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人尹

葛亮

过年的时候,整理旧物。母亲发现一团蒙了灰的东西,用棉纸层层包裹着。打开来,是一只泥老虎。颜色斑驳,脊背上也已干裂出一道曲折的纹路。唯独面目还是勇猛凌厉的。

这是尹师傅的作品,说起来,真已经有十几年没见过了。

尹师傅是个泥塑艺人。

第一次买下了尹师傅的作品,是一只大阿福。这也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其实是一种儿童样貌的神,很硕大。尹师傅做这类泥人儿,真是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个一分为二的木头模具,将泥填实,倒出未就是个胖大的儿童的雏形。尹师傅先给它刷上粉嫩的颜色,然后寥寥几笔勾出眉眼,腮上润上胭脂,浓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长命锁或者金元宝,就算是完工了。

这只大阿福是我对尹师傅感兴趣的开始。尹师傅并不是南京人。老家是江苏无锡。无锡附近靠常熟有个地方叫惠山,出产着一门手艺,就是泥人儿。其中最著名的是袁、朱、钱这几家专业作坊。尹师傅的师承,就是这朱家。捏泥人是尹师傅的事业,其实在他手中也分着层次。比方说大阿福,这种泥人虽然喜庆,但近乎批量生产,尹师傅说叫作耍货,是为讨生计而做,不入流的。而作为一个创作型的艺人,其实高下在于能不能做细货。这细货按传统应取材于昆山一带的戏曲。泥塑并非南京的特产,这就使得他的本事在一众艺人中显得特立独行。加上他又总是很寡言,即使在一群年幼的拥趸注目之下,也依然是很安静地做手边的事情。由于他严肃的神情和沉默的态度,往往磨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渐渐对他失去了兴味。当然他也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做他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我便是其中的一个。而时间久了,尹师傅也终于认识了眼前的小朋友。有一天,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做的东西,有点儿老土。并拿了附近剪纸艺人的森林大帝作为辅证,说明他不够与时俱进。尹师傅扶了扶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说话。但我不知道,我的话却在将来造成了他手艺的改革。

以后的某一天,我发现尹师傅终于开始因人制宜,作品中出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比如一休和尚、蓝精灵等,都是热播卡通片里的,做得惟妙惟肖。神情间的活泼,很难想象是出自严肃的尹师傅之手。

出于友谊与感谢,尹师傅曾经为我专门做了一个铁臂阿童木。这时候,我们家里其实已经摆满他的作品了。

及至我上了中学,朝天宫一带其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都在变,不变的大约只有尹师傅的泥人摊。生意没有更好,但也没有坏下去。顾客还是孩子们,一些长大了,不再来了,便有一些更小的接续上来。

有一天,爸爸一回家来,脸上是很兴奋的神情。回房间翻了一阵,翻出许久不用的照相机。爸爸对我说:毛果,我们去找尹伯伯。

我们到的时候,夕阳西斜,尹师傅正袖着手打盹儿。耳朵上夹着一支烟,人也有些佝偻。这中年人,这时候便显出了老相来。爸爸没有惊动他,只是拿着照相机,对着摊上的泥人拍了一阵。尹师傅醒过来,眼神有些发木。

爸爸高兴地对他说:老尹,你的玩意儿,遇到懂的人了。

尹师傅的嘴角便扬扬,说: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

爸爸摇摇头,说:你可记得上次送我的那只泥老虎,我摆在办公室里,有个英国人见了,爱得不行。聊起来,原来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客座教授,专门研究亚非文化的。他说难得见这样地道的民间艺术品,想要看你更多的作品。

尹师傅嗫嚅了一下,说:是个洋先生吗?

爸爸说:洋人也没什么,艺术无国界。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后来,我目睹了这个叫凯文的英国教授,在看到这些泥人时的反应。这间十多平方的斗室,是尹师傅的家,简朴到只有一张床和一个立柜。其余的地方,满当当地摆着泥人。有的上了彩,有的还是素坯。因为太多,色彩又繁盛,任是谁都眼花缭乱。凯文轻轻抚摸其中一只杀鬼钟馗,眼里是一种疼惜的目光,仿佛对着初生的婴儿。他回过头来,用清晰的汉语对我们说:这才是中国的!

