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肥皂(节选)

鲁迅

学程!四铭记起了一件事似的,忽而拖长了声音叫。

不一会,学程已站在四铭和四太太面前了,只穿短衣,肥胖的圆脸上亮晶晶的流着油汗。你在做什么?怎么爹叫也不听见?四太太谴责的说。

我刚在练八卦拳……。他立即转身向了四铭,笔挺的站着,看着他,意思是问他什么事。学程,我就要问你:‘恶毒妇’是什么?

恶毒妇’?……那是,‘很凶的女人’罢?……

胡说!胡闹!四铭忽而怒得可观。我是‘女人’么!?

学程吓得倒退了两步,站得更挺了。他虽然有时觉得他走路很像上台的老生,却从没有将他当作女人看待,他知道自己答的很错了。

‘恶毒妇’是‘很凶的女人’,我倒不懂,得来请教你?——这不是中国话,是鬼子话,我对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懂么?

我,……我不懂。学程更加局促起来。

嚇,我白化钱送你进学堂,连这一点也不懂。亏煞你的学堂还夸什么‘口耳并重’,倒教得什么也没有。说这鬼话的人至多不过十四五岁,比你还小些呢,已经叽嘰咕咕的能说了,你却连意思也说不出,还有这脸说‘我不懂’!——现在就给我去查出来!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恭恭敬敬的退出去了。

这真叫作不成样子,过了一会,四铭又慷慨的说,现在的学生是。其实,在光绪年间,我就是最提倡开学堂的,可万料不到学堂的流弊竟至于如此之大:什么解放咧,自由咧,没有实学,只会胡闹。学程呢,为他化了的钱也不少了,都白化。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你以为这该好了罢,哼,可是读了一年,连‘恶毒妇’也不懂,大约仍然是念死书。吓,什么学堂,造就了些什么?我简直说:应该统统关掉!

对咧,真不如统统关掉的好。四太太糊着纸锭,同情的说。

秀儿她们也不必进什么学堂了。‘女孩子,念什么书?’九公公先前这样说,反对女学的时候,我还攻击他呢;可是现在看起来,究竟是老年人的话对。你想,女人一阵一阵的在街上走,已经很不雅观的了,她们却还要剪头发。我最恨的就是那些剪了头发的女学生,我简直说,军人土匪倒还情有可原,搅乱天下的就是她们,应该很严的办一办……。

对咧,男人都像了和尚还不够,女人又来学尼姑了。”“学程!

学程正捧着一本小而且厚的金边书快步进来。便呈给四铭,指着一处说:这倒有点像。这个……。

四铭接来看时,知道是字典,但文字非常小,又是横行的。他眉头一皱,擎向窗口,细着眼睛,就学程所指的一行念过去:

““第十八世纪创立之共济讲社之称’。——唔,不对。——这声音是怎么念的?他指着前面的鬼子字,问。

恶特拂罗斯(Oddfellows)。

不对,不对,不是这个。四铭又忽而愤怒起来了。

我对你说:那是一句坏话,骂人的话,骂我这样的人的。懂了么?查去!

学程看了他几眼,没有动。

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你也先得说说清,教他好用心的查去。她看见学程为难,觉得可怜,便排解而且不满似的说。

就是我在大街上广润祥买肥皂的时候,四铭呼出了一口气,向她转过脸去,说。店里又有三个学生在那里买东西。我呢,从他们看起来,自然也怕太噜苏一点了罢。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摄着狗嘴的了;可恨那学生这坏小子又都挤眉弄眼的说着鬼话笑。后来,我要打开来看一看才付钱:洋纸包着,怎么断得定货色的好坏呢。谁知道那势利鬼不但不依,还蛮不讲理,说了许多可恶的废话;坏小子们又附和着说笑。那一句是顶小的一个说的,而且眼睛看着我,他们就都笑起来了:可见一定是一句坏话。他于是转脸对着学程道,你只要在‘坏话类’里去查去!

学程在喉咙底里答应了一声,恭恭敬敬的退去了。

他们还嚷什么‘新文化新文化’,‘化’到这样了,还不够?他两眼钉着屋梁,尽自说下去。学生也没有道德,社会上也没有道德,再不想点法子来挽救,中国这才真个要亡了。——你想,那多么可叹?……

她不等说话,便慢慢地站起来,走到厨下去。昏黄只显得浓密,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四铭也站起身,走出院子去。天色比屋子里还明亮,学程就在墙角落上练习八卦拳:这是他的庭训。他赞许似的微微点一点头,便反背着两手在空院子里来回的踱方步。不多久,那惟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夜就从此开头。四铭当这时候,便也不由的感奋起来,仿佛就要大有所为,与周围的坏学生以及恶社会宣战。他意气渐渐勇猛,脚步愈跨愈大,布鞋底声也愈走愈响,吓得早已睡在笼子里的母鸡和小鸡也都唧唧足足的叫起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铭因为儿子不懂“恶毒妇”的意思,就否定整个新式学堂,认为应该统统关掉,其无知浅薄和守旧可见一斑。
B.四铭买肥皂时大骂别人“撅着狗嘴”“挤眉弄眼”,其实跟他自己浑身充满戾气有关,暗示了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C.小说塑造学程的形象,正是对四铭之类封建大家长的一种批判,绝对的父权压抑了孩子的天赋和个性,引人深思。
D.四太太处处附和四铭,表现了封建女性对男子的依附态度,但她最后沉默着走开,鲜明传达了女性的觉醒和反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程的语言中多有省略号,用以表达语义停顿,或者断续不连贯,充分塑造了学程胆小怯懦的形象,细致入微。
B.文末的环境描写颇有深意,万年青的阔叶消失,暗含了几千年封建思想枷锁已经被破除,星点代表着新希望的诞生。
C.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着力于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表达深沉的意旨。
D.小说看似一场喜剧,实则是悲剧。四铭等封建卫道士顽固自大,阻碍新时代的步伐。学程却引发我们对新一代的担忧。
3.四铭这个人物形象颇有讽刺意味,小说是如何来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肥皂》写作之时,正值“五四”落潮期。出于对新文化运动的仇恨,文化战线上的封建守旧势力掀起了一阵阵封建复古主义逆流。鲁迅对封建复古主义逆流予以有力回击。请就四铭这一人物形象对小说中的封建复古主义逆流的表现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颂(节选)

