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说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选自《吕氏春秋·论人》,有删改)

材料二:

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名生矣。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何谓观其所短,以知其长?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和者不懦,无以保其和,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

(选自《人物志·八观》,有删改)

【注】①通:显达,处境顺利。②进:举荐。③人:通“仁”。④门郭:这里指左右亲近的人。⑤至质:志质,素质及外在表现。⑥二至:本质和气质。⑦悫:真诚,诚实。⑧介:独特的节操或行为。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八观A六验B此贤主C之所以D论人也E论人者F又必G以H六戚四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处境困窘,与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词义相同。
B.特,杰出的,卓异的,与“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中的“特”词义不同。
C.“而令名生矣”与“王使屈平为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令”词义不同。
D.“介之失也,拘”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察人在显达时礼遇什么人和在尊贵时举荐什么人,看人在学习时说的是什么,看人在贫贱时不做什么,这些可以助力识别人。
B.人在高兴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节操;人在发怒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气度;人在悲哀的时候,能检验别人的仁爱之心。
C.偏才如果气质清正而能力强劲、智力强劲而精通事理、才智美而真诚,就会分别产生功业、贤能和承担责任的名声。
D.偏才有长处,必定有短处,比如温和的人一定会软弱,温和而不软弱,就不能保持温和。喜欢其温和,就不能否定其软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知人”,其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

(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材料二:

五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

(节选自清华简《系年》)

材料三:

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节选自《史通·疑古》)

[注]①五鸡:伍员之弟。②清华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五鸡将A吴人以围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之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
B.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
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相同。
D.凭,指凭据,与《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中的“凭”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君臣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
B.吴国公子光认为,诸侯国小力微,甘心追随楚国,但联盟内部有矛盾,楚国朝堂权力分散,政令紊乱,两国交战,吴国有胜算。
C.在鸡父大战中,吴国军队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
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要文笔隐晦,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的含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
(2)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
5.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注】;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诫也!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节选自龚自珍《明良论》)


【注】媮:通“偷”,苟且。

材料二: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注】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节选自顾炎武《廉耻》)


【注】《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材料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节选自《论语·为政》)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朝廷A有B教化C则士人D有廉耻E士人F有廉耻G则天下H有风俗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
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
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
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
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无意于仕途的做法。
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5.简要概括三则材料让世人知耻明耻的方法。
2024-03-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勤勉)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语气助词,表肯定)
C.君子(知晓,明白)于义D.见贤思齐(句末语气词)
2.下列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B.一日克己复礼
C.小子何莫学夫《诗》D.君子喻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论语》十二章采用简洁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过对比来进行说理,使读者印象鲜明而深刻。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运用对比说理,形象生动地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
D.本文中的许多名句都富有哲理,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语句内涵深刻,充满智慧,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4.翻译句子。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你是怎么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含义的呢?
2023-11-0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注]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墨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治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生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可以雪耻哉?

(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注]踊:假足。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缓刑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景公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耻,指以这件事为耻,与《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法相同。
C.“发仓”的“发”指打开,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
D.“安可以雪耻哉”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安”字意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去探望晏子,让晏子把家搬迁到豫章的园林中去,晏子以家里贫穷,靠近集市方便购买食物过日子为由婉言谢绝了齐景公。
B.晏子借齐景公询问什么东西昂贵、什么东西便宜的时机,让齐景公明白了自己刑罚用得太多,于是齐景公减去了五种刑罚。
C.齐桓公为自己喝酒喝醉了丢失了帽子而感到耻辱,管仲建议他用“发仓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来洗刷耻辱。
D.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如果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有侥幸心理;不惩处有罪过的人,就没有人会吸取教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2)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5.请简要概括韩非子对晏子“贵踊”一事的看法。
2023-11-04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