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5.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以学   少:年少时
B.烟涛微茫难求   信:实在,确实
C.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
D.虎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2.下列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
B.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D.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4.(从文中四句划线句中,任选两句(若四句都选,按前两句),用现代汉语翻译。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2023-11-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文本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何患焉(A)若阙地(B)及泉(C)隧(D)而相见( E)其谁曰(F)不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意思是使得郑庄公的母亲生庄公时受到惊吓,这和“没死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
B.度,指不合礼法制度,这和《孟子·梁惠王上》“度,然后知长短”中的度词义不相同。
C.子姑,此处是代指亲人,即共叔段的行为到了天人共愤的程度,他的亲人都会选择背叛。
D.辛丑,即辛丑日,古人以天干地支法计年、日,天干地支一轮共计六十年,又称一甲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5.请简要分析共叔段失败的原因。
2023-11-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宗召对延和殿。时成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属,《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不相同。
B.“以故教阅废弛”中的“以故”和《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中的“是故”意思相同。
C.“长短句”,文中指词。词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隋,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D.“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中的“绝”和《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有胆有识。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了叛徒和金将,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又筹创飞虎军,威震一方。
B.辛弃疾性格耿介。他直言劝说沦陷区的义军首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延和殿召对中,他没有丝毫逢迎皇帝,言论刚劲正直。
C.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D.辛弃疾文才卓著。与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砍》:他素来擅长写长短句,风格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023-11-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所选A用B皆以功臣C为先D不以私恩E树亲戚F谈者G以此H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籍,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的“狼籍”意思不同。
B.假,即“借”的意思,与《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假”意思相同。
C.临,指执掌,与《过秦论》“临不测之深渊”的“临”意思不同。
D.重,这里是“敬重”的意思,与《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
5.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苏轼少年得志,却一路遭遇坎坷,但苏轼直面挫折,淡然面对。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又该如何做呢?
2023-11-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训,道元,历阳人。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风角【注】。孙晧以为奉禁都尉,使其占侯。晧政严酷,训知其必败而不敢言。时钱唐湖开,或言天下当太平,青盖入洛阳。晧以问训,训曰:“臣止能望气,不能达湖之开塞。”退而告其友曰:“青盖入洛,将有舆榇衔璧之事,非吉祥也。”寻而吴亡。训随例内徙,拜谏义大夫。俄而去职还乡。

及陈敏作乱,遣弟宏为历阳太守,训谓邑人曰:“陈家无王气,不久当灭。”宏闻,将斩之。训乡人秦琚为宏参军,乃说宏曰:“训善风角,可试之。如不中,徐斩未晚也。”乃赦之。时宏攻征东参军衡彦于历阳乃问训曰城中有几千人攻之可拔不训登牛渚山望气,曰:“不过五百人。然不可攻,攻之必败。”宏复大怒曰:“何有五千人攻五百人而有不得理?”命将士攻之,果为彦所败,方信训有道术,乃优遇之。

都水参军淮南周亢尝问训以官位,训曰:“君至卯年当剖符近郡,酉年当有曲盖。”亢曰:“如来言,当相荐拔。”训曰:“性不好官,惟欲得米耳。”后亢果为义兴太守、金紫将军。时刘聪、王弥寇洛阳,历阳太守武瑕问训曰:“国家人事如何?”训曰:“胡贼三逼,国家当败,天子野死。今尚未也。”其后怀愍二帝果有平阳之酷焉。或问其以明年吉凶者,训曰:“扬州刺史当死,武昌大火,上方节将亦当死。”至时,刘陶、周访皆卒,武昌大火,烧数千家。时甘卓为历阳太守,训私谓所亲曰:“甘侯头低而视仰,相法名为眄刀,又目有赤脉,自外而入,不出十年,必以兵死,不领兵则可以免。”卓果为王敦所害。丞相王导多病,每自忧虑,以问训。训曰:“公耳竖垂肩,必寿,亦大贵,子孙当兴于江东。”咸如其言。训年八十余卒。

