中艾丝美拉达的表达带着一点呼喊,是因为她看到了卡西莫多没有理解她的意思正在往外走,她要努力唤回他。
C.句子③中艾丝美拉达称卡西莫多为“可怜的人”,一方面表达了对他耳聋状况的怜悯,另一反面也因为她自己遭遇不幸而因而产生同病相怜的微妙情感。
D.句子④中艾丝美拉达“打个手势”的动作表现了她对卡西莫多的怜悯,显得亲切自然,这里的动作和前面的语言一样都能展现出女主人公的善良真诚。
3.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艾丝美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心理变化过程。
4.雨果《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照原则”的典范,请就节选部分简要分析文中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及艺术效果。
2024-04-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蟑螂

布鲁诺·舒尔茨

这事发生在那灰暗的时期。父亲那时候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一个标本,那只秃鹫眼下搁在客厅的一个架子上。它站在窗帘凉爽的阴影中,像它生前站的那样,一只脚蜷起,姿态像位佛门的圣者;它那张干瘪、沉痛的苦行僧的脸上凝固着冷漠和克制的表情。它的眼睛掉了出来,木屑从泪痕斑斑的眼窝里撒出来。它柔软的灰色细毛不断脱落,仆人阿德拉每星期打扫一回,把那些细毛和房间里来源不明的灰尘一起扫去。

我对母亲暗怀怨恨,因为她竟然如此轻易地走出了父亲的死亡,回到了日常生活的步调。我想她从来没有爱过他。父亲既然从来没有在任何女人的心中扎下根,他就不可能同任何现实打成一片,所以他不得不永远漂浮在生活的边缘,在半现实的领域中,在存在的边际。他甚至不能像个正常的公民一样诚实又清白地死去,关于他的一切总是古怪和可疑的。我决定找个适当的时机逼母亲进行一场坦率的交谈。那一天,母亲刚好偏头痛,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

自从父亲消失后,在阿德拉的维持下,那间很少有人造访的房间整洁得无可挑剔。张张椅子上都有椅背套,所有物品都服从阿德拉加给它们的铁的纪律。我把两个膝盖紧紧贴在母亲躺的沙发上,心不在焉地抚摸她睡袍柔软的料子,说:“我早就想问你了,这就是他,是不是?”

我甚至没有看秃鹫一眼,母亲马上就猜到了。她显得神情尴尬,垂下眼光。我刻意停顿了一下,好让她更加局促不安。然后我抑制住内心的怒火,很平静地问:“那么,你散布那些关于爸爸的谎话是什么意思?”她的面貌起先惊慌得变了形,接着又安详自若了。“什么谎话?”她问,眨巴着她那双表情空洞的眼睛,眼睛里充满暗蓝。“我是从阿德拉那儿听来的,”我说,“可是我知道那些话是你传出去的。我想知道真相。”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瞳孔避开我的目光,游移到眼角去了。“我没说谎,”她说。“我说的那些关于蟑螂的话都是真话。你自己一定记得……”我一下子尴尬起来。我确实记得那次蟑螂的入侵,黑沉沉的一群充满在夜晚的黑暗里,像蜘蛛似地奔跑着。地板上的一切缝隙里都充满沙沙声,每道裂缝里都钻出蟑螂来。从每个裂口里都会射出一道摇摇晃晃的、黑色的、锯齿形的闪电。啊,简直惊慌得要发疯啦,踩到了地板上的一溜儿闪闪发亮的黑东西。啊,我父亲发出的那些恐怖的尖叫,他拿着一支标枪,从一张椅子跳到另一张椅子上。我父亲既不肯吃,又不肯喝,脸上出现发烧的红晕,嘴因为恶心而痉挛,他已经完全疯了。显而易见,没有一个人能够长期忍受这样强烈的憎恨。那极度的厌恶把他的脸凝结成一张悲剧面具,只有躲藏在眼睑下方的瞳孔在暗处侦测,像是弓弦一样紧绷,永远都在怀疑。①他会突然怒吼一声跳起来,盲目地冲向房间一角,用标枪刺下去,然后举起标枪——枪上钉着一只巨大的蟑螂,正绝望地扭动它纠缠不清的脚。接着,阿德拉匆匆赶来帮忙。她脸色苍白,一把取过那支钉着战利品的标枪,把蟑螂丟进桶里。不过,即使在那时候,我也说不上这些场面是通过阿德拉的故事留在我心中,还是我亲眼看到的。健康的人会保护自己不受恶心事物的吸引,然而父亲那时已经失去了免疫力。他已被疯狂所摆布,不但没有对那充满魅惑的可怕吸引力有所节制,反而在其中越陷越深。可悲的结果很快就来了。父亲的行为变了,他的姿态和表情中,开始显出一些鬼鬼祟祟的迹象。②他开始避开我们,一连几天躲在角落里、衣柜里、鸭绒被下面。我不止一次看到他忧郁地望着自己的手,查看他自己的皮肤和指甲上开始出现的黑色斑点,好像蟑螂的鳞片。

