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轸去楚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战国策·秦策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卖仆妾A不出里巷B而取者C良仆妾也D出妇E嫁于乡里者F善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去楚之秦”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两句中的“之”字含义与用法不同。
B.“仪不能与从事”与“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从事”含义相同。
C.“而明臣之楚与不也”与“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忠尚见弃”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与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诬告陈轸经常把秦国国情泄露给楚国,秦王因此对陈轸产生了怀疑,并召他来当面探问他的去向。
B.面对秦王的探问,陈轸知道如回答不愿去楚国,非但不能证明清白,反而还会给人以作贼心虚的印象。
C.陈轸向秦王讲述跳客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即使自己有归顺楚国之心,但楚王也会因惧怕秦国而拒绝他。
D.秦王听了陈轸的对答后认为他是杰出的辩士,所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消除了疑虑,并好好地对待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5.陈轸是如何消除秦王对自己的怀疑的?请简要说明。
2023-12-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赵欲构于秦,楚与魏、韩将应之,齐弗欲。苏代谓齐王曰:“臣以为足下见奉阳君矣。臣谓奉阳君曰:‘天下散而事秦,秦必据宋。魏冉必妒君之有陶也。秦王贪,魏冉妒,则陶不可得已矣。君无构,齐必攻宋。齐攻宋,则楚必攻宋,魏必攻宋,燕,赵助之。五国据宋不至一二月,陶必得矣。得陶而构,秦虽有变,则君无患矣。若不得已而必构,则愿五国复坚约。使臣守约,若与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韩、魏与齐相疑也,若复不坚约而讲,臣恐与国之大乱也。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跨重者矣。复合与跨重者,皆非赵之利也。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秦天下,将何以天下为?臣愿君之蚤计也。天下争秦,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不利于赵,而君又不得陶。天下争秦,秦王受齐受赵三疆三亲,以据魏而求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齐、赵应之,魏不待伐,抱安邑信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韩必入朝秦,过赵已安邑矣,而君必不得陶。天下争秦,秦坚三晋之交攻齐,国破曹屈,而兵东分于齐,秦按兵攻魏,取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君按救魏是以攻齐之已弊救与秦争战也;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国在谋之中,而君有终身不得陶。天下争秦,秦按为义,存亡继绝,固危扶弱,定无罪之君,必起中山与胜焉。秦起中山与胜,而赵、宋同命,何言陶?故曰君必无讲,则陶必得矣。’奉阳君曰:‘善。’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陶。”

(节选自《战国策·赵四》有删改)

