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祜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宋史·辛弃疾传》)

材料二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口,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昌化A故儋B耳C地D非人E所居F药饵G皆无有
2.请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弃疾善长短句(     )        神宗独(     )        轼恐不(     )        枉用相(     )
3.以下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因为李定等人的捏造诬陷,苏轼被逮捕入狱,后被贬至黄州。
B.绍圣年间,苏轼多次被贬,直至荒远之地,但他都心怀淡然,随遇而安。
C.苏轼作品众多,内容丰富,少有人可比,常说自己的文章如行云流水。
D.谢枋得连夜为辛弃疾写文祭祀,天明文章写成,后又向朝廷请求追赠辛弃疾。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列第(3)句。
(1)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2)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2024-03-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指超过,高于,与《琵琶行并序》“冰泉冷涩弦凝绝”中的“绝”意思不同。
B.拔,指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平时所说的意为艰苦困难的“艰难”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B.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C.白居易最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D.白居易因性情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而多次遭到排斥,于是便纵情于饮酒作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5.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材料一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忠鲠”?请简要说明。
2024-03-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子墨子言曰:“任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公孟》《墨子·非乐》)

[注]①进:进展,此处指学习新的曲子。②《文王操》:古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③犓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A者B之C事D必E务F求G兴H天I下J之K利L除M天N下O之P害Q将R以S为T法U乎V天W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文中指技法,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的意思不同。
B.黯然,文中指皮肤黝黑的样子,与成语“黯然神伤”中“黯然”的意思不同。
C.亏,文中指损害,与《谏太宗十思疏》“亏无为之大道哉”中的“亏”意思相同。
D.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木直中绳”中的“中”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学琴锲而不舍,他在练习一首琴曲时不仅仅要求会弹奏,还要深入到更高的境界层次,以至于最终悟出了古乐背后作曲人的形象。
B.墨子论辩技艺高超,他在与儒者讨论音乐问题时抓住对方“乐以为乐也”的回答,通过对比论证达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C.墨子主张实用主义,他认为仁者应当为天下兴利除弊,而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民的衣食财物,认为纹饰、美食、建筑的功用不合时宜。
D.两则材料都记载了人物对话,但风格有所差异。相较于《史记》,《墨子》善于说理,多用反复论说,在表意清楚的同时不失结构的层次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2)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
5.请结合材料分析墨子对待音乐的态度。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锌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殽之战》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B.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C.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D.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十七个,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
B.拱,文中意为两手合抱,与《谏太宗十思疏》的“鸣琴垂拱”的“拱”意思不相同。
C.乘,古代以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为“乘”,“千乘之国”即指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D.厌,文中意为厌烦,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的“厌”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死后,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传告晋国大夫阻击经过的秦军,定会取胜。既使文章充满神秘怪诞色彩,也预示秦军将失败。
B.蹇叔哭送孟明,明确地指出秦军必丧,又哭送儿子,不仅表达了父子诀别的悲痛,更从地理形势、敌军部署等方面预言秦军必败。
C.郑穆公收到情报后,立即派人察看杞子等,果然发现他们做好了内应的准备工作,于是派皇武子赶走了杞子、逢孙、扬孙三人。
D.本文作者着重描写战争过程,并且对殽之战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形象地说明了各自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5.本篇文章虽短,出场人物却不少,虽着墨不多,却大多写得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蹇叔和原轸的形象。
2023-07-22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甲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摭:拾取。②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人所不齿。③馆:供给食宿。④饯:设酒食送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B.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C.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D.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句中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人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裴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3-07-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注】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答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是西汉分封的异姓王,西汉推行郡县制时又推行封国制,称“郡国并行制”。
B.赭衣是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而得名,又指囚犯;“赭衣塞路”形容罪犯很多。
C.渠率即“渠帅”,首领,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也泛指魁首。
D.卒是指大夫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因公殉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赵午、贯高等臣子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交谈后高祖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偿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2023-04-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唯翼平连率田况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况上言: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责,遂至延蔓连州,乃遣将帅,多使者,转相监促。郡县力事上官,应塞诘对,共酒食,具资用,以救断斩,不暇复忧盗贼、治官事。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士,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前幸蒙赦令,贼欲解散,或反遮击,恐入山谷,转相告语,故郡县降贼皆更惊骇,恐见诈灭,因饥馑易动,旬日之间更十余万人,此盗贼所以多之故也。今洛阳以东,米石二千。窃见诏书欲遣太师、更始将军,二人爪牙重臣,多从人众,道上空竭,少则亡以威示远方。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贼来攻城,则不能下,所过无食,势不得群聚。如此,招之必降,击之则灭。今空复多出将帅,郡县苦之,反甚于贼。宜尽征还乘传诸使者以休息郡县。委任臣况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莽畏恶况,为发代,遣使者赐况玺书。使者至,见况,因令代监其兵。遣况西诣长安,拜为师尉大夫。况去,齐地遂败。

