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去南方

原上秋

夏天的夜晚,村里人都会爬到屋顶去睡。堂哥也在屋顶,他不睡,他满怀心事。半夜,他站在屋顶边缘,极目往南远眺。远处影影绰绰是一片树林。他脑子一直在想,树林那边是什么呢?

门口一棵大橡树只剩几片残叶坚守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都拼接到一块儿了。堂哥踩着嘎吱嘎吱的雪爬到屋顶,再看的时候吓一跳。眼前的大坑在雪白的地球上像一块伤疤,隐显着一种疼,给满怀壮志的他带来一丝忧伤。

他心里说,不能再等了,开春之后,必须出发。

他换了一个新手机号码,电话里不悲不喜地说他到了南方。

我那时候正跟着一个工程队到处拆房子,成天灰头土脸。我好奇堂哥在南方干什么,我想追随他去南方看看。

我让堂哥发个定位,他在电话里问,什么定位?显然,他对玩手机还很不在行。

不久后的一天,我正和一伙工友端着大碗喝酒,手机“嘀”了一声。堂哥发来的定位让我大吃一惊。他没有出内黄县,定位显示他在内黄县林场,离羊各庄只有30多里。

我电话问他在哪里,他一口咬定在南方,并瞬间挂掉了。

我们如火如荼干得正起劲,上级一个通知叫停了下来,所有工程队都要进行整顿。

拆房子的活不叫干了,去“南方”看看堂哥是个机会,如果他发财了我就跟着他发财,不然我就当是旅游一回。

我坐上去内黄县林场的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堂哥定位的地方。下了车,我给堂哥打电话。堂哥很吃惊,我出发前没有告诉他,他大概觉得突然。他沉默了足足一分多钟,说,别动,我去接你。

半个小时之后,堂哥开着一辆破旧三轮停在我的身边。我掩饰不住对他的失望,说,你原来根本就没去南方。

堂哥说,这不是南方?

堂哥住在一片林子里,这是不是他在屋顶看到的林子,不得而知,但感觉这片林子很大,有森林的气魄。那天和堂哥一起喝了很多酒,堂哥的话多了起来,后来稀里哗啦哭了。

从堂哥的话里,我知道这里是陵水镇。林场离小镇不远,但他和小镇保持着距离,因为他没想过成为这个镇的永久居民,随时准备着走。

堂哥在等一个人,是一个漂亮女人。女人就住在小镇上,他们约好一起去南方。在等待过程中,堂哥养了一群猪。那些猪显然没有受到很好优待,个个瘦骨伶仃。

我猜想,堂哥指望把猪卖了,好攒和女人一起去南方的路费。

从堂哥那里回来,我又灰头土脸地拆房子了。

混沌的日子过了一年之后,堂哥在微信里主动跳出一个定位。这回,那个水滴一样的定位点确确实实在祖国的南端。他说他成家了,现在过得很好。

我祝福他,并说我也喜欢南方,有机会一定去看他。

他没说让去,也没说不让去,只回了一个龇着大牙的笑脸。

(有删改)

文本二:

不老的月光

吴苹

这次,素心决定无论如何也得听一场罗清扬的音乐会。

十年前,素心和男人结婚的时候,男人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干小工。十年后,当年和男人一起干活儿的人都走了出去,在省城或市里买了房,只有男人还留在乡村里提瓦刀。

唉,说什么人的日子是不停歇的河流,只是河流的走向却各不相同,有的一路高歌奔腾入海,有的流着流着却见了底。

素心打开床边的箱子,取出一个旧日记本,本子里贴满了一个男人弹钢琴的照片,素心摩挲着那些照片陷入了沉思。

那时素心十二岁,刚上初一。某天,素心在邻居家看电视时,偶尔看到一个人弹奏钢琴的画面,那人双目微闭,十指在琴键上蝴蝶般翻飞,美妙的音乐瞬间把她迷住了。

后来,素心知道那个人叫罗清扬,是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她开始憧憬着将来有一天,一定听一场他的现场演奏。

