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489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

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

一字褒疑华衮赐②,千秋业付后人猜。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注】①本诗约作于康熙二十七年,时蒲松龄屡试不第,且所著《聊斋志异》 多受非议。诗人王士祺串亲访友期间与蒲松龄会面,对蒲的才学十分赞赏。 ②一字褒,用《春秋·谷梁传》中一字一褒,宠逾华衮之赐的典故。华衮,王公贵族的服装。疑,同,比、类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科考失意的“潦倒”之状,后通过“春风”“冻云”的状态表达心情的转变。
B.“穷途”是蒲松龄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概括,“涕”写出了诗人为自己悲苦的命运而落泪。
C.颈联诗人说自己所著的《聊斋志异》让后人去评论吧,传达出诗人豁达、释然的心理。
D.诗人在表达遇到知己的激动心情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个人的抱负和理性的思考。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2024-05-28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 生

路遥

就在当晚村里各种人对高加林回村进行各种议论的时候,刘立本的老婆和她的大女儿巧英,却正在立本家一孔闲窑里策划一件妇道人家的伎俩……

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儿巧英提了个筐子,出了村,来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附近打猪草。这地方并没有多少猪能吃的东西,巧英弄了半天还没把筐底子铺满。

巧英实际上并不是来打猪草的,她要在这里进行她和她妈昨天晚上谋划过的那件事。两个糊涂的女人,为了出气,决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这里,狠狠地类落他一通!因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这附近的地里劳动,因此在这个地方闹一下最合适。到时候,田野里的人就都会过来看热闹;而且很快就会在大马河上下川道传得刮风下雨!把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誉弄得臭臭的!叫他再能!

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俩谋划时,被巧玲在门外听见了。有文化的高中生进去劝母亲和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到时人家不会笑话高加林,而丢人的反倒会是她们,但两个不识字的妇道人家却把她臭骂了一通,弄得巧玲当晚上跑到学校另一个女老师那里睡觉去了。

巧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不像做姑娘时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众。每逢跟集上会,竟然还有一些远地的陌生小伙子以为她是个姑娘,就倾心地向她求爱;她立刻就用农村妇女最难听的粗话把这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和两个妹子不大一样,她从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盘继承了,有时心胸狭窄,精明得有点糊涂;但心地倒也善良,还有一股泼辣劲儿。眼下这行为纯粹是一肚子气鼓起来的。

现在她一边心不在焉地打猪草,一边留心望着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盘算她怎样给高加林制造这场难看。她一直脸色阴沉,撅着个嘴,早已经像演员一样进入了角色。

她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回过头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穿一件朴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条蓝布裤,脚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头发也留成了农村那种普通的“短帽盖”。她一切方面都变成一个农村少妇了,但看起来似乎倒比原来更惹人亲,更漂亮。巧珍的脸上既没有通常新婚妇女那种特别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场不幸给她留下的阴影。

“你到这儿干啥来了?”巧英问妹子。

“姐姐,快回!你千万不能这样!人家笑话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说。“什么事笑话我哩?”巧英愚蠢地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我昨晚上急得一夜没睡着。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妈妈数说了一番,她也觉得不该;然后我就来……”

“你真是个受罪鬼!”巧英打断了她的话,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语了。过了好一会,她才愤愤地说:“高加林不光辱没了你,把咱们一家人都拿猪尿泡打了,满身的臊气!你能忍了这口气,你忍着,我们可忍受不了,我今儿个非给他小子难看不可!”

“好姐姐哩!他现在也够可怜了,要是墙倒众人推,他往后可怎样活下去呀……”巧珍说着,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旋转起来。巧英执拗地把头一拧,说:“你别管,这是我的事!”说着,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丢,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狠狠把膝盖一抱,像一个粗野的男人一样。

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头抵在姐姐的怀里,哽咽着说:“我给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你不要这样对待加林。不管怎样,我心疼他,你要是这样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软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眼里涌出的泪珠,另一只手摩挲着巧珍的头,说:“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突然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心里知道你还爱他。唉,这坏小子要是早叫公家开除回来就好了……现在可怎办呀?我看得出来,这坏小子实际上心里也是爱你的,说不定他还要你哩,可现在……”

“不!”巧珍抬起泪水斑斑的脸,“这是不可能的,我已经结婚了。再说,我也应该和马拴过一辈子。马拴是好人,对我也好,我已经伤过心了,我再不能伤马拴的心了……”

巧英又长出了一口气,说:“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说着就站起来拿筐子。

巧珍也站起来,问:“你公公在不在家?”