这年的年尾,尹师傅的泥人,出现在了英国的《新世纪艺术年鉴》上。尹师傅婉拒了伦敦艺术双年展的邀请。他说:我是登不上台面的,就是个手艺人。况且,生意走不开。还有,我儿子。

凯文再次找到他,是在第一年的秋天。凯文对爸爸说,他想和尹师傅谈谈生意的事。他说,他的弟弟开了一个工艺品公司,希望尹师傅能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会为他在中国安排专门的工作室,以后他的所有作品会直销海外。

尹师傅摇摇头,说: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

凯文说:您是个值得尊敬的艺术家,理应过上更好的生活。

尹师傅眼角低垂,说:穷则独善其身。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嫩胖大、戴着长命锁或者金元宝的“大阿福”是尹师傅做得最多的一种娃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B.尹师傅嗫嚅着问“是个洋先生吗”,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了尹师傅的自卑心理,暗示他对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没有信心。
C.小说聚焦手艺人尹师傅,叙写手法自然、朴素,语言质朴而显疏朗,真诚而有力量,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产生共情。
D.尹师傅家中简朴的家具摆设与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泥人摆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尹师傅对泥塑的热爱与执着。
2.下列关于人物对话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又玩笑,怕是没有比你更懂的”道出传统匠人的手艺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缺乏市场,其艺术价值得不到体现的困境。
B.“只要是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暗示想要改变传统匠人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C.“离开了朝天宫,我就什么都不是”说明传统匠人受地域影响明显,生存空间受限,离开了该地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D.“穷则独善其身”道出了像尹师傅这样的匠人在经济大潮中仍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没有因名利而放弃传统坚守。
3.葛亮在多部作品中都表达了他对“匠人”的理解:除了专注、打磨、任性,匠人还象征了一种文化传统。请结合选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尹师傅身上所体现的“匠人精神”。
4.有位读者认为,小说中“我”这一角色完全可以隐去,用第三人称视角对这些人物展开平实的叙述,并不影响小说的质量。作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请你替作者说服这位读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日子讨欢喜

杜官恩   宋红莲

郑老爹喜欢赶街驮些小菜卖,不管是茄子、胡椒、豆豇子,还是丝瓜、黄瓜、胡萝卜。每天只弄一点点,只要每天有卖的。

他老婆说他是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

郑老爹理由充足地反驳道:“总比睡不着,在床上折腾强啊!”

眼看田里的菜卖得跟不上趟了,郑老爹打起了门口一棵枣树的主意。

这棵枣树是无意之中长起来的,几十年没死。虽说枣子的品相不太好看,一半青黄色,一半锈红色,但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

一棵老枣树,结满果实时,喜感十足。它结的枣子,一家人吃一茬它熟一茬,隔壁左右送一遍它补一遍。要季节过去,枣子才吃得完。

今天,郑老爹专门摘了一提篮枣子赶街来了,看能不能卖两个钱,让自己乐一乐。

郑老爹无病无灾,儿女有孝心,又有农村老人补贴拿,他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他赶街卖小菜,就是在讨欢喜。最好是自己欢喜时,也能把欢喜带给买了他菜的人。他卖菜,讨价还价时,一般都是他先“软和”下来。多数时间是连卖带送,只要有人喜爱他的菜。

今天,他只带了枣子,卖相又不占优势,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喜欢,能不能卖出去。

他不慌不忙,不需要趁夜色赶早。现在的人们好像都懂得享受,起床都很迟,导致街市也开得很迟。天光大亮,路上的行人稀少。郑老爹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很安全地骑着三轮车到街上。

以前赶街,是随便往一条街道两边放的。起风下雨,淋得像落汤鸡。下雪下冰,冻得直打哆嗦。现在有专门的大菜场,装修得跟大电影院似的。专门的坐商贩子买铺面经营,不想出摊位费的,像郑老爹这样的人,外面还有一圈小巷道可以收留他们。头顶上有一长排雨棚子,能够保证遮阳避雨。每天随时来随时摆开,规规矩矩像排队。也不收费,人性化十足。

郑老爹在一条白色画线内,将三轮自行车的屁股调顺,对好了人流巷路。

旁边来的是一位老婆婆,一样的骑三轮自行车来的,也一样的只卖一种东西:玉米棒子。

郑老爹不禁笑起来。由此看来,老婆婆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他们经常碰到一起,虽然叫不上名字,但都可以用“大妹子”“老大哥”相称,都不会问姓名。

玉米棒子包着苞叶,头上还留着黑缨,像一揪头发。

玉米棒子可用来煮了直接吃,也可以卖给餐馆做玉米芯加鱼丸子汤喝。看品相,也是不好。

郑老爹问:“这玉米是干成这样的吧?”

