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尽,与《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意思不同。
B.无端,无始无终,与《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无端”意思相同。
C.隙,矛盾,与成语“白驹过隙”“乘隙而入”中的“隙”意思不同。
D.飨,用酒食慰劳士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的“飧”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战争中既要正面交战,又要会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结合,变化无穷的道理。
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于是燕惠王就让骑劫取代乐毅成为将军,乐毅因此投奔赵国。
C.田单为了鼓舞士气,在即墨士兵们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亲自拿着工具,并且把自己的家人也编在军队中以抵御燕军。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战中出奇制胜的问题,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来阐述,而材料二则主要通过作战案例来具体说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5.田单是如何做到“以奇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常恶田单【注】,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将攫公孙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无罪于寡人。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曰: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注】田单:齐襄王时被封安平君。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B.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C.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D.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意思是接受,“受”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含义不同。
B.无罪,意思是没有罪过,“罪”与《陈涉世家》“今或闻无罪”的“罪”含义相同。
C.兴师,指发动军队,“兴”与《兰亭集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兴”含义不同。
D.敝卒,指疲惫的士兵,“敝”与《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的“敝”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襄王宠幸的九个侍臣打算谋害田单,于是他们共同劝说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好趁机诬蔑田单。
B.貂勃经常中伤田单,田单问他原因,貂勃以狗咬人为喻,来说明自己中伤田单只是因为自己效命的不是田单。
C.齐襄王在赏赐貂勃酒时吩咐侍从召唤田单,他对田单直呼其名的行为引起了貂勃的强烈不满,故而貂勃为田单鸣不平。
D.貂勃劝说齐襄王杀掉九人并向田单谢罪,齐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对九人施以灭族的处罚,并将万户的夜邑封赏给田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
(2)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
5.简要分析安平君田单的形象特征。
2023-10-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磺谏宠州吁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胗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节选自《左传·隐公三年》)


【注】①嬖(bi)人:此指宠妾。②公:指卫庄公。③石碏(què):卫国大夫。④厚:石醋的儿子石厚,卫臣。

(乙)石碏大义灭亲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磺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注】①众仲:鲁国大夫。②阻兵:倚仗武力。
1.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立A州吁B乃定C之矣D若犹未E也F阶之G为H祸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与“且夫天地之间”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祸,招来(招致)祸患,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祸”意思相同。
C.济,在文中是“渡过(河流)”的意思,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与此相同。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文中指石础建议州吁去朝见周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受到宠爱又喜欢武事。庄公不管束他,这为他后来为非作歹埋下了祸根。
B.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予以禁止,但办不到。桓公即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
C.鲁国大夫众仲认为公子州吁“阻兵而安忍”,他的这种行为必定导致众叛亲离、玩火自焚。
D.石厚向石碏请教稳定州吁国君地位的办法,石础巧妙设计,借助陈国除掉了州吁和石厚。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2)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势之也。
5.请综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简要概括石碏大义灭亲的原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狄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令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今王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即之公叔成家。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乃赐胡服。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民之职也。今君释此,故臣愿王之图之。赵造亦谏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B.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C.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D.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
B.中国,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先进汉文化。
C.稽首,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会儿。
D.愆,过失、过错的意思,与《诗经·氓》中的“匪我愆期”的“愆”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肥义的提醒下,赵武灵王表示为了继承先君的功业,开拓疆土,决定要向北方胡人学习,推行“胡服”和教练“骑射”,但又担忧人们的非议。
B.赵武灵王在是否要实施“胡服骑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也正是肥义“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等一番话坚定了马上实行的决心。
C.赵武灵王最担心叔父公子成不支持“胡服骑射”政策,果然就遭到了公子成的强烈反对,但在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拜访的感动下,还是勉强接受了。
D.面对赵文、赵造的反对,赵武灵王立即反驳,认为古今风俗在变化之中,一个圣明的人要能跟随风俗一起迁流,贤明的人要能紧随时势一起变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
(2)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一次重大的破旧求新的改革,其目的和根据什么?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B.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C.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D.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称呼对方,一定称其表德之字,后因而称字为表字。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凡应试者称之为举进士。
C.超迁是指官员平级转任。如《资治通鉴》中有“薛茂卿以科斗寨之功,意望超迁” 。
D.明初,沿用元朝吏制,设布政使职。明洪武九年分全国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地位品级从二品,专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称他为“国家耳目臣”。他曾奉皇命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
B.郑辰对有问题的官员处置严厉。担任山西按察使时,他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C.郑辰对官员要求近于苛刻无情。云南布政使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但他却弹劾他有伤风化,让他丢了官。
D.郑辰为人重义轻财,不计嫌怨。虽与同僚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出资送他的妻儿返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2022-07-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划,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谢安,东晋政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2)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官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冑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冑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宋代以后称科举殿试及第者。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B.宰相,也称丞相,是对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且只有一个宰相。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也称“休致”。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求教,谨记教诲。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意之学的教诲,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张栻因事被贬袁州,他上疏为张栻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做宰相第一要务是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杨万里不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政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后又留言告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多径去为显职,琦独滞箢库,众以为非宜,琦处之自若。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益、利岁饥,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琦为缓调蠲给之,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

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谓:“数者之举,谤必随之,愿委计辅臣,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琦必尽言,虽事属中书,亦指陈其实,同列或不悦,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

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B.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C.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D.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司谏,是对君主、官吏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分左、右司谏,右司谏为大。
C.古人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D.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上奏文书又称为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琦风骨秀异,弱冠之年考取进士第二名,可是只任了个管理库藏的小官,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合适,但他却并不在意。
B.任职谏官,韩琦敢于直谏,诤言谠议,为了罢免无所作为的宰相王随等,接连上疏七十余次,终于王随等四人同日被免。
C.无论是多故之时,还是危疑之际,韩琦为官始终替朝廷着想,尽力事君,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赵元昊反,强索无厌,宰相晏殊等一切从之,韩琦上七事奏坚决反对,接着又陈述救弊八事,仁宗极为赞赏,悉数采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2)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
2021-01-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