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协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D.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2022-01-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穷竟;刑讯致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可指儒经,或指道经,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
D.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
B.华佗医术高超。他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2021-12-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删改)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5.作为诗人的白居易,文章是如何侧面表现他的“诗才”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是用干支纪年法来纪年的。
D.“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擢”是提升官职。“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为他求情惹怒唐肃宗。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能够不计较并完全原谅杜甫的所有放肆行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2021-12-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各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布遗五百缣,诏使受之,辞曰:“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方谕问旁午,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布赀竭矣。”诏听辞饷。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

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B.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C.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D.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
B.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后文的中“县侯”也是爵位名称。
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白居易关心民生。在杭州刺史任内,他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疏浚当地的六口水井,帮助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
D.白居易淡泊名利。他持节去向田布宣布谕旨时,田布送他五百匹细绢,他拒绝了。死时,他遗命薄葬,不必请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2)布父雠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三年夏四月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四年秋七月乙丑,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B.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C.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D.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指隋开国之君杨坚,“文”为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属美谥。
B.门下,即门下省,有侍郎、给事中等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制定决策。
C.日昃,天色纪时法,相当于地支中的未时,也即现在的13点到15点。
D.起居注是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来防止皇帝过失,要传示给后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让封德彝选才,封德彝回复天下没有贤才可选。唐太宗认为选材要各取其长,责备他没有识人之明却污蔑天下没有人才。
B.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劝谏唐太宗广泛听取意见并虚心接纳才能不受蒙蔽,太宗深以为然,因此对褚遂良的秉笔直书予以肯定。
C.针对中书、门下省官员近来一味顺从旨意却没有规劝矫正,太宗认为这违背了选才的初衷,并要求他们遵循旧例,收到较好的效果。
D.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对百姓应体恤民生,遇到荒年要开仓赈济;对臣子要知人善任,否则即使勤于政事伤身劳身也治不好天下。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2)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已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
B.起居注,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也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文中指前者。
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即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评价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年少聪慧,曾经跟从多人学习,在元代被推荐做官时,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而到龙门山著书立说。
B.宋濂利用为皇帝讲经的机会来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C.茹太素因上万言书惹太祖大怒,宋濂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被称为“太史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锁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


【注释】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B.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古代典籍通称。相传《三坟》《五典》为我国最古老的书籍,后以“坟籍”“坟典”代指古代典籍。
B.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先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再推荐到中央政府去任职。
C.永和,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自此以后形成制度。
D.门生,东汉时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来渐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做了大司空的属官。
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使盗贼归降,州内安定。
C.李固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梁冀派人千里传送公文,而李固却不为所动。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作宰相时,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刘文、刘鲔谋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机诬陷李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
(2)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谆、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钦宗,是赵桓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皇帝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丧制要离职居家守丧三年。
C.崩,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卒”,庶人死曰“薨”。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又称“致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以孝为重。他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廖刚思虑周全。他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实际却又委以官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廖刚敢于直谏。圣上带领群臣遥拜钦宗,廖刚劝谏说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更要行兄长之礼、家人之礼才合礼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2)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5.从全文来看,廖刚在对抗金人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