老婆婆说:“是啊,干了还逗虫子。菜园子里的几棵,又不能杀药水。管它的,卖得几个是几个,只要有人要就给。”

这时,过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四五十岁的样子。拖着一个专门买菜的简易拖车,停在郑老爹面前。她先不问价格,不说买,只问:“能不能尝一颗?”

“尝吧,你尝,枣树上多得是。”

有人尝过,说是不甜,“有理有据”地走了,郑老爹也不生气,他说:“无所谓,家里人吃不完,烂了好多。”

旁边老婆婆说:“我的这玉米也是,多得喂猪。”

当然,这话虽然是实话,但都没有当着顾客的面说,不能让人听着有诽人的意思。

这中年妇女实话实说:“呣……枣子还蛮甜嘛!”

郑老爹很高兴,他就喜欢听别人夸赞他的东西好。就是青菜叶上有几个虫洞,他都会仔细解释,说这是没有打过药的绿色产品,让人认同,给几句好评。

郑老爹看出了中年妇女心里想的。“来几斤吧,枣树上快卖完了。”

“多少钱一斤?”

“六块。”

“五块钱一斤,得来六斤,整数。”

最后,中年妇女来了三斤,五块,三五一十五。扫码,付账,行云流水。中年女人买完枣子,又看到老婆婆的玉米棒子。“多少钱一个?”

“一块钱一个。”

“上面还有虫子眼嘛,两块钱三个。”

“可以。卖完早点回家。”

中年妇女买完玉米棒子,临走,看到老婆婆手里正在剥苞叶的玉米棒子,似乎漂亮一点。

“我跟你换一个吧?”

老婆婆说:“换什么换?便宜东西,多拿一个去得了。”

中年妇女得了便宜,不停地“谢谢,谢谢”,满意而去。

这时,郑老爹喊:“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

中年妇女折回来,提了落下的枣子。“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卖了几斤枣子,卖了几个玉米棒子,郑老爹和老婆婆收获了一堆谢谢——这就是他们跟日子讨得的欢喜。

人家开心,郑老爹和老婆婆也一样开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老爹的老婆说郑老爹骨头贱得喊出了声,喜欢折腾,看似埋怨,实则是对老伴浓浓的关爱。
B.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人性美,比如结满果树、充满喜感的枣子,“隔壁左右送一遍它补一遍”。
C.郑老爹专门摘枣子赶街,并说“看能不能卖两个钱”,是为了表现市场经济让农村人一心想赚钱。
D.小说多处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给百姓带来福祉,如农村老人拿补贴、摆摊不收费、人性化的菜市场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后照应,如开头说枣子“吃在嘴里甜滋滋的,和高粱一样甜”与后文中年妇女对枣子“蛮甜”的评价相照应。
B.本文通过“让自己乐一乐”“他只带了枣子”“他不慌不忙”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生活从容、追求欢喜的老人。
C.文章运用对比,如同样的枣子,有人说枣子蛮甜,有人却“有理有据”地说不甜,可见枣子质量是有差别的。
D.“枣子,你的枣子不要了?”“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谢谢啊!”这些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淳朴的形象。
3.小说的主人公是郑老爹,那写卖玉米棒子的老婆婆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鲜明的风格,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汪水云诗卷

祖惟和①

北去南来策蹇驴,偶然过我古玄都。

虽无千树桃花赋,却有三秋桂子图。

贺老挂冠方赐剡,张翰命驾已归吴。

酒边说尽兴亡事,空羡陶朱据五湖。

[注]①祖惟和:宋遗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跛蹇驽弱的驴子南来北往,偶然来到玄都观,“古”字意蕴丰富。
B.颔联诗人化用刘禹锡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和柳永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颈联诗人连用贺知章年老病重,皇帝赐其剡川一曲和张翰思乡归吴的典故,耐人寻味。
D.本诗结构严谨,语言委婉含蓄,感情深沉而又真挚,结尾以景结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克庄