张炜

橘颂(节选)

张炜

老文公等待儿子一家从海外归来,独自住了很久。陪伴他的是一只叫“橘颂”的猫。冬日将尽,大洋那边的人仍难确定归期。他看着窗外说:“让我们去山里住一段吧。”橘颂睁大眼睛看着他。老文公抚弄它的额头:“那里的春天比这里大。”

三月的早晨,风很凉。橘颂贴紧老文公的腿,忍住颠簸。

车子爬坡、转弯。山更深了。啊,出现了一条宽河,对岸是幢幢相连的房屋:从河边到山腰,高高低低好大一片,全由石头砌成。真像一座老城堡。

车门打开,立刻听到了哗哗的河水。

司机打量这座石屋,点上烟深吸一口:“这能住人?”卸车。不少纸箱,杂七杂八。书可真多。

他来过这里两次。还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那时他一边走,一边对老伴儿介绍逝去的祖父:他是这片大山里最富裕的人,在河的南岸建起一处很大的院落。老人大概想清静一下吧,又到河的北岸盖了这座孤单的石屋。

它坐落在隆起的崖顶,东西南北各有两间相连。他的印象中,通向灶屋的过道旁总有码得整整齐齐的劈柴,穿过它往前,有一个小厅,出门就是台阶,由它下到一个曲曲折折、宽窄不一的回廊。它连接起复杂的地下空间。这里到处堆积了陈年旧物,墙上悬挂的东西稍一碰就会脱落:蘑菇,野枣,薯干,大蒜串。有各种闲置的器具,它们大半朽坏了。

整个下午都在忙。需要打扫的地方实在太多,他干得不急,不像是擦拭,而是抚摸。这座石屋的年纪太大了,是真正的山里老人。“而我,刚刚才八十六岁。”他这样说着,看了看仍在蜷睡的橘颂和桌上放着的一沓书稿。

橘颂不知什么时候倚在他的腿上,在看对岸。“颂,你能看到灯光吗?”

他和它一齐看着。橘颂那沉思的眼睛,纯洁的眼睛,询问的眼睛,还有,陌生的眼睛,热烈的眼睛,冷峻的眼睛……后来,他的目光凝住了:一片模糊的石屋中,西南方的高处,迸出了很小的一点亮光。橘黄色,十分微弱。

“哦,灯光。”

第二天一早,他让橘颂伏到背上。“响们去村里了。看看老乡亲,还有猫和狗。”

他们寻找一座桥,没有。河心的水不宽,最窄处有几块大石头,要踏着它们过河。水流有二十多米宽,中间有些急,发出哗哗声。一条黑色的鱼蹿出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上岸后,脚下是滑腻的青石,他一手揪紧肩上的橘颂,一手扶着矮墙。一幢幢石屋,屋顶长了许多瓦松,石缝里有墨绿的苔藓,墙头垂下一束束藤蔓。踏着一路上坡往前,街巷的石头被踩得发亮。

他们来到宽敞的十字街口,这是村子的中心。有店铺,走近了,发现门窗紧闭,门锁已经锈蚀。“这么大的村子,一定会有人啊,会有不止一个店铺。咱们耐心些。”老文公拍拍背上的橘颂。

转过几条宽宽窄窄的巷子。石屋依山就势,有的卧在小块平坦的低地上,有的垒在高高的平台上。穿过一道道拱门,钻进又深又长的石巷,让他再次想到了古代城堡。

“房子在,街道在,大树也在,人不在了。”老文公坐在石台上,擦着汗水。橘颂坐在一旁,一只黑鸟在一边枝头上跃动,是乌鸦。橘颂站起来。乌鸦飞走了。一只小蜥蜴先是从石隙里探头,然后飞奔而出。橘颂跳过去,小蜥蜴昂头盯视,下颌飞快翕动。橘颂退后一步。小蜥蜴不见了。

他走到一条窄巷的尽头,迎面是一个高高的小窗。窗内好像有人。他看清了:是个女人。她正从高处看着他们。

他举手问候:“您好!”

窗内的女人把头探出。她五六十岁,头发有些花白。

“您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人!”老文公大声说。她一直伏在窗上。“嗯,我看到了。”她的声音很轻。他觉得她在看猫。说:“这是橘颂。我们住河对岸。”

她从窗前离开了。一会儿,她踏着石阶下来,站在十几米远处,一脸欣喜:“我昨夜看到对岸的灯了,知道有人来了!”