【注】风角,古代占卜之法,以五音占四方之风而定吉凶。也指角笛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宏攻征东A参军B衡彦于历阳C乃问D训曰E城中有几千人F攻之G可H拔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字,表示谦虚。
B.善,指擅长,与“以咨淑善道”(《出师表》)句中的“善”词义不同。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臣下时,剖分信符,各执其一,后成为分封、授官之称。
D.脱,指如果,与“脱我战时袍”(《木兰诗》)句中的“脱”词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训在孙皓手下为官时,因为孙皓为政严酷,明知其将会亡而不敢明言,私下告诉其朋友,不久,东吴果然亡国。
B.陈镦叛乱的时候,陈训认为陈家没有做王的气象,将要灭亡,陈训差点因此而被杀,同乡秦琚为其说情,才得以免死。
C.武瑕曾拿国家的人事变化来问陈训,陈训预测,国家在外族的入侵下会亡国,且国君也会横死荒野,只不过后来没有发生。
D.当有人问陈训明年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时,陈训能精准地预测到武昌会发生大火灾以及刘陶、周访的死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将士攻之,果为彦所败,方信训有道术,乃优遇之。
(2)训曰:“公耳竖垂肩,必寿,亦大贵,子孙当兴于江东。”咸如其言。
5.陈训擅长风角,他不仅能预测国家人事,还能判断一个人的未来趋势。请列举两件陈训预测个人未来吉凶的事。
2023-11-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国理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解释,武将们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023-11-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齐王行车裂之刑,群臣诤之,弗听。 子高见齐王曰:闻君行车裂之刑,无道之刑也,而君行之,臣窃以为下吏之过也。王曰:寡人尔。 以民多犯法,为法之轻也。子高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 夫人含五常之性,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无过其节,节过则毁于义。 民多犯法,以法之重,无所措手足也。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住,无德则去。欲规霸王之业,与众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 君之下吏不具以闻,徒恐逆主意以为忧,不虑不谏之危亡。 其所矜者小,所丧者大,故曰下吏之过也。 臣观之,又非徒不诤而已也。 心知其事之为不可,将有非议在后,则因曰:‘君忿意实然,我谏诤,必有龙逢、比干之祸。’是为虚自居于忠正之地,而暗推君主,使同于桀、纣也。且夫为人臣见主非而不诤以陷主于危亡罪之大者也。人主疾臣之弼己而恶之,资臣以箕子、比干之忠,惑之大者也。齐王曰:谨闻命。遂除车裂之法焉。

(选自《孔丛子·对魏王》,有删改)

文本二: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 王曰:春子! 春子! 反! 何谏寡人之晚也? 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 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 莫敢谏若,非弗欲也。 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 此得失之本也。

(选自《吕氏春秋·恃君览》,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为人A臣B见主C非而不诤D以陷E主F于危亡G罪之H大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裂,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用五匹马把人分拉撕裂致死。
B.畔,指背叛,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字意义相同。
C.不肖,指不才、不贤,旧时也用于表谦卑的自称,谦称自己没有本事。
D.“箴谏不可不熟”与成语“熟视无睹”中的“熟”字的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认为齐王的大臣之所以不进谏,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不进谏的危害,同时担心会像龙逄、比干一样,有性命之忧。
B.春居用楚国以所谓贤臣数以千计,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劝谏楚王抛弃先王礼乐一事,引导齐宣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C.齐宣王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在听了春居的谏言后,齐宣王赶紧召见掌书官,让掌书官记载自己“好为大室”的过错。
D.文本一中子高见到齐王后先指出行酷刑是臣下的过错,接着肯定了其加重刑罚的想法,充分体现了文本二“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的说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怒哀乐无过其节,节过则毁于义。
(2)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5.子高为什么反对“行车裂之刑”?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穰侯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共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以宪在外,虑其为乱,忍而未发。会宪与邓叠皆还京师,时清河王庆,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将发其谋,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郑众,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 ,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与笃、景、瑰皆就国。帝以太后故 ,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初,河南尹张黼数以正法绳治窦景,及窦氏败,黼上疏曰:“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忠,至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今严成既行,皆言当死,不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见夏阳侯瑰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犯法。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今议者欲为瑰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帝感其言,由是瑰独得全。窦氏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故郡。初,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擅权,甚至篡位。
B.千乘,古代将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C.谒者,官名,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春秋战国时国君的近侍已用此称。
D.印绶,指官员佩戴在衣服外的丝带。汉代官员依品秩的不同,配以不同的印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帝知道郭举等人共同图谋杀害他,但朝廷上下官员没有不依附窦宪的,只有郑众不谄事豪强党羽,于是和帝跟郑众定计诛杀窦宪。
B.窦宪与邓叠回到京城,和帝要采取行动,想找《汉书·外戚传》看看,便让清河王刘庆去寻找,但担心左右人泄密,又让郑众同找。
C.和帝处死郭璜、郭举、邓叠、邓磊之后,将窦宪改封为冠军侯。窦宪与窦笃、窦景各自到达自己封国后,都被迫自杀而亡。
D.窦宪娶妻,李邰无法阻止郡守送礼,便请求郡守让自己前去,一路逗留,未到达时窦宪就被免职回到封国,李邰的举动使汉中郡守躲过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
(2)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2023-09-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