“在哩。怎啦?”巧英问。

“是这样的,我昨晚还听巧玲说,公社可能还要叫咱们学校增加一个教师。加林回来一下子又习惯不了地里的劳动,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书。马拴是校管委会的,他昨晚上说马店村有他哩,说他一定代表马店村去给公社说。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块去求求明楼叔,让加林再去教书。你在旁边一定要帮我说话,你是他的儿媳妇,面子比我大……”巧英惊讶地张开嘴、望着妹妹了半天。她一条胳膊挽起筐子、过来用另一条胳膊搂住巧珍的肩头,说:“那咱们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萨心肠……”

(节选自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英打猪草的地点和时间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目的是让高加林的名誉扫地,这表现出她对高加林的恨,同时造成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没有文化的刘巧珍和高中毕业的妹妹巧玲,都反对姐姐和母亲要奚落羞辱高加林的这一做法,表明她们两个在这件事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观点。
C.姐姐巧英对待向她倾心求爱的陌生小伙子的态度,表现了她婚恋思想传统的一面;但她还有善良的一面,这为下文她立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D.巧珍的脸上既没有“特别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阴影”,表明她对高加林依然充满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隐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2.矛盾是小说情节编织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矛盾的发展过程。
3.路遥《人生》中的刘巧珍这一形象极具魅力。有评论说:“她虽不识字,却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做人、做事。”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4-05-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俩老头儿的醉梦时光

原上秋

过了大堤,下坡,就是黄河滩了。

俩老头儿在那里生,在那里长,那里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棵树,甚至路边的每棵荒草,他们都熟悉。

这条路,他们瞎摸也不会走错。沿着这条蜿蜒的土路下坡,走不多远,就是他们的村子——泥湾。

老陈问,今天到你家喝,还是到我家喝?

老薛说,到我家吧,去你家要从前街绕到后街,还要绕过一个大水坑,曲里拐弯的,太远。

老陈说,我家隔壁有一个小卖部,能凑个下酒菜。

老薛说,不用,我这里有你弟妹炸的花生米,够了。说着他把一包花生米拿出来,举了举。

他们来到老薛家。老薛家好找,在大路边上,门前有三棵大槐树。院子中间摆着一张石桌,围着石桌,是四个石墩。那是他们原先经常喝酒的地方。

他们很熟练地把花生米和酒摆上,一人倒一杯,互不相让。谁喝完,自己倒。他们就着油炸花生米,倒是喝出吃大席的感受。不大一会儿,一瓶酒见底,俩人晕乎起来。

老薛说,老陈啊,我咋觉得像在做梦呢?

老陈说,你回家,让弟妹掐掐你,掐醒了,那就是梦;掐着感觉疼,那就不是做梦。

老薛说,在生产队的时候,你当队长,天天领着大伙儿挖河,不到年根儿,泥腿不拔出来洗。

老陈说,那,也没吃上个啥好东西。

老薛说,后来呢,包产到户了,虽说饿不着肚子了,但一年忙到头,还是没富裕。

老陈说,黄河滩里,你想咋样?

老薛站起身,晃了一下才站稳。他回望刚才坐过的地方,微微一惊:根本没有所谓的石桌,也不存在四个石墩。三棵大槐树的地方,变成了三个很大的土坑。

老陈也站立起来,屁股上全是灰土。他们刚才是席地而坐。几颗花生米在一个白色塑料袋里,像羊粪一样滚着。空酒瓶歪在边上,瓶口正在滴着剩下的酒,在泥土上洇出一枚铜钱。

站立起来的老陈和老薛感觉好奇,他们对视,继而大笑,开始互相捶打。

阳光散乱一地,这是一个整村搬迁后的废墟。那些残砖碎瓦告诉你,这里曾是被烟火气浸润过的地方。老人们靠着几十年的记忆,一回回,总能轻车熟路找到这里,找到自己曾经的家。

老陈和老薛结伴儿回来好几次了。

他们笑着打着,打着笑着。老薛突然哭起来:老陈,咱们的家,没了。

停住手的老陈扶着老薛说,废话,不是没了,是搬走了。

老薛说,我每次上那楼时,总感觉没迈进这院子脚下踏实。

老陈说,你思想跟不上形势。当初政府动员搬家,我第一个响应,你呢?