“我姓文,人们叫我‘老文公’。”她仰起脸,没说什么。他问起店铺,还有人去了哪儿?“啊,没有店铺了。这里只剩下三个人。”

“空村?这样一座大村?”他四下看着,歪着头,像问橘颂。“我叫李转莲。”她说,“我昨夜望见对面的灯了。”

老文公也想起了晚上看到的光亮,喊:“啊,明白了,原来是您的窗子!”“我想买肥皂、酱油和盐,蔬菜和肉,一些日用品。”老文公说。

李转莲点头:“有一辆串乡车,十天半月路过一次。只停一会儿。您老信得过,就交给我办吧。”“我要弄个浴室,所以还要一只莲蓬头。”

李转莲大笑:“我名儿里也有‘莲’,忘不了。爱干净的大叔,一看就是学问人。”他再次感谢,又问:“您说村里还有两个人,他们是谁?”“老棘拐’和重孙‘水根’。”老文公念一遍他们的名宇,离开了。

这是第四天。他们一直留意听着远处传来的喇叭声,没有。“谁知道呢,也许车子再也不来了,三个人的村子没有生意好做。”他叹气。

第六天,响起了笃笃的敲门声。

是李转莲。她站在门口,提了一个篮子。篮子里是两棵白菜、一瓶酱油、一瓶醋、一把葱、一块豆腐。“没有鱼和肉,也没有莲蓬头。”李转莲把东西一一放好。

她看到了桌上厚厚的一沓纸。老文公把展开的花布合上,拧紧钢笔。她说:“这布和我家窗帘一样,都是转莲花儿。”

老文公知道“转莲”就是向日葵。他这才注意到,布上真是那种花的图案。“这么大一摞啊,写得密密麻麻,这要写一辈子吧?”橘颂跳上桌子,挨紧了布包。

老文公咳一声。左胸有些痛,他拍了拍那儿。“哦,全是字嘛,您刚才见了。”李转莲站起,搓着手:“那我回了,你有什么要我做的,就告诉一声。”“我和橘颂挺好的。”他挺直了身子。他把她送到门外,一直看着她踏上河心的石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屋分有两处,一处是建在南岸的院落,一处是建在北岸的石屋,遥相呼应,宛如静止的历史传奇,充满神秘感。
B.老文公打扫石屋卫生时“不像是擦拭,而是抚摸”,让读者感受到老文公对久别石屋的深情以及对过往人事的回忆。
C.“房子在,街道在,大树也在,人不在了。”村里仅剩三个人,说明老文公与村里绝大多数人奔赴的方向是相对的。
D.李转莲热情帮助老人买生活用品,却不敢回应村里人烟稀少的话,说明她竭力隐瞒人们都离开村子的真正原因。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里的春天比这里大”,“大”字用得传神,也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想了解山里的春天之“大”会是怎样的,但本文并没有描绘。
B.小说插叙老文公第一次来石屋的往事,表明石屋年代久远,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跌宕起伏,也让石屋更加增添了历史感。
C.老文公与“橘颂”的对话推动了惰节的变化,他与“橘颂”的对话何尝不是与自己的对话,表现了他孤独寂寞的处境。
D.《橘颂》娓娓地讲述了前辈的故事,描绘了隽永的画面,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营造出一个孤寂而又蕴含着人情味的“田园”世界。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这篇小说散文化特点明显,请结合文本从小说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其散文化特点。
2024-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帝子歌

李贺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注】①湘神,湘水之神,一般指娥皇、女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洞庭湖上明月千里、天水相接、凉风习习、大雁掠过,呈现出清空幽冷的光景。
B.颔联中的“菖蒲死”点明深秋的季节,与全诗的环境气氛相融合,又为下文抒情蓄势。
C.山头的桂树已经变老,湘神久久恭迎帝子而不得,唯有那雌龙在泛着寒光的湖面低吟。
D.全诗以洞庭湖景引入,围绕神话传说展开,整体风格与杜甫《登岳阳楼》的风格相同。
2.诗歌展示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体现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是如何实现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师道雪夜见寄

司马光

玉树交横雪后天,银河沉着斗栏干。

笔峰微结冰丝涩,灯晕初成花烬残。

太学先生毡苦薄,公车倦客履仍单。

欲吟佳句到清晓,夜寂愁闻金石寒。

【注】①师道: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②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③金石: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玉树琼花,北斗闪烁,渲染了清冷寒寂的氛围,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B.颔联用了细节描写,因天冷墨滴和灯油凝结了,难以行笔,灯火刚旺灯芯就燃尽了。
C.颈联想象朋友在寒冷中苦读的情景,同时想到自己为求功名而孤独、疲倦地奔忙。
D.诗人最后直到天将亮也没有找到佳句,只好愁听门外清冷的钟声,言已尽而意无穷。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23-11-20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新高考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剑(节选)

都梁

李云龙突围后,带领残存的30多人撤往二营驻地桃树沟。

对于独立团来说,这次亏吃大了,政委赵刚负了重伤,人已经奄奄一息了。李云龙派出一个排的兵力护送赵刚去总部医院治伤,他对昏迷中的赵刚说:“老赵,你去安心养伤,你千万要挺住呀,你答应过我,不把鬼子赶跑,咱俩谁也不许死,你听见没有?你他娘的别装熊,想一撒手就走了?门也没有,这太不够朋友了,告诉你,你生是独立团的人,死是独立团的鬼,躲到哪儿也要把你抓回来。想当逃兵?绝对不行,只许你活着,不许你死,你听见没有?求你啦,老赵……”

