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人生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的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因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而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_________①_________。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_________②________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藉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_________③_________,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乡人谓之‘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致书囊中,因复谓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到乡,还家,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问,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俟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秀深杳,不可殚言。

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火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焉。语毕而宫门辟,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毅而设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闲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陌上人也,而能之。幸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咤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擘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妇始楚而,终泣而对曰                 谢:感谢
B.幸齿发,何敢负德                       被:加在……之上,施及
C.获回耗,虽死必谢。                    脱:脱离
D.不能鉴听,贻聋瞽                       坐:坐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他日归洞庭,幸勿避。
A.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日辱问于长者
A.秦王坐章台相如B.小学而大遗,吾未其明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D.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
A.今事有急,故来告良B.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C.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于赵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应者,因而随之
A.西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B.吾闻二世少子也,不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误国祸民,该何罪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又六七里,               ②毅怪视之,殊色也        致书囊中,因复谓曰
④还家,访友于洞庭        ⑤道士,人也                  至前以告之
⑦公,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⑧毅良久稍安,获自定
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C.①⑧/②④/③⑥/⑤⑦D.①④/②③/⑤⑧/⑥⑦
7.下列各句中的“焉”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洞庭之阴,有大橘树
A.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
B.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
C.盘盘,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积土成山,风雨兴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的相同的一项是(     
例:望愁泣,若不自胜
A.夫子不千里,将有为乎B.语毕而宫门辟,从云合
C.乃陌上人也,而能D.秀深杳,不可殚言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B.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
C.宁止不避,当如亲戚D.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10.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洞庭君安在哉
A.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B.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C.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D.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三个断句的点(     
仪A凤B中C有D儒生E柳毅者F应举G下第H将还I湘滨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也可以是指下等,劣等,文中指科举没考中。
B.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退休,古文中表达官员退休的词有“致仕”“归田”“乞骸骨”“悬车”“告老”“下车”等等。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毅考完试后,准备先向老乡告个别后返回家乡湘水之滨,在去告别老乡的路上遇到了貌似牧羊女的龙女。
B.龙女远嫁泾川龙王二儿子,不幸遇人不淑,丈夫逸乐不成器,人品恶劣,公婆溺爱儿子约束不住,龙女陷入叫天天不应的艰难处境。
C.柳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龙女传递信息,在龙女的指示下,从洞庭湖北岸的一棵社橘处,成功地进入了洞庭龙宫,终于不辱使命。
D.钱塘龙王听说自己的侄女被欺负,大怒,不管不顾天命,破天飞去,动静之大,吓得柳毅仆倒在地,惊恐不已。
14.造成龙女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3-12-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村BA等民间赛事让更多人看到了群众体育的广阔空间,也感受到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各地均有村级单项体育赛事开展,不少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

其实,近年来多地都在争先恐后地探索创新体育+的形式,助力全民健身、助推乡村振兴,也让社区运动会的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福建明溪县,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在连续5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结合产业发展,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在现场增设农产品展示区,借势打响了当地农产品品牌,体育+的经济价值有目共睹。

借助社区运动会的平台,探索体育+的开展形式,也会让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彰显。

在江苏扬州,绿杨新苑社区运动会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运动会设置了健康体测区、运动消费区,还同时进行各种项目比拼,搭建起体育惠民、科学健身、社区和谐发展的综合渠道。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倡导体育运动与社区治理联动,让人们对社区的感情更进一步,对体育功能的认知更多一度。运动会上,有不少适合在小区里、楼道里进行的运动项目,为居民创造更多健身机会。举办赛事活动,还带动社区自治自理,让健身环境、社区环境变得更好。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说:我们希望利用好社区运动会这一‘杠杆’,撬动体育组织和健身群众对接和互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推动实现‘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最终让体育为人民健康筑基,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文中画长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1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学校开设法律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公民和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唯有如此,我国才能向现代化的         国家迈进。
②这本         精美的专著,系统介绍了清代绘画艺术的成就和流派,深受广大绘画爱好者欢迎。
③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明确阐述了政策主张,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
④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我们周围有些人,却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由别人来         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可悲的。
A.法制       装饰       受权       定夺B.法治       装潢       授权       决定
C.法治       装帧       受权       决定D.法制       装饰       授权       定夺
2023-12-04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无可避免地置身于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两大传统的阴影”之中。在看待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和态度:一种观点认为新诗对古典诗歌造成了“断裂”,“和传统及历史相呼应的品质在新诗创作中消失了……是新诗显得单薄、落寞、无传统支撑的原因”;另一种观点刚好与此相反,论者提出“从现代性的角度看,新诗的诞生不是反叛古典诗歌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新的审美空间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观点持调和论,认为新诗与古典诗歌之间具有某种共通性,研究者甚至从具体的元素如词汇、句法、意象乃至情调入手,看到了新诗在某些方面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改造”。

