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刘虞,字伯安。虞初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

②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皆叛还本国。前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③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注] ①牢禀逋悬:军粮拖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虞初孝廉____________       (2)公事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今乌椎既_______
A.疆界、边界       B.背叛       C.混乱的样子       D.逸乐
(2)督农植_______
A.勉励、奖励       B.劝说、劝导       C.坚决有力       D.受到鼓助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自鲜卑、乌桓、夫余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
D.民夷感德化                         皆出于此乎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
5.用“/”给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朝 廷 拜 虞 甘 陵 相 绥 抚 荒 余 以 疏 俭 率 下
6.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
2020-08-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②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

③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有司仕鲁_______
(2)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________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数建法会于蒋山
B.及言不见用
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促织》)
D.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3.第②段画线句有三处停顿,请用“/”为其断句。
皆拔握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4.第③段表现了李仕鲁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20-08-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①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蚤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愍孙饥寒不足。母琅邪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愍孙少好学,有清才,蚤以操立志行见知。初为扬州从事,及世祖即位,除侍中。孝建七年,皇太子冠,上临,宴东宫,愍孙劝颜师伯酒;师伯不饮,愍孙因相裁辱。师伯见宠于上,上怒,出为海陵太守。

②愍孙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自况,曰:“有妙德先生,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有舜之遗风。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

③元徽元年,丁母忧,葬竟,摄令亲职,加卫将军,不受。敦逼备至,中使相望,粲终不受。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史。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尔曹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

④三年,徙尚书令,进爵为侯,又不受。粲闲默寡言,不肯当事,主书每往谘决或高咏对之时立一意则众莫能改。宅宇平素,器物取给。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居负南郭,时杖策独游,素寡往来,门无杂客。及受遗当权,四方辐凑,闲居高卧,一无所接,谈客文士,所见不过一两人。

(选自《宋史·传·卷八十九》,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皇太子          
(2)其心用(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咸莫能        
A出力       B.举起       C.振作       D.抵抗
(2)居南郭(        
A担负       B.倚靠       C.享有       D.背负
3.用“/”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
主书每往谘决或高咏对之时立一意则众莫能改
4.将第③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尔曹同死社稷!
5.分析第②段写袁粲“著《妙德先生传》以自况”的作用。
6.文中③④段多次写袁粲拜官而“不受”,请结合文本,辨析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2020-06-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②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③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加户部尚书。帝不,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④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⑤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注释:①储:指皇储,继承皇位的人。②雄州:北宋时期宋与契丹边境接壤的边关重镇。③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朝廷台阁典宪(           )                      (2)加户部尚书(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劫禁物法(       )
A.并列          B.接近          C.比照          D.等同
(2)帝不(       )
A.快乐          B.安适          C.预先          D.同“与”,参与
3.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5.分析第③段画线部分描述“吏”的作用。
6.联系全文,分析结尾第⑤段的写作意图。
2020-06-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臣传

①张臣,号东山,故榆林健儿。矫捷精悍,常陷坚。擢为队率,同千夫长刘朋守黄甫川。朋遇虏丧马被围,单骑驰救,射虏,中其魁,夺虏马,载朋归。已,代朋为长。有卒张英被虏,从虏犯韩家山。臣率众御虏,虏败,获英。英泣而呼:“故汉人,为虏胁至此。”竟免之。归台司喜曰人以首虏功多邀赏若不妄杀异日当为大将。

②嗣后,数遏虏,功居最,迁宣府膳房堡守备。虏大众入,我兵寡,环攻台上,相支以日,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饮而歌呼,虏莫测所为,不敢登台。夜分决道出,从境外取捷迳归。当事者奇其胆略,迁延绥入卫游击,防古北口。

③土蛮拥众十万寇永平、滦州,部兵千人往援。诸将就善水草顿舍自保,臣独请战。辽帅王志道曰:“虏众我寡,战不利,一败涂地,奈何?”臣曰:“虏虽众,抄虏骈衍佖路,以我易与,击其惰归,时不可失。国家养士谓何?无一矢相加遗,窃耻之,愿为诸君刷耻。”帅疾声揖之:“君志大,言大,何藉吾等!”臣忿,与其部呼天为誓,不与贼俱生。擐甲而驰,曰:“惟余马首是瞻!”众从之,无不一当百,欢声震天。虏以数骑尝我,臣手刃之。虏骇,折北不收。追至棒槌崖,斩首百有奇,尽还所略。诸将尾进斥闉要遮,虏眯乱堕崖死,溪谷几平。自是五十年,虏不敢大寇蓟门。

(节选自《明史钞略》,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常(          )
⑵何吾等(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兵千人往援(       
A. 安排          B. 率领          C. 部队          D. 训练
⑵以我易        
A. 给予          B. 对付          C. 帮助          D. 亲附
3.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
归台司喜曰人以首虏功多邀赏若不妄杀异日当为大将
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虏以数骑尝我,臣手刃之。虏骇,折北不收。追至棒槌崖,斩首百有奇,尽还所略。
5.第③段中张臣反驳王志道的话可谓针锋相对,请对此加以分析。
6.张臣三次面对以寡敌众的情形,总能出奇制胜或化险为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张臣用了哪些策略。
2020-05-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仁肇,建阳人,事闽为裨将沉毅果敢文身为虎军中谓之林虎子

