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辩,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简化为:“牧羊的孩子已赶着他的羊回家去了。”但不如原文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民所系,吾土所宗。文化就是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五色土。正如月饼的馅料不局限于五仁、百果、火腿、双黄一样,我国地域辽阔,风俗多样,各地的中秋文化①      ,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不同地域的中秋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树立起爱国爱乡的意识。

正如月饼花样不断翻新一样,文化也在不断演进,②      ,就像大家互发的中秋主题微信表情包,每一款都在烘托团圆这一主线。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趣味的形式与内容,滋养文化的根系,这样的节日文化自然会持久而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进步,单纯地把经典美食与传统节日挂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胃口”。而用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节日大餐,让文化这一最大公约数来涵育国人的家国情怀,必会培育更为深厚、坚定的文化自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B.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D.借代、夸张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让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以培养家国情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绕过灯火通明的教学楼,转入一条石子铺就的林间小道。月华如水,一阵风带来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我忍不住叫出了声:“好香啊!”师姐停住脚步说:“这一片全是桂花树。”原来,是桂花树在月下静静开着花。虽然于我而言,金华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但在这样的月色下,这样的晚风里,静静地站在桂花树下,我初来乍到的孤独感似乎渐渐消散了。

校园草木茂盛。春天,楼前的那架紫藤花开得密密麻麻,我和同桌在紫藤花下看书、谈笑,花瓣拂着我们的头发和脸颊,香气弥漫在我们身旁。紫藤花飘落的时候,蝴蝶兰开了,蓝幽幽的花开在我们的脚下,成片成片的。接着,所有的玫瑰像约好了似的,在校园的各处和你捉迷藏——去食堂的路上,去电影院的路上,去操场的路上,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它们的倩影。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B.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C.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D.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问题,逗逗乐,画画画,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如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置于(     )处好不好?为什么?
2020-12-22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园里也有很多暴走的人,不过像我们一样慢慢走着的人更多。我们——是的,那些不知名的陌生的慢走者,其实也是我们,慢慢地走着,常常你落到我后面,我落到你后面,好像在比较着谁更慢似的。这感觉,真好。

树叶红的红,黄的黄,有的处于黄绿之间,映着蓝天,缤纷耀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给树叶们镀了一层金,那颜色更是好看得不真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就是如此吧?不,可以把“山山”改一下,叫“叶叶唯落晖”。

有时候我会觉得恍惚,似乎这些树叶是一夜之间被染成这样的。(2)可是,怎么可能呢?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天又一天,由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慢慢儿地,才能变成这样的啊。

它们这么慢,我们欣赏的时候,怎么好意思快呢?

在徐州吃饭,也是要慢慢地,因为着实好吃。好吃的东西,可不就是要慢慢地吃?烙馍卷馓子,羊方藏鱼,蛙鱼,杂拌,把子肉,羊角蜜,蜜三刀,笋干,辣汤,面疙瘩小面鱼汤……无论是软软的,脆脆的,还是筋道的,酥嫩的,都是香的。香和香不同,各有各的香。想要细细领略,只能在舌尖上,一口一口地,慢慢儿去品。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大学啦——!”他兴奋地大叫着。
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C.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2.文中标有(1)(2)的两个问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徐州吃饭时因为着实好吃总是慢慢地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 . 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木筏声咿呀/看流水送落花/江南烟雨诗化你的无瑕/竹篱笆月牙        青瓦/听你长亭外弹风雅……”

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

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歌声一滴一滴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这是一张由稻子交织的黄金毯子,田埂           出图案,村庄、绿树缀于其间,不知是村庄、绿树烘托稻田,还是稻田簇拥着村庄。他们团结一致,           ,都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台戏的各个角色。他们不计较是不是主角,主角努力在展示风采,配角也努力在增光添彩。青山静立于远方,像叶子一样围着田野,他又参与演出,和田野、村庄组成一个大歌舞剧。馨香是主旋律,金黄是主色调,即使没有风,舞台上也有丰富的动作。

墙上的弯月生锈已久,镰刀一次又一次的怀想和渴望业已结茧。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          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以田野为砥,用阳光和汗水打磨锈月,收取零存的汗滴和黄金。这个时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像一台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合唱激励着季节。一群鸟雀从东山飞到西山,又从西山飞到东山,把飞翔的影子投在田野里,让田野有飞翔的音符。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        勾勒        相辅相成        B.歇        勾勒        相得益彰        
C.歇        描绘        相辅相成        D.映        描绘        相得益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田野、村庄,甚至要再洗一洗已经很蓝的天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①和横线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①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瞅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缘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②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③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④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1.文段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B.②;C.③?D.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和邻人都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因为篦墙不够坚固,门窗也关不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_______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_______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_______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_______风沙草棵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浮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幻       汇入
B.升起       望尘莫及             变幻       飘进
C.浮起       望尘莫及             变换       飘进
D.升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换       汇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
B.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C.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
D.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历史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0-1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江口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管多么累,,努力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国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__________。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哈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__________,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之外,别无他物,更毫无诗意。

我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了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绿豆、小豆、豌豆、红豆,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1.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拟人、比喻、对比B.拟人、比喻、反问
C.反问、借代、排比D.反间、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晚的时候,露珠、月光酒在上面。到了冬天,白雪盖在上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2-07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您让您父母不必要地为您深深忧虑,并且——只是顺便提一下——还以这样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玩忽职守。
2.好的表达,在运用表达技巧时是非常注重准确性和感染力的。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3.有人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忽然成了吊死鬼。”这样改写好吗?为什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