李云龙哭了,眼泪成串地滚落在胸前。

送走了赵刚,李云龙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天谁也不许进门,饭不吃,水也不喝,叶子烟卷的大炮一支接一支地抽,半开的窗户像个正在生火的大烟囱,突突地往外冒烟。

这次团部被袭,牺牲了五十多人,警卫排几乎全部阵亡,团部人员阵亡了一半,连断后掩护的炊事员老王都牺牲了,一想起这事,李云龙的心就在痛苦地抽搐,他在反省自己。李云龙的怒火在胸中翻腾,娘的,这次团部差点儿让人连锅端了,政委负了重伤,老子连老婆都让人抓了。这次不能就这么算了,要当了缩头乌龟,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莫非是三头六臂?不是爹妈生的血肉之躯?就算他山本特工队是钢打的核桃,老子也要把你砸碎吞了。你小子不知死,竟逃进了平安县城,这晋西北是这么容易来的吗?既然来了就别想走了。

傍晚时分,李云龙猛地推开房门,大吼一声:“通讯班集合。”李云龙把几个通讯员全部派出去,命令各营、连、排迅速归建,有重要作战任务。两天以后,独立团集结完毕。

独立团要攻打县城,它开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就轰轰烈烈地干起来。而县城的日本守军一遭到攻击,各地的守军就要来增援,而周边的几个游击区都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的地方部队,都有人数庞大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地方武装。虽然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之间根本没有协同作战的命令,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周边游击区的各部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个李云龙要攻击县城。但只要日军从自己眼前的据点里出来,就不能让他痛痛快快地走路,见了便宜能不占吗?于是,晋西北的八路军各部,国民党军各部,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包括啸聚山林的土匪山大王全都卷了进去,晋西北真乱套了。

攻打县城的战斗先在北门打响,顷刻之间,其他三个方向也传来爆豆般的枪声。城上城下轻重机枪对射打得飞沙走石,几个梯次的爆破组冒着弹雨前仆后继,伤亡一开始就很大。爆破手们不断地中弹倒下,新的爆破手又不顾死活地冲上去,这是场硬碰硬的战斗,双方都玩儿了命。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守军慌了,成串的手榴弹落下来,负伤的爆破手没等手榴弹爆炸就拉着了导火索……轰地一声巨大的爆炸,城墙出现一个巨大的V字型缺口,攻击部队潮水般地冲上去,又一片片地倒下……

此时,以平安县城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内打成了一锅粥。

楚云飞得到情报,太原日军一个联队已前来增援平安县城。楚云飞吃了一惊,日军一个联队的兵力增援,说明平安县城遭到攻击,守军已经吃不住了,是哪支部队吃了豹子胆?就这么不管不顾干上了?

楚云飞心想,肯定是李云龙,这小子够楞的,居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这么自顾自地干了起来,就你那一个团,兵力够用吗?楚云飞心里有些不满,这小子简直目中无人,虽说双方时有磨擦,好歹算是友军吧?这不是看不起我楚某吗?他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满归不满,忙还是要帮的,何况鬼子要从他的地盘上过,总得留下点买路钱吧?

“鬼子既然送上门来,咱们设伏干他一仗如何?”楚云飞对参谋长林志强说。

“团座,咱们一个团对付鬼子一个联队①,这不是闹着玩的,兵力对比是1:1呀,赔本儿的买卖可不能干,请团座三思。”林志强不同意。

“当然,我也不打算赔本儿,咱们来个梯次配置,分段阻击,给李云龙那小子赢得点儿时间。”

林志强说:“团座,咱和八路军井水不犯河水,帮他的忙干什么?”

“这李云龙还算条汉子,中国军队要是多几个李云龙这样的军官,这场战争就好打多了,准备战斗吧。”楚云飞下了决心。

国民党军358团刚刚进入阵地,前面就打响了。李云龙派出的打援部队和日军接上火了。

这是独立团一连和县大队、区小队组成的阻击部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而日军却是整整一个联队,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

整整四个小时,八路军的阻击部队死战不退,日军的重炮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以大队为单位轮贯攻击,战士们从被炸塌的工事中钻出来,用机枪、步枪、集束手榴弹顽强阻击。负责阻击的八路军指挥员拒绝了358团的换防建议,声称他们奉命阻击8个小时,只有到时间才能撤退,除非他们全部阵亡。

这支八路军小部队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楚云飞在望远镜中看到最后的几个战士拉响了集束手榴弹和冲上阵地的日军士兵同归于尽,他感慨万端,一想到有朝一日要和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不由得暗暗心惊。

(节选自《亮剑》第七章有删改)

