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8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自雠校至结绶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为魏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微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子孙典贴,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皆人之难言者。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等寺,如佛书杂传例,流行之。遗命葬于香山如满师塔之侧。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B.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C.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D.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绢是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常与“帛”连用,来代称丝织物。
B.畿指国都附近的地方,甸指郊外的地方,“畿甸”泛指京城一带,文中指唐朝国都长安地区。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在陛下戒备,陛下是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圣上等。
D.宰相是对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尚书仆射、同平章事等都曾是唐代宰相的具体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富有才华,精于诗文。他在少年时就凭借文章受到顾况称赞后来创作了许多含有讽喻之意、针砭时弊的诗歌,也流传到了宫中。
B.白居易正直敢言,极力奏谏。他曾劝阻皇上任命吐突承璀为招讨使,又在其他大臣不敢上书时奏请停止对河北用兵,因言辞太过尖锐被皇帝面斥。
C.白居易事亲孝顺,不慕官职。改授官职时,皇上让他自己挑选,他仿效姜公辅,为了奉养母亲做了京兆府户曹参军,母亲去世后,退职居住在下邦。
D.白居易遭人诽谤,贬谪江州。他上书为宰相武元衡申冤,受人指摘,又因当权者憎恨他上书言事,被贬为江表刺史,还未上任,又改授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②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子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子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楚昭王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注】。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伐楚,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文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B.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C.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D.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者,有太傅、少傅之分。文中“太傅”“少傅”都是指辅佐太子建的人。
B.公子,先秦诸侯之子,身份尊贵,如魏公子信陵君。后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C.己卯,古时以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文中是指己卯这一年,使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纪年。
D.舍人是贵族身边的亲信或门客等寄食之人的通称,如蔺相如就是赵宦者令缪贤的舍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篡位自立,就把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剌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即位为吴王阖庐。
B.伍子胥性情隐忍刚戾,为父兄鞭尸雪恨。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后来辅助吴王打败楚国,把楚平王的尸首掘出,鞭尸三百,为父兄报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富有远见。伍子胥劝谏吴王诛灭越王,否则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他死前预言吴国必将为越国所灭。九年后勾践灭吴,验证了他的说法。
D.伍子胥居功至伟,却不得善终。伍子胥辅助吴国两代君王成就大业,却被吴王赐死,他满怀忧愤,留下遗言,把头颅挂在城门之上,以亲跟看吴国的灭亡。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2)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5.伍子胥最终被迫自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2023-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淮阴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辱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辱食:早晨未起身,在寝席上进食。②漂:在水中冲洗衣物。③蒲伏:同“匍匐”,伏地而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浦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之一,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B.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简朴,后借指平民。
C.国,国家,也指战国时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亦指国都。
D.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武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他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韩信恩怨分明。他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衣物的大娘,赏赐千金;而只赏了南昌亭长百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5.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2023-01-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将军公孙贺,义渠人,其先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为巫蛊,族灭,无后。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一》)

材料二: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
B.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
C.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
D.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跟“蛮夷戎狄”一样,都是古代中原华夏族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在西汉时期,“胡”主要是指匈奴人。
B.平曲侯,是古代君主封赐给有功之臣或皇亲国戚的一种爵位。各朝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一般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印绶是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一般,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
D.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贺深为君主宠信,虽屡次出兵都是无功而返,还曾因犯法失侯,但后来仍能高居相位。
B.公孙贺谨小慎微,诏命丞相之职不受,担心自己无法担任重职,从此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C.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骄奢枉法,最终因擅用军中钱饷而身陷囹圄。
D.公孙贺爱子心切,想通过追捕朱安世来将功赎罪,不料弄巧成拙,反被朱安世从狱中告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
(2)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5.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池,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盛度荐于朝,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安丰酒税,徙知小溪县。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复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岐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俾为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尝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后平果败。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徒同州,又徙杭州。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剸剧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光自有传。

(节选自《宋史·司马池传》)


【注】①厨传:供应食宿、车马的驿站。②剸剧:统领裁处繁剧的事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B.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C.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D.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的称谓。女子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是没有字的。
B.禁中,也作禁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C.门下,三省之一,负责对中书省制定的政令进行审核,后交于尚书省执行。
D.姻,即姻亲,古时是指因婚姻关系而结成的儿女亲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池事母至孝。在其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母亲病亡,司马池心有感应,夜不能寐;后在宫城门口徘徊好久不能进城。
B.司马池有先见之明。在尚书兵部员外郎任上,曾断言陕西用兵没有老将,主将刘平刚愎自用缺少智谋,一定会误大事;后刘平果然失败。
C.司马池刚正不阿。内侍皇甫继明在章献太后处担任给事时,自表功劳想要升官,自制置使以下的官员都附会太后奏请,唯独司马池认为不可。
D.司马池性情质朴平和。不装修驿站,不擅长处理繁剧的事务,加之又不太了解杭州一带风土民情,因此对他的谤讥之言传到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
(2)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
2022-12-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米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后除河间郡丞,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诏曰:“敬纳谠言,促遣民作。”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明帝临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时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凡临七郡五州,皆有威信。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B.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C.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D.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时州兵休使/在者无几/礼躬勒卫兵御之/战于芍陂/自旦及暮/将士死伤过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专指提升调用,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超迁是“破格提拔”。
B.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后泛指皇帝所用的器物,也泛指车马、战车。
C.崩,古代帝王的死称“崩”;文末处“薨”是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之死。
D.持节,指古代的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持节的使臣、代表皇帝亲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礼重情重义。马台帮他找到战乱中走失的母亲,他拿出全部家产赠予马台,马台被判死刑时,孙礼为他出谋划策。
B.孙礼明辨形势。鲁地贼寇横行,孙礼通过悬赏招降等谋略,恢复太平;后又审时度势,劝曹休不要深入东吴作战。
C.孙礼体恤百姓。明帝修宫室遇节气失调粮食歉收,他未及上奏,直接免去百姓修筑宫室的劳役,让他们回家务农。
D.孙礼勇敢忠贞。在与东吴作战时,他冲锋陷阵,战马被多次刺伤后,他仍手执战鼓,奋不顾身,直至敌人退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径诣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2)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