闽亡,久不见用。会周侵淮南,元宗拔为将。仁肇率偏师援寿州。时周人正阳浮桥初城,扼援师道路,仁肇率敢死士千人,以舟薪刍,乘风举火焚桥,周将张永德来争,会风回,火不得施,我兵少却,永德鼓噪乘之,遂败,仁肇独骑一马为殿,永德引弓射之,屡将中,仁肇辄格去,永德惊曰:“此壮士,不可逼也。”遂舍之而还。

开宝中,密言于后主曰:“宋淮南诸州,戍守单弱,而连年出兵,灭蜀,平荆湖,今又取岭表,往返数千里,师旅弊,此在兵家,为有可乘之势。请假臣兵数万,出寿春,渡淮,据正阳,因思旧之民以复故境,彼纵来援,吾形势已固,必不得志,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事成,国家衅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预谋。”后主惧不敢从。

时皇甫继勋朱全赟掌兵柄,忌仁肇雄略,谋有以之,会朝贡使自京师回,使使言仁肇密通中朝,见其画像于禁中,且已为筑大第,以待其至。后主方任继勋等,其言,使人持鸩往毒之,俄卒。

初,仁肇尤味陈乔所知,至时,乔叹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也,然不能白其诬,仁肇卒,逾年,后主遂见讨,又逾年,国为墟矣。

(选自陆游《南唐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税驾:归宿。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舟薪刍(     )
(2)师旅(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谋有以
A.符合   B.恰好   C.贿赂   D.伤害
(2)其言
A.糊涂   B.迷惑   C.疑惑   D.迷恋
3.用“/”为第1段画线部分断句。
事闽为裨将沉毅果敢文身为虎军中惟之林虎子
4.把第4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朝贡使自京师回,使使言仁肇密通中朝,见其画像于禁中,且已为筑大第,以待其至。
5.第3段林仁肇劝后主夺回淮南诸州的话很有说服力,请分析其原因。
6.分析第5段的作用。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耶律大石传

(元)脱脱

①耶律大石者,世号为西辽。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通辽、汉字,善骑射,登天庆五年进士第,擢翰林应奉,寻升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燕。及金兵至,萧德妃归天祚。天祚怒诛德妃而责大石曰:“我在,汝何敢立淳?”对曰:“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一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 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于他人耶?”上无以答,赐酒食,赦其罪。

②大石不自安,遂杀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宵遁。北行三日,过黑水,见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驼二十,羊若干。西至可敦城,驻北庭都护府,会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刺、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王众,曰:“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遂得精兵万余,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

③延庆三年,班师东归,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三月,率七万骑东征。以青牛白马祭天,树旗以誓于众曰:“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朕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朕与尔世居之地。”行万余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兵而还。

(节选自《辽史·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有删节)


注:①林牙,辽时官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       (2)其后嗣君乐无厌(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惟尔众亦有我国家(       
A. 怀念     B.痛惜       C.顾念        D.痛苦
(2)兵而还(       
A.约束     B.强制       C.收住缰绳       D.率领
3.请用“/”画出下列句子中三处需要停顿的地方。
保大二年金兵日逼天祚播越与诸大臣立秦晋王淳为帝。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
5.第②段耶律大石能得到精兵万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6.耶律大石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2020-05-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传

①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善骑射。天宝末,从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安禄山,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食尽且降。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岑听之。昌乃被铠登城,以忠义谕贼,贼畏不敢攻。俄而光弼援兵至,贼夜溃。

②刘玄佐领宣武节度使,擢昌左厢兵马使。李希烈取汴,玄佐别将高翼提精卒守襄邑,城陷,翼赴水死,江淮大震。昌以兵三千守宁陵,希烈众五万攻之,昌掘堑以遏地道,相拒凡四十余日,贼数败,乃解围去。更攻陈州,昌从玄佐以浙西兵三万救之。西去陈五十里,昌薄其军,大战破之,禽贼将翟曜,希烈奔还蔡州。