摘编自张桃洲《如何重返新诗本体研究》

材料二:

从胡适的“两只蝴蝶”、郭沫若的“天狗”开始,中国新诗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和各种艺术尝试。但总的说来,作为汉语诗歌,中国新诗仍处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它已经告别了古典诗歌,走出古典汉语的家族,在不停地流浪。它不希望自己与几千年的家族血缘有什么联系,更不希望在形体、五官上与家族成员有什么遗传上的相似。

回顾这近百年的新诗的足迹,我们发现它到过下列几个世界诗歌圣地:第一站是美国,在那里它采集了美国意象主义;第二站是伦敦,它采集了浪漫主义;第三站是巴黎,它采集了象征主义;第四站是柏林,它采集了歌德、里尔克。至此,在短短约30年(1920一1950)内,新诗匆匆走过西方19、20两个世纪的主要流派: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意象主义。50年代后,新诗转向莫斯科取经,主要遵循革命英雄主义的信条,一直延续到70年代。80年代初改革开放,几个年轻诗人在翻阅上半世纪的现代主义诗集时,发现了灰尘覆面、劫后余生的40年代的诗作。他们以此为效法对象,培育出一个稚嫩的新品种:朦胧诗。

平心而论,朦胧诗的崛起是一次心灵的苏醒和精神的抗争,突破了假、大、空的封锁,吐出新诗的新声。但如果将80年代的朦胧诗与上半世纪新诗各派大师的力作对比,就可以看出,朦胧诗实是40年代中国新诗库存的种子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播与收获。它仍是以西方诗歌为原型的汉诗,从诗歌艺术上讲并没有多少崛起。由于没有重视朦胧诗崛起与现代新诗的源由关系,朦胧诗的崛起被夸大了,后来的诗人总是以“揭竿而起”的心态推动当代汉诗的发展,形成各代都以为新诗从我开始的浮躁心态。如某派诗人曾公开宣布:中国当代新诗,每五年一换代,PASS前一代。

诗歌不是流行歌曲,它不是消费文化,不能追求畅销,岂能以每月每季每年来排名次?

诗人不是诗星,它不是青春的事业,乔丹35岁就算是老球星了,而诗人35岁恐怕才握熟诗笔,才从青春期的本能写诗走出来,有望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诗人不是鲜花嫩草,只能展览几周;诗人是一棵松树,他的成长需要时间。

世界诗歌的几百年的路,我们在几十年间就都飞驰了一遍。但我们还是不清楚,中国新诗究竟向哪里走?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有什么汉语文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于西方诗歌之处?西方新诗诚然走在我们的前面,比我们进入诗歌艺术要深、尝试要广,自然有不少我们可以学习参照的。但如果不克服西方中心主义的心态,不能耐心钻研西方新诗的过去与今天,只是急于搬弄某些技巧,就会误入歧途误导自己宝贵的才华。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诗歌文学的目光一直停在欧美与前苏联的诗歌上。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采风阶段应当变为辅助的,而非主要的诗歌建设活动。经过世纪下半的几十年的实践,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前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向西方借鉴成了依赖性的借债行为。在近一个世纪告别汉诗自己的古老传统后,向拼音语言的诗歌文化借债,显然遇到了语言与文化双重的困难。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语言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拼音文字转化,而借贷来的西方诗歌文化与诗歌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土、本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很自然地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土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强大的秦汉以来建立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使之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没有了自己的汉文化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汉语及汉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症状。

