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久而无成。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问于孙林甫,孙林甫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问于张老,张老曰:老也以军事承子,非戎,则非吾所知也。问于祁奚,祁奚曰: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内事之邪,大夫之贪,是吾罪也。若以君官从子之私,惧子之应且憎也。问于籍偃,籍偃曰:偃也以斧钺从于张孟,日听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释夫子而举,是反吾子也。问于叔鱼,叔鱼曰:待吾为子杀之。

叔向闻之,见宣子曰:闻子与和未宁,遍问于大夫,又无决,盍访之訾祏?訾祏实直而博,直能端辨之,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吾闻国家有大事,必顺于典刑,而访谘于耈老,而后行之。司马侯见,曰:吾闻子有和之怒,吾以为不信。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忧,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

宣子问于訾祏,訾祏对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世及武子,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及为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及为成师,居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后之人可,是以受随、范。及文子成晋、荆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间隙,是以受郇、栎。今吾子嗣位,于朝无奸行,于国无邪民,于是无四方之患,而无外内之忧,赖三子之功而飨其禄位。今既无事矣,而非和,于是加宠,将何治为?宣子说,乃益和田而与之和。

(节选自《国语·晋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
B.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
C.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
D.宣子欲攻之/问于伯华/伯华曰/外有/军内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征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斧钺,斧和钺,古代两种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这里指执掌刑法的职位。
B.吾子,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一般用于男子之间;其中“子”是对人的尊称。
C.典刑,文中指接受死刑,与《窦娥冤》中“今日赴法场典刑”的“典刑”相同。
D.则,榜样,如“以身作则”,文中是动词,指将某人视为榜样,即遵从、效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久未解决,宣子先后问计于伯华、孙林甫、祁奚、籍偃、叔鱼,又得叔向、司马侯进谏,最终经訾祏劝谏与和大夫和好。
B.孙林甫说他客居晋国,就是来事奉宣子的,只等待着为宣子做事;张老说他是从军事上辅佐宣子的,如果不是军事上的问题,自己就不知道了。
C.祁奚对宣子说自己是宣子的下属,如果给宣子办私事,那么恐怕宣子表面上应承,内心却要憎恨他;籍偃说听命于张孟,不能越过张孟擅自行动。
D.叔鱼说原意替宣子杀和大夫;叔向对宣子推荐了訾祏;司马侯认为宣子不应该对和大夫恼怒,而更应该忧虑诸侯对晋国有二心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内事之邪,大夫之贪,是吾罪也。
(2)闻子与和未宁,遍问于大夫,又无决,盍访之訾祏?
5.訾祏劝谏范宣子不能与和大夫争田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8-2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场中外记者会上有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人生的深切感悟:让自己的生命顺随自然之道,以此为乐还有什么疑虑呢!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抓住要害,说“__________________”,不算是拒绝进谏。
(3)在古代诗歌中,“鸿雁”一般喻指传递书信的使者,唐代很多诗人也以此表达缱绻的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发生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除旧布新的改良运动。其中,人才的选拔、培养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对于传统中国来说,通经博学之士就是治理天下的人才,它所要达至的社会就是讲信修睦的大同世界。当历史的车轮走进道光二十年,当英人的炮火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以德服人”“化成天下”的思想便成为阿Q式的滑稽,儒学已无法对抗洋枪洋炮,以儒学为核心的人才观已不能适应近代西方科技文明。

时代亟需形成新的人才观,培养出迥异于传统的近代人才,从而创建近代中国科技文明。而在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方面,八股文也就迎来了它的末日,它已被了。康有为、梁启超以摧枯拉朽之势炮轰八股取士之弊,拉开了告别旧制的序幕。他们面对其当下的科举制度,面对已经走入绝境的八股文,发出了的声讨。当他们把士子不读秦汉以后之书归罪于八股文试士形式的时候,八股文便成为愚民的,当然是非废不可了。

