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成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

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

材料二:

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

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藩,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诋朱氏之学,非今日之病哉?

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载云。

(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

【注】①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②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生A貌B清臞C神采D秀越E澹F荣利G有H超世之志。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言”与《〈论语〉十二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中的“言”含义不同。
B.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
C.“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与《〈老子〉四章》“强行者有志”中的“志”词义相同。
D.“庸非今日之病哉”与《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庸”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幼年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也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编修人员。
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方苞的文章凭借理性取胜;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姚鼐则理性与文才兼有之。
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
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的才能,但他们的学徒却只沿袭了他们的不足之处,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
4.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
(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
5.姚鼐修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2024-04-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囊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秦王嬴政的丞相。②武安君,即白起,秦昭王时期秦将,为秦国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③应侯,范雎,秦昭王时期秦相。范雎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应侯欲伐A赵B武安君C难之D去E咸阳F七里G绞H而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古代“有宣而战”曰“伐”,意为大张旗鼓公开地进攻。此处与“十年春,齐师伐我”的“伐”意义相同。
B.孰与,意为“与……相比,哪一个更……”。此处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孰与”意义相同。
C.相,意为“双方互相”。此处与“出郭相扶将”的“相”意义相同。
D.归,此处意为“送回,遣还”。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归”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让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被应侯绞死的结局为警示,最后成功说服张唐。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却未当即答应。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2)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5.甘罗能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4-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海内虚耗。上既悔远征伐,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蓄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

武帝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昭帝用桑弘羊前议,以杼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

(节选自徐天麟《西汉会要》)

材料二: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余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余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余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节选自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注】①奏:有关屯田的奏章。②上:汉宣帝。③卬:赵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帝A问B后将军C上书D言E羌虏F可胜之G道H今听I将军J将军K计L善。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和,文中指气候不冷不热,与现在的“态度温和”中的“温和”意思不同。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C.便宜,文中指客观情况的变化,与表示价钱低廉的“便宜”的意思完全不同。
D.军册,文中指军队的花名册,用以登记士兵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的册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弘羊与丞相御史认为,轮台以东的捷枝、渠犁,有土地广袤、水草丰饶等有利条件,可开通沟渠,种植五谷,并可派遣官吏进行管理。
B.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在奏章中说,种田一年就会有存粮,如此就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参与屯田,进而扩大开垦面积,这是乌孙国头等重要的事情。
C.桑弘羊关于屯田的建议在汉昭帝这里得到落实,汉昭帝任命杆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让他在轮台屯田,于是轮台与渠犁的土地连成一片。
D.在汉宣帝的决策下,强弩将军收降敌人四千多,破羌将军杀敌两千多人,中郎将赵卬斩杀和俘虏敌人两千多人,赵充国俘虏敌人五千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2)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
5.汉武帝与汉宣帝对待屯田的态度和理由有什么不同?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秦之胡亥,赵高作傅。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

材料二:

霍光,宇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甚亲信。是时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明旦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旦A有诏B召C大将军D光入E免冠顿首F谢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傅,古代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以及太子的官员,这类官员被称为师傅、师保或保傅。
B.奉车,皇帝出行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与《苏武传》中“前长君为奉车”中的官职相同。
C.见,在“甚见亲信”中表示被动,该用法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中的“见”用法不同。
D.属,文中指的是托付、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二十岁就开始结交柴绍等名士,但太宗认为他们还不具备孔子所说的“三益”标准。
B.汉武帝将周公背着成王接见诸侯的图画赐给霍光,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辅佐少帝。
C.霍光细致谨慎,资性端正。每次进入殿门前,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丝毫不差。
D.上官桀等人多次诋毁陷害霍光,又设计暗杀他,趁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但未能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
(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5.材料二中,在与上官桀等人斗争的过程中,霍光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晏字休默,仕宋,初为建安国左常侍。晋熙王燮安西板晏主簿,时齐武帝为长史,与晏相遇。府转镇西,板晏为记室。沈攸之事难,随武帝镇盆城。齐高帝时威权虽重,而众情犹有疑惑,晏便专心奉事,军旅书翰皆见委,渐见亲待,常参议机密。建元初,为太子中庶子。武帝在东宫,专断朝事,多不闻启,晏虑及罪,称疾自疏。武帝即位,为长史兼侍中意任如旧。侍中祭酒,遭母丧,起为司徒左长史。晏父普曜藉晏势,多历通官。普曜卒,晏居丧有礼。永明六年,为丹阳尹。晏位任亲重,自豫章王嶷、尚书令王俭皆降意接之,而晏每以疏漏被责,连称疾。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时尚书令王俭虽责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俭卒,礼官欲依王导谥为“文献”,晏启上曰:“导乃得此谥,但宋来不加素族。”武帝,遗旨以尚书事付晏及徐孝嗣。

郁林即位,转左仆射。及明帝谋废立,晏便响应接奉,转尚书令,封曲江县侯,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时人以此窥之。明帝与晏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如何?”建武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给班剑二十人,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进爵为公。晏笃于亲旧,为时所称,至是自谓佐命惟新,言论常非武帝故事,众始怪之。明帝虽以事际须晏,而心相疑斥,料简武帝中诏,得与晏手诏三百余纸,皆是论国家事。永明中,武帝欲以明帝代晏领逸,晏启曰:“鸾清千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乃止。及见此诏,愈猜薄之。晏性浮动,志欲无,自谓旦夕开府,人或讥之。