中考前夕,父亲进城卖菜时遭遇了车祸,素心只得背起书包回了家。没几年,素心就和村里那些辍学的女孩子们一样,早早地嫁了人。

这些年,每每和丈夫怄气后,素心就拿出这个日记本看上一阵。她的手机里保存了很多罗清扬的演奏视频,其中有她最喜欢的《月光奏鸣曲》。

这辈子,说什么也得听一场他的现场演奏会呢。

素心正准备起身下地时,手机“嘀”响了一声,是一则新闻:钢琴家罗清扬10月18日到省城开演奏会,地点在水上明珠会堂,门票正在预订中。

素心“呼”一下站起来,原地转了两圈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一时间手心里竟出了汗。后来,她还是坐了下来,重新打开手机,点开了那个预订门票的网站。

去省城的前一天,素心特地买了一身新衣服换上,跟男人撒谎说她去一个外地的女同学家。素心到了省城后,先找了一家便宜旅店住下。演奏会晚上七点半开始,现在还不到四点,素心就到了水上明珠的门外。

她坐下来,看着身旁的一面墙,那堵石头墙不算太新也不算太旧,每一块石头都显得厚重而坚硬。为什么是石头墙呢?对于钢琴曲和月光来说,古色古香的红砖墙岂不是更配?脚边的墙根下,竟然有一小片铅笔的涂鸦,也许是哪个淘气孩子的“大作”。那墙离地如此之近,近得触手可及,她却望着它发起了呆。

两旁的街灯都亮了起来,她这才站了起来,向那院内走去。演奏大厅的门口铺着长长的红地毯,两排鲜花从大厅门口摆过来,一直延伸到她的脚下。

走出大厅,她望望头上的月光,想起了一句诗:人类登上了月球,却跌倒于诗意。她很庆幸那些人中没有自己,所以现在,还有未来,她的月亮都会一直饱含诗意。当然不只有月光,还有钢琴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小说都是以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为主的现代小说,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堂哥与素心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生活。
B.堂哥两次给“我”发定位,第一次是在“我”的要求之下发送的,第二次是堂哥主动告知“我”他所在的位置,以向“我”炫耀。
C.“我”对堂哥所在的“南方”充满了好奇,在看到堂哥发来的手机定位仍在本县后,便寻机去堂哥的定位之处以揭穿他的谎言。
D.张贴罗清扬演奏时的照片,珍藏他的演奏视频,又费力去听他的现场演奏会,表现了素心对罗清扬的仰慕及对梦想的追求。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雪景,渲染了寒冷、沉寂的氛围,为堂哥去南方作了铺垫。
B.文本一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不悲不喜”“稀里哗啦哭了”“龇着大牙的笑脸”形象地展现了堂哥的心理变化。
C.文本二第三段作者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素心生活现状的同情,也有表现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D.两则小说与课本孙犁的《荷花淀》都是按顺序的方式叙事,使得故事条理清晰,读起来流畅自然,给人印象深刻。
3.文本一的“南方”具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有人认为文本二主要讲述素心去听向往已久的音乐会,却以“不老的月光”为题,似乎不大合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以此为题的合理性。
2024-03-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内心的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描写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天下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处欧阳修以点睛之笔,阐明写作此篇并不单是针对伶人而言,是为了警示后世“____________”。
2024-03-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元稹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

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被贬至江阴。②当初枚乘病死后,汉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枚皋自是枚乘的儿子,汉武帝便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自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写作目的,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白居易的深厚情感。
B.首联次句“极赏心”照应了诗题中的“玩月”,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美景的赞赏。
C.颔联通过描写月光下河水荡漾与景物影子的清晰可见来衬托月色的皎洁澄明。
D.颈联写宴席移到了月光的明亮处,借此祝贺友人作出了令圣上赞赏的诗篇。
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征则。开宝二年,从父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兵泉州,以平草寇功,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六年徙潭州。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书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获莞蒲鱼蛤之利,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太宗即位,尝手疏和戎为息民之。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遇之礼,宜得折中,庶可久也,上嘉纳。