纸帐素屏遮。全似僧家。无端霜月闯窗纱。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②倚阁:搁置,暂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
B.“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
C.上阕结尾两句从触觉和听觉分别写了月夜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D.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有一种自嘲人生的意味。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12236次组卷 | 2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材属于隐逸诗,类似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B.第三句采用象征手法,表达我和鱼一样的快乐,并且两者快乐的原因一致。
C.本首诗的颈联借用“引”“催”动词,赋予景物以人情,使得表达更为生动活泼。
D.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新淡雅,与王维《山居秋暝》一诗相近。
2.有人说,刘因“出世但不忘道”,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狼图腾(节选)

姜戎

额仑狼群消失以后的第二年早春,兵团下令减少草原狗的数量,以节约宝贵的牛羊肉食,用来供应没有油水的农业团。首先遭此厄运的是狗崽们,草原上新生的一茬小狗崽几乎都被抛到腾格里,额仑草原到处都能听到母狗们凄厉的哭嚎声,还能看到母狗刨出被主人悄悄埋掉的狗崽,并叼着死狗崽发疯转圈。草原女人们嚎啕大哭,男人们则默默流泪。草原大狗和猎狗也一天天消瘦下去。

半年后,二郎远离蒙古包,在草丛中沉思发呆的时候,被一辆兵团战士的卡车上的人开枪打死,拉走。陈阵、杨克、张继原和高建中狂怒地冲到团部和两个连部,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凶手。所有新来的汉人在吃狗肉上结成统一战线,把凶手藏得像被异族追捕的英雄一样。

四年后一个白毛风肆虐的凌晨,一位老人和一位壮年人骑着马驾着一辆牛车向边防公路跑去,牛车上载着毕利格老人的遗体。大队的三个天葬场已有两处弃之不用,一些牧民死后已改为汉式的土葬。只有毕利格老人坚持要到可能还有狼的地方去。他的遗嘱是让他的两个远房兄弟,把他送到边防公路以北的无人区。

据老人的弟弟说,那夜,边防公路的北面,老狼和狼崽的嗥声一夜没停,一直嗥到天亮。

陈阵、杨克和张继原都认为,毕利格阿爸是痛苦的、也是幸运的老人。因为他是额仑草原最后一个由草原天葬而魂归腾格里的蒙古族老人。此后,草原狼群再也没有回到过额仑草原。

1975年,内蒙生产建设兵团被正式解散。但水草丰美的马驹子河流域,却早已被垦成了大片沙地。房子、机器、汽车、拖拉机,以及大部分职工和他们的观念、生活方式还都留在草原。额仑草原在一年一年地退化。如果听到哪个蒙古包被狼咬死一只羊,一定会被人们议论好几天,而听到马蹄陷入鼠洞,人马被摔伤的事情却渐渐多了起来。

……

在北京知青赴额仑草原插队30周年的夏季,陈阵和杨克驾着一辆蓝色切诺基离开了京城,驶向额仑草原。

陈阵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以后,一直在一所大学的研究所从事国情和体制改革的研究。杨克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以后,又拿下硕士学位和律师资格,此时他已经是北京一家声誉良好的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这两个年过半百的老友一直惦念草原,但又畏惧重返草原。然而30周年这个人生经历而立之年,使他俩立定决心重返额仑草原。他俩将去看望他们的草原亲友,看望他们不敢再看的乌珠穆沁大草原,看望黑石山下那个小狼的故洞。有时候他们脑海里甚至幻化出这样的一幅图景:风声呼啸、白毛狂飞,小狼像一条金色的飞龙,腾云驾雾,载雪乘风,快乐飞翔,飞向腾格里、飞向天狼星、飞向自由的太空宇宙、飞向千万年来所有战死的蒙古草原狼的灵魂集聚之地。陈阵还想再到草原感受并验证一下自己学术书稿中的论点。