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理处置与古代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关系,是中国新诗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
B.胡适和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开创者,研究中国新诗史时要阅读到他们的作品。
C.中国新诗在几十年间走完了世界诗歌几百年的路,学习了世界诗歌的所有流派。
D.一些80年代后的诗人缺少对于新诗发展历史的清晰认识,显得浮躁和狂妄。
2.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上,郑敏先生支持第一种主张,即二者出现断裂。
B.比起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诗歌,中国新诗只有百年历史,尚不成熟不足为怪。
C.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不可能“西化”,这决定了我们学习西方诗歌理论是无效的。
D.秦汉以来强大的文化传统是唐朝能吸收西域文化但又没有失去自我的重要基础。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回顾中国新诗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新诗存在的问题,立论有据。
B.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分析了中国新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C.作者以体育明星乔丹为例,从反面强调了诗人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和耐心。
D.作者善用比喻,如“积食病”“他文化”“向西方借债”等,使理论文章通俗易懂。
4.材料一列举了新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的三种主张,你认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各能支持哪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两首加以简要分析。
5.汉语新诗要走出眼前的困境,需要作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下列对文中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福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他不再因为苹果被偷而恼怒,他要让男孩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B.孙福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路人男孩偷苹果的事情,是因为他意识到他拥有对男孩的裁判权力。
C.围观者们没有阻止孙福的行为,他们显然不是故意在为难孩子,而是为了正义,为了道德,为了良心。
D.男孩的右手中间的手指已经翻过来和手背靠在一起,此刻男孩的身心经历了非人的折磨。
2.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小说更加接近真实,作者在作品中善于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
B.作者用他的神来之笔,把复杂的问题简而化之,用冷静客观的笔锋为读者讲述一个最平凡不过的抓小偷的故事。
C.作者直接引用人物原话,故意把自己与故事人物和读者隔离,让读者实现凭借自己所见所闻完成对主题思想的构建过程。
D.小说如实转述孙福和围观者的直接对话,带给读者亲身经历的现场感,摒弃了他人间接引用话语时可能夹杂的再加工因素。
3.小说开头描写男孩被捆绑的细节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中两处划横线的句子含义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加以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11月,中国乡村CEO计划项目正式启动。张宇是云南昭通市石水井村的女婿,原本在县城经营啤酒店的他选择和妻子一起回到石水井村,选择做一名乡村CEO,带动当地乡村发展。

在张宇眼里,脏乱的街道,有味道的猪圈,一个又一个破败落空的老屋子,几乎是石水井村的“标配”。 除了乡村艰苦的条件,张宇回忆,作为外来女婿,在运营管理石水井村的初期,是不受村民信任的。他说:“参与项目的员工都是本村人,很可能就是我妻子的舅舅或叔叔。在公司里我们又是上下级关系,需要规范管理他们,这会让我觉得不好意思。”这股子“不好意思”在张宇完全把自己放在乡村CEO位置上时,自然消解了。他说:“工作就是工作,需要按照规则来。”

两年多来,张宇依托“云中乐谷农旅专业合作社”对村庄进行建设、管理、经营,将石水井村打造成为具有30多个游乐项目的综合性旅游场所。如今,简洁的白墙,干净的蓝色坡道,在阳光下与蓝天白云呼应,这是石水井村建成的民宿群,这些楼房是利用村民闲置的老屋子集中重修而成。每逢节假日石水井村能吸引不少城里人来此度假,他们既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又可以坐在咖啡厅,体验小资风情,村民们也从旅游业中得到了经济效益。

(选自《不只做咖啡开民宿,更是村庄的自救与他救实验》)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面文字中的“标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黄庭坚诗歌《登快阁》中的名句。
B.鲤鱼和我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宇宙,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C.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无色晶体——C15H22O5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2.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请你根据这一概念对上述材料中张宇在返乡担任乡村CEO时所遇到的人际关系难题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人之所向,心之所往。美,俯拾皆是,遍地开花。“水光潋滟晴方好”是自然之美,“五十弦翻塞外声”是沙场之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哲理之美。正所谓“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都有发现美的能动性,而美又是无处不在的,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触摸,皆可寻得美。

