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叙事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任也。”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①黄生评曰:首联“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②钟惺评曰:颔联“二语严,门无杂宾,意在言外矣。”
1.依据题材,《客至》这首诗最适合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     
A.送别类B.写景类C.状物类D.纪事类
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
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
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
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
3.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
2023-11-19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久之,转中书舍人。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选自辛文房《白居易传》,稍有修改。)

材料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会昌初致仕,卒”中的“卒”,指死亡,与《送东阳马生序》“卒获有所闻”中的“卒”意思相同。
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委身为贾人妇”中的“为”,动词,指成为,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为”用法和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材料一中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正是侧面表现这一点。
B.材料中说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C.文段二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D.文段二白居易听闻琵琶有京都声,感慨万千,自叙少时欢乐,而今左迁九江,飘零憔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5.材料一中,白居易被贬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2023-11-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虎行

[宋]方岳

黄茅惨惨天欲雨,老乌查查路幽阻。田家止予且勿行,前有南山白额虎。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日未昏黑深掩关,毛发为竖心悲酸,客子岂知行路难。

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呜呼李广不生周处死,负子渡河何日是。


【注】①黄茅惨惨:指南方天气不好时,茅草上蒸腾出阵阵瘴气。②负子渡河:《后汉书》载,弘农太守刘昆,施行仁政,上任三年,教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离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诗中,通过行路的艰难、田家的劝阻,勾勒出猛虎伤人的恐怖局面,为下文张本。
B.本诗通过西邻的介绍,更突显出猛虎的凶狠和危害,与前两句所写的路途的荒凉气氛合成一个阴森的场面。
C.本诗的第二段转写避债逃亡人对行路难的看法及行为,把情绪再推进一层,尤其是“瘢”的细节意蕴丰富。
D.本诗最后通过三个典故来体现诗人的愤慨及忧虑,希望能出现像周处、刘昆那样的好官,让百姓安居乐业。
2.请从叙事角度入手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2023-08-3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②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③阿母媒人,女子先有誓。
B.①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②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③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C.①我已失恩义,会不从许。/②誓不隔卿,且暂还家去。/③吾今且赴府,誓天不负。
D.①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②兰芝初还时,府君丁宁。/③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①我有亲父母②逼迫兼弟兄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①还必相迎取否泰如天地③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C.①我有亲父兄②昼夜勤作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其日牛马嘶②便可白公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孔雀东南飞》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
B.《孔雀东南飞》开头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孔雀飞向不同方向喻夫妻失偶,以五里一徘徊喻夫妻恩爱情深。结尾化为鸳鸯的浪漫结局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向往。
C.五更: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半夜是三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1:00)为三更,丑时(1:00~3:00)为四更,寅时(3:00~5:00)为五更。
D.黍离之悲: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这首诗被传唱至今,人们由此把发自心底的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称作“黍离之悲”。千岩老人以为《扬州慢》有黍离之悲。
4.下列各项对《孔雀东南飞》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2023-05-26更新 | 2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苢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礼部侍郎陈情

[唐]施肩吾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注]①青律:代表春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礼部侍郎的。陈情,与《陈情表》中的“陈情”意思基本相同。
B.首联语言质朴,“无”“独”二字介绍了自己身处皇城,备感孤独之境况。
C.颔联运用比喻,自比弱小的飞鸟和跛脚的行驴,时有乱箭穿身、薄冰行危之感。
D.颈联的下句,写自己就像貌美如花的贫贱之女,可叹无钱买镜,显得卑微凄凉。
2.这首诗与柳永的《望海潮》都表达了相同的写作目的,请加以概括。为了表达这一目的,他们构思的角度却不相同,请赏析。
2023-08-25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开篇以筝声点出乐曲格调,流露出哀怨的情绪,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上阕重在写筝曲,下阕重在写弹筝之人,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切。
C.秋水指秋天的水,此处当指湘江,以湘江水流之缓衬托出女子哀情之重。
D.全词紧紧抓住弹筝之人最富表现力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极具感染力。
2.该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2023-08-07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刘翰

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注]①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直白浅近,善用想象,描写生动,再现了楚汉战争的背景下,项羽面临垓下之围的绝境,不得已泪别虞姬的悲壮场面。
B.第二联写到月夜之下,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楚地的歌声,玉帐中的虞姬也紧张不安,难以入眠。
C.第三联通过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项羽慷慨悲歌,虞姬以舞相和,二人泪如雨下。
D.最后一联,写到了垓下之战的最终结果:项羽被迫自刎乌江,刘邦统一了长江南北,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2.诗歌首联如何理解?在写作手法上有何鲜明特色,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6-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02-25更新 | 1321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