③贞元三年入朝,诏以宣武兵八千北出五原。士卒有逗留沮事者,斩三百人乃行,举军慑伏。岁余,改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七年,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扼弹筝峡。又西筑保定,捍青石岭,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城平凉,当劫盟后,将士骸骨不藏,昌始命瘗之。夕梦若诣昌厚谢者,昌具以闻。德宗下诏哀痛,出衣数百称,官为赛具,敛以棺槥,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士曰怀忠冢,葬浅水原,诏翰林学士为铭识其所。昌盛陈兵卫具牢醴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昌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锐新,边障妥宁。及感疾,诏赴京师。未行,卒,年六十五,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赛具:祭祀用的酒肴与食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西去陈五十里,昌其军
(2)凡七城二堡,旬日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忠义
A.阐明B.知道C.教导D.了解
3.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士卒有逗留事者
A.阻止B.败坏C.颓丧D.诋毁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城中食尽                 为之奈何(《鸿门宴》)
B.昌掘堑遏地道             作《师说》贻之(《师说》)
C.斩三百人                 奋臂以指拨眦(《左忠毅公逸事》)
D.出衣数百称,官赛具     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5.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城平凉,当劫盟后,将士骸骨不藏,昌始命瘗之。夕梦若诣昌厚谢者,昌具以闻。
6.第③段画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昌盛陈兵卫具牢醴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
7.第①段“登城谕贼”和第③段“在边十五年”分别塑造了刘昌________的形象。(要求用四字短语)
2020-05-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述传

①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纯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寻求之。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述号泣答曰:“若安全至岸,当须营理。如其已致意外,述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舫几没,述号叫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也。高祖闻而之,及临豫州,中正以述为主簿,甚被知器。

②元嘉二年,征拜中书侍郎。明年,出为武陵太守,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领南郡太守。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太祖与义康书曰:“今以谢述代曜。其才应详练,著于历职,故以佐汝。”莅官清约,私无宅舍。义康遇之甚厚。

③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述语子综曰:“主上邵夙诚,将加曲恕,吾所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若此疏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

④述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怀。十二年,卒,时年四十六。十七年,刘湛诛,义康外镇,将行,叹曰:“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吾进,今述亡而湛存,吾所以得罪也。”太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


[注]①纯妻庾:谢纯的妻子庾氏。②高祖:刘裕的庙号。下文“太祖”是刘裕儿子刘义隆的庙号。③中正:指甄别人才的官员。④先朝旧勋:刘裕朝开国功臣。⑤刘湛:彭城长史,他与谢述都是刘义康的佐臣。⑥外镇:被贬镇抚地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高祖闻而(              )                 (2)主上邵夙诚(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中正以述为主簿(          )
A.讽刺                 B.批评                 C.委婉规劝                 D.婉言暗示
(2)若此疏迹宣布(          )
A.公告                 B.传布                 C.发表                       D.宣传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怀。
4.用“/”为第②画线部分断句。
先 是 述 从 兄 曜 为 义 康 长 史 丧 官 述 代 之。
5.第③段中谢述上表太祖,为何后来又让儿子谢综烧掉奏章?
6.第③④段都有太祖称赞谢述的文字,分析其作用。
2020-05-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吏部左侍郎杨公传

王先谦

①杨公讳永斌,字寿廷。康熙三十八年举人。援例发广西,补临桂知县,以廉能爱民称。遭丧去职,百姓送者号泣塞路。服阕,补直隶阜平,署平山,改大城。用捕内监事落职。民泣吁巡抚保留。疏上,诏复官。先是,上顾内侍籍大城者问曰:“杨某居官善否?”对曰:“不善其为政严有犯必惩人皆自危。”上于是知公果贤,遂有是命。居二年,上问公于总督李维钧,维钧以迂执对。上问故,对曰:“盐典商规不受,毙盗不以闻。”上曰:“信如是,良吏也。”数日,擢威宁知府。召见,温语嘉奖。

②威宁与乌蒙、镇雄邻,二府夷人不靖。公至,单骑入乌蒙夷巢抚慰之。而密遣人伪市贾,分道图其地形。归,公进谒云贵总督鄂尔秦公,鄂公曰:“上任君威宁,责望重,君知之乎?”公因言二土酋不惩,终为边患,出怀中图进。鄂公喜,问计。公曰:“乌蒙禄万钟年幼,诸土司未附。图之,今其时矣。请毋旷日劳师,但发成宁、毕节兵压境,驰书谕以川督劾万钟不职,奉命质审。万钟出,它不问,否则,兵疾临之。乌蒙平,镇雄势孤,必乞降。不一月,二府定矣。”鄂公从之。召万钟,不至。令公进讨,万钟遁,乌蒙遂降,镇雄陇庆侯亦请纳土。凡三十三日而兵罢。

③公受知两朝,宠赉不可胜纪。入觐召对,赐坐及茶宴、御书、御马、鞍辔各一,乘自午门出,时人荣之。孙杨漌,官浙江按察使。后裔以文学科第世其家勿绝。其六世侄孙基善,以祖徙湖南为黔阳拔贡,驾行博学,与余友善,乞为其家传。

(选自《虚受堂文集》,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捕内监事落职(           )
(2)二府夷人不(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君威宁(    )
A.到任、赴任B.前一任官吏C.皇帝任命D.好的任务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凡三十三日而兵(    )
A.通“疲”B.停止C.废除D.免去
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曰:“信如是,良吏也。”数日,擢威宁知府。召见,温语嘉奖。
5.用“/”为第①段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 善 其 为 政 严 有 犯 必 惩 人 皆 自 危。
6.阅读第②段,分析“鄂公从之”的原因。
7.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020-05-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