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套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了愤怒一词、关于此,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曾说: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确实,愤怒下的言行会对许多人和事造成伤害。生活中,应学会减少愤怒的表达,多些理性的发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愤怒是一种常见情绪,许多人为了摆脱它,会尝试打沙袋、慢跑、骑自行车等宣泄行为,但是,刊登在顶级期刊《临床心理学评论》上的一篇研究显示,发泄愤怒可能会让人感觉良好,。相反,经常用来缓解压力的技巧,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瑜伽,甚至在内心数羊,可以有效减轻愤怒和由愤怒引发的攻击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涉及10000多名参与者的150多项研究。发现真正能减少愤怒的,,增加兴奋度的活动对控制愤怒帮助很小,有些活动甚至会让情况更糟——尤其是慢跑,其重复性可能会引起单调和沮丧的感觉,会加剧而不是减轻愤怒,爬楼梯也会显著增加愤怒值。也有例外存在,打球和上体育课可以明显减少愤怒值,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是有趣的集体活动,可以唤起积极的情绪。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唉, 天可真凉了——”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不叫黄绍强了,我叫黄旭华——旭日东升,荣耀中华!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7日内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又唱道是:良辰美景祭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她越发,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但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晴雯之中选择一人,阐释“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意蕴,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告诉学生,议论文的开头要单刀直入,开篇点题,像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开篇两句话就亮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古语,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有类似这句古语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从名实的角度驳斥司马光冠以自己“征利”罪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①(其四)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写看花人。看花人与花保持着距离,这为下文写看花人的想象提供了条件。
B.首联第二句,通过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栽培白海棠,突出白海棠的高洁白净。
C.颈联“秋闺怨女拭啼痕”句,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
D.尾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并以景结情,抒写相思之情,与首句遥相呼应。
2.有诗家认为本诗颔联借鉴了宋代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点。
7日内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出一编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诵读之。

(摘编自《史记·留侯世家》)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皇帝大怒A大索B天下C求D贼E甚急F为张良G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突然之意。卒,通“猝”。卒,还有死亡的意思。在古代,大夫死曰“卒”,
B.方,文中意为“正”,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的“方”意思不同。
C.里所,文中指“老父”居住之地。文中的“所”字与成语“死得其所”的“所”意思相同。
D.异,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奇异”,文中用法与“渔人甚异之”的“异”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豪杰能忍人之所不能忍,遭受无缘故的侮辱也不随意发怒,这是因为豪杰心中有远大的志向。
B.张良受书一事很奇怪,世人不察而解释为“鬼物”,苏轼认为世人的解释很荒谬,并不可信。
C.张良才华盖世,没有学伊尹、太公之谋,而是学荆轲、聂政之计,圯上之老人对此很赞赏。
D.两则材料都谈及了张良所经历的部分事件,但侧重点不同,这与二者的文体特征有较大关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5.材料一选取了材料二中的哪些史实来作为论据?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海》第九场(节选)

【核潜艇指挥舱。金属挤压声越来越大。】

司令员:极限深度就快到了,各个战位务必认真操作。

黄旭华:最关键的是核反应堆与外面海水进行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只要波纹管能够扛得住三十个大气压的挤压,就没有问题。

【很快,扬声器传来报告声:报告,海水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工作正常。

【黄旭华和司令员都松了口气。】

黄旭华:来,我们现在就向极限深度冲刺,目标——300米!

【艇体急剧晃动。刺耳的金属挤压声中,黄旭华恍惚听到了昔日日本战机刺耳的轰鸣声。】

【光渐暗。黄旭华(15岁)与母亲出现。】

母亲:绍强,日本人的飞机把我们的家炸毁了,从今天开始,咱们的家没有了……你要记住今天,你答应妈!

黄旭华:(在炮火硝烟中高声呼喊)姆妈,我答应,我记住了。我要学航空,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敌的海上侵略。从今天起,我不叫黄绍强了。我叫黄旭华——旭日东升,荣耀中华!

【暗转。深潜前夜,黄旭华家。】

【黄旭华坐在写字台前,在桌上铺开信纸写着什么,因为心绪复杂。他停下笔,凝神思索。李世英轻步上。】

李世英:你在想什么?