【注】①奉阳君:战国时赵国的政治人物,是赵惠文王时期的相国,他对外主张合纵, 曾与苏秦协力,发动五国联兵攻秦。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行A是计也B君按C救魏D是以攻E齐之F弊G救与秦H争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它是旧时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B.制,在文中指控制、制服,与《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的“制”词义基本相同。
C.存亡,文中指复兴灭亡的国家,与《六国论》“存亡之理”中的“存亡”用法和词义都不同。
D.暇,文中指空闲,与《齐桓晋文之事》“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中的“暇”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罢兵休战,驻扎在成皋。赵国想和秦国讲和,楚、魏、韩三国也准备响应,但齐国不愿这样做。
B.苏代认为齐、秦两国如果不再次联合,那么各诸侯国都会有所倚重,但无论依附秦国还是齐国,对赵国都是不利的。所以他希望奉阳君早做打算。
C.苏代认为秦、齐、赵三国一旦结成同盟,秦国就会控制魏国,索取安邑,而齐、赵两国也会响应,魏国也会在被秦军攻打后被迫献出安邑。
D.苏代劝说奉阳君,如果诸侯国离散了合纵联盟,那么赵国是得不到陶邑的。只有放弃和秦国讲和,陶邑才能得到。奉阳君赞同他的观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
(2)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
5.苏代为什么反对赵国与秦国讲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3-12-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建安)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注】。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的家臣能力有余,但不可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B.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C.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D.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的意思是嘱托、托付,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出现弊病。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2023-12-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 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旁侧矮墙。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序号写在答题线上,多写不得分。
与其悔之A而无及B孰若辞之C而不居D愿殿下E三辞F五辞G而必不居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除临安府教授”中的“除”,“淮次第擢用之”中的“擢”都是升迁之意。
B.“县以大治”与“治乱者何独不然”(《兼爱》)两句中的“治”含义相同。
C.“属万里为之记”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含义不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或贬斥之意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杨万里为人正直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
B.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
C.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愿为其作记。
D.他听说韩侂胄用兵的事情后失声痛哭并写文痛骂。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3-1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谓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驯致于治,此其所得也。至昧者则苟简怠惰,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所是也;至凿者则作为聪明,弃理任智,轻肆独用,强民以从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彦博对曰:譬如琴瑟不调,必改更张之。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曰:方今治当何先?对曰: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丙寅,命司马光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家所以用不足者,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别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光曰:安石性不晓事而。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耶?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光知言不用,遂乞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上乃从其请。光自是绝口不复论新法。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谓守A祖宗B成法C独可以因人D所利E据旧F而补其偏G以驯致于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权变,灵活性;与《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B.而,是表修饰的连词,与《论语》“人而不仁,如乐何?”中的“而”字意思不同。
C.箕敛,指苛敛民财,当中的“敛”字与《促织》“科敛丁口”的“敛”字意思相同。
D.愎,指固执、任性,不接受别人意见;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愎”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有所建树的人,认为旧法陈腐、穷途末路,如果不经过大的变化就不足以成就事业。
B.皇上认为国家之事弊病丛生,非改革不可治;文彦博表示支持,王安石建议从择术入手。
C.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认为应节约用度增加赋税。
D.司马光请求废除条例司,既不被王安石接受,也不获皇上支持,从此闭口不再谈论新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
(2)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趣成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中,表现出改革家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晤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后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俄转中书舍人。于是天子荒纵宰相不才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后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天子A荒纵B宰相C不才D赏罚E失所宜F坐视贼无G能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敏晤绝人”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绝”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与“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两句句式不同。
C.“非所以发扬圣德也”与“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所以”意义和用法相同。
D.“事无不言,多见听可”与“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两句中“见”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倚仗自己的才华很少推重认可他人,但非常赏识白居易,他对白居易的评价正面表现了白居易在文章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在与宪宗谈论中直接指出皇帝错误,宪宗一定要斥贬他。在李绛劝诫后,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像过去那样。
C.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迅速捕捉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宰相嫌他越职,因而不高兴。
D.白居易工于诗歌,创作颇丰,当时士人争相传诵,甚至被鸡林行商卖给他们的国相,一篇诗歌大概能换一金。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
(2)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
5.白居易在《寄唐生》中写“惟歌生民病”,他关心民生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概括。
2023-11-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节选自《说苑·臣术》)

【注】①为:同“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B.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C.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D.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
B.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不须受命于诸侯。
C.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
D.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
B.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辞谢了。
C.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自己也不会乘坐。
D.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2023-11-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文中指朝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营B安国方与金将酣饮C即众中缚之D以归E金将F追之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现指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或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与文中的“同学”含义不同。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左迁”常指贬官、降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即是此意。
C.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任官吏的制度。
D.曹操《短歌行》中的“慨当以慷”即“慷慨”,与本文的“慷慨”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交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人,辛弃疾劝他投奔了耿京。
B.辛弃疾依照耿京的命令带奏表归宋,宋高宗召见并嘉奖了他,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此时耿京已被张安国、邵进杀害。
C.乾道六年,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D.辛弃疾写了《九议》《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极为详细,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实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5.辛弃疾归宋前后,做了哪些事来体现他的报国之情?请简要概括。
2023-11-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殿试中乙科。

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治病,活者甚众。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轼庐A于其上B过家C不入D使官吏分E堵F以守G卒H全其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息”,叹息,叹气,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的声音。《陈涉世家》中“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的“太息”意思与此相同。
B.“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郡一级的行政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太守”,则相当于团练副使的闲差。
C.“坊”,原指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店铺,又指里巷,是住宅区;《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是指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D.“生祠”,古代的一种信仰民俗,为活人修建祠堂,加以奉祀。而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亭西有岱祠”,意思是亭西有东岳大帝庙。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少有壮志,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自传授知识,鼓励他奋发有为;少时立志成为范滂一样的好官,为民兴利除弊;长大任职地方时,能兴修水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B.苏轼实地考察,不因循守旧。任职开封时,所属各县多有水灾,而当地官吏将水引入惠民河,连通邓艾沟与河,反致水患加重;苏轼经实察后制止了引水入淮的决定。
C.苏轼勤政爱民,身先士卒。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为应对饥疫,他多措并举,筹集粮米救济灾民;他兴修水利,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调节湖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地为患。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5.在徐州防治水患期间,苏轼采取了哪些方法,保全了徐州城?
2023-11-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赤传

