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尽,与《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意思不同。
B.无端,无始无终,与《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的“无端”意思相同。
C.隙,矛盾,与成语“白驹过隙”“乘隙而入”中的“隙”意思不同。
D.飨,用酒食慰劳士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中的“飧”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地阐述了战争中既要正面交战,又要会用奇兵出奇制胜,奇正结合,变化无穷的道理。
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于是燕惠王就让骑劫取代乐毅成为将军,乐毅因此投奔赵国。
C.田单为了鼓舞士气,在即墨士兵们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亲自拿着工具,并且把自己的家人也编在军队中以抵御燕军。
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作战中出奇制胜的问题,材料一主要从理论上来阐述,而材料二则主要通过作战案例来具体说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5.田单是如何做到“以奇胜”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天!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赐钱二百万葬          举贤自佐
B.惶恐饮药死           人不仁,如乐何
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天       为之未有
D.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践华为城,河为池
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5.请概括苏武、屈原两人的品格特征的异同。

3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常恶田单【注】,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将攫公孙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无罪于寡人。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曰: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注】田单:齐襄王时被封安平君。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B.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C.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D.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意思是接受,“受”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含义不同。
B.无罪,意思是没有罪过,“罪”与《陈涉世家》“今或闻无罪”的“罪”含义相同。
C.兴师,指发动军队,“兴”与《兰亭集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兴”含义不同。
D.敝卒,指疲惫的士兵,“敝”与《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的“敝”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襄王宠幸的九个侍臣打算谋害田单,于是他们共同劝说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好趁机诬蔑田单。
B.貂勃经常中伤田单,田单问他原因,貂勃以狗咬人为喻,来说明自己中伤田单只是因为自己效命的不是田单。
C.齐襄王在赏赐貂勃酒时吩咐侍从召唤田单,他对田单直呼其名的行为引起了貂勃的强烈不满,故而貂勃为田单鸣不平。
D.貂勃劝说齐襄王杀掉九人并向田单谢罪,齐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对九人施以灭族的处罚,并将万户的夜邑封赏给田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
(2)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
5.简要分析安平君田单的形象特征。
2023-10-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石磺谏宠州吁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胗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节选自《左传·隐公三年》)


【注】①嬖(bi)人:此指宠妾。②公:指卫庄公。③石碏(què):卫国大夫。④厚:石醋的儿子石厚,卫臣。

(乙)石碏大义灭亲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磺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注】①众仲:鲁国大夫。②阻兵:倚仗武力。
1.甲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立A州吁B乃定C之矣D若犹未E也F阶之G为H祸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与“且夫天地之间”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祸,招来(招致)祸患,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祸”意思相同。
C.济,在文中是“渡过(河流)”的意思,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与此相同。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文中指石础建议州吁去朝见周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所生的儿子,受到宠爱又喜欢武事。庄公不管束他,这为他后来为非作歹埋下了祸根。
B.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予以禁止,但办不到。桓公即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
C.鲁国大夫众仲认为公子州吁“阻兵而安忍”,他的这种行为必定导致众叛亲离、玩火自焚。
D.石厚向石碏请教稳定州吁国君地位的办法,石础巧妙设计,借助陈国除掉了州吁和石厚。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2)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势之也。
5.请综合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简要概括石碏大义灭亲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文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虑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写)                                 忧而道著(深)
祸焉(迅速)                         所操之多异(技术)
B.秦者(灭族)                                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国事(顾念,忧虑)                  法度(遵守)
C.绛而入(取道)                                不能独(完整)
承天命(大)                                邪说(批驳)
D.为积威之所(胁迫,挟持)          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良)
慎始而终(慎)                                思厥先祖父(爷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并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深刻。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鶻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根据乙文概括杜牧的品性特点。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公许之。

史苏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有叛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伐木有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今君灭其父而畜其子,祸之基也。畜其子,又从其欲,予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

【注】①绛:晋国国都。

(选编自《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材料二: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屡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佯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逮祭曲沃,归釐于君。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哉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者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戳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 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 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太子闻之,奔新城。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注】①厘:祭余的肉。