老薛说,我不是也搬了?

老陈说,你还不是怕留在黄河滩里,没人和你做伴儿,怕狼吃了你?泥湾最后一个搬家,你说你,是不是落后分子?

老薛说,我哪能和你比,老干部,优秀党员。说真的,当看到你们戴着大红花,站在主席台上领奖时,真让人眼红。我得跟你学学,到时候也戴个大红花啥的。

老陈说,一定能。说罢,大笑一阵,突然停住。他提议,去他家看看。

去老陈家,遇到麻烦。他们记得,从老薛家出来,顺着一条大路朝西,见一个大石头再朝北走。大石头去哪了?没有了大石头,就没了走路的参照。转了半天,大水坑不见了,老陈说的小卖部也没了影,记忆中的街道和现在咋也无法印合。

老陈就说,不找了,回吧。

老薛附和着说,不找了,回吧。

回来的步履有些沉重,他们一直推着车走,谁都不说话。上了黄河大堤,往北望,一片繁华。那是黄陵新区。黄河滩里的人,都沐浴在新生活里……

老陈打破沉默,问老薛,现在,让你搬回来住,你愿意不愿意?

老薛思考一会儿说,这个,孩儿们肯定不愿意。

老陈说,没让你说孩子们,就说你自己。

老薛突然笑了,是大笑。老陈也笑,笑过,用手抹一把脸,湿了一片。

他们又出发了。前面的路灯一下子亮起来,宽敞的大路一直延伸到一片高楼里。那里,是他们的新家。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然只描写了两个老人的一次喝酒,却折射出了黄河滩上农民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很有以小见大之妙。
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展开情节并刻画人物,而细腻的场面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开篇写两个老人相约回家喝酒,篇幅过半,才让读者知晓是回老家的废墟上喝酒,悬念的设置使小说更耐人寻味。
D.清醒时两个老人心照不宣,喝到微醉时吐露心声,将因生活的巨变带来的无比欣喜之情表露无遗,小说的构思既自然又巧妙。
2.老陈的家为什么找不到呢?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析作者这样设计情节的深意。
3.请细读小说画波浪线处内容,从中梳理出人物内心包含的情感。
2024-05-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829日,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毫无预兆地宣布开售,取色自青藏高原的雅川青、来自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白沙银、源于云南紫芽茶树的南糯紫、象征青海黑独山雅丹地貌的雅丹黑,瞬间一机难求,题为致敬奔腾不息的力量宣传片也迅速火遍全网。雅鲁藏布江从青藏高原出发,蜿蜒的青色脉络融合无数支流;奔至扎曲大拐弯,面对艰险,全力以赴、奔涌向前;江川汇聚,山河同心,这才有了轻舟川行万里,已过万千重山。短短46秒,是华为手机的发展简史,更是我们大国韧性的生动写照。什么是大国韧性,为什么中国有韧性?2024,动荡与机遇并存,需要我们充满韧性、从容面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

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但有关图像和实物的发现却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战国晚期到两汉,一种半规型便面成为扇子的主流。其中以江陵马山楚墓出土、朱黑两色漆篾编成的最为精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塵尾”“塵尾扇”“羽扇比翼扇相继出现。羽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来加了长木柄。是领队的大鹿,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塵尾有领袖群伦含义。比翼扇又出于塵尾扇,上端改成鸟羽,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征。

隋唐时,纨扇起而代之,广为流行。纨扇亦即团扇,主要以竹木为骨架,制成种种形状,并用薄质丝绸糊成。南北朝时,纨扇扇面较大,唐代早期还多作腰圆形,近乎塵尾之转化。唐开元、天宝以来才多圆如满月式样。纨扇深得闺阁喜爱,古代诗词中多有反映,如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借团扇刻画出少女种种情态或愁思,可见扇子的功能已大为扩展。