白天,他还能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抵抗;但是到了夜晚,他就完全被这种狂热制伏了。我曾在深夜里看到过他。在地板上蜡烛的火光中,他赤身裸体躺着,身上都是一个个黑点。他四脚着地趴在那里,被狂热的憎恶所控制,这种憎恶把他拉入复杂无解的深渊。他用多节动物那有如古怪仪式的步伐行进,我恐怖万分地认出,他是在模仿蟑螂。

从那天起,我们和父亲断绝了关系。我们越来越少地看到他,他会一连失踪几个礼拜,去过蟑螂的生活。我们不再认识他;他完全同那种黑黢黢的种族合而为一。他到底继续生活在地板的一个裂缝里呢,还是他夜夜在各个房间里乱跑,全心全意干着蟑螂的事?阿德拉每天早上都会发现一堆肚皮朝天的死虫,厌恶地把它们扫进垃圾桶丟掉,他是不是可能是其中的一只呢?

“不过,”我尴尬地说,“我肯定那只秃鹫是他。”母亲抬起头来看着我:“亲爱的,我已经告诉你了,父亲是个商人,他正在全国旅行。你也知道的,他偶尔会在晚上回家,然后清晨又出门去了。”

(选自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亲“漂浮在生活的边缘,在半现实的领域中”可以看出父亲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这可能是他变异的重要原因。
B.父亲经历了一开始恐惧蟑螂、憎恶蟑螂,然后被蟑螂吸引,最后成为蟑螂的变异过程,作者将这一过程刻画地细致入微。
C.母亲谈到父亲时“安详自若”“眨巴着她那双表情空洞的眼睛,眼睛里充满暗蓝”,表明母亲面对儿子的质疑时在撒谎。
D.文中的父亲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都是孤独的,他们的异化衬托出了人情的冷漠,体现了作品对现实深沉的批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由“父亲已经不在了”设置悬念,通过回忆追溯原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蟑螂》和《变形记》都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异化过程中的痛苦。
C.小说以荒诞无稽的笔触揭示了父亲异变成为蟑螂的悲剧命运,充满了危机感和荒谬感。
D.《蟑螂》《促织》《变形记》都写人化为虫的故事,想象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4.有评论认为:“布鲁诺·舒尔茨似乎建立了一个恐怖博物馆,使阅读者在走入这个变形的展厅时异常的小心翼翼,然而,一旦进入到布鲁诺·舒尔茨的叙述深处,人们才会发现一个真正的布鲁诺·舒尔茨,发现他叙述的柔软及对人物的温情脉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的。
2024-04-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小时的故事

【美】凯特•肖邦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然后就匆匆赶来报告噩耗,以显示他是一个多么关心人、能够体贴入微的朋友。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喊喊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口的正西方。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哭着睡着了的小孩,美丽、沉着的面孔上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⑥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

⑦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⑧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⑨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强使她屈从了,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⑩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还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

⑪朱赛芬跪在她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

⑫“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了快速的祈祷,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

⑬有人在用弹簧锁的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雷特里•马拉德,略现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

⑭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⑮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女主人公“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小时内得以充分地展现。
B.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去世时,近似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嚎啕大哭,这一情节表明女主人公深爱着丈夫及对于婚姻生活的顺从。
C.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D.马拉德夫人并不是极度高兴致死的,而是由于极度失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引发了心脏病的复发,使她最终走向了死亡。

(2)下列对小说艺术手法及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四段以全知视角叙述马拉德夫人听闻噩耗时“大哭”“哀伤”“精疲力竭”的悲痛和描写她看到窗外充满活力生气的美景时的愉悦,二者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鲜明的讽刺效果。
B.小说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心理,如第⑩段“自由了!身心自由了!”、第⑫节“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的独白法和第⑦段“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目光明亮而锋利”的细节法。
C.划线句形容“哀伤”,用了“风暴”一词,表面上是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这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D.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公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窗”反映了女主人公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心境。

