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镐,博州人也。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少时师事吴兢,兢甚重之。天宝末,杨国忠以声名自高,搜天下奇杰。闻镐名,召见荐之,自褐衣拜左拾遗。及禄山阻兵,国忠屡以军国事咨于镐,镐举赞善大夫来瑱可当方面之寄。数月,玄宗幸蜀,镐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玄宗遣镐赴行在所。镐至凤翔,奏识多有弘益。时方兴军戎,帝注意将帅,以镐有文武才,寻命兼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镐既发,会张巡宋州围急,倍道兼进,传檄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及镐信至,略无禀命,逗留不进。镐至淮口宋州已陷镐怒晓即杖杀之。镐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资产,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

(节选自《旧唐书·张镐传》)

材料二:

震泽王蘋少师事龟山,高宗宿闻其名,又以诸郎官力荐,驾幸吴门,起召赐对,以布衣赐进士出身、正字中秘。制曰:“朕于一时人才,苟得其名目,稍有自见,往往至于屡试,而治不加进。于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于岩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尔学有师承,亲闻道要。行谊克修,溢于朕听。延见访问,辞约而指深。师友渊源,朕所嘉尚。赐之高第。”王既入馆,犹子谊年方十四岁,于书塾拈纸作御批,曰:“可斩秦桧以天下。”为仆所持,索千金,王之父不能从。族子谓之曰:“予金则返批,批返而后别议仆罪,千金可返也。”其父亦不能从,仆遂持以告有司。 有司惧桧耳目,不敢隐,驿闻于朝。诏赴廷尉,狱具,伏罪当诛。桧阅其牍,审知年十四,翌日言之上。上赦其幼,编置象台。蘋本将阶大用,以犹子故,旋以他事为言者所列,坐废于家云

(节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镐至A淮口B宋州C已陷D镐怒E晓F即G杖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意,指留意,与现在所说的“注意时间”中的“注意”词义相同。
B.营,指经营,与《促织》“百计营谋不能脱”中的“营”词义不相同。
C.屡试,指多次考试,与成语“屡试不爽”中的“屡试”词义完全相同。
D.谢,指谢罪,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中的“谢”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镐年轻时拜吴兢为师,深得吴兢的器重。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往蜀地,张镐从山谷徒步随从;唐肃宗即位,他便被派往唐肃宗所在之地。
B.驻守宋州的张巡被叛军围困,情况紧急,张镐晓谕濠州刺史闾丘晓,让他出兵救援,否则就要征伐他,闾丘晓向来专横跋扈,终未出兵救援。
C.宋高宗在给王藏的诏书中极力赞赏他:说他学问有师承,能够亲聆学问精义;说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说他回答问题言辞简约、旨趣深奥。
D.王谊是王蘋的侄子,在纸张上以皇帝的口气写下杀秦桧以谢天下的话,他的仆人取过纸张进行要挟,经过几番辗转,王谊被免去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
(2)蘋本将阶大用,以犹子故,旋以他事为言者所列,坐废于家云。
5.张镐和王蘋均以布衣身份踏上仕途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太子用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

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

(节选自《战国策·燕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B.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C.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D.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信任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信”含义相同。
B.相,指古代辅佐君主的大臣,与《论语·侍坐》“愿为小相焉”的“相”字含义不同。
C.属,意思是托付,与《赤壁赋》“举匏樽以相属”的“属”字含义不相同。
D.都,指大邑、城市,与《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都”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替齐国到燕国出使,借燕王哙打听齐宣王的机会,对燕王哙说齐宣王不可能称霸,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大臣,其目的是让燕王哙重用子之。
B.鹿毛寿建议燕王哙让出王权给子之,说尧让出天下而许由不接受,结果尧得美名;如果让出王权而子之一定也不敢接受,燕王哙也会得到美名。
C.有人建议燕王哙,说禹让启做伯益的官吏,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却让启自己夺取天下;现在把王权交给子之,实际上是让太子执政。
D.燕王哙听从劝告,把王权让给了贤臣子之,并表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但是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却争权夺势,引来齐国相攻,给燕国带来了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2)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5.燕国为什么会被齐国打败?请简要说明。
2024-04-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中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僻邪,淫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愿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王曰:今是何神也?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对曰: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也。

(选自《说苑·辨物》)

