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年,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他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里。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轻服       遁:悄悄地走B.而清约          省:检查
C.东平陵令       除:授予官职D.年老遭圣明       值: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子孙家                              朝济而夕设版
B.整顿洒扫,待刘公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C.齐悼惠王后也                    项王则受璧,置坐上
D.以老病卒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宠受民拥戴、严于自律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③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④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⑤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⑥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父亲刘丕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受吏民爱戴。
B.刘宠任会稽太守时,去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官扰民,郡中秩序井然,深受老百姓欢迎爱戴。为表达感激之情,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翁送钱给他,盛情难却,刘宠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C.刘宠前后连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时人称他为长者。
D.刘宠治吏有道,爱民有方,政绩突出,百姓拥护。却因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和测算日食有误先后两次被免官,回到家乡后,因郁郁不得志而病逝家中。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2022-10-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市一六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读如下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妇人。”太笑后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基!”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这念悲某远也亦哀之矣已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捉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②贱息:对自己儿于的谦称。③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道歉B.而臣衰,窃爱       怜:可怜
C.君之所使之             恣:任凭D.为长安君车百乘       约:备办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氏求救             对曰:甚妇人
B.臣衰,窃爱怜之       位尊无功
C.老妇必唾             近者祸及身
D.恐太后玉体有所郄也       秦急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4)指出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甚于妇人B.忌不自信
C.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D.四方之士来者
(5)下列各句对本段文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认为自己爱子比赵太后更深切,而赵太后认为自己与触龙对孩子的爱存在着根本差别。
B.触龙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太后自己对燕后的爱告诉太后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子女。
C.触龙旁敲侧击,说赵太后更爱燕后,主要目的就是证明男人比女人更爱他们的孩子。
D.赵太后同意触龙的观点,并且在触龙的启发下意识到自己过去对燕后和长安君的行为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021-10-0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日:“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日:“驰三军法何?”正日:“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日:“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B.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C.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D.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亲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
C.三军,自周代诸侯大国设置三军,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泛指军队。
D.节,指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国君的使者出使时以此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临危受命,深受器重。晋、燕入侵齐国,齐军溃败。经晏婴推荐,景公任命穰苴做将军抵御敌军入侵。
B.穰苴不畏权贵,依法治军。宠臣庄贾未按约定时间到达,使者驱使车马在军中疾驰,都被穰苴按军法斩首。
C.穰苴体恤士卒,深得军心。他对士卒关怀备至,拿出自己专用的资粮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阵杀敌。
D.穰苴征战凯旋,遭谗去职。他胜利归来,受到景公礼遇,被封为大司马,后因谗言被解除官职,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要求景公派宠臣监军?请简要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信,罚严而。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比降之罪。”人之涂其体,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严而                 必:坚决
B.比降之罪             北:北方
C.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   弊:旧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赏厚                       救火不死者
B.不求火                           中之
C.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        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
D.有能徒此西门之外者        上以为慈爱
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5.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_________,受上赏;______,受中赏;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_________”。
6.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2019-09-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