(节选自《南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B.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C.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D.时明帝形势已布/而莫敢先言/萧谌兄弟握兵权/迟疑未决/晏频三夜微步诣谌议时人/以此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在汉武帝时始设。
B.迁,指贬官或降低官职。此处与《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字含义相同。
C.崩,指帝王去世。古代把国君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陵塌陷来比喻,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周代。
D.厌,在文中为“满足”之意,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高帝称帝前就已经威权很重,但众人心里仍然有疑惑,王晏则专心侍奉他,逐渐受到宠信。
B.齐武帝做太子时就常独断朝政,很多事情都不上报,王晏担心这会牵连自己,便自动疏远他。
C.王俭去世,礼官想给他加“文献”的谥号,王晏不同意,认为自宋以来就不给寒族加此谥号。
D.明帝虽然在关键时刻需要王晏,但心里却怀疑他,直到翻阅武帝给王晏的手诏后才消除疑虑。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转为江州刺史,泣不愿出,留为吏部尚书,终以旧恩见宠。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024-01-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厉王虐,国人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

(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

材料二:

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

(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


【注】①兴:体现。②宣王:厉王之子。③卑:衰微。④享:献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停顿处序号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川壅而溃①伤②人必多③民亦如之④是⑤故为川者决之⑥使导⑦为民者宣之使言
A.②③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⑦D.①③⑤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谤,文中指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与《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谤”意义不同。
B.列士,文中指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有时亦作“烈士”,此处与《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意义不同。
C.谏,文中指臣子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
D.骤,文中是“多次”的意思,与“暴风骤雨”的“骤”“骤然”的“骤”的含义均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
B.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士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C.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
D.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2)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5.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哪些道理或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爽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世主,岂可胜道哉!

(选自《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有删改)

材料三: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驎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稷下: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这里指稷下学宫,当时汇集了天下贤士如孟轲、淳于髡、荀子、王斗等。②騄耳: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的位置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处。

韩子卢逐A东郭逡环B山者三C腾山者五D兔极于前犬E废于后犬F兔俱罢G各死其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淳于髡等人著书立说“以干世主”的“干”即“干仕”,是战国时谋臣策士的一种通常的做法,意为“干预朝政”。
B.谒者,官名,原为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后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材料三中“谒者”就是指齐宣王传达近侍。
C.“尺縠”为古代一种丝织品,是做帽子的布料,质地轻薄纤细,文中用“尺縠”类比,说明齐宣王所爱非当。
D.便辟亦作“便嬖”,指阿谀逢迎而受君主宠爱的近臣。材料三中“左右便辟”和《齐桓晋文之事》中“便嬖不足使令于前”的“便嬖”是同一类人。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直言进谏,或著书立说,稷下先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以干世主”,是齐国强大的原因之一。
B.齐王听了淳于髡的劝谏,下令停止出兵,因为一旦发兵攻打魏国,秦、楚两国就会坐收“田父”之利。
C.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安定周朝王室内乱,所以周天子赐给封地,承认他为诸侯领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D.从亲自迎接王斗、向王斗道歉、听从谏言体养将士等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是个爱惜人才、愿听谏言的明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5.稷下学宫的先生勇于谏言,针砭时弊,但彼此的论说之术又各有不同。请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淳于髡与王斗论说的不同之处。
2024-01-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病去。太尉杨赐特,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馀,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祇、萧建等,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祇、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祇、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节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B.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C.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D.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两个加点的“谢”字是不相同的意思。
B.“辟”,意思是征召,与此类似的还有“举”“荐”“征”等。
C.“自乞”,意思是自己请求退职。与此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告老”等。
D.“延熹”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因为赵咨极孝顺有修养而举荐他,于是赵咨沿袭了父亲的官职做了博士。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没有因为曹暠的迎接而停留,曹暠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了。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但最终按照赵胤的想法厚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2)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2024-01-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疏。谗人间之,身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

材料二:

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臣始入A邦B伏见C衰亡D之证E当霸吴厄F会之际G后王H复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同。
B.见,文中表示被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是入朝见威王”的“见”意思相同。
C.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不相同。
D.内,文中指内心,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王。
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终是一位渔夫让他撤兵。
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开,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死去,也将留名于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
(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
5.联系材料一,简述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问,献遗其亲成。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汉代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注】①宾客: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战国末期,秦国逐渐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势力,养“士”之风盛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养“士”著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序号。
孟尝君待客A坐语B而屏风后C常有侍史D主E记君所与客语F问亲戚G居处。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倾:趋向,文中指孟尝君使天下之士都奔向他,与“樯倾楫摧”的“倾”含义不同。
B.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宾客尽羞之”的“羞”,与“商人重利轻别离”中的“重、轻”用法不同。
D.“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的“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的存,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B.孟尝君与宾客同甘苦。他晚上待客,因有人挡住了火光,一位宾客认为自己饭菜不如别人,孟尝君将自己饭菜与他的对比,他羞愧自杀。
C.秦昭王善变。他先以孟尝君为相,后又听信他人建议拘囚了田文,想杀了他;先是听信宠姬之言释放了孟尝君,又后悔,派兵追捕田文。
D.从秦国脱困后,孟尝君将擅长狗盗偷取出狐白裘与擅长模仿鸡鸣骗开城门的二人列入宾客名单,宾客们都因为与他二人同列而感到羞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5.针对孟尝君豢养宾客,司马迁和王安石的观点有何异同?简要回答。
2024-01-0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