(选编自《史记·晋世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思B报C父D之E耻F而G信H其I欲J虽K好L色M必N恶O心P不Q可R谓S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指已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郑既知亡矣”的“既”字意思相同。
B.厚,指加强,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者无厚”的“厚”字意思不相同。
C.居,指过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的“居”字意思相同。
D.飨,指享用,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苏认为必须从根本铲除祸患才不会有再生变乱,因而史苏不认可晋献公在杀死骊子后留下骊姬的行为。
B.晋献公想要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当着晋献公假意赞扬太子的军事能力和影响力,但暗中又派人中伤太子。
C.骊姬让太子到曲沃祭祀母亲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后又派人在胙肉中放置毒药,以此来污蔑太子想弑君。
D.骊姬认为太子投毒弑君是因为她和奚齐,他们母子应设法避祸,因此后悔先前阻止晋献公废太子的行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愿子母辟之他国,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5.史苏认为骊姬将给晋国带来祸患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2023-04-19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石河子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冬十二月丙子,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注】①昭:宗庙在左的位次,是穆的儿子;后文中穆指宗庙在右的位次,是昭的儿子。古时昭穆相承,区分辈次。此处是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②虢仲、虢叔:虢国的开国始祖,文王的弟弟,王季的儿子,与晋侯为同一宗族。③王季:太伯、虞仲的弟弟。④桓、庄:指桓叔、庄伯的后代。桓叔是文中晋侯的曾祖,庄伯是晋侯的祖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B.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C.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D.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之奇谏”中的“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的“谏”含义相同。
B.皇天,常与“后土”连用,二者合指天地神灵,《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即为此意。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晦,二者常常连用。
D.媵,指古代的侍妾,也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对此事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如果虞国帮助晋国,那么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
B.虞公觉得自己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洁净,况且自己具备美德,并发扬美德来向神明进献芳香的祭品,神明必定会保佑他。
C.晋侯包围上阳,询问卜偃行动能否成功,卜偃肯定晋国能攻下虢国,并依据童谣的内容推测成功的日子在九月底十月初。
D.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国君主逃亡在外,随后晋军返回,驻扎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使其灭亡,这印证了宫之奇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
(2)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5.宫之奇是如何劝阻虞公给晋国借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狄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令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今王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即之公叔成家。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乃赐胡服。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民之职也。今君释此,故臣愿王之图之。赵造亦谏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B.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C.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D.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
B.中国,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先进汉文化。
C.稽首,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会儿。
D.愆,过失、过错的意思,与《诗经·氓》中的“匪我愆期”的“愆”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肥义的提醒下,赵武灵王表示为了继承先君的功业,开拓疆土,决定要向北方胡人学习,推行“胡服”和教练“骑射”,但又担忧人们的非议。
B.赵武灵王在是否要实施“胡服骑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也正是肥义“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等一番话坚定了马上实行的决心。
C.赵武灵王最担心叔父公子成不支持“胡服骑射”政策,果然就遭到了公子成的强烈反对,但在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拜访的感动下,还是勉强接受了。
D.面对赵文、赵造的反对,赵武灵王立即反驳,认为古今风俗在变化之中,一个圣明的人要能跟随风俗一起迁流,贤明的人要能紧随时势一起变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文进谏,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
(2)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一次重大的破旧求新的改革,其目的和根据什么?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魏文侯御廪灾,文侯忧之,群臣宽之,而公子成父匿之。文侯复殿, 公子成父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曰:“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善!”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犹不息,于是有方士韩客侯生,齐客卢生,相与谋曰:“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吾党久居,且为所害。”乃相与亡去。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始皇望见侯生,侯生曰:“今陛下奢侈失本,黔首匮竭,又急诽谤,严威克下,臣等故去。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始皇曰:“吾可以变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刘向《说苑·反质》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 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B.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 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C.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D.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 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差三过而不一顾”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同。
B.“说妇姑者以织”与“妇姑荷箪食”(《观刈麦》)两句中的“妇姑”词含义相同。
C.“公子成父趋而入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相与谋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两句中的“相与”词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对本国臣子生活奢侈,十分不满。想禁止这种风气。管仲仔细替齐桓公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建议从君王开始做起,桓公率先做出改变,齐国就节俭成风了。
B.晋平公制作了价值千金的猎车,命令群臣都要观赏。田差从来都不看一眼,晋平公很生气,田差用历史兴亡的诸多例子,委婉劝谏晋平公不做桀纣之君。最终晋平公听取了他的意见。
C.魏文侯的府库发生火灾,群臣对待此事的态度各不相同。公子成父认为府库遭灾,这是人祸,魏文侯不以为然,公子成父通过一番分析,使文侯信服。
D.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侯生卢生欲逃亡离去。秦始皇大怒,焚书坑儒。侯生劝谏秦始皇,现在这样骄奢淫逸,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始皇心有所动,最终没有杀他。后来秦朝果然迅速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
(2)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年春二月,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金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丁卯,帝崩于五柞宫。戊辰,太子即皇帝位。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光为博陆侯。或说霍光曰:“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光然之。元凤元年冬十月,大将军光以朝无旧臣,光禄勋张安世自先帝时为尚书令,志行纯笃,乃白用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自副焉。光又以杜延年有忠节,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元平元年,帝崩于未央宫,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示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昌邑王既立,淫戏无度,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大将军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
B.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
C.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
D.将军不见诸吕之事乎/处伊尹/周公之位/摄政擅权/而背宗室/不与共职/是以天下不信卒/至于灭亡/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周文王之子,是西周初重要政治人物,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B.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C.乙丑,干支之一。古人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起来用来纪日。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文中用来代称王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病重,想要立刘弗陵为太子,由于弗陵年幼就将其托付给霍光与金日磾,霍光与金日磾却互相推辞,不想担此大任。
B.霍光认为朝中无旧臣,张安世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尚书令的官职,品行端正,霍光奏请汉昭帝让其担任右将军,兼任光禄勋。
C.汉昭帝驾崩之后群臣主张让广陵王刘胥继承皇位,霍光却认为刘胥行为有失体统,不适合继承皇位,他对此事忧虑不已。
D.昌邑王登基为帝后任性妄为,荒淫无度,霍光对此忧虑不已。田延年认为他应该效仿商朝的伊尹,废掉昌邑王另立新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吕道,如是则可以免患。
(2)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2022-09-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