黄旭华: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哦……我在想妈妈,五十年了,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姆妈就站在逃难的人群里,离我那么近……我和姆妈相处的日子,真的太少了……哦。你快去休息吧。

李世英:你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

【黄旭华不知道怎么开口。李世英看着他不说话。一阵囧默。】

李世英:我是你妻子,你最该信任的……最该说服的。是我!你可以选择去勇敢,甚至牺牲!可你有家,有妻子,有女儿!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

黄旭华:世英…

李世英:你到底在写什么?你要写什么?……是写给我和女儿的吗?或者是写给阿妈的……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

黄旭华:世英,你想得过于严重了,没那么大的风险。这么多年来技术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从二十年前的401艇到现在的404艇,我们……

李世英:我说的是万一。

黄旭华:没有万一。

李世英:当然有!若是没有,你参加一个海试,为什么要中央军委批准?你可以勇敢,可以无畏,可以努力说服所有人不必担心,但你却剥夺了家人为你担心的权利……你在隐瞒什么?家人的担心不是爱吗?你怕什么?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眼泪湿了下来)

【黄旭华的眼睛也模糊了。】

李世英: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更谈不上阻拦。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外语翻译,可我崇拜你,崇拜你的才华、你的事业,敬重你的人品,更欣赏你的情怀……如果没有这些,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因为你的事业,要把有关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隐瞒起来……三十年了。你不能见父母,不能见兄弟姐妹,无法回答他们的质疑。我也一样!女儿们也一样!

黄旭华:(真诚地)世英,对不起,我该第一时间告诉你的……我是怕你担心,现在我明白了,我若一直瞒着,你会更担心……三百米,是我们的核潜艇第一次到达的极限深度,在那里,手掌大的面积,都要承受1.5吨的压力……美国当年最新型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刚刚下潜到一百多米就出了事,一百多人无一生还,这件事你知道,我们以前还谈论过……所以,我就更不敢跟你说了。

李世英:(露出了一丝微笑)旭华,我和你相濡以沫几十年,我难道不知道核潜艇就是你的命啊。你应该去,作为总设计师,在这么一个危险的过程中,你在,所有人心里都安稳。你是总设计师,你不仅要为这艘艇的安全负责,也要为这艘艇上的所有人的生命负责,所以你更应该去!我在家里等你回来,我的生命从遇见你的那一天起,就跟你连在一起的。

黄旭华:(喃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李世英:无论富有还是贫穷——

黄旭华:无论健康还是疾病——

李世英:无论青春还是年老——

黄旭华:我们都风雨同舟。

【暗转。404核潜艇指挥舱。深度计红色指针不偏不倚指向300数字上。各舱水兵相继报告管道扭曲、器材变形、漏水跑水的情况。他们的声音紧张,甚至颤抖。指挥舱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

【切光。黄旭华家,电话铃突然响起。李世英不敢接听电话,迟疑良久,终于拿起电话。】

李世英:喂……哦,(瞬间轻松下来,激动地频频点头)好、好……,祝贺,祝贺成功……嗯,嗯,我就在家等他回来。

【黄旭华上,与李世英对视。】

黄旭华:(沉浸在巨大的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之中,大声朗诵)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摘编自《剧本》2021年第3期)

【注】①《深海》讲述的是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第九场展现的是他进行极限下潜实验的过程。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属的挤压声、各舱水兵相继的报告声、“怦怦”的心跳声,这些营造出令人揪心的紧张氛围。
B.母亲的叮嘱,三十年的隐瞒,忍常人不能忍,是黄旭华能够成功挑战极限下潜实验的关键因素。
C.随艇下潜,既充分体现了黄旭华作为科学家不惧危险的科研探索精神,又彰显了他的责任担当。
D.剧本中以“无论”为开头的四句台词强有力地展现出黄旭华与李世英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场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B.本场以极限下潜实验过程为纵线,穿插了黄旭华对少年时的回忆,结构巧妙。
C.李世英的台词多用问句、排比句,如江涛奔涌而出,形成情感爆发式的独白。
D.本场结束时黄旭华吟诵的四言诗照应前文“我要制造军舰”,形成前呼后应。
3.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含有“言外之意”,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你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
4.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文本,分析本场戏剧中存在哪些冲突。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墨家的平等思想引致儒者和统治者上下其手。墨家自身过于艰苦而难行,言盈天下、技压群芳、荣显二百年的墨学一度中绝,此后,这个被儒者斥为无父禽兽的学说,两千年蒙尘。诚如孙诒让所云: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而墨竞绝。肇始自孙诒让的中绝论,为学界普遍接受。

