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太宗擢进士,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六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流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真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尝从容为上言皇王之道,而推本其所以然,且言:臣受陛下非常恩,故以非常为报。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讼,又入宫自诉。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自治。上谕之。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少乎?曰:然。命具款。乃召两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货财无得动,分书则交易之。明日奏闻,上大悦曰: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郊祀,加门下侍郎。景德初,从东封还,复拜右仆射。时建玉清昭应宫,齐贤言绘画符瑞,有损谦德,又违奉天之意,屡请罢其役。三年,出判河阳,从祀汾阴还,进左仆射。五年,代还,请老,以司空致仕。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七年夏,薨,年七十二。居相日,数起大狱,又与寇准相倾,人或以此少之。

(节选自《宋史·张齐贤传》)

1.下列对文电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主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B.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C.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D.初/王延德与朱贻业同掌京庾/欲求补外/沆为请于齐贤/齐贤以闻/太宗以延德尝事晋/邸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氏,即南唐政权,传三世历一帝二主,开国皇帝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B.黥面,意为在脸上刺字、涂墨。在古代,多用为对犯人的刑罚,文中就是此意。
C.郊祀,古代君王于郊外举行祭祀天地活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乞骸骨等名称来指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齐贤为民请命。在衡州通判任上,上奏朝廷为驿传役夫减免了一半劳役;为了江南的百姓,又有理有据地驳斥了谏官的扰民言论。
B.张齐贤知恩图报。他表示受到皇帝特别恩遇,就要极力报答皇恩;曾受命处理外戚因分财不均而相互诉讼的案子,得到皇帝肯定和赞扬。
C.张齐贤受到器重。他曾从容淡定地为宋真宗讲解分析为皇之道,还多次跟随皇帝参加祭祀活动,先后担任兵部尚书、门下侍郎等要职。
D.张齐贤俭素清雅。他曾多次从谦虚等角度谏言皇帝停止兴建玉清昭应宫;退休回到老家,每日与亲戚朋友流连美景,饮酒赋诗,过着旷达闲适的生活。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责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022-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自知读书,日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执政览之,奇其才。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曰:“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若不即加禁遏,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廷凑因曰:“今欲廷溱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愈归奏其语,帝大悦。长庆四年卒,谥曰文。愈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B.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C.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宜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D.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愈至/廷凑严兵迓之/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本道家尊奉的文化典籍。
B.宫市,中唐之后,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民财。
C.佛骨,即佛舍利,佛教的高僧死后火化留下的遗骨,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
D.神策,唐禁军名之一,亦称“神策军”。负责维持统治、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鲠言无忌,不信神佛。韩愈品行端正耿直,敢于进言,对皇帝迎接佛骨入宫一事,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旨在表现他一贯不迷信鬼怪的唯物主义思想。
B.韩愈关心民生,关爱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后,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解除了潮州的鳄鱼之患;为袁州七百多奴仆赎身,将他们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C.韩愈勇敢无畏,安抚叛军。韩愈冒着危险,奉命宣抚叛乱的王廷凑,震慑并说服王廷凑,解除了其对神策六军将领牛元翼的围困,皇帝对此非常高兴。
D.韩愈文采卓著,成一家言。韩愈从小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因写作《进学解》被执政者视为奇才;他深入探究文章写作的根本,成就卓著,独树一帜。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2-02-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镳,字仲驭,金坛人。父秦峙,云南布政使。镳举乡试第一,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税芜湖。忧归,服阕,授南京礼部主事。极论内臣言官二事:“每读邸报,半属内侍温纶。自今锻炼臣子,委亵天言,祗徇中贵之心,臣不知何所极也。言官言出祸随,黄道周诸臣荐贤不效,而刘宗周等勿获进;华允诚诸臣驱奸无济,而姚希孟等皆蒙谴。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帝怒斥为民,镳由是名闻天下。

初,镳世父尚书应秋、叔父御史维持,以附魏忠贤并罹逆案,镳耻之。通籍后,即交东林,矫矫树名节。及被放,与宣城沈寿民读书茅山,廷臣多论荐之。十五年起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所倚。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

福王立于南京。马士英既逐吕大器,以镳及雷演祚曾立潞王议,因言镳、演祚等皆私党,请悉置于理,遂令逮治。而士英劾镳从弟钟从逆,并及镳。钟亦逮治。阮大铖居金陵时,诸生顾杲等出《留都防乱公揭》讨之,主之者镳也,大铖以故恨镳。镳狱急,属御史陈丹衷求解于士英,为缉事者所获,丹衷出为长沙知州。于是察处御史罗万爵希大铖指,上疏痛诋镳。而光禄卿祁逢吉,镳同邑人,见人辄詈镳,遂得为户部侍郎。亡何,左良玉称兵檄讨士英罪,言引用大铖,构陷镳、演祚,锻炼周内。士英、大铖益怒。大铖谓镳实召良玉兵,王乃赐镳、演祚自尽,钟弃市。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二》)