【注】①抗战时期,日军一个标准联队约3800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刚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李云龙痛哭不已,喊着不许赵刚死,体现了李赵二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B.独立团要攻打县城,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都跟着独立团一起进攻、阻击,说明八路军深得人心,是人民的部队。
C.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这说明了八路军的抗战的艰难。
D.楚云飞看到八路军部队为完成阻击任务死战不退、全军覆没,他感慨万端,既感慨八路军的英勇,又感慨国民党部队的懦弱。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主人公李云龙鲜明的形象。
B.“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也表现了战斗的惨烈。
C.林志强认为伏击增援的日军是“赔本的买卖”,这也从侧面说明了358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
D.小说中的李云龙是一个“圆形人物”,他既有面对战友身负重伤时的铁汉柔情,也有面对强大敌人时敢于亮剑的英勇无畏。
3.虽然楚云飞在文中笔墨不多,但他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4.“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在小说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新高考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成全他人善良

马茜

上个周末接到朋友的电话,说钱包在杨家坪步行街的滚滚人潮中丢失了,懊恼得很。里面有多少钱还不重要,最伤脑筋的还是那些五花八门的信用卡和身份证,得一趟趟跑到银行和公安局去重新申办,单是那柜台前长长的队列就叫人不胜其烦。

幸运的是,朋友昨天又说钱包被人捡到了,要她确定送还的地点。大悲大喜,朋友要我陪她去取回。

我却多了一个心眼,叫她先不要忙着激动。两年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天加完班跟同事聚餐,结账的时候才发现钱包不翼而飞,第二天意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捡到了我的钱包。大喜之余,连夸对方是活雷锋。不料对方话锋一转,说想拿回可以,需付1000元的酬谢费。当下心就凉了,看来雷锋还是不在。钱包是取回了,里面的现金早已没了踪影,还好其它卡证等物没少,也算万幸。

约见的地点定在直港大道上的两岸咖啡。每每暮春和初夏交织的时候,阳光格外的明媚,照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让人觉到温暖,低回的背景音乐,服务生身上浆洗得雪白的围裙像新鲜的奶油泡沫……当我正在遐想的时候,一个怯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回头,一个女孩已经站在我们面前。

女孩肩上挎着一个蓝色的帆布背包,明显大一号的劣质运动服套在身上,更加显出她个子的瘦弱,短短的头发用橡皮筋束起,几缕刘海不听话的搭在额头,正红着脸轻声问我们是不是失主。朋友热情招呼她在对面坐下,不断说着感谢的话。我悄悄打量这个局促的小姑娘,从土气的打扮和细声说话的性格来看,女孩不像本地人,暗暗松了口气,这样的人来敲诈,可能性不大。

喝下两口水之后,小姑娘说起了事情经过。原来她是某大学大一的学生,昨天放学后和同学出校来吃饭的时候,无意中拾到了朋友的钱包。打开发现有几张相同的名片放在里面,估计是失主的,便照着上面的电话打了过来。朋友已经感动得情不自禁了,激动之余便拉起家常来。大概是被朋友的热情所感染,小姑娘羞涩的说起自己家的情况。原来她来自一个山村,家里十分贫穷,靠贷款读上了大学。我暗叫不好,人不可貌相,好戏要上演了。出乎意料的是,没说几句,小姑娘却红着脸腼腆地笑,不再言语了。随后从背包里取出钱包,递给我的朋友,只字不提酬金的事,只小声说请一定清点一下里面的物品。

朋友激动地打开钱包,笑容却一下凝固在脸上。我凑过去一瞧,只见偌大一个钱包里只剩得孤零零一张卡,在黑的底色上格外显眼,现金、身份证、其它信用卡踪影全无。钱包的夹层里三张名片,大概是以前随手放进去的,没想到这次却派上了用场。

我吃惊地望着朋友,观察着她的反应。只见她一个深呼吸,便更加激动地念叨着:“还好没丢,还好没丢。”而对方则一脸的惶恐:“我捡到的时候就是这样了,怕你着急,就赶紧通知了你,也不知道这些还有没有用。我只是怕你着急……”

朋友紧紧握住她的手,诚恳地道谢:“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你有所不知,这张卡上有我母亲刚刚汇过来让我购房的首付款,如果掉了就相当麻烦。特别是现在身份证也遗失了,如果这张卡再丢失,麻烦可就大了。”说完掏出两百元钱要感谢对方。那女孩子立马紧张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连声说不能接受,当时只是担心失主着急才一定要尽快送回,绝没有这个意思,说罢眼眶中竟有了泪光。数次推让之后,朋友收回了钱,再次握住女孩的手郑重道谢,那女孩甜甜笑着,开心地走了。

我疑惑着问朋友:“你不是刚搬家吗?怎么又要买房了?”朋友微笑着回过头来告诉我,这个理由是她编的。面对那女孩的认真态度,实在不忍心告诉她捡回来那些东西对自己已经毫无用处。现在这样纯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成全她的善良。

善良?望着面前这个美丽的女子,我咀嚼着善良的味道。瞬间,我仿佛又闻到了那杯冬日里的咖啡,那一抹清香在这初夏的午后愈发的浓郁起来,随着洒在这个城市的阳光弥漫开来,随着低回的背景音乐久久不去,我仿佛从那音乐中隐隐地听到了这样的字句:能够成全别人的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善良。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朋友”钱包失而复得的一段经历,情节曲折,给人深刻印象。
B.小说插叙“我”的遭遇,意在表现当下恶劣的社会风气,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浅薄。
C.“朋友”在接过钱包时,“笑容却一下凝固在脸上”,这一细节表现了她内心的失望。
D.小说刻画小姑娘这一形象时,运用了语言、肖像、行动描写手法,语言简约但个性鲜明。
2.小说两次写到阳光的温暖、低回的背景音乐,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造了温馨的环境,暗示这一事件有好的结局,也象征了人性的美好。
B.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使整个故事洋溢着感人的温情和向上的力量。
C.与“女孩”的形象形成对比,凸显其单纯质朴、不求回报的善良内心。
D.“低回的背景音乐”引出文中结尾的点睛之笔,这也是作者匠心所在。
3.随着情节发展,“我”的心理先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说明。
4.小说结尾“能够成全别人的善良,本身就是一种善良”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023-10-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金