【注】①鸑鷟(yuè zhuó):凤的别名。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无A所监B夏后C及商D用乱之E故F民G卒H流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和《论语》中“且知方也”中的“方”词义相同。
B.“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事务,春秋时沿置。
C.“信”,古时作战或田猎,临时住两宿为信,两宿以上为次,此处都是停留的意思。
D.“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彗星”解释事件起因,“齐侯使禳之”可见齐景公迷信神灵,晏子在劝谏时善于运用假设、对比、引用、反问等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B.周惠王十五年,有神灵降临到虢国莘地,惠王向内史过询问可有先例,内史过列举了祝融、回禄、梼杌、杜伯、夷羊、鸑鷟等史籍上记载的神灵。
C.内史过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国君的政治秽恶,有才能的人不能被任用,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靠,所以神灵也会离开。
D.周惠王派太宰已父,率领傅氏族人及祝史,奉上牺牲、玉器前去祭献神灵,内史过跟随到了虢国,由虢国国君所为,断言虢国将要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2)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5.请比较文中晏子和内史过关于国君祭祀神灵观点的不同。
2024-04-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在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定公曰:“善。可少。”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二: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之,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辨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它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

(选自《荀子》,有删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定公不说A以告B左右C曰D闻君子E不谮F人G君子H亦谮人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向前,前进,“时时而间进”的“进”指进言、献言,两者词义不同。
B.穷,困窘,走投无路,与《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穷”的用法相同。
C.赤子,刚出生的婴儿,与现在所说的“赤子之心”中“赤子”的本义相同。
D.豪末,同“毫末”,亳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与《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毫末”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在台上陪侍鲁定公,看东野毕表演驾车,鲁定公对东野毕的驾车技术表示赞叹。
B.从前舜帝擅长用人,造父擅长用马,与东野毕御马的态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所以最后结果也不同。
C.君王要根据时节安排百姓的劳动,减轻百姓的负担,广泛普遍地庇护他们,养育他们。
D.制定政令制度要从百姓的角度考虑,如果制度不合理,连鳏寡孤独之人也不会执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2)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
5.材料一文末写“善御之谓也”,用自己的话分析“善御”的道理。
2024-04-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盟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公六年,秦帅师侵晋,至于韩原。公谓庆郑曰:秦寇深矣,奈何?庆郑曰:君深其怨,能浅其寇乎? 非郑之所知也,君其讯射也。公曰:所病也?卜右,庆郑吉。公曰:郑也不逊。以家仆徒为右,步扬御戎;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以承公。

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令韩简挑战。

穆公揖大夫就车,而进之。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庆郑曰:忘善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御韩简,辂穆公,将止之,庆郑曰:释来救君!亦不救,遂止于秦。

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 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晋君之无道莫不闻,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穆公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复其君而质其子,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十二年,晋旱,来请粟。穆公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枝言,卒与之粟。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注】①惠公:即晋惠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任君主。②射:即虢射,晋国的卿大夫。③舅:诸侯谓异姓大夫曰舅。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晋君谋之A群臣B虢射C曰D因其饥E伐之F可G有大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文中指击鼓,古代在战争中击鼓代表进军,击鼓有助于激励战士,振奋士气。
B.克,在文中的意思是能、能够,与成语“攻坚克难”“战无不克”中“克”字意思不同。
C.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意思相同。
D.背,文中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背”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晋惠公于是向庆郑询问应对之策,庆郑认为此时只有虢射才能让秦国退军。
B.被晋惠公派去侦察秦军的韩简发现秦国军队的人数虽少于晋国,但他们斗志昂扬,而晋国军队却非常懈怠。
C.对于如何处置被俘的晋惠公,公子絷认为,杀死无道的晋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另立有道的公子重耳。
D.晋惠公曾许诺一旦自己成功回国继位,就将割让晋国河西的八座城池给秦国,但事成之后晋惠公却背信弃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忘善而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
(2)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
5.请简要分析公孙枝不同意杀死晋惠公而立公子重耳的原因。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至会所,为坛位,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吾两君为好,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齐侯心怍,麾而避之。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齐侯归,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三都。叔孙辄不得意于叔孙氏,因费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入于费氏之宫。费人攻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慎溃氏奢侈逾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慎溃氏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道不拾遗。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