然而,墨学式微,只是表面现象。虽然形势险恶,墨家作为一个具有师承传统的学派销声匿迹,但墨家思想并未中绝,而是由显入隐,成为文化的地下河。持续二百年的疾风骤雨,变成大象无形般的化生氤氲,恰似浸润大地而不言的霏霏细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棒,并没有给墨学致命一击,因为墨学本来走的就不是上层路线,而是平民小道。无论是《庄子》的百家之学,《荀子》的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的儒墨,还是其后《吕氏春秋》的天下十豪,司马迁《论六家要旨》中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汉书·艺文志》的十家,墨学皆占有一席之地。但潜隐后的墨学,不再是在与儒者的辩难中彰显自身,而是像择机而发的潜龙,潜隐民间发展,成为役夫之道和民间战斗的传教士(冯友兰语)。所谓墨学遭遇灭门之灾的说法,不过是以讹传讹的不实之词。

墨家十论,皆为现实之需,两千年来,我国社会政治制度上的尚贤认知,社会控制上的当同要求,处理国际关系上的非攻怀柔政策,百姓日用而不离的节用、节葬、非乐和非命民风,信仰上的兼爱、天志、明鬼传统,皆以文化潜流的方式存在。无论是作为社会治理的墨学,还是作为科学的墨学,抑或作为宗教的墨学,甚至作为游侠真经和农民起义纲领的墨学,都在无声处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并内化为国人习以为常的价值取向。思想史家藤尚思在比较百家后评说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价值最高的是墨家而不是儒道名法佛等家。墨流千年,洞泽大地。墨家作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学派固然消失了,但墨家文化两千年来一直陪伴着国人前行。唯其如此,在19世纪西学东渐风气下,墨学才能再次由隐而显,复归地上,研墨、谈墨成为一时之风尚,以致梁启超有今欲救亡,厥惟学墨的振臂一呼。

毫不夸张地说,秦汉以降,墨学虽失去显学之名,却拥有显学之实。

另外,在严酷的围剿中,也有许多墨家传人隐避东渡日本。日本立国,始于除祸东渡。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徐福,瞒天过海,将墨家许多传人混杂在童男女中一并东渡。徐福出海携带的千童百工中的百工,大都是墨者的化身。正是这批极富技术实践能力的墨者,为日本带去了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至今,日本的科技、文化、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都有浓厚的墨家色彩。

(摘编自刘长明、沈大光《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

材料二:

墨家是儒家最早的反对派和论敌。《墨子·非儒》对孔学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几乎是凡儒家支持的,墨家就反对;凡儒家反对的,墨家就支持。孟子论到墨家,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说: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儒墨斗法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学术论战,是战国百家争鸣的前奏。墨家在与儒家的不断辩难中彰显声音,传播思想,收纳门旋,亦因此而遭受自孟子等所下的无君父的铁判。后世一些人认为墨学沦为千年绝学,乃儒家刻意打压的结果。当然,(墨离为三的学派内部分裂、墨家尚同主张中潜在的专制倾向、其哲学在神义论鬼神观上的逻辑不自洽等,都被认为可能导致了墨学中绝。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即墨家准军事集团的组织建制及其为平民阶层代言的学派风格,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墨家的存在,相当于在国家权力之外另置第二权力。这个具有相当军事实力的会社帮派,为践行兼爱非攻的精神可以做到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是从不承诺放弃武力”“非攻而赞诛的团体。

(摘编自黄蕉风《两千年蒙尘,数十载开新——墨学在中国》)

材料三:

2016816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个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

取名墨子号,彰显中国文化自信。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来命名的。他的著作《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

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科学实验体系。它的在轨运行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中国科技之光闪耀在宇宙苍穹!