父亲旁边那棵银杏树下有一块青石。他便在那上面坐下,取出一支烟来,点燃了,放在嘴上抽着。他长嘘似的吐着烟雾。他那略带苍老的脸上渐渐地浮出了安闲的笑容,他忽然带笑地对我招手,一面说:孩子,过来,在这里坐,我给你讲个故事。

我眼睁睁地望着父亲的脸,尤其是他的嘴,静静地等着他开始讲故事。

从前有过一个孩子,就像你这样大的年纪。他家里很穷。父亲是乡下教书先生,在破庙里开个蒙馆,教几个小学生糊口度日。

有一年年景不好,遇着天旱,田里的稻子都枯死了。种田的人没有收成,衙门里的差役却来逼着收税。他们挨门挨户勒索,得不到钱,就把可以拿走的东西都带了去。那些吃树皮草根的人被逼得没法生活,就闹起事来。然而不久大队兵马从城里开来了。枪声、喊声、哀号声响成一片。整个乡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太婆、小孩子守住那些未烧尽的破屋叹息流泪。

那个教书先生没有给抓去,这个时候全亏得他出来照料那些老太婆、小孩子。但是过了两天差役又下乡来把他也捉去了。

为什么捉他?他一点罪也没有!我不平地嚷起来。

父亲看我一眼,但过后又微微地笑了。不知道怎样我总觉得这笑里带着不愉快的神气。

父亲接着说:那个教书先生给关起来。人家说他鼓动种田人闹事,可是又找不到证据,把他关了几天,说是要放他出来。然而事情又突然变了。据说有人向县官告发了教书先生,说他家里藏着一颗珠子,这是一件宝物,人带着它,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会给人看见,这叫作隐身珠。告发的人是教书先生的一个朋友,他说这颗隐身珠便是教书先生鼓动闹事的一个大证据。县官用严刑拷打教书先生,要他交出珠子。可是教书先生矢口否认,说他自己根本就没有见过什么隐身珠。

种种残酷的刑具都用过了。然而教书先生始终不肯招出一句话,到后来他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死只是时间的问题。

县官叫人把他的身子丢在河里。又派差役到他家里去搜查。就是那个出卖朋友的人在引路,他们到了那里,把母亲、儿子都赶在屋角里。他们开始到处搜索,把什么东西和什么地方都找遍了,始终找不出一颗珠子来。

儿子和母亲忍住恐怖和悲愤战栗地蹲在屋角,眼睁睁望着他们的横暴的举动,不敢说一句话。

儿子忽然触了一下母亲的肘,轻轻喊了一声‘妈’。原来他看见一颗小小的红珠子在他脚边发亮,止不住他的惊讶。

母亲也看见了珠子。她连忙低声在儿子的耳边说:‘闭嘴。’这个时候儿子已经把珠子拾了起来。他刚要回答母亲的话,忽然看见差役们掉过头来看他,他慌张起来,不加思索就把珠子一下子塞进嘴里。

父亲的朋友眼睛精,忽然起了疑心,便走过来厉声叫道:‘张开嘴!’孩子迟疑一下就把嘴张开,那个人扳开孩子的嘴仔细看了一遍,找不出什么东西。因为珠子已经滑进肚皮里去了。

差役们又仔细搜索了半天,依旧找不到珠子,只得把屋里的东西顺手拿了带回城里去,剩下一个空屋给这一对贫苦的母子。

差役们一走,孩子就忍不住大声嚷起来:‘妈,我口渴!’他便去地上抱起一只破瓦罐,把里面剩下的一点冷水一口气全喝光了,母亲惊讶地望着他的烧脸,忽然想起了珠子,便问道:‘孩子,珠子呢?’听见提起珠子,孩子才记起来他已经把它吞进肚里了,便恐怖地答道:‘妈,我把珠子吞下去了。’他刚说完了又觉得一阵心烧,口很干,他忍不下去,又接连地嚷:‘冷水,冷水!我口渴,口渴。’他不等母亲答话就跑出去,在院子里找到一只小水缸,一下子俯下头,不管水干净不干净,只顾咕嘟咕嘟地喝着。水缸里的水全给他一下子喝光了,连小虫也都进了他的肚皮。

儿子痛苦地望着母亲哀求道:‘我心里烧得很。我口渴,我口渴,妈,给我一点水喝吧。’儿子说着,一面拉开衣服,用力抓着自己的胸膛。

母亲没有办法,只得忍住心痛,说:‘那么,我带你到河边去,河水够你喝的。’母亲果然把儿子连拉带扶地领到了河边。儿子一看见河,便扑到河边草地上,把头俯在水面,张开嘴大口地喝起来。

母亲连忙赶上去,抱住他的身子,要把他拉起来。但是他忽然回过头来说:‘妈,放开我,我要喝水,我还没有喝够。’他用力挣扎,要挣脱他的身子。这时,母亲看见孩子变成了一条龙。随着龙的身子的摆动,河面渐渐宽起来,许多土地都沉下去了。龙顺着河道往城里去,所经过的地方全成了河,只有那个乡村还原样地存在……父亲讲到这里忽然住了口,摸出第二支烟,把它点燃放在嘴边衔着。他抽了一口烟,就站起来说:我们还是到上面去吧。

但是,后来怎样呢?我看见父亲不把故事讲完就要继续爬山,便也站起来着急地问道。

后来龙游到了城里,自然把全城都淹没了,那个地方也变成了一条大河。父亲淡淡地答道。

城里的人呢?还有那些县官和差役们呢?还有那个教书先生的朋友呢?