【注】①邸报: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②温纶:皇帝诏令的敬称。③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B.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C.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D.每奉严谕率皆直臣/封章自今播弃忠良/奖成宵小/祗快奸人之计/臣益不知何所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在一定时期内戴孝,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C.通籍:将记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挂在官门外,经核对可以进出官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D.从弟:一种称谓,也称堂弟。是同祖的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自己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镳大胆直言,因此获罪。他在任南京礼部主事时,上书言及朝中弊端,惹怒皇帝,被斥退为民。
B.周镳虽好名节,但做事不谨慎。当初其世父、叔父因依附魏忠贤获罪,他自己涉案其中被流放。
C.周镳命途多舛,屡遭攻讦。他因从弟被马士英弹劾而受到牵连,罗万爵、祁逢吉对他也皆有恶语。
D.周镳因左良玉兴兵而遭杀身之祸。左良玉的言行激怒了马士英、阮大铖,最终周镳被赐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为人好名,颇饰伪,给事中韩如愈疏论之,罢归。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2-01-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北屯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划,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谢安,东晋政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2)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官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冑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冑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在宋代以后称科举殿试及第者。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B.宰相,也称丞相,是对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且只有一个宰相。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也称“休致”。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求教,谨记教诲。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意之学的教诲,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张栻因事被贬袁州,他上疏为张栻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做宰相第一要务是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杨万里不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政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后又留言告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充,本名璀,少依舅家。李元为河阳节度使,署牙将。元改昭义,又从之。元尝谓宾佐曰:“充后当贵,诸君必善事之。”未几,兄韩弘领宣武,召主亲兵,元曰:“我知君旧矣,吾儿不才,无足累君者,二女方幼,以为托。”遂辞去。弘峻法,人人不自保。充谦慎无少懈,念弘在久,不入见天子,身又得士,不自安,因请入宿卫,弘许之,不即遣。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斥军士虚名不如令者七百人。穆宗立,幽、镇、魏复乱,王承元以冀兵二千屯滑州,朝廷恐冀兵相秫为叛,而授充义成军节度使。会汴军逐李愿,以李竭主留事。帝谓充素为汴士悦向,诏节度宣武,兼统义成兵讨竭。战郭桥,破之。会李质斩竭,遂入汴。初,陈许李光颜亦奉诏讨竭,屯尉氏,意先得汴,欲俘掠以饵军。充闻其谋,驰至城下,汴人望见充,欢跃无复贰者。始,帝遣人问破贼期,充对:“汴,天下咽喉,臣颇习其人,然王师临之,一月可破。”方二旬即克。帝喜曰:“充科敌若神。”加检校司空。籍揭所胁为兵者三万,悉纵之。又责首乱者千余,斥出境,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卒,年五十五,赠司徒,谥曰肃。充虽将家,性俭节,乘机决策无余悔,世推善将。李元没,充为嫁二女,周其家。自弘去汴,监军选军中敢士二千直阁下,日秩酒肴,物力几屈,然不敢废。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因悉罢之而后迎充。

(节选自《新唐书韩充传》)

1.下列对文布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B.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C.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D.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名,这里是曾用名的意思,即原来的名字,韩充原本叫作韩璀,后来改名叫韩充。
B.镇是节度使的管辖之地,唐朝中后期称方镇,其兵称镇兵,镇将掌管戍守防御之事。
C.节度,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文中意为节度使。
D.阁下,这里指官署,它在古代也常用作敬词,与陛下、殿下、执事的称法来源类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韩充为人所重,受人之托。河阳节度使李元很看重韩充,委任他为牙将,并对幕宾佐吏说一定要好好对待他,韩充离开他时,李元把两个幼女托付给他。
B.韩充很有见识,心向朝廷。韩充觉得兄长在军镇时间久了,应入朝见天子,于是他请求人朝在官禁中值宿,韩弘答应了他,但没有让他立刻离开。
C.韩充平定叛乱,安抚地方。面对穆宗时幽、镇、魏等地的叛乱,朝廷授任韩充为节度使讨伐叛军,因为他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而很快使汴州被平定。
D.韩充料敌如神,处事稳妥。皇上派人询问破贼期限,韩充回答个月,果然二十天就击破叛军;韩充把那些受胁迫的人全部释放,只责罚为首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
(2)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