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对格言的语言艺术的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运用回环的修辞格,前后相承面构成因果,因果之间又形成对比,说明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和教益。
B.“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运用双重否定句式连接两个假设,“爱岗”和“下岗”,“敬业”和“失业”,意反而叠音,读来既朗朗上口,又发人深省。
C.“前进一步是财富,落后一步是包袱”,两个句子的一头一尾,“前进”与“落后”,“财富”与“包袱”,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步”和“是”形成中轴,在对比中蕴含深刻哲理。
D.“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掉”和“流”各自形成反复;“掉”与“不掉”,“流”与“不流”又形成转折,音韵和谐,内容、气势达到完美的统一。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前方》节选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②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③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2021-09-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用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画线的句子,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妍媸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B.创作贵在坚守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模仿只能遭人耻笑。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线下看房到线上智慧找房,从现金付房租到线上快捷支付、信用免押、电子金融服务,从“老破小”到全屋智能化的环保房源,从楼道小广告找维修电话到手机一键报修……(             )。十年时间,长租消费者从观念到需求、消费习惯均发生            改变,长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覆盖品类到品质标准均实现飞跃式升级。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了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签约、找房、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未来趋势与现状。这项调查反映了消费者需求升级促进长租市场全产业链进化加速,租住全生命周期持续升级,找房更新潮、支付更轻松、房源更优质、居住更安全服务更省心,由此也            用户端,进一步带动客户满意度、认可度提升。调查还发现,中国长租消费市场的成长,“量”与“质”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不断冲击全球最高水平,中国标准展现出            之势。此外,科技应用、智能经济方面,中国长租市场同样正在进入世界前列。用精准便捷的服务代替传统            ,输入公司地址和通勤时间就能自动弹出相应房源;起床后家电自动运行,到家前灯光智能点亮……社会生活因技术更有温度。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长租已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是指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的2010年到2020年
B.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2010年开始出现时是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
C.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10年
D.自2010年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颠覆性   返利     青出于蓝     方式
B.革命性   返利     青出于蓝     模式
C.革命性   反哺     后来居上     方式
D.颠覆性   反哺     后来居上     模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了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找房、签约、居住、租期服务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未来趋势与现状。
B.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的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找房、签约、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C.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的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找房、签约、居住、租期服务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D.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找房、签约、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                      。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                      ,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   比喻   通感B.排比   设问   拟人
C.拟人   比喻   夸张D.通感   设问   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4-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认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秉承的哲理。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站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1.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认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秉承的哲理”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B.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局限性。
C.中国谜语具有许多特点:一是结构固定,形式灵活;二是趣味性强,引人入胜;三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等等。
D.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1-03-2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启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新高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高个子、背着锨、摇摇摆摆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也是(       ) 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       )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       )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       )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C.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思议        制约       湮没        只是B.匪夷所思     限制     淹没       只是
C.匪夷所思        制约       淹没        只有D.不可思议     限制     湮没       只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2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1)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2)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雨下得真大!——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小明对刚刚进门的小智说。
B.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C.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枯枝从树上断落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1-1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石金珠”汕头市金山中学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