我也不大清楚,他们大概都变成鱼虾了。

那条龙呢?我还不满足,又问道。

谁知道!你苦苦地追问这个做什么?父亲带了点责备的口气说,但他的神气依旧是很温和的。

这个时候恰巧有一股风吹来,下面松林里起了一阵波涛,把父亲的话掩盖了。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飘落在我的头上。我伸过手去把父亲的一只手紧紧捏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父亲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开头,能够很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显得饶有趣味。
B.“我不平地嚷起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我”对于教书先生无罪而被抓的愤怒不平。
C.“剩下一个空屋给这一对贫苦的母子”,表现了差役强取豪夺、横征暴敛的贪婪本性及百姓生存的艰难。
D.小说的结尾部分,“我”不停追问父亲,体现了小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我”想匡扶正义的愿望。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构严谨,开头段“那棵银杏树下有一块青石”与结尾段“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飘落在我的头上"相互照应,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B.小说的“父亲”慈爱,温和,善于讲故事,他与孩子的关系亲密,得闲时他便给孩子讲故事,以此来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C.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通过儿童的视角来思考故事,呈现出纯真的一面。
D.小说以对话为主体,情节集中,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在叙述中的留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3.巴金在进行本文的创作时,目的是慰藉“被现实生活闷死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常有非现实主义情节,如这篇小说写孩子化龙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谱(节选)

梁 斌

严志和的心像铅块一样,又凉又硬,在胸膛里坠着,几乎要掉出来。一时觉得头脑沉重,伸长胳膊搂着小肚,低下头去,合紧嘴巴,眼睛看不见什么,耳朵也听不见什么,一股劲向前走。朱老忠在后头喊了他两声,也没听见。走到小木桥上,桥头站着一堆人,大睁着眼睛,向第二师范那边望着。严志和倒背了手,不言不语地站了一刻。岗兵见聚的人太多了,端着枪走过来,说:“走开!走开!有什么看头?还没见过死人的?”严志和斜了他一眼,心里骂着:“好像疵狗,吃孩子吃红了眼了!”

他走着走着,看见眼前有一带高墙,像城墙一样高,有一个古式瓦楼大门。才低下头往里走,不提防门前站着两个岗兵,见他要进门,瞪起眼睛问:“干什么的?”严志和眨着眼睛说:“想看看我的儿子,他被捕了。”岗兵不细问他,说:“也不看什么时刻,明儿再来!”岗兵一唬,吓得严志和倒退了两步,溜湫着步儿(注:小碎步)走过去。昂起头看了看天,又看看狱墙,叹口气说:“咳!墙比天还高啊……”心里一时挠痒,酸楚得难过起来。停住步站了一会,抖了抖肩膀,使足了动,猛地跑过去。横着膀子,照准狱墙一扛,他想:“把墙扛倒,兴许能见到江涛。”抬头一看,狱墙纹丝不动,倒把他碰了个倒仰跤,摔在地上,气得长眉毛一乍一乍地扇动。严志和眼眶上噙着泪水,愣着眼离开狱墙。沿着城墙根走到大南门,不知不觉出了城,在南大桥上站了一刻,又沿着河边向西走。那里没有灯,黑黑的。他在一棵柳树底下站住脚,解开纽扣,敞开怀让河风吹着他滚热的胸膛。

他蹲在地上,从腰带上摘下荷包,打火抽烟。把胳膊拄着膝盖,抬起头望着黑暗的天空,摇晃摇晃脑袋,说:“天哪!不许人们抗日,我们的祖国要亡了!”泪滴顺着鼻梁流下来,仄耳细听着,河水冲击桥梁,哗哗地响着。

他又觉得,这一辈子活得实在不容易,如今祖国要亡了,要当亡国奴了!他心里气闷,伸起脖子吐了口长气,拍拍胸膛,叹口气说:“唉!抗日的人有罪?实无天理!”对着黑暗的天空笑了两声,把小褂子脱了下来,拎在手里看了看,放在地上。他想:“也许,我们的祖国不会灭亡!江涛和运涛还会回来。”

停了一刻,听得河里水流声,水面上映着巡远的灯光,闪着一缕缕亮闪闪的影子。一合眼睛,看见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江涛笑嘻嘻从堤岸上走下来,说:“爹!我来跟你拔麦子。”严志和说:“好,你回来正麦热,助我减一点辛苦吧!”江涛脱下紫花小褂,说:“好,看我拔得多快!”小伙子弯下腰拔麦,拔得飞快。涛他娘走出来,站在门台上说:“看你,把孩子使坏了呢!”老两口子对着眼睛看着,同时笑了。

他这时睁开眼一看,是个梦境,从背后走过一个人来,把他拦腰接住,说:“志和!你在这里?”他摇了一下脑袋,在黑影里仔细一看,是朱老忠。朱老忠拍了拍严志和的胸脯,责备说:“咳!兄弟,叫我好找啊!”