近代中国的“废八股”之历史的必然性,与其说是在于八股文体汩没性灵,更是儒学及其人才观已不能适应近代西方科技文明的问难。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徐义父入京

杨载

幽燕向日边,裘马去翩翩。

迥沙如雪,河穷浪入天。

上书双阙下,待诏五门前。

壮节多奇遇,无烦愧往贤。

【注】①碛:浅水中的沙石,引申为沙漠。②双阙:古代官取、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借指宫门或京都。③五门:传说古代天子所居有五道门,自内而外,为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边”写徐义父在日落时出发入京,“翩翩”写出了徐义父离去时的轻快的样子。
B.诗人想象徐义父入京上书皇上,将得到朝廷的重用,满怀真诚的期许。
C.尾联用“壮节”、不愧“往贤”对徐义父进行评价,褒扬夸赞之情溢于言表。
D.本诗没有落人通常流露不舍之情的送别诗的窠臼,给人以健拔向上的感受。
2.颔联“碛迥沙如雪,河穷浪入天”具有唐代边塞诗的雄阔气象,请简要赏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阶段,能够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功夫。

要清晰地说明事理,         ①          。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         ②          ,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

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述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_上说明其中的道理,         ③          。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

1.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点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
B.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有数就是了。
C.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出。
D.我们应学会分析意象背后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诗歌主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如今,新的观测分析手段,给古生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化石中挖掘出的大量前所未知的全新信息,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

传统上,古生物学家通过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生物化石外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但是,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量包含在其内部,需要古生物学家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揭示。

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古生物学家尝试用X光透视化石,但简单地使用X光照射,只能取得照射方向上的一点模糊的内部结构信息,要重建各个方向上的全部三维结构信息,就必须使用断层扫描技术,这有点像无损的磨片或切片。断层扫描(CT)最初在医学和制造业中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古生物学家尝试将此技术应用到化石研究中。由于化石比生物体致密得多,且不同化石的物质成分千差万别,直接套用医用CT机器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研发古生物研究专用CT就成为迫切需求。在这方面,我国走在了国际前列——2008年,古脊椎所与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自动化所合作研制了全球首套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包括225kV显微工业CT和450kV通用型工业CT,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这使得古生物学家能够方便、快速、高质量地对不同大小的脊椎动物(含人类)化石及现生生物的内部精细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和重建。应用这套设备,古生物学家迅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如古脊椎所朱敏团队对早期有领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补充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关键环节;刘武团队对中国重要人类化石基于CT的研究,定量重建了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

古代生物死亡后,不同的有机物组分保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提供的生物的信息不同,而承载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成为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的重要工具。这一研究方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期,受益于人类全基因组的发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古DNA领域开始蓬勃发展。斯万特中博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人,着手解决DNA污染问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他带领团队重构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发现了丹尼索瓦人——首个仅通过古分子证据而确认的已灭绝古人类。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此颁给了帕博。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的信息,真正有用的常常不到测序数据的1%。对此,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和迈耶研发应用了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像钓鱼一样把目标古DNA从海量的污染DNA中钓取出来。

自2010年起,古脊椎所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以古DNA技术为核心,在主攻古人群基因组研究的同时,并行开展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研究等衍生7研究方向。2016年首次翔实地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2017年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实现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老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2018年从来次冰期前后迄今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成功提取到完整线粒体,揭示大熊猫新的线粒体谱系。2018年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后,实验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高,产出了系列重磅成果,例如,揭示东亚早期现代人的遗传多样性及长时间尺度下动态演化围谱;阐明华夏族群万年来的遗传连续性及不同文化人群的迁徙融合历史;阐述东亚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明确以台湾岛阿美人和泰雅人为代表的南岛语族与福建内陆古人群同源。这些研究更新、补充或修正国际学术界相关学术假说,为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及追溯南岛语族源流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实验室也在珍稀保护动物(如金丝猴、南方灰狼)演化研究上取得重大新发现,并推广至更多巴灭绝动物及濒危动物研究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古生物学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计算,引进统计学模型。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形态特征的宏演化。在古生物学中系统发育分析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上百个物种、数千个性状。这些研究都涉及大数据,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协助。