……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B.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C.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D.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甲午,干支之一。“天干地支纪年法”,又简称“干支纪年法”,由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计时序号,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甲午”在此文是干支纪月法。
C.阳,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如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文中“氾水之阳”指“氾水北面”。
D.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由此可见司马迁对项羽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中“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而垓下一战,刘邦转弱为强,淮阴侯将三十万,项羽的军队只有十万。刘邦各路队伍有序配合,韩信三十万军队实力强大,“四面楚歌”谋略的有效实施,使得一味勇猛而缺谋略的项羽最后只能兵败而逃。
B.淮阴侯乘势进攻,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楚军全部崩溃,项羽最后战败弃军逃走。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成,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
C.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刘邦为皇帝,刘邦自谦推让,他认为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皇帝的尊号,自己没有真实才能而只有虚而不实的名号,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刘邦辞让再三,群臣以死请愿,他实在推辞不过,以“为了国家的便利”为由登上皇帝之位。
D.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召集群臣探讨兴衰成败之由,高起、王陵直言不讳,当面指陈刘邦的短处,言其待人轻侮傲慢且好侮辱别人,也从臣子角度谈其胜于项羽之处:能与天下同利,充分发挥手下将领的作用。
4.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5.关于刘邦得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所强调的内容与刘邦自身强调的内容有何差异?
2022-12-2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崩,指帝王的离世。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
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5.请结合选文分析,周公是如何辅佐年幼的成王守住天下的?
2022-12-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双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弈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吠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幸其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链接)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遗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B.汉中之言,无一     酬:报答
C.虽弄翰戏语     弄翰:执笔写作
D.皆画像立生祠     事:祭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平生之恨                                           以为金人十二
B.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                  南取百越
C.公以识韩、富                                          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遂与其季德孺同僚                              大破楚师丹、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B.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C.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4.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范仲淹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③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④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⑤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⑥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小时候从《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范仲淹等十一个人,乡先生评价韩、范、富、欧阳四公为人杰,苏轼当时虽然未能全部明了,但是已经在心中记住了他们。
B.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君主致天下太平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C.范仲淹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范仲淹虽然后来做了官,但依然保持节俭,除非宾客来访,否则不吃肉。
D.所选两段材料,传文通过叙述介绍范仲淹其人其事,序文通过抒情议论表达苏轼对范仲淹的仰慕。
2022-1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十二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奔,谓郢曰:“我将立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之。”夏,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曰:“此灵公命也。”郢曰:“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卫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六月乙酉,赵简子欲入蒯聩,乃令阳虎诈命卫十馀人衰绖①归,简子送蒯聩。卫人闻之,发兵击蒯聩。蒯聩不得入,入宿而保,卫人亦罢兵。出公辄十二年,初,孔圉文子取太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美好,孔文子卒,良夫通于悝母。太子在宿,悝母使良夫于太子。太子与良夫言曰:“苟能入我国,报子以乘轩②,免子三死。”与之盟,许以悝母为妻。闰月,良夫与太子入,舍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宦者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悝母杖戈而先,太子与五人介③,舆猥④从之。伯姬劫悝于侧,强盟之,遂胁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仲由。召护驾乘车,行爵⑤食炙,奉出公辄奔鲁。

仲由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子路曰:“吾姑至矣。”子羔曰:“不及,莫践其难。”子路曰:“食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阖门,曰:“毋入为也!”子路曰:“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子路得入。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继之。”且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必舍孔叔。”太子闻之,惧,下石乞、盂廪敌子路,以戈击之,割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死矣。”孔悝立太子蒯聩,是为庄公。


[注]1①衰绖:指丧服。②乘轩:乘坐大夫的车子,后用以指做官。③介:铠甲。④猴,古代祭祀用的牡豕。⑤行爵:即行觞,饮酒。[注]2孔圉: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灵公时名臣。卒后谥号“文”,后人尊称他为孔文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   考虑
B.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   死亡
C.虽杀之,必继之   或许
D.孔悝立太子蒯聩   竟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子路得入          尔其无忘父之志
B.由也死矣          无忘乃父之志
C.我将立为后          知我不降明
D.食不辟其难          盘盘焉,囷囷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B.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C.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D.是公孙也求/利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4.本文节选自《史记·卫康叔     》,该篇记述了周代的诸侯国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卫氏,始于卫康叔,秦始皇灭六国后,卫国因为弱小而得以保存,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世系彻底断绝。按照《史记》的体例,在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本纪B.世家C.列传D.表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公蒯聩、出公辄本是父子,竟发生君位的争夺,一个出国,一个入国。《论语》中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生在卫庄公和卫出公身上的事是“父不父,子不子”的典型体现。
B.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文”是他谥号。孔文子死后,孔悝的母亲和孔氏的童仆浑良夫、家臣栾宁帮助蒯聩挟持其子孔悝,浑良夫帮助蒯聩挟持孔悝结盟,栾宁则挟持了出公。
C.仲由,字子路;高柴,字子羔。在卫国政变时,二人都在卫国为官,但二人对待孔悝被挟持事件的态度不同。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对二人在政变后的结果做出了正确的预测。
D.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选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时期的这一特点。
2022-12-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