严志和猛地愣住,心上糊涂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朱老忠一伸手,合住虎口攥住严志和的手腕,说:“兄弟!你心里想的什么哩?”老头子挥起泪来,又说:“你就不想想,两个孩子在监狱里,有谁去照管,你就忍心吗?”说着,连跺着脚蹲在地上,两只胳膊抱起头大哭起来。

严志和看朱老忠难过的样子,猛地照准胸口擂了两拳,说:“我混蛋!我傻了!这是做的什么梦?”

朱老忠又站起身,说:“刚才你在前面走,我在后头跟着,追到店门口,进去一看,屋里黑黑的。我又返身走出来,只差几步,就赶不上你了。找来找去,说什么也找不到你。我在大桥头上停了一会,才无可奈何地顺着河边走过来……咳!原来你在这里!”他拉起严志和的手向回走。河边柳树上有“伏凉儿”在叫,朱老忠摇摇头说:“唉!急死我了,急了我一身汗哪!”一面说着,上了土坡走在马路上,路灯依然亮着。

两个人回到店里,朱老忠亲自拿灯去添了油来,点上,说:“来!快坐下歇歇吧!”他抬起胳膊,擦了擦额上的汗,咕嘟起嘴,翘起小胡子。严志和发着呆,也不说什么,两只眼睛发出惨淡的目光,直瞪瞪地看着那盏小油灯。灯光黑红,焰苗上升起黑色的烟缕,一点也不光亮。两个人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小屋子里闷得不行,周围静静的,没有声音。朱老忠走出房门,在院里歇了一刻。自从闹起二师事件,客人稀少了,几间破房子里都静着,店掌柜在厨房里点起灯做晚饭。

严志和叹着气,哑了嗓子说:“咳!我心里真是难受!”他拿起烟袋,把烟锅插进荷包里,摸索着装上烟,打着火镰取火。

朱老忠走进去,翘了翘小胡髭,说:“你难受,别人呢?”见严志和打不着火,朱老忠走过去替他点上。

严志和说:“我总是想,我们是不会当亡国奴的!”

朱老忠说:“当然不会,回去我们就要宣传发动群众起来打日本人!”

严志和搓着手说:“好!你这么一说,我们又有路走了!”

朱老忠说:“当然有路走!”

严志和又摇摇头说:“反动派决心当卖国贼了,我们还是要打日本!”

朱老忠说:“当然是,打不败日本人决不罢休!”

严志和一听,伸起长胳膊在空中一划一划地,大笑一声,说:“好!我们就是这么办!”

严志和气愤地鼓动着胸脯,索索打抖,埋藏了几十年的仇恨,在肚子里翻腾起来。他穹下腰,两只手拉着膝盖,摇摇胸膛,说:“咳!我们赶快拿起枪吧!”

(有删改)

[注]①运涛:严志和的大儿子,北伐军失败后被捕入狱。②二师事件:保定第二师范的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遭到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严志和的小儿子江涛被捕入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叙写严志和心情格外沉重,以至于对朋友朱老忠故意不理不睬。
B.“端着枪走过来”“瞪起眼睛问”等描写表现了岗兵凶神恶煞的形象。
C.严志和的两个儿子都因为参加革命而被捕人狱,这让年迈的他伤心欲绝。
D.小说结尾暗示着革命陷入低潮后,一场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正在酝酿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地展现了儿子江涛被捕后,父亲严志和的心路历程。
B.小说插叙部分,严志和梦见江涛回来,以“槐花开了”“大公鸡在井桩上长鸣”衬托哀情。
C.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又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语言朴实,通俗,生动又浑厚;写景叙事,干净利落;刻画人物,富于个性化。
3.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朱老忠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红旗谱》的主题表现了农民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本文节选部分也可窥见一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崔使君赴寿州       

刘长卿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

【注】①彤幨:赤色车帷。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②仲华:樊晔字仲华,年少时与刘秀结识,刘秀登基之后,樊晔被任为重臣,颇有政绩。③鸣驺:贵官出行时随从传呼喝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直言崔使君为分担国忧去寿州任职,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B.颔联运用樊晔和周瑜的典故,暗指崔使君年少便功成名就,地位显贵。
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崔使君赴任途中的景色,渲染了气氛。
D.诗歌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韵味无穷。
2.诗歌情感表达含蓄内敛,请简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边将

贾岛

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

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

【注】①陇头:借指边塞。②握中铁:握拿在手中的铁,指代手中所握刀、剑等兵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边地的落日和浮云为背景,将刚刚结束惨烈战斗的持戈战士的英勇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
B.颈联写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天上的星斗和星河的牵牛星,以极简笔墨写出边将的雄风豪气。
C.尾联夹叙夹议,报效国家不拘人的出身贵贱,好男儿应奋发有为,誓将扫平敌寇,抒发了边将的卫国决心。
D.在诗中,贾岛化身为戍边老将,讲述戍边卫国的生活,意气风发,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本诗颔联写景生动形象,情感蕴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