(节选自《孔子家语》)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鲁之贩羊A有沈犹氏者B常朝C饮D其羊E以诈F市人G有慎溃氏H奢侈逾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堕,毁坏,与材料二的“隳”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隳”意义相同。
B.北是“背”的古字,古代两军交战,战败者背向胜利者而逃,故又称“败北”。
C.“孔子摄相事”的“摄”指代理,与“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义相同。
D.阳,文中指汶水北面,与《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的“阳”所指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任官之初,为鲁国制定了各种礼节制度,这些制度得到诸侯国的效仿。他相信自己的做法可以推广到鲁国以外的其它国家。
B.齐鲁签订盟约,齐国要求鲁国在齐国出征时也要派兵,否则就要根据盟约处罚。兹无还在孔子授意之下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C.孔子认为三家大夫的城邑规模不符合礼制,向定公建议削减他们的势力,引起了叔孙辄的不满。叔孙辄起兵叛乱,最终被平息。
D.针对鲁国商人贩卖牲畜哄抬物价等不良现象,孔子大力整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外地客商到了鲁国,感觉像回到家乡一样安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
(2)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
5.齐鲁会盟,鲁国取得了很好的外交成果。请结合材料,简析其成功的原因。
2024-04-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嘿:同。②涓人:中涓,掌管 宫 中 扫除之役。此指国君近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C.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D.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意为寡德即缺少德行之人。君主常“称孤道寡”。
B.“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的合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故有此称。
C.“追北”指追逐打了败仗向北逃亡的敌兵,追北的“北”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意义相同。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天子、诸侯、大夫、士立庙仪制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燕国内乱之际,突袭攻破了燕国。燕昭王在国势衰弱时即位。他知道国力弱小,难以轻易洗雪国耻,因此主动请教郭隗,询问复仇的计策。
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
C.古代某国君以重金购求千里马,长久不能如愿。后来他的一位侍从花五百金买回一匹已死千里马的头,结果不满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
D.在上将军乐毅的统率下,燕国士兵变得极为勇猛,他们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把财宝尽数取去。最后齐国只剩两座城池未被攻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孙子兵法》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燕昭王为了复仇,是怎样“谋定而后动”的?请根据选文加以概括。
2024-04-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转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愀然推琴,喟然而叹曰: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
今丘也A拘仁义B之道C以遭D乱世E之患F其所也G何H穷之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胼胝,指老茧子。后有成语“胼手胝足”,形容劳动十分辛勤。
B.下,指居于……之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思江海下百川”中的“下”用法相同。
C.“由”与“赐”分别是指子路和子贡的字,在古代,长辈称呼晚辈一般称字。
D.穷,指困窘,与“达”相对。儒家强调“君子固穷”,意谓君子在困窘的境遇中仍然能坚守节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无论是舜还是孔子,他们不管外在境遇如何,都极力保持自身的德行,因此外在的时机不那么重要。
B.百里奚由一个奴隶变成“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的重臣,主要是因为“缪公遂用之”。
C.面对孔子在困厄中仍然弦歌不绝的举动,开始子路和子贡并不理解,认为老师没有羞耻之心。
D.孔子教育弟子,君子的“穷”和“达”不是看境遇,而是看仁义之道有没有受到亏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
(2)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材料第一、二两段举例论证的特点。
2024-03-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救父。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太宗孝文皇帝下》)

材料二: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匈奴走。

春,诏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成,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百官A之非B宜C由朕D躬E今秘祝之F官移过于下G以彰H吾之不德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祥,指灾害,偏义复词,“灾”“祥”两个相反的词,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B.风流,文中指风尚习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流倜傥”中的“风流”不一样。
C.勒,指统率、部署,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的词义相同。
D.愧,指感到惭愧,与《鸿门宴》“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中的“从”的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缇萦上书为父请命,得到了汉文帝的怜悯和同情,相关的法令由此得以重新制定,犯罪的淳于意不用承受肉刑。
B.汉文帝时期,朝廷上下以秦朝弊政为鉴戒,国家法网宽松,在互相检举的情况下,有犯罪嫌疑的人可从宽发落。
C.由于匈奴骚扰边境、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先是派遣多位将领驻军镇守要地,后又派兵出击,使匈奴退兵。
D.文帝下诏,要求扩大祭祀规模、增加祭品,同时要求祠官在祝福时能够为百姓祈祷,而不只是为他个人祈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
(2)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5.历史上对汉文帝有“德厚侔天地”的评价,认为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汉文帝的“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1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4·浙江·一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②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激,臣颇知之,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使倡妇弹箜篌、琵琶以相娱乐,樗蒱饮酒,不恤军务。蕃浑及秦、陇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故有望敌散亡,临阵翻动,万全之地,一朝而失。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臣与杨国忠争,终不见纳。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

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④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

(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注释】①樗蒱:赌博。②蕃浑:吐蕃与吐谷浑。③鲁炅、何履光、赵国珍:时安禄山叛乱,鲁炅为山南节度使,何履光为岭南节度使,赵国珍为黔中节度使,三人皆出战不力。④虿毒:虿尾之毒,比喻祸害,毒害。虿:蝎子一类的毒虫,音chài。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李林甫       (2)适谏不可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解褐汴州封丘尉(      )
A.脱下官袍   B.穿上官袍   C.卸下官职   D.担任官职
(2)累为藩牧(      )
A.地方长官   B.边疆郡守   C.部落首领   D.蕃族牧民
3.第①段画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四处标识出来。
适 少 濩 落 不 事 生 业 家 贫 客 于 梁 宋 以 求 丐 取 给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
5.高适向玄宗陈奏“潼关败亡之势”,得到玄宗的称许,请根据第②段内容,归纳高适所提出的潼关战败的原因。
6.《旧唐书》载史臣赞美高适“以诗人为戎帅,险难之际,名节不亏,君子哉”,请联系全文,从“诗人”和“君子”的双重身份角度分析高适其人。
2024-03-02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