爱美是人类天性,教育的功用就是要顺应人的天性,凡是天性中所固有的,必须趁适当时机去培养,否则像花草不及时下种及时培植一样,就会凋残萎谢,达尔文在自传里懊悔他一生专在科学上做功夫,没有把他年轻时对于诗和音乐的兴趣保持住,到老来他想用诗和音乐来调剂生活的枯燥,就抓不回年轻时那兴趣,觉得从前所爱好的诗和音乐都索然无味,他自己说这是一部分天性的麻木,这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就下手,年纪愈大,外务日纷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理愈复杂,欣赏艺术力也就越薄弱。无论学哪一科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

在西方社会中这些美育活动是每个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节目。我们中国人除专习文学艺术者以外,一般人对于艺术都漠不关心,这是最可怜惜的事,它多少表示民族生命力的降低与精神的颓靡。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时代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以为证。我们中国人古代对于诗乐舞的嗜好也极普遍。《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的歌乐舞的盛况常使人觉得仿佛是置身近代欧洲社会。孔子处周衰之际,特置慨于诗亡乐坏,也是见到美育与民族兴衰的关系密切。

因此,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人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美,对于生命个体,拥有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是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基石;对于国家、民族,美育承载着提升国民素养、汇聚民族共识、实现伟大复兴的使命。

(《大美人生:朱光潜随笔》有删改)

材料二:

两年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诗礼乐对人格培养的作用,也体现了对审美教育的重视,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由此可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是将美学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不限于艺术教育,而是关于美的一切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能力的过程,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手段之一。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不仅在艺术教育中落实美育目标,更要在德、智、体、劳诸育中体现美育的要求,特别是要在学科教学、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等方面贯穿或渗透美育的内容与元素。发挥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而且,生活经验和脑科学研究正在证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更能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人类创造的灵感。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学校落实美育,可以在多个方面着手,可以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美育的目标和要求,发挥所有课程在落实美育中的功能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逐渐实现美的内化的能力;另外,教师善于以发现美的眼光思考问题,看待学生,展开教育,影响学生,以美感化学生;空间环境也可以发挥舒适、安全、令人愉悦的环境的熏陶功能,以美净化学生;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融合美育要求和元素,促进人的思想情感及价值判断的形成,以美促进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升华,为人的终身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让社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使人们共拥“真、善、美”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美育更具不可替代功能。“求真”指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善”揭示人与他人的关系,而“尚美”则偏重于人的自我超越,是在“求真”的感化下,“向善”的净化中,实现对自身、对他人、对大自然所构成的这个世界的一种“美”的内化。这是基于理性与感性统一的一种境界超越与灵魂升华。

(选自《美育: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用心去感受、触摸,便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沙场之美、哲理之美,也可以是目见之美、耳听之美。
B.美育要从年轻时就开始下手,因为一个人在年轻时,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心理较单纯,对艺术的感觉较灵敏。
C.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仅在艺术教育中落实美育不够,还应在各科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体现出来。
D.“尚美”是偏重于人的自我超越,是在“求真”的感化和“向善”的净化中,完成的境界超越和灵魂升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以前的歌舞盛况启示我们:美育是否发达,与民族兴衰密切相关,若想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重视美育。
B.文章用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例子,意在说明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
C.生活经验和脑科学研究已证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能更好地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发出人类创造的灵感。
D.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拥有真善美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美育举足轻重。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某校组织观看央视的《衣尚中国》,该节目将中国传统服饰搬上大荧幕,以更加直观的方式,给观众们带来视觉盛宴。
B.有人说:艺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有余力可以去学艺术。
C.近年来,出现了博物馆和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微型博物馆,打破博物馆的场地限制,使文物“火起来”。
D.某校举行“最美宿舍”“最美班级”的评选活动,并围绕“整洁、美观、有文化气息”等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标准。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5.结合两则材料,就“如何做好学校美育工作?”谈一下你的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人们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你可能在微信上刚看完国际新闻,又马上被健康资讯吸引,文章看到一半想起还有消息没回,又去处理聊天信息。这样一天下来好像接触到了非常多的资讯,但实际上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很少。