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进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贵人赐以御制并书,积五十馀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馀,逼城蝶,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始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节选自曾巩《隆平集》,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所与A游者B必贤C士大夫D有文集E藏于家F平时章疏G论事多H适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诚,用介词“以”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并后置,与“𫐓以为轮”(《劝学》)的句式不同。
B.夜,指在晚上,名词作状语,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中“师”的用法相同。
C.故事,指旧事、先例。今义指的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
D.利,指利益、好处,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中“利”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深得民心。沿边及涿州、易州的军民听说何承矩去世没有不流泪痛哭的,一起到雄州举行哀悼仪式。
B.太宗知道何承矩好学喜吟咏,便派中贵人将御制并书送给他,还当面交付手札以示褒奖。
C.太平兴国年间,何承矩出兵泉州并平定草寇有功,于是迁任闲厩使,又提升为暂代河阳知府。
D.何承矩担任河北制置屯田使时,提出的以稻田收入资助边饷、扩大江河源头等主张,都得以实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用其策,会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
(2)边民有告机事者,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
5.真宗为什么要给何承矩“授以美名”?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节选自《过秦论·中篇》)

材料三: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离战国A而王天下B其道C不易D其政E不改F是其所以G取之H守之者无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与“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屈原列传》)两句中“与”含义相同。
B.材料二“后虽有淫骄之主”与“后虽欲复见我”(《苏武传》)两句中“虽”含义相同。
C.材料二中的“三王”指的是夏禹、商汤、周文王,与材料三中“三主”的含义不同。
D.材料三“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所以”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上、中、下三篇着重论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作者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诫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宽松政策。
B.材料一运用多组对比,如秦国与九国实力的对比、秦国自身盛衰的对比,说明九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均在于“仁义不施”。
C.材料二认为,秦王如果选择和商、周帝王一样的治国理政的道路,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患。
D.材料三认为,也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只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如果进忠言自己则会惨遭杀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5.作者在三则材料中都分析了有关秦朝灭亡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4-02-2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诞生于改革开放初启鹏程的春天里,现实百废初兴、百舸争流,未来充满未知、诸多困惑。也正因如此,穿越惑与不惑的边界,求索东方古国现代文明进步的答案,内蕴于我们的基因与使命。

每一次何去何从的困惑,都可能通向一场毅然决然的醒悟。即使不知道答案,即使不清楚前路,仍可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去探索。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南方周末》2024新年献词,其中的“惑与不惑”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2-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离骚》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和国家治乱的条理。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怀想和往事模糊不清的感受。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愤懑。
2024-02-26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蝴蝶·唤起一襟凉思

高观国

唤起一襟凉思,未成晚雨,先做秋阴。楚客悲残,谁解此意登临。古台荒、断霞斜照,新梦黯、微月疏砧。总难禁。尽将幽恨,分付孤斟。

从今。倦看青镜,既迟勋业,可负烟林?断梗无凭,岁华摇落又惊心。想莼汀、水云愁凝,闲蕙帐、猿鹤悲吟。信沉沉。故园归计,休更侵寻。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用情景交融之笔,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一篇情景皆由此生发而成。
B.“悲残”二字承前而来,既写悲秋景之残败凋零,又抒写由此引起的悲怆之情。
C.“砧”指洗衣用的捣衣石,词人登临古台看到众人捣衣这一古时秋天常有景象。
D.“孤斟”即独自饮酒,上片末句写词人幽恨难禁,只好以独饮闷酒来排遣愁情。
2.上片“尽将幽恨,分付孤斟”的“幽恨”在下片有哪些方面的体现?请简要分析。
2024-02-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______,______。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②)。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1.请在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请仿照画横线处的句子,另选例子写一个句子,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连贯。
2024-02-2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低温烫伤,许多人一定感到陌生。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似乎只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但实际上,即便是暖宝宝、热水袋等看似很温和的发热源,长时间使用也会造成烫伤。人体烫伤的阈值是45℃,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便可造成低温烫伤。烫伤的严重程度不仅和接触的温度有关,还和接触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烫伤的程度越深。持续接触70度的物品十五分钟,烫伤的程度甚至比你拿100度的东西烫一下更严重。

①为了避免不要发生低温烫伤,②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③温度不宜过高,④也不要整夜使用,⑤更不要长时间地贴近暖气片等取暖设备。⑥在使用热水袋取暖时,⑦水温不宜高过41°C左右,⑧热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热,⑨或放于两层毯子中间,⑩致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同时,当我们烫伤时应尽快到专业烧伤科就诊,当不能及时就医时,应最快速度自行冷处理立即用冷水对创伤面进行淋洗,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进行冷敷,直至创面不感到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如果局部有水疱形成或者表皮破溃,须及时就医,切忌乱用消毒药水,更不要乱抹酱油、牙膏,以免加重感染。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B.“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
C.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等2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