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晋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仲列传》)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少时常与鲍叔牙(         )       (2)顺其美(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B.轻重,慎权衡
C.管仲因而D.然孔子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分财利多自与。
A.管仲囚焉。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晋,何厌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请用“/”给第④段画线句断句。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5.请把第②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6.第③和④段表现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2020-11-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乃使画工(        )                              (2)案图召(        )
(3)于是上(        )                                 (4)人形好丑不延寿(       )
2.下列句子中,与“籍其家,资皆巨万”中“籍”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霸上。(《鸿门宴》)
B.成述其。(《促织》)
C.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D.无以,则乎?(《齐桓晋文之事》)
3.翻译句子: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
4.本文的情节可概述为:______________,元帝因失去昭君而“穷案其事”,结果“________”。
2020-11-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将孤兵寡       (           )
(2)泽无一语家事       (          )
(3)日,风雨昼晦       (                )
(4)但连呼“过河”者三而       (               )
2.把“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翻译成现代汉语。
3.宗泽为什么会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020-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如果)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它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④人用(因为)是多(称赞)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踵疑门     拄着拐杖B.床褥炉灶     准备
C.籍数而封识之     计算D.众拒门不    同“纳”
2.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得粟以自给B.反赆以货
C.妻卧草中以号D.俾妇邀以归
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4.第①段写李疑“固贫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第②③段用相同手法写了李疑的两件事,这种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020-11-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②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③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④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


[注释]①率:行走。②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③宰:家臣,总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伯夷、叔齐(       )        (2)是吾(       )
(3)使尔多财(       )           (4)楚昭王师迎孔子(       )
2.用“/”给为文中划波浪线断句。
夫 子 之 道 至 大 也 故 天 下 莫 能 容 夫 子 夫 子 盖 少 贬 焉
3.第③段画线句反映了孔子对颜回怎样的心情(     
A.嘲讽B.羡慕C.欣赏D.担忧
4.请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5.为什么孔子从三个人中选择了子贡出使楚国,而不是另外两个人。
2020-10-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节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杀人如不能               道芷阳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前担任车夫的人。
C.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   跽:挺直上身跪着,警备的姿势。
D.而听细说                                      细说:详细的述说。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奈何                  我献之
B.相四十里                         沛公已
C.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厄酒安足辞
D.玉斗一双,欲亚父                    斗卮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根据文意,推断范增断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的依据。
2020-09-0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醨(lí):淡酒。②温蠖(huò):昏聩。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心其能(        )     (2)赵不(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上官大夫见而欲之(     
A.改变   B.强取   C.耽误   D.争先取得
(2)平其功(     
A.征伐   B.败坏   C.除去   D.夸耀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怒疏屈平                            惜其用武不终也
B.留怀王                                 击沛公于坐
C.是见放                                 戒奢
D.而自令                              冀君实或恕也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村中少年好事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6.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记叙其与渔父对话的意图。
2020-08-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2)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 (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3)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

(4)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       (           )     (2)太常张华 (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推功不(        )
A.位处     B.担任     C.储存     D.占有
(2)机其主者(        )
A.记载     B.逮捕     C.总领     D.采纳
3.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
B.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
C.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
D.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5.根据第(2)段内容,“议者”认为陆机和陆云孰优孰劣?为什么?
6.综观全文,分析陆机的死因。
2020-08-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8-9高二下·上海·期末
名校
9 .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日:“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解释加点的字。
(1)可以马上治之乎
(2)使秦已并天下
(3)高帝不
(4)陆贾乃粗述存亡之
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出于崖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3.翻译
(1)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
(2)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
4.根据上下文意,推测一下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可能是(          )。
2020-08-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8高二下·上海·期末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

1.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管仲囚焉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子孙世禄于齐D.吾幽囚受辱
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管仲事公子纠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4.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0-08-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大附中2007-200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