改变这种情况的关键      ①       ,而是利用好手机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我们可以朝两个方向努力:做加法与做减法。首先只有弄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假如你希望提升英语,那么可以在平时增加与英语接触的机会,比如手机上关注一些优质的英语学习公众号,以及使用一些英语学习应用。如果说增加与有效信息接触机会是做加法的话,那么        ②         。不少人患有信息焦虑症,一个典型表现是在微信上关注了大量的公众号,微博朋友圈一天要刷上十几遍,唯恐错过任何信息。你可以试试一天不刷朋友圈,一天不打开各种手机应用,你会发现并没有真正损失什么。          ③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信息总会以各种方式被你知道。因此,在信息接收这一点上要有所取舍,你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其他人的动态,也并不需要去了解那么多看似很有用的信息。

(选自《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怎样排除干扰,实现高效学习》)

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2022年移动状态报告》显示,许多人每天接触大量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甚至患上“信息焦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请你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就“如何合理辨识和利用网络信息”给同学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的阿尔泰

红柯

兵团政委张仲翰点名要营长去阿尔泰。营长和几个专家提前走。专家里头有搞测绘的,有搞土壤的,他们坐一辆美式吉普,晃荡了三天,第四天到达阿尔泰。

那正是1958年的秋天,中亚细亚大草原和那座贵族气质的群山出现在他们面前。那座山跟任何山都不一样,它是从北亚大草原到中亚大草原中间慢慢隆起来的,牧草从远处来,从四面八方来。来到阿尔泰,牧草就高起来,来到阿尔泰,草原花就自然地排列组合成图案向高处蔓延。就这样从牧草和花的海洋里伸展出灰蓝色的岩石,那些石头跟天空连在一起,坡度平缓,畜群会不自觉地吃草吃到天上。人却望而止步。阿尔泰静悄悄的,平缓而灰蓝的山体让人满目生辉,让人脖子伸长,胸腔和血液里升腾起一团雾气。营长小声说:“我的灵魂飘出来啦。”

1958年的阿尔泰,跟个小集镇差不多。营长很容易走出大街,走进山野。有时一整天不回来。专署的人提醒他:山里有土匪。

专署的人喜欢营长,他们给营长一匹马。

营长骑上马就不想在街上呆,他一直跑到山外,在平坦的原野上调转马头,马和他都伸长脖子望着阿尔泰山。枪响他没听见,他以为是鸟叫,马也没听见。土匪冲到跟前,马刀在阳光里一闪,顺势一拉,营长分为两半从马的两侧落地。营长的枪在枪套里叭响一下,土匪胯下的马狂奔起来,子弹打中了匪徒的脑袋,土匪挂在马镫上。滑过去的地方牧草闪出一道灰绿的波光,马刀把许多牧草划断了。

另一个土匪拦住狂奔的马,把伙伴解下来。看着伙伴已失去意识的脸,他很生气,他手里提着美式轻机枪,里边全是达姆开花弹,他偏腿儿上马,奔上斜坡,撕一棵摇晃的芦苇,嚼一口,哒哒哒一个点射,营长和马跳起来。机枪大叫,达姆弹惊慌失措往外蹿。营长带着满身黑黑的弹洞冲过来,机枪噎住了,达姆弹缩在弹夹里死活不出来,土匪狠扣扳机也不顶用,营长一把夺过机枪,营长说:“是马克南给你的吧?”

营长从土匪手里夺过枪说:“兄弟,牧鞭和坎土镘比这玩艺儿好哇。”土匪的脸一下红了,红了脸的汉人就不再是土匪了,他打马走了,去找他的羊群和鞭子。

营长挨了许多枪子儿,达姆弹炸不开,达姆弹跟死面疙瘩一样淤在他身上弄得他很难受。马也在流血,血顺着腿往下流,水一样踏踏响,一下把马冲垮了。马倒在地上,脑袋高高扬起来,像在泅渡滔滔的血液之河,马眼睛闪射灰蓝色的光芒。营长不忍地蒙住马的双眼,顶着马脑门放了一枪,那片灿烂的灰蓝色光芒就消失了。

营长摇摇晃晃往前奔走,他的血不断往下淌,他奔到洼地的桦树林里。那里有顶蒙古包,营长受伤的样子把蒙古族老妈妈吓了一跳,营长说:“老妈妈快止住我的血。”老妈妈用香灰堵都堵不住,老妈妈哭了:“孩子,佛爷也救不了你啦。”老妈妈拔出蒙古刀揭桦树皮,很新鲜的桦树皮冰凉冰凉,裹在枪眼上,营长硬邦邦跟一棵树一样。老妈妈把他搬进蒙古包。

营长说:“我的血快流光了,我身上全是洞,我这样子怎么活呀?”