吉普一进入内蒙地界,天空依然湛蓝。然而,只有在草原长期生活过的人才知道,腾格里已经不是原来的腾格里了。天空干燥得没有一丝云,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干沙半盖的公路上,一辆辆拉着牛羊的铁笼卡车,卷着黄尘扑面而来,驶向关内。一路上几乎见不到一个蒙古包、一群马、一群牛。偶尔见到一群羊,则乱毛脏黑、又瘦又小,连从前额仑草原的处理羊都不如……两人几乎打消了继续前行的愿望。他俩都舍不得自己心中湿润碧绿的草原美景底片被干尘洗掉,被砂纸磨损。

杨克在路边停下车,拍了拍身上的干尘对陈阵说:前十来年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回草原看看。这两年,我下面的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才腾出空儿。可说真的,我心里还是怕见草原。今年春天张继原回了一趟额仑,他跟我讲了不少草原沙化的事儿。我作了那么长时间的精神准备,没想到草原沙化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陈阵拍了拍方向盘说:让我来开吧……阿爸才走了20多年,咱们就亲眼看到他所预言的恶果了,咱俩还真得回额仑草原去祭拜他。而且,再不回去看看,小狼的那个洞可能真要被沙子填死了。老洞是称霸草原千万年的草原狼留在世上的唯一遗迹了。

杨克说:百年老洞都是最结实的洞,几百年都塌不了,才过了20多年就会坍塌?老洞那么深,没一百年风沙也填不满它吧?

陈阵说:我也想念乌力吉,真想再见到他,再向他好好请教请教狼学和草原学。只可惜,他对草原伤透了心,退休以后就离开了草原进了城,住到女儿家里养病去了。中国没有竞争选拔人才的科学民主机制,耿直的优秀人才总被压在下面,这位中国少有的狼专家和草原专家就这么被彻底埋没了。我看,体制黄沙比草原黄沙更可怕,它才是草原沙尘暴的真正源头之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建设兵团开进额仑草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蒙古牧民的生活习俗及其环境地貌。
B.为节约宝贵的牛羊肉食,兵团下令大量宰杀草原上新生的狗崽来补充人们食物的不足。
C.新来草原的汉人和陈阵等人对“二郎”被杀态度的不同,折射出对生命的冷漠和悲悯两种不同人性。
D.草原中狼咬死羊现象成为人们的谈资和人马因鼠洞而摔伤的常见均与狼群消失不无关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母狗“凄厉的哭嚎声”、“叼着死狗崽发疯转圈”、女人们的“号啕大哭”和男人的“默默流泪”等情景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狼群消失后草原狗的惨状。
B.毕利格老人天葬于边防公路北面荒草连天的无人区,彻夜未停嚎叫的狼群此后再也没有回到过额仑草原,人与狼的命运相互映衬,满蕴苍凉与凄怆。
C.小说调动人们的多种感官,以轻松的笔调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描写了小狼飞向灵魂集聚之地的欢快之景,虽为虚幻,读来却令人如临其境。
D.作者借陈阵之口,交代擅长狼学和草原学的乌力吉遭受排挤的事实,将体制黄沙与草原黄沙作巧妙映衬,表达了对草原黄沙源头的深入探寻和深刻反思。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小说多次写到小狼的故洞,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僵硬(       ) 肺腑   (       )
2.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4.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7.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8.老人在那么寒冷的环境中等了那么久,希望遇到个好心人可以送他回家,为什么老人没有迫切的向前面骑马的人求救?而是等到最后一个人路过的时候老人才开口寻求帮助。
9.从老人和骑手的对话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1-10-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刘禹锡诗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歌颂的是哪种精神(     
A.自我革新的担当精神B.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C.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D.筚路蓝缕的建设精神
2021-10-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汉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卢纶

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

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余。

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


【注】①循州:地域名,主要包括今天的广东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②贾傅:汉代贾谊,曾贬官为长沙王的太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鱼”代指书信,首联写到书信半夜到达家里,为诗歌平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B.颔联写的是书信的内容以及诗人读信以后的感受,笔意沉着简练,对仗工稳轻巧。
C.颈联“炎蒸极”,仅从气候炎热这一点落笔,其他种种不便、困难也就不言而喻。
D.本诗语言虽然朴素平淡,并不华美,但却真率自然,情意真切,自有动人的力量。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