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需投笔于地,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讲学士,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主要配置于内阁或翰林院,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B.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文中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定制,历代因之。长官为大理寺卿,少卿为大理寺次宫。
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吴沉、揭枢荐,召见     姚广孝孝孺为托
B.此庄士,当老     诏檄皆出
C.宜与报书     且哭骂曰
D.进蹴之,不难矣     陈瑄以战舰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5.把文中商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6.文中哪些内容直接体现了方孝孺的才学?(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08-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后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覆,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买臣。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有删改)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遇,客甚困,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削自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故倒行逆施之。”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上闻之大怒,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

(选自《汉书·主父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计,指地方官员在年终将户口、赋税、狱讼等编造计簿,呈送朝廷考核。
B.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历代均分别由九位臣子担任。
C.结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为髻;也可指男女成婚之夕共髻束发的礼俗。
D.五鼎食,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鼎分盛五种供品,后形容高官显贵的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买臣出身贫苦,不改读书之志。他不置办经营产业,只靠砍柴来维持生计;他经常在负薪路上高声吟诵,妻子感到羞耻,离他而去,他依然不改这一习惯。
B.朱买臣博学多智,受到皇上恩宠。他在皇上面前论说《春秋》《楚词》,被任命为中大夫;后来又抓住东越王南徙的时机,进言乘势攻打,并因战功位列九卿。
C.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了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D.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指责,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5.同为汉朝名臣的主父偃和朱买臣,二者的人生经历有何共同点?请结合节选语段,简要概括。
2023-07-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砖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信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真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特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佥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官员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官员名单,唯恐对官员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5.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4 .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史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2022-10-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商鉏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哀公十五年,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 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或城市。
B.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C.麒麟:中国传统瑞兽,传说中的动物,与凤凰、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
D.东阶:古代贵族厅堂的台阶分三道,西阶供客人行走,东阶供主人行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南宫敬叔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子,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孔子非但没有生气,还欣然接受,表现其达观通透的人生态度。
C.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孔子因仁兽麒麟被人捕获而感慨;又有感于河图与洛书的不再出现,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不能实现、时代无法挽救的悲叹。
D.孔子病了,子贡前去探望他,孔子对子贡的哭诉表现了孔子死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无限凄怆悲惋之态。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022-08-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
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
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
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
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2)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22-08-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慕圣贤之道,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

(《宋史·汪应辰传》)


【注】①御策:指殿试的策问。②唱第:发榜宜读名次。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慕圣贤之道                           斟酌损
B.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有所不辟也
C.经目不忘                              而或长烟
D.年少子                                 不知有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B.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C.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D.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宋濂和汪应辰都是勤学之人,他们的勤奋表现在读书方面各有不同,宋濂的勤奋表现在              ,汪应辰的勤奋表现在              
(2)自认为愚笨的宋濂和天资聪颖的汪应辰,在少年读书时有很多相同的经历,请概括写出两点。
2022-07-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07-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又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①,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

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张居正枋②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③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就。久之,所善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有删改)


[注]①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②枋:权柄。③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是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B.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C.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D.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之一,即守丧期满除去丧礼之服,丧服包括大功服、小功服等。
B.阙:本意为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来借指朝廷;“伏阙”指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上奏事。
C.按察使:唐朝初年设立,职责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明代时为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主管一省司法,明中叶后成为巡抚的属官。
D.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表示官职晋升的词还有“擢”“拔”“权”“假”“补”“起”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贞禀性聪明。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时参加诗社,与李攀龙等人进行诗歌唱和,并且秉承前辈的文学主张,名声日隆。
B.王世贞秉公执法。阎姓奸人犯法躲在陆炳家,陆炳依仗严嵩之势去请求说情,王世贞不肯徇私;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不时为杨送汤药。
C.王世贞性情至孝。父亲因滦河失事将处死刑,王世贞兄弟跪求显贵救父;兄弟俩守孝三年后为父申冤,大学士徐阶的手下为其父恢复了官职。
D.王世贞才思不凡。他的才华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他认为文章一定要效法西汉,诗歌则须以盛唐为楷模,唐大历以后的书不要去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
(2)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
5.文中王世贞与张居正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如何?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即土地神,常与“稷”连用,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文中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B.昆弟,即子弟,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离开他。
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以作凭信,后以之称分封、授官。
D.四夷,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此处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老人们都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主宰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
B.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
C.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D.陈平见识卓绝,尽显辅臣气度。他认为宰相的职责不是去管具体事务,而是管好群臣,因为宰相要向上辅佐天子,对下统率百官,使其各司其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2)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03-2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