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高赋传

①高赋字正臣,中山人。以父任为右班殿直。复举进士,改奉礼郎。四迁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通判剑、邢、石州、成德军。知衢州,俗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人忿争辄毒之。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

②徙唐州,州田经百年不耕,前守赵尚宽菑垦不遗力,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再满再留,比其去,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玺书褒谕,宣布治状劝天下,两州为生立祠。握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欲于境内开西流河,绕州城而北注三塘泊。赋曰:“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昉执不从,后功竞不成。

③历蔡、潞二州,入同判太常寺,进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尝言:“二府大臣或僦舍委巷,散处京城,公私非便。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居之。”又言:“仁宗朝为兖国公主治第。用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悉如前,其费无艺。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乞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选自《宋史》卷四二六《循吏传》)

[注]①菑:开垦。②建明:对国事有所建议。③僦:租赁。④艺:限度,准则。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俗巫鬼(     )       (2)居之(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州田经百年不耕   (     )
A.空旷       B.荒废       C.长久      D.空闲
(2)若悉如前(     )
A.相当       B.靠近       C.接连       D.模拟
3.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忿争辄毒之   赢而不助五国
B.宣布治状劝天下   其小,劣之
C.榛莽者尚多   根不固求木之长
D.乞禁中建阁   机上之工女
4.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5.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妄有开凿乎?

6.“循吏”是指“尽职尽责”“奉法循理”的官吏,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高赋被列入《宋史·循吏传》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②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英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④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楚王不足事
(2)并天下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A. 追逐       B. 奔走       C. 得意       D. 满足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会韩人郑国来秦(     
A. 间隔       B. 暗中       C. 做间谍       D. 找机会
3.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4.第②段画线句需加三处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5.联系文本,分析第①段的内容对刻画李斯形象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刘珙传

①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1],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2]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

②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③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④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⑤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3]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1]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2]缴:纠缠。[3]缌():古代丧服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存中命乃(        )
(2)从建康(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桧怒,言者逐之(       )
A.暗示     B.讽刺     C.传言     D.像风一样
(2)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        )
A.整治     B.救济     C.消除     D.搬动
(3)首奏夏税钱六十万缗(        )
A.免除     B.明示     C.清洁     D.择取
(4)数镇,民爱之若父母(        )
A.治理     B.靠近     C.遭遇     D.置身
3.对划线句子断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B.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C.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D.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5.结合第①和第②段的内容,简要分析刘珙的人物形象。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称其气平论正,有忧爱之诚心。改知尤溪县。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督府横取秋苗,建昌为米五千斛。鹿卿争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请输之以共命。鹿卿曰:“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卒争以免。岁大饥,人相食。遂出本司积米三千余石减半贾以粜,及减抵当库息,出缗钱万有七千以予贫民,劝居民收字遗孩,日给钱米,所活数百人。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珂罢,以鹿卿兼领太平,仍暂提举茶盐事。弛苛征,蠲米石、芜湖两务芦税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之杰密请移鹿卿浙东提点刑狱,加直秘阁兼提举常平。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碱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三)


【注】①蠲:免除。②芦税:古代对芦田征课的租税。③之杰:别之杰,南宋官员。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如法                       论:判决
B.无租者                       逋:逃避
C.惟学宫                       免:幸免
D.民为守则善矣             计:考虑
2.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邑以大治                       先是周敦颐、程颢与其弟颐皆讲学是邦
B.国计反屈于初                 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
C.建昌为米五千斛             是无挠我者
D.环城屋皆毁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首罢科敛之无名B.鹿卿摭其言行
C.鹿卿抚恤D.以鹿卿兼领太平
4.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
B.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
C.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
D.江东诸郡飞蝗蔽天/入当涂/境鹿卿露香默祷忽飘/风大起蝗/悉度淮
5.甲、乙两文中能直接体现徐鹿卿“气平论正”的是(     
①鹿卿申其教,由是理义之学复明
②民为守计则善矣。守独不为民计乎?
③弛苛征,蠲米石、芜湖两务芦税。
④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
⑤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
⑥行法必自贵近始。
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2022-07-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题目。

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累中进士,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支娅所在横猾,华出使,劾按不挠,州县肃然,为权幸见疾。