老妈妈说:“流掉的血会回来,洞会发芽长肉。”

……

十天后,蒙古老妈妈叫起来:“肉长出来啦,跟春天的草一样。”肉猛猛地长,血猛猛地流,营长一下子坐起来。老妈妈喊:“你的命回来了,你的命跟海子里的红鱼一样跳起来啦。”

营长是跳着站起来的。

在他虚弱的日子里,老妈妈不停地用马奶喂他。他喝了好多好多马奶,他还能闻到自己身上的奶香。营长不好意思了,他感到自己像个婴儿。老妈妈太高兴了,她喂活了一条命。她说:“我们蒙古人就是在一天里从婴儿长成大小伙子的,我们刚开始弱得跟草一样,我们的成吉思汗弱得连一丁点儿好肉都没有,谁能把命存在骨头架里,成吉思汗就让蒙古人的命从他男子汉的骨头缝儿里挣出来,蒙古就是这样从柔弱的草猛长成鹰。”

营长长了一身好筋肉,桦树皮揭不掉啦。他的脸上身上留着树皮上的疤。老妈妈说:“你可以活到二百岁,你有树的寿命,你还会有树那样的根,能扎在群山和草原的任何地方。”

营长说:“我扎在荒原上。”

“那你要吃好多苦。”

“我愿意吃那么多苦,我可以把整个荒漠吃下去。”

“那你就会成为绿洲。”

“我就是一片绿洲。”

专署的同志在草原上找到营长的马,马早断气了。专署的人认定营长让土匪杀害了。

张仲翰将军带着基建处长、灌溉管理处长一大帮人到阿尔泰。规划组建建设兵团第十个农业师。营长从旷野深处走出来,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树人,一个白桦人。将军还是认出了他的部下,营长向首长敬礼,营长的手发出树叶的哗哗声。

将军说:“我已经听到绿色家园的声音了。”营长说:“给我们的家园起个名吧。”

他们呆的那个地方是当年成吉思汗的点将台,叫多尔布尔津,是个很荒凉的地方。张仲翰注定要成为建设兵团最有诗意的将军,将军绿色的大手一挥:“这里是我们兵团人最北的家,就叫北屯吧。”

(有删改)

【注】:①张仲翰,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央农垦部副部长,为建设新疆,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②马克南,外国特工,新疆和平解放后,留下执行销毁密码设备工作,同时策划了新疆尧乐博斯和乌斯满匪帮叛乱。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兵团政委”“美式轻机枪”“阿尔泰”的出现,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暗示了建国初期新疆错综复杂的形势。
B.“草”除了指真实的牧草,比喻新生肌肉与力量,还象征了一开始弱小的蒙古人,意蕴丰富,呼应了“绿色家园”的主题。
C.“从婴儿长成大小伙子”既承接上文营长婴儿般的“新生”,又指蒙古人由弱到强,还指“兵团”的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D.文中张仲瀚因具有文才和魄力而被认为一定会成为“兵团最有诗意的将军”,小说也因他和马克南的出现而增添了历史感。
2.关于文中营长与土匪对战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为两半从马的两侧落地”“带着满身弹洞冲过来”等情节魔幻怪诞,分别表现了营长的身手不凡和英勇无畏。
B.“红了脸的汉人就不再是土匪了”,表现了土匪当时羞愧难当以及决心改过自新的心理,赞扬了汉人的知耻明理。
C.“机枪大叫”与“达姆弹惊慌失措往外蹿”,运用了拟人手法,既突显了土匪的凶狠,又暗示了剿匪工作的艰难。
D.牧草与马都散发出色彩与光芒,它们生命消逝后光芒也随之消失,在作者笔下阿尔泰万物有灵,洋溢着生命的光辉。
3.本文结尾划横线处写到“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树人,一个白桦人”,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因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浪漫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