(摘编自《学习强国·领跑量子通讯的中国墨子号》)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以后,墨学一度中绝,原因是墨学是“无父”之“禽兽”的学说。这一“中绝”论,始于孙诒让,且为学界普遍接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棒,并没有给愚学致命一击。墨家思想在“独尊儒术”的主流价值观下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C.西汉以后,墨家作为一个具有师承传统的学派销声匿迹。墨家思想随之潜隐民间,成为“役夫之道”和“战斗的传教士”。
D.因为墨家文化两千年来一直陪伴着国人前行,所以,在19世纪西学东渐风气下,墨学才能再次由隐而显,复归于地上。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墨家是儒家最早的反对派和论敌,凡是儒家支持的,墨家就反对;凡是儒家反对的,墨家就支持。
B.墨学中绝也可能是因为墨家准军事集团的组织建制及其为平民阶层代言的学派风格不为统治者所容。
C.“墨子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先于欧美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使量子通信覆盖全球。
D.《墨经》里记载的“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的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墨子也因此成为科学家。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成书的《淮南子》,秉承了《吕氏春秋》的要义,逆“独尊”“罢黜”之势而上,甚至许多说法直接采自墨家。
B.墨学独有的平等思想,譬如人人劳动的平等劳动观,有财相分的共享观,充分考虑后代需求的代际平等观,润泽民间千年。
C.墨子说:“力,形之所以奋也。”(力是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近代物理学上“力”的概念与墨子对“力”的定义完全相同。
D.梁启超评价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一书:“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历史学家王桐龄说:“就目下形势而论,墨子学说之传播力,乃正如日出东方,光焰万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观矣。”蔡尚思说:“墨学被禁锢于古代,决不会被禁锢于后代。”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他们的说法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文本二:

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我的剑术荒疏已久,只能给你帮场,正像最黑暗的夜里一颗吐耀的明星一般,彼此相形之下,一定更显得你的本领的高强。

雷欧提斯   殿下不要取笑。

哈姆莱特   不,我可以举手起誓,这不是取笑。

国王          奥斯里克,把钝剑分给他们。哈姆莱特侄儿,你知道我们怎样打赌吗?

哈姆莱特   我知道,陛下;您把赌注下在实力较弱的一方了。

国王          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现在既然众人皆说他胜你一筹,那就叫他让你几招。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钝剑都是同样长短的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赛)

国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一幕)

1.潜台词是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语境能领悟出来的言语,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下列对《雷雨》《哈姆莱特》选段中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原文:周朴园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潜台词:你和你妈都太自以为是,竟敢不听从我的话!
B.《雷雨》原文:蘩漪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潜台词:无论如何这碗药我都是不会喝的!
C.《哈姆莱特》原文:国王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现在既然众人皆说他胜你一筹,那就叫他让你几招。潜台词:国王对哈姆莱特曾说过他看好雷欧提斯,是为了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使比赛激烈。
D.《哈姆莱特》原文:国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潜台词:是防备毒剑之计不成功,为毒酒之计作铺垫。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的出现,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激烈。她的出现,为了衬托了周萍的无奈和悲哀。
B.《雷雨》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不仅是对周冲的追问,也是对整个家庭道德秩序的维护。这一细节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即家庭内部的道德冲突和权力斗争。
C.《哈姆莱特》文中在比剑时,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D.《哈姆莱特》文中“这一个消息”是指哈姆莱特比剑胜利、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的消息。国王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实际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想激起哈姆莱特的斗志,又想借此机会除掉哈姆莱特或雷欧提斯。
3.请梳理并概括《雷雨》第一幕的主要冲突和情节发展。
4.请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对话的运用以及情节的构建等方面鉴赏《哈姆莱特》第一幕中的艺术特色。
2024-05-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宋·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欹眠:斜着身子睡觉。②邯郸道:比喻虚幻之路,也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的是词人退隐后居室幽静安然的场景,环境娟秀清新、灵动自然。词人善于用景物之间的颜色的对比和转换进行艺术渲染。
B.词人下阕转写隐逸后的生活,写出了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C.上阕一个“扫”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风人的动作情感,呼应了“尘不到”,突出了环境的清新。
D.词人在下阕中写到“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据此可以推断词人被迫归隐,但内心仍然渴望在朝廷做官。
2.该词所描绘的景物形象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词赏析。
2024-05-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