宋元时期纨扇尽管还占主要地位,且更多样化,但同时也出现另一新品种折叠扇,即折扇。南宋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但扇面有画的传世实物连同图像反映、画录记载,两宋总计不到十件,元代更少。这种情况也许因当时多用山柿油涂于纸面做成油纸扇,不宜绘画,只供一般市民使用;或与当时风习有关,虽也有素纸折叠扇,但只充当执事仆从手中物,还不曾为文人雅士所赏玩,因而尚未成为书画家染翰挥毫的对象。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保留了大量元人生活情景,折叠扇仍只出现于小市民手中。

到了明代,折扇开始普遍流行,先起宫廷,后及社会。明永乐年间,成都所仿日本倭扇,年产约两万把。早期扇骨较少,后来才用细骨。扇面有加金箔者,特别精美的由皇帝赏给嫔妃或亲信大臣,较次的按节令分赐其他臣僚。近年各地明代藩王墓中均有贴金折扇及洒金折扇出土。浑金扇面还有用针拨画山石人物的,极似倭扇格式。也有加画龙、凤的,可能只限于帝后使用。至于骚人墨客等风雅之士,讲究扇面书画,使之更近于工艺品。当时的川蜀及苏州都是折扇的主要产地。折扇无疑已成为明代扇子的主流,影响到清代,前后约三个世纪之久。

歌舞百戏用扇子当道具,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歌扇已成为诗文中习用名辞,杂剧艺人不分男女,腰间必插一扇;元杂剧中扇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习惯上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有长及二尺的。演员借助扇子,表现角色的不同身份和心理状态,妙用无穷。剧目和文学作品中也有以扇为主题的,如桃花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晴雯撕扇等,可见其影响更大了。

折扇外骨的加工,明代已得到极大发展。象牙雕刻,螺钿镶嵌,及用玳瑁薄片粘贴,无所不有。但物极必反,不加雕饰的素骨竹片扇也曾流行一时,甚至一柄值几两银子。清代还特别重用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斑点有许多不同名称,若作完整秀美凤眼形状,有值银数十两的。至于进贡折扇,通常四柄放一扇匣内,似以苏、浙生产的占首位。

清代宫廷尚宫扇,包含各种不同式样。雍正四妃像中,即或执折扇,或执宫扇。宫扇一般式样多为上宽下略窄,扇柄多用羊脂玉、翡翠、象牙等珍贵材料加工而成,扇面还有用象牙劈成细丝编成网孔状的,这实在只是帝王的珍玩,已无任何实用意义。至于农人,则一律是蒲葵扇。高级官僚流行雕翎扇,贵重的有值纹银百两的,到辛亥革命后才随同封建王朝覆没而退出历史舞台。后来京剧名角余叔岩、马连良扮诸葛亮时手中挥摇的雕翎扇,大约从北京的前门外挂货铺花四五元就可买到。

(摘编自沈从文《中国文物常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扇子历史悠久,早期的扇子较大,并不用来障风蔽日,而借以彰显地位与特权。
B.隋唐时,纨扇深得闺阁喜爱,成为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扇子的功能才开始得以扩展。
C.雕翎扇在北京的前门货铺只卖四五元,因此它毫无价值,便不再在高级官僚中流行。
D.折扇在南宋生产规模大,但扇面有画的传世实物很少,这可能与当时的风习有关。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于实用目的而发明的扇子,从日常生活不断深入文化生活,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
B.在说明扇子的发展历程时,使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具体、更清晰。
C.随着社会的发展,扇子造型越发优美,构造越发精致,身价百倍,但辛亥革命后扇子仍退出了历史舞台。
D.从作为歌舞百戏的道具到成为剧目和文学作品的主题,这说明扇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3.学校举行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扇子的文化内涵,作为扇子文化区的宣传员,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列出解说要点。
2024-05-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写了割麦农民在烈日的曝晒下辛苦劳动的场景。

(2)苏轼《赤壁赋》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人与万物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与《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叙写一致。