为了建立古生代(约5.4亿年——2.4亿年前)海洋生物多样性,南京大学樊隽轩团队遴选了3112个地层剖面、11268个海洋化石物种的26万条化石数据,团队结合了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自主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的约束最优化方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经过反复计算和验证,获得了全新的寒武纪一三叠纪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复合多样性曲线。

近些年来贝叶斯方法在古生物学中广泛运用,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计算性能要求高,即使使用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一次运算也可能需要数周甚至上月的时间。不少古生物研究机构专门购置了高性能计算机,运行专门开发的分析软件。比如,近些年古脊椎所发表的重要成果大多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撑。

科研人员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等进行探索,以期实现化石的自动鉴定。古生物学中微体化石的鉴定费时费力,而且很多是重复劳动,但是这一工作在油田钻井、环境研究中却必不可少;我们还希望能够实现牙形刺、笔石、孢粉等由人工鉴定转向自动识别。这个领域刚刚兴起,需要专业的古生物学家建立鉴定准确的图片库以供机器学习,也需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以实现可靠的自动鉴定。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3.2《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观测分析手段”即除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传统技术手段以外的高精度扫描技术。
B.“DNA捕获技术”,通过设计DNA或RNA探针,把被测序的DNA分子从海量的被污染古DNA提取物中“钓取”出来。
C.“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是以古人群基因组、动物古基因组、共生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演化、古蛋白质等为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D.“化石的自动鉴定”这一目标,依靠建立鉴定准确的图片库,借助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就可以实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察和研究生物化石外表的宏观和微观结构,通过新的观测分析手段揭示其内部结构,这样挖掘出的全新信息能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
B.我国研制的专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让朱敏团队完成了对早期有领鱼类内部结构的重建,走到了国际前列。
C.建立自动化实验平台后,古脊椎所产出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阐明华夏族群的形成过程,也有助于南岛语族源流的追溯研究。
D.樊隽轩团队遴选大量地层剖面和化石数据,自主开发了基于并行计算的约束最优化方法,是为了建立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化石的很大一部分信息包含在其内部,又因为化石比生物体更致密,故只有高精度CT能取得生物化石内部结构信息。
B.刘武团队使用应用于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高精度CT定量重建远古人类的颅内模、内耳骨迷路等精细内部结构,说明医用CT机器无法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
C.因为古DNA提取物中常常包含大量污染DNA,使得测序的大部分DNA分子都是无用信息,所以古DNA研究超净室的出现能重建古生物演化历史。
D.化石的自动鉴定领域刚刚兴起,这-技术有多种应用场景,科研人员要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进行探索。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行文结构?请简要说明。
5.本文作为篇科普文章,语言严密且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作文-微写作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临近高考,高三年级拟开展以“友善助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了引导同学们改进学习方法,年级微信公众号准备发布“好方法”集锦。请你根据下面“学习金字塔”图片,总结出一条好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要解说理由。要求:方法明晰,理由充分,语言简明。不超过150字。

   


2023-05-1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临近高考,高三年级拟开展以“友善助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了帮助同学们改善字迹潦草、不合规范、乱涂乱改等不良书写习惯,年级学生会准备开展以“改善书写”为目标的方案征集活动。请你针对一种不良书写习惯,写出自己的改善方案。要求:针对性强,内容合理,便于实践。不超过150字。
2023-05-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少实体书店都有一面用于展示的独具特色的书墙,有一家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书店,其书墙甚至贯穿了三层楼。这些书墙既能唤起读者读书的欲望,又能给读者艺术的美感。

如今,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也筑起了高高的书墙,抬头仰望,好书满目,但这却引来不少质疑:只能远观,不能近读,美则美矣,华而不实。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4-2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