(3)本文结尾一段颇有意味,请加以赏析。
(4)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它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顶级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罗曼·罗兰

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

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

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

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

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

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

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

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

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

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

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

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
B.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
C.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
D.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
B.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的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
C.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
D.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
3.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
4.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呢。”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谈到他照看动物的往事,并且透露出他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话语间流露着对动物的不舍与对故乡的依恋。
B.“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答非所问”,主要是老人年龄大了,一路从故乡圣卡洛斯来到这里,疲惫不堪。
C.小说主体部分的对话围绕“动物”展开,老人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又失去了动物,战争的野蛮和罪恶可见一斑。
D.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简单高效,没有一句情绪化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呈现出来,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惨烈场面,但是通过一个老人流离失所的遭遇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切的苦难。
C.海明威擅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篇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塑造老人形象。
D.《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后者展现“人的精神尊严”。
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2024-03-09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淡生活研究

——记我的裁缝

【加拿大】里柯克

他总是站在那儿的——这三十年都是如此——站在他店子的后部,脖子上搭着皮尺,脸上带着迎宾的微笑,正等着和我打招呼

“做件毛哔叽的呢,”他说,“还是苏格兰粗呢的?”

我们只有这两种选择。三十年来我们从没有用过别的料子。现在即使想改变也为时已晚。

“毛哔叽,没错,”我的裁缝继续说,“深蓝色吧,也许好些。”

这样说时他总是兴致勃勃的,好像他是灵感迸发,突然想到了深蓝色似的。——“深蓝色的——詹宁斯先生(他的助手),请把深蓝色的毛哔叽拿点下来。”

“噢!”他赞叹道,“真是难得的好料子。”他说这话时的神气让人觉得:他纯粹是运气好才碰巧发现那段万里挑一的好料子的。

他抬起一个膝盖,把布料搭在上面,用另一条腿站立着。他知道,采用这种姿势别人很难拒绝他。一块布料要想受到赏识,必须搭在裁缝悬空曲起的膝盖上接受一番检阅才成。

我的裁缝可以无限期地这样站着,在某种意醉神迷、某种局部麻痹中用一条腿永远站下去。

“这种布好做衣服吗?”我问道。

“好极了。”他回答说。

我根本没有理由怀疑。我还从没见过由于某种原因有什么布不好做衣服的。不过我总是要这么问一问,因为我知道他希望我这么问他,而且这使他感到高兴。在诸如此类的事情上,合理的礼尚往来是应该的。

“你不觉得它有点花哨吗?”我说。他总是喜欢别人这样问他。

“噢,不,非常朴素,真的。事实上。我们总是挑最朴素的毛哔叽推荐给顾客的。”

我有生以来还从未做过一套花哨的衣服。不过这样问了也无妨。

然后他为我量尺寸——量量胸围,其他都免了。其他部位的尺寸几年前就量过了。其实就连胸部的尺寸——我知道——也只是为了让我高兴才量的。我其实没有哪个部位还在长。

“胸围稍宽了一点点,”我的裁缝沉思着说。然后他转向助手,“詹宁斯先生,胸部稍宽一点点——请给胸部加宽半寸。”

这是一种无中生有。即便对我们中最矮小的人,胸围的增长也是一种恭维。

“是的,”我的裁缝继续说——他说这个“是的”是没任何特殊含义的,“是的,我们定在下个星期二取,如何?詹宁斯先生,下个星期取货,请记一下。”

“你能不能把账单寄到——”我话还没说完,我的裁缝已把话岔开了。他不喜欢谈账单的事儿。说到账单只会叫我们俩难受。

账单的事我们只通过通信来处理,而且是彬彬有礼地进行的,决不会有蓄意伤害的成份。

我的裁缝每次来信的口气都使我确信,假如不是他本人不幸时不时地“由于欧洲方面的重托”而“为情势所迫”的话,那他是决不会寄来账单或索要那笔钱的。我相信要是没有这些重托的话,想必我永远不必付钱给他。的确,有时候我稍加留心便注意到,每当我超过只两件衣服的极限并开始订做第三件时,这些重托就准时到达了。但这种现象可能纯属偶然。

反正,正如我所说的,账单是我们决不会当面谈及的事儿。我的裁缝回避了它,转而谈起了天气。一般人谈话总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而裁缝们,我注意到,则总是以这个话题结束谈话。只有订做衣服的事儿谈妥后才会涉及这个话题,决不会提前。

“现在的天气多好啊。”他说。他决不会说其他的,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或许做衣服的订单本身便是一缕小小的阳光。

接着我们便一起挪向店子前部,向外面的店门靠近。

“今天不要点别的,”我的裁缝说,“衬衣什么的吗?”