安禄山反,玄宗入蜀,百官解窜,华母在邺,欲间行辇母以逃,为盗所得,伪署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华自伤践危乱,不能完节,又不能安亲,欲终养而母亡,遂屏居江南。

上元中,以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召之。华喟然曰:“乌有隳节危亲,欲荷天子宠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晚事浮图法,不甚著书,惟天下士大夫家传、墓版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乃强为应。大历初,卒。

初,华作《舍元殿赋》成,以示萧颖士,颖士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自疑过之。因著《吊古战场文》,极思研搉,已成,污为故书,杂置梵书之庋。它日,与颖士读之,称工,华问:“今谁可及?”颖士曰:“君加精思,便能至矣。”华愕然而服。

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佑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华触祸衔悔,及为元德秀权皋铭、四皓赞,称道深婉,读者怜其志。


【注】①支娅:此处指亲信。②庋:放东西的架子。③为唐代诗人元德秀和唐朝大臣权皋所作墓志铭。④为秦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者所作赞语。

安禄山宠恣,萧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游太室山。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因藏家书于箕、颖间,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贼别校攻南阳,洧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贼方专崤、陕,公何遽轻土地,欲取笑天下乎?”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华自伤危乱             践:经历
B.名随以                    重:重要
C.百官                    解:释放
D.劾不挠                    按:扣留
2.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公何遽土地B.不能
C.又不能D.乌有隳节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盗所得                            故书
B.肉食者儿戏御剧贼            名随
C.华自疑过之                      往观之,不宿
D.强为应                            必待江、淮转饷
4.以下对甲、乙两文的叙述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华隐居山阳后,晚年侍奉佛教,没有怎么著书,只是人们常常带着金银布帛来请求他写家传、碑颂,他勉强答应写作。
B.安史之乱时,李华想要用车载着母亲偷偷逃跑,被叛军抓住,叛军假意让他担任凤阁舍人一职。
C.萧颖士劝节度使源洧坚守城池,是因为叛军正在崤、陕一带苦战,运粮草都要从江、淮转运,道路经由汉水、沔水一带,因此襄阳是天下险要之地,不扼守此地,则大事去矣。
D.萧颖士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献上御敌的计策,郭纳临时改变主意不采用了,萧颖士感慨在位者是以儿戏来御敌。
2022-07-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大西洋

(明)沈德符

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至京,已斑白矣。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失之远矣。


【注释】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后因病卒于北京。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至京             (2)若以为窥伺中华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曾与卜邻
A.选择邻居       B.寻找住所       C.占卜验证       D.询问邻居
(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
A.斥责       B.盘问       C.何人所为       D.呵护何人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4.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称自己来自大西洋?
6.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9-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华东师大版高三第五册宝山区期末测试卷
10-11高一上·上海宝山·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种树郭橐驼传(节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子厚,世称“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而以祸(          )             
(2)飧饔以劳吏者(          )
(3)故且怠(          )            
(4)其事以为官戒(          )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B.故不我若也
C.官理,非吾业也D.忌不自信
2019-12-1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预科班)
10-11高一上·上海宝山·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诸吏。由是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1.解释加点字
①因主家(        )
②而奴杀人(           )
③流血(           )
④宣悉以诸吏(         )
2.解释翻译的句子
①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3.选出“为”字用法不同的句子(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C.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2019-12-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新疆班)
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初谏官(               )
②吾闻谏官为天子(               )
③吾当从汝所(               )
④伺怒(               )
2.下列加点字和“无问远近”中“远近”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桓公犹布衣之士
B.其折廷争
C.之曰“殿上虎
D.责舍长
3.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
A.须明目张胆B.以待饿者而食之C.中有数百D.盖有非常之功
4.下列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以身任责B.主上方以孝治天下C.若以老母辞D.当捐身以报国恩
5.翻译句子。
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2019-12-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11高一上·上海宝山·期末
10 .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初谏官(            )
(2)帝盛怒(          )
2.下列选项与“面折廷争”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曰“殿上虎”
B.倘居其官,须目张胆
C.驼种树
D.日将暮,取儿
3.文中体现刘安世忠诚正直的内容是: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
D.“明目张胆”一词现在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而在文中是指刘安世有胆识、敢作敢为。
2019-12-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上海交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