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①_____,"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桂冠,静静地站在那里。②____,只露出了半个莲蓬,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 、心旷神怡。

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红鲤历历可数,悠然自在地游嬉在荷丛之间。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荷叶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快乐地嬉戏着。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渍香;喜欢她的浅浅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荷兰素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喜欢清香,粉红、亭亭玉立而又高贵的荷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1-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禾,整齐地码在窗台上水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下午我还走出村子,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看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节选自刘亮程《寒风吹彻》)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什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B.她的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C.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
D.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但我知道漫天的雪落在房顶、柴垛、院子和路面上。”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的农村,清贫却不寂寞,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入睡前,先游戏一番,抢枕头大战可是每天的重头戏,弱小的弟弟妹妹总是被大孩子“攻击”得_________,而我们稍作安慰,他们便不长记性地_________,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又和姊妹_________在一起。等母亲收拾停当以后,我们总是缠着母亲,要她讲故事。母亲讲故事的时候,大姐总是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拿出她跟随母亲到父亲所在广州部队图书阅览室借的连环画,惹得我们羡慕不已。听故事听累了,大家便枕着那一枕欢乐,酣然进入梦乡。

古人说“三更有梦书作枕”。夜晚是阅读的好时光,仿佛在_________一个个人类久远而又睿智的灵魂在唱歌谣,汉字是我们二者之间最原始的密语,会在书里与他们的灵魂对话,也为自己的思想、言行找到了方向。从而,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于天之涯,可行于海之角。这些年,枕边书墨香,睡前必翻上几页,不如此,仿佛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如老朋友在等着,那样的夜晚,便更多了些许欢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痛哭流涕       忍俊不禁       厮打       倾听
B.嚎啕大哭       破涕为笑       撕打       倾听
C.痛哭流涕       破涕为笑       厮打       聆听
D.嚎啕大哭       忍俊不禁       撕打       聆听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攻击”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C.好心对待你,你却不信任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D.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而,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行到天涯海角。这些年,枕边书墨香,不在睡前翻上几页,仿佛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的夜晚,便更多了些许欢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11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①______: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jì liáo)。但 ②______。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

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tuí fèi)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1.根据括号中所给的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调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山涧,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我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   借代   夸张B.比拟   比喻   排比
C.反复   借代   排比D.比拟   比喻   反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精疲力竭地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  ①  ,“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桂冠,静静地站在那里。  ②  ,只露出了半个莲蓬,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红鲤历历可数,悠然自在地游嬉在荷丛之间。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荷叶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快乐地嬉戏着。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浅浅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绿的海洋”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D.荷兰素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喜欢清香、粉红、亭亭玉立而又高贵的荷花。”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1-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九师联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

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

从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

可是,春雷响起了。

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                            

家家的门打开了。

“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

(选自《守望家园》,有删改)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排比B.比拟、比喻、借代
C.对偶、借代、夸张D.对偶、借代、拟人
2.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春天到来之后,人们由绝望变得身心舒畅,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①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a ),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②我们应该下的功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功夫就是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或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b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牛听弹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缺;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囿于某派别的传统习尚、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孔子所说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游历过、测量过所有的世界名山。研究文学如出一辙,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1.文中四处画横线句子中有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2.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有些人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阅读的多是恶劣作品,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知得不正确,就会给精神带来危害”,与原文相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括号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1-01-05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9 . 吕叔湘先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古时候不讲语法,出了不少文人学士,一点不错,可是同时也出了数不清的不通的读书人,不过他们写的东西都没有传下来,大家都把他们忘了就是了。”后来重读,他将“数不清的不通的读书人”修改为“数不清的文理不通的读书人”。这样改的道理何在?请简要分析。

2021-01-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三)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笔之妙,固不待言,我们中国的字画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赖有毛笔为工具。不过毛笔实在不方便,用完了要洗,笔洗是不可少的,至少要有笔套,笔架、笔筒也是少不了的。而且毛笔用不了多久必败,要换新的。僧怀素号称草圣,他用过的笔堆积如山,埋在地下,人称笔冢。

那是何等的豪奢。欧阳修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之学书。那又是何等的困苦。自从科举废除,毛笔之普遍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益以连年丧乱,士大夫流离颠沛,较简便的自来水笔、铅笔,以至于较近的球端笔(俗谓原子笔)、毡头笔(俗谓签字笔)乃代之而兴。制毛笔的技术也因之衰落。

近来我曾搜购“七紫三羊”,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都是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车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无复刚柔相济之妙。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有穷亲戚某,略识之无,其子索钱买毛笔,云是教师严命,国文作文非用毛笔不可,某大怒曰:“有铅笔即可写字,何毛笔为?”孩子大哭而去。画获学书之事,已不可行于今日。此后毛笔之使用恐怕要限于临池的书家和国画家了。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B.很多人容易把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长”(zhǎng)字读成“长短”的“长”。
C.樊川(杜牧)的近体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风貌。
D.受到徐镜澄先生(我们背后叫他徐老虎)的教诲,我才知道文章割爱的道理。
2.夸张是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铅笔就可以写字,不一定非要用毛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02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