三年春,正月,九庙成,纳神主。莽谒见,大驾乘六马,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又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载以四轮车,挽者皆呼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窃言:此似[注]车,非仙物也。二月,樊崇等杀景尚。关东人相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

【注】古代运棺材的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B.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C.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D.盗贼始/发其原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率”为“连帅”“十国以为连,连有帅。”后世当用以称地方长官,职如太守。
B.“田况素果敢”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C.“一人爪牙重臣”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爪牙”含义不同。
D.“阴为发代”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弹劾检举自己之后,被王莽责备,王莽认为他的罪名应该跟贻误军机一样处理,最终贬去他的官职,不让他治理此地。
B.田况认为,朝廷不立即进行督察责罚,再加上郡县应付搪塞,只为开脱自己的死罪,没有工夫去考虑盗贼和办理公事。
C.田况认为盗贼突然增多,是因为要投降的盗贼又遭截击,他们互相传告,已降的更加惊骇,加之饥荒期间,人心容易动摇。
D.九庙工程竣工,王莽去朝拜,车队按照极高规格组成,拉车之人都呼喊“登仙”,官吏们却认为像灵车,不是神仙的用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帅又不能躬率吏土,战则为贼所破,吏气浸伤,徒费百姓。
(2)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积臧谷食,并力固守。
5.两州盗贼四起,田况上书陈述平盗之策,条理清晰,布局缜密,并保证交由自己一定能平定。但为什么王莽没有采纳?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吕光,世明,略阳人,其先自沛迁略阳,因家焉。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名焉。年十岁,与诸童兒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俦类咸推为主。而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毅凝沈重,宽简有大量。人莫之知,唯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建元十九年,以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步骑七万讨西城。十二月至龟兹,龟兹王帛纯捍命不降。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渠高垒,广设疑兵,为木人,被甲罗之垒上,以为持久之计。二十年五月,帛纯乃倾国财宝,请救于狯胡。光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秋七月,战于城西,大败之,帛纯逃奔,王侯降者三十余国。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广轮与长安城等。城中塔庙千数,帛纯宫室壮丽,焕若神居,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诸国惮光威名,贡款属路,立帛纯弟震为王以安之。龙飞元年,群臣劝光称号,六月,僭即天王位于南郊,大赦改年,备置群司,立世子绍为太子。四年九月,光寝疾。十二月,疾甚,立太子绍为天王,光自号太上皇帝,以子纂为太尉,弘为司徒。诏曰:“吾疾病不济,吾终之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汝恭已无为,委重二兄,庶可以济。今外有强寇,民心未宁,汝兄弟辑睦,贻厥万世,若内相图,则祸不旋踵。”纂、弘泣曰:“不敢有二心。”,葬高陵。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节选自《十六国春秋别本·后凉录》)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B.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C.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D.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遗,又叫表字。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建元,即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称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规定。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光出生时夜里有神光照耀的异象,目有双瞳,肘带肉印。当时的人没有不了解吕光的,王猛也认为他异于常人。
B.吕光奉命讨伐西域,龟兹王抗命不降,并向绘胡求救;他巧妙陈兵布阵,大败多国联军,攻占龟兹王城,平定了西域。
C.吕光受群臣劝谏,僭越称“天王”,建立了后凉政权;他改换年号,大赦天下,并设立各个部门,立世子吕绍为太子。
D.吕光自知病重难愈,于是传位太子,并对其他儿子做好了职位安排;临终前他忧虑国家前途,叮嘱儿子们切莫内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
②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2022-08-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B.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C.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D.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名和字之间是有关联的。
B.沛公,即刘邦,字季,沛县人,曾经做过秦朝的泗水亭长,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后建立西汉政权。
C.陛下,陛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陛下原指站在楼前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谥,古代帝王、官员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文成”属于褒义的谥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
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张良谦虚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而推辞,后被封为留侯。
D.张良急流勇退。张良被封邑万户,位居列侯之后,想要放弃人间之事,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
(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意思是友善、交好,“善”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含义相同。
B.搏髀指拍打大腿,“搏髀”与《谏逐客书》“弹筝搏髀”的“搏髀”含义相同。
C.让指责备,“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言不让”含义相同。
D.以为意思是认为,此处“以为”与《烛之武退秦师》 “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向冯唐询问李齐的情况,冯唐认为李齐不如廉颇、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那样的大将,也不会任用。文帝大怒。
B.冯唐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朝廷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朝廷不干预。
C.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没有上报战况而被削去爵位。冯唐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汉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召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但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2-07-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