柳宗元

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间累日,乃从之馆。赤方与妇人言,其友戏之。赤曰:“是媒我也,吾将娶乎是。”友大骇,曰:“足下妻固无恙,太夫人在堂,安得有是?岂狂易病惑耶?”取绛雪饵之,赤不肯。有间,妇人至,又与赤言。即取巾经其脰,赤两手助之,舌尽出。其友号而救之,妇人解其巾走去。赤怒曰:“汝无道,吾将从吾妻,汝何为者?”赤乃就牖间为书,辗而圆封之。又为书,博而封之。讫,如厕久,其友从之,见赤轩厕抱瓮,诡笑而倒视,势且下入。乃倒曳得之。又大怒曰:“吾已升堂面吾妻。吾妻之容,世固无有,堂宇之饰,宏大富丽,椒兰之气,油然而起。顾视汝之世犹溷厕也,而吾妻之居,与帝居钧天、清都无以异,若何苦余至此哉?”然后其友知赤之所遭,乃厕鬼也。

聚仆谋曰:“亟去是厕。”遂行宿三十里。夜赤又如厕久从之且复入矣。持出,洗其污,众环之以至旦。去抵他县,县之吏方宴,赤拜揖跪起无异者。酒行,友未及言,饮已而顾赤,则已去矣。走从之,赤入厕,举其床捍门,门坚不可入,其友叫且言之。众发墙以入,赤之面陷不洁者半矣。又出洗之。县之史更召巫师善咒术者守赤,赤自若也。夜半,守者怠,皆睡。及觉,更呼而求之,见其足于厕外,赤死久矣,独得尸归其家。取其所封书读之,盖与其母妻诀,其言辞犹太也。

柳先生曰:李赤之传不诬矣。是其病心而为是那?抑故有厕鬼也?赤之名闻江湖间,其始为士,无以异于人也。一惑于怪,而所为若是,乃反以世为溷,溷为帝居清都,其属意明白。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夜A赤B又C如D厕E久F从G之H且I复J入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新乐府运动,并称为“韩柳”。
B.类,好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中的“类”词义相同。
C.饵,名词活用成动词,引诱。与文中“吾已升堂面吾妻”中的“面”词类活用类型相同。
D.床,古今异义,古义指坐具,跟现代汉语指“供睡卧的家具”意思不同。《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此句中的“床”也指坐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赤原江湖浪人,曾经口出狂言,说自己擅长作诗,可与大诗人李白比肩,因此自己起名叫李赤。
B.厕鬼化作美女前来勾引李赤。先以同他结婚来诱惑他,然后又用手巾勒他的脖子,差一点把他勒死。幸好有朋友呼救,赶跑了厕鬼,李赤才得以幸免。
C.李赤给自己的母亲、妻子分别写好了诀别信,然后从从容容地“如厕”去了,过了好久没有动静,朋友去茅厕找他,发现他用坐具顶着厕所的门。门坚固不能进去,大家破墙而入,将他救出来,他又勃然大怒,声称自己已经跨进厅堂见到了美貌绝伦的妻子。
D.本文的结构颇有特色。文章一开始,先交待出李赤是江湖浪人,介绍他名字的来历,然后用大量篇幅叙述他为厕鬼所惑、跌入粪缸而死的经过。篇末,又以“赤之名闻江湖间,其始为士,无以异于人”句与篇首相应。结构严谨圆合,首尾呼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乃就牖间为书,辗而圆封之。
(2)一惑于怪,而所为若是,乃反以世为溷,溷为帝居清都,其属意明白。
5.柳宗元主张传记文应该“事信,言义。”李赤的故事是真实的,但作者要表达出的“义”有哪些呢?请简要概括。
2023-11-1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