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

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

从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

可是,春雷响起了。

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                            

家家的门打开了。

“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

(选自《守望家园》,有删改)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排比B.比拟、比喻、借代
C.对偶、借代、夸张D.对偶、借代、拟人
2.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春天到来之后,人们由绝望变得身心舒畅,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           ,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           ,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          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捶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捶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B.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C.浅尝辄止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D.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D.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有一身用不完、压不住、早炼成的劲”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1-01-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天渐凉,秋意浓,某学校广播台推出“秋日私语”吟诵活动,开设有“当你老了”“甜蜜的告白”“爱的牵挂”等栏目。下面这首诗被推荐入选,那么编入哪个栏目合适呢?请选择并说明理由,再从写作技巧角度鉴赏这首短诗。

当我有一天

郑玲

当我有一天

消失在你的右侧

不要给我盖厚土

还加一块石头

你不是怜悯我力气小么

那就薄薄地

盖上一撮净土吧

以便我被秋虫惊醒的时候

扶着你栽的小树走回家来

看看很冷的深夜

你是否仍将脚趾

露在被窝外面


(1)栏目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的记忆里,这棵梨树至少有两个成年人手拉手那么粗。春天的时候,绿意从巨型的树冠上蔓延开来,梨花绽放的时节,大梨树就像是一柄白色的巨型花伞,十分耀眼。一阵风吹过,如雨般的花瓣飘落在屋后,铺成了一片白色的花毯,洁白中散着清香。炎热的夏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喜欢在大树底下乘凉,嬉戏,听老人们讲故事,那小小的果子也掩映在绿叶中,不甘寂寞地在风中频频露头。金秋时节,大梨树便又硕果累累了,它结的梨不大,有点像南果梨,酸甜适中,口感细腻。白雪皑皑的冬天,光秃秃的大梨树依然高大,一进村口就能看到它,我们在树下堆雪人,打雪仗,不亦乐乎。在大梨树下,我们似乎从不缺少欢乐。

在曾祖父活着的时候,大梨树还是好好的。听父亲说,曾祖父最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在树下给后辈们讲家族的故事和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二是在树下吹箫。在我两岁的时候曾祖父就去世了,对他我没有什么印象。但我的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清瘦的老者,留着长髯,穿着长杉,坐在大梨树下,零落的梨花伴着箫声在风中翩翩起舞,那声音悠扬而清冷,透着沧桑,令人感怀……尽管不知吹奏的是什么曲子,但我想那画面一定是很美很美的。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今年,我们已经大学毕业20周年了,有人提议大家聚一聚,共叙同学情。
B.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
C.别里科夫死了,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梨树下坐着一位留着长髯穿着长衫的清瘦老者。”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2-2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磁县一中,邯山区一中,永年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一到,各种时令野菜争先上市了。其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就有苜蓿。苜蓿有两种,一是紫花苜蓿,一是黄花苜蓿,。通常紫花苜蓿的用途只是当作牧草,是牲畜饲料;黄花苜蓿供人食用。为了简洁、方便、顺口,生活中人们都把黄花苜蓿直接叫作苜蓿。

苜蓿的生命力非常旺盛,河滩、野地、街心花园,到处可见勃勃的英姿。苜蓿的模样很好看,它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小巧秀气,文静雅致;细细的茎,高高挑挑的,跟模特似的。苜蓿的天性,张扬撒泼,要长便是大片大片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又像是飘落的云彩。它只是一个劲地生长,简直是疯长,它能把脚下的土地遮掩得严严实实,不留丁点的空隙。苜蓿之间也毫不谦让,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就像运动员,你比我赛,争金夺银。它的活力与激情,简直让四周的花草羞愧得毫无颜色。

苜蓿不仅装点着大地,。上海人喜欢把苜蓿叫作草头,生煸草头是沪上菜馆颇具特色的菜肴。前不久,我去探望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女儿为我接风,领我去了一家专做上海本帮菜的餐馆,席间还特意点了一道生煸草头。此菜色泽碧绿,柔软细嫩,鲜爽无比,在上海很受欢迎,点击率很高。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   对偶   夸张B.排比   对偶   夸张
C.对比   借代   排比D.拟人   比喻   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苜蓿是大片大片生长着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和飘落的云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12-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我曾在一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天地静寂,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指出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运用暗喻,本体是“思维”,喻体是“雪橇”,雪橇在冰雪面上滑动的轻盈姿态,与思维悄悄向岁月深处延伸具有相似性)
B.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运用明喻,本体是“溪泉”,喻体是“轻绸”,两者都轻灵漾动,具有相似性)
C.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运用明喻,本体是雪野的“苍茫空阔”,喻体是“国画中的留白”,两者都看似空旷,实则内蕴丰富,具有相似性)
D.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运用明喻,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两者都静谧美好,具有相似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瓣雪花落下来在我心里融化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在果园里忙碌地剪枝除草,全是为明年的春天做准备。看到那些在冬天也顽强抽芽的小草,又似乎感到春天就在深深的土地里,随时等候着涌冒出来。

果然,让我们等到了春天。

其实说是春天还嫌早,因为天气依然冰冷如前。我到园子去的时候,发现果树像约定好的一样,几乎都抽出绒毛一般的绿芽,那些绒绒的绿昨夜刚从母亲的枝干挣脱出来,初面人世,每一片都像透明的绿水晶,抖颤地睁开了眼睛。我看到尤其是初剪枝的地方,芽抽得特别早,也特别鲜明,仿佛是在补偿着母亲的阵痛。我在果树前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好像我也感觉到了那发芽的心情。那是一种春天的心情,只有在最深的土地中才能探知。

我无法抑制心中的兴奋与感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园子里去,看那喧哗的芽一片片长成绿色的叶子,并且有的还长出嫩绿的枝桠,逐渐在野风中转成褐色。春天原来是无形的,可是借着树上的叶、草上的花,我们竟能真切地触摸到春天——冬天与春天不是天上的两颗星那样遥远,而是同一株树上的两片叶子,那样密结地跨着步。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很大了,——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李叔叹气道。
B.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我们农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C.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D.“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2.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园子里去,看那喧哗的芽一片片长成绿色的叶子”一句中,“喧哗”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春天原来是无形的,可我们有时也能真切地触摸到春天——冬天与春天不是天上的两颗星那样遥远。”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 ……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B.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
C.她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D.“还没结婚吧?”我问他。“……”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2.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两种,并结合文本进行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片刻不息窸窸窣窣的响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2-2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幸福来自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容,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2.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辩,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