“不用了,谢谢你。”

这也纯粹是走过场。三十年来我从未在他那儿买过衬衣。可他还是笑容可掬地问我,就像他三十年前那样。

“不要别的,比如说,领套或袜子吗?”

这又是白说。领套我都在别处买,至于袜子嘛,我从来就不穿。

我们就这样向门口走去,一边友好地交谈。不知怎的,假如他不问问衬衣和袜子的话,我反倒会觉得陌生和别扭

我们到门口才分手。

“再见,”他说——“下星期二来取——是的——再见。”

这便是——或者说曾经是——我们之间平淡纯洁的君子之交,它几十年经久不变,或者至少可以说,只有欧洲的重托能使它暂时中止。

我说“曾经是”,意指一直到几天前还是如此。

几天前,我跑去他那间我熟悉的店子,去取我每年都要做的夏衣,结果我发现他不在那儿了。店里有一些人在卸货架,垒布匹和拿存货。他们告诉我说他死了。一种奇怪的震惊攫住了我。我从来没想过会发生这种事。他好像是——他是该如此——长生不死的。

他们说生意上的忧虑加速了他的死亡。我简直没法相信这种说法。他的生意好像总是那么平静安宁——脖子上搭着皮尺,测量和记录尺寸,把布料搭在腿边端详,而照着他的是从店子后部的窗户射进来的阳光。难道这样一个人也会忧虑而死吗?可他们说,他一直在“亏本”(不管是怎么回事,已有好多年了)。他们告诉我,他的妻子往后会很艰难。我从没想过他会有一个妻子。可是看来他是有妻子的,而且还有一个女儿——在一家音乐学校上学——可他从没提到过她——而他本人原也是从事音乐的,吹长笛,曾在一家教堂担任伴奏——可他从没向我提过这一点。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从没谈到宗教。很难把他和宗教联想到一块儿。

走出店子的时候,我好像听见他的声音还在说:“今天不要件衬衣什么的吗?”

我很抱歉我从没买过一件。

我确信,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不过我不会去挖掘它。或许它已经非常明显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来我们从没有用过别的料子。现在即使想改变也为时已晚。”这里意在表明,“我”对目前的料子已表示不满和厌恶。
B.裁缝对深蓝色毛哔叽布料的赞叹,并非完全出自真诚,而是为了让顾客满意,这是他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不能看作是欺诈。
C.当“我”问及裁缝能否把账单寄到某地时,裁缝把话题岔开了,因为裁缝是一个了解我的人,这个话题会让彼此尴尬。
D.三十年来“我”从未在裁缝那儿买过衬衣、领套或袜子,可裁缝对“我”还是“笑容可掬”,为此后来“我”有一丝歉意。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作者用“总是站在那儿的”“三十年都是如此”的表达,意在为题目中的“平淡生活”张本。
B.“我”对裁缝的表达习惯非常了解,对话相当默契,这些情节表明他们在多年交往中已结下了深厚友谊。
C.小说在表达时,多次用“哩”这个语气助词,这使叙述显得轻松活泼,为“平淡生活”增添了一丝趣味。
D.“或许做衣服的订单本身便是一缕小小的阳光”,这是“我”在裁缝谈及天气的时候所产生的巧妙联想。
3.作者里柯克是著名的幽默作家。请分析本小说是如何达成幽默效果的。
4.小说的结尾,作者说“我确信,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请指出其中的“深刻寓意”。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克拉拉与太阳(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答案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她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嗅,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地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工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N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O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一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髋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她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进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注】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计划”(改造基因,提高智商)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多次提到“我”内心的恐惧,源于“我”担心自己不是最新型号机器人,不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可能不会被买走。
B.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别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因女儿可能会去世感到悲伤,又担心女儿去世后克拉拉不能代替女儿。
D.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生性多疑又爱猜忌的性格特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B.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C.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如在刻画乔西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D.第三次见到克拉拉的时候,乔西欣喜激动,母亲沉着冷静,两者形成对比,表现出乔西特别渴望拥有克拉拉,而母亲对此还有犹疑。
3.小说的叙述者克拉拉在叙述主体状态上看似与人类无异,却又明显不同。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3-0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