2024-05-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后,中华美学融入许多西方美学因素,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如果深入历史作细致考察和分析,会发现在西方现代美学确立过程中,中华传统美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20世纪初中国美学家在接受西方美学时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众多西方美学术语和思想顺利融入现代汉语言和中华文化之中,并且能够与中华传统美学进行对接,而中华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吸收也没有造成其与中华传统美学的断裂。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美学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在一些流行工具书中,我们很难见到中华美学词条。例如,斯坦福哲学百科和维基百科中都有日本美学词条,但没有中华美学词条,日本美学用物哀、侘寂、幽玄、雅、跌宕等概念就将它的特征描绘出来,但我们很难找到一组概念来概括中华美学。这跟中华传统美学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国际化有关,也与中华美学丰富性和开放性有关。不过,这不是中华美学的缺点,是它博大精深的体现。从艺术风格或审美范畴上来看,中华美学和艺术的呈现已经十分丰富了。《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等著作中列举的审美风格或审美特性都多达24种。

中华美学拥有如此丰富的审美范畴,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长的文明。尽管人类历史上也有其他古老文明,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有过中断,没能很好地延续下来。中华美学中丰富的审美范畴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同时,地域差异也导致了审美范畴多样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气候、地貌、生活方式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偏好。而且,中华文明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若干思想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儒家、道家以及在佛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禅宗,对中华美学影响深远。

尽管不同美学史家对欧洲现代美学有不同界定,但核心概念不外乎无利害性、想象、趣味、崇高、内在感官、美的艺术等。表面上看,这些概念都源于欧洲,但它们实际上是18世纪欧洲多元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们大多可以在中华传统美学中找到渊源。

不过,我们更看重的美学现代特征,不在于它是由一系列特定范畴组成的,而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任何特定范畴,不管它们多么有弹性,都有可能因为经典化而凝固为一成不变的规则,从而失去它的现代特征。在风格矩阵中,对任何风格的界定都建立在与其他风格的关系的基础上,风格数量越多,对任何一种风格的界定越难。要在中华美学风格矩阵中做鉴定,就需要高度发达的识别力和感受力。

(摘编自彭锋《中华美学是丰富又开放的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美学与西方美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
B.对于欧洲现代美学,不同的美学家有不同的界定,就形成了不同的核心概念。
C.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文明来说,中华文明延续的时间最长,其历史没有中断过。
D.“日本美学”很容易用物哀、诧寂、幽玄、雅、跌宕等概念来进行描绘概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中华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关系为基础,论证了中华美学丰富又开放的特点。
B.文章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地域差异、思想形成等论证中华美学审美范畴的丰富性。
C.对风格矩阵的解说是为了论证美学的现代特征会因凝固为一成不变的规则而失去。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了“日本美学”词条和《二十四诗品》的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中华美学有丰富性和开放性,所以西方学者对中华美学难以用一组概念来概括。
B.地域、气候、地貌、生活方式等虽有所不同,但造就的中华美学的审美风格相同。
C.对欧洲现代美学界定的核心概念虽源于欧洲,其渊源却都可从中华传统美学中找到。
D.我们更看重的美学现代特征,主要是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而不在于它的组成范畴。
2024-05-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然界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看不到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红绿色盲。除灵长类动物外的哺乳动物都没有绿色视锥细胞,绿色对它们来说和灰色没什么区别,而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来说也是哺乳动物,所以绿色的皮毛并不能起到比其他颜色更好的保护作用。

绿毛既然谁都看不出来,那么至少是一个无害的特点,为什么不能保留下来?一个物种的基因序列非常庞大,每次复制时都会有极低的比例出现复制错误,而这些错误完全是随机产生的,复制产生基因变异的量比环境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量大得多。哺乳动物的毛发只有黑色素、褐色素,再算上白化基因,只有三种原色。想有绿毛要靠基因突变偶然排出了一段产生绿毛的基因编码,但这种突变也可能带来另外的有害表现,如软骨病、耳聋眼瞎,所以即使绿毛的动物被生出来,也都被淘汰了。就算有幸存活了那么几只健康的绿毛动物,但是绿毛对生存没有什么优势,没有变绿动物照样活得很好。日积月累,我们看到绿毛哺乳动物的概率极低。

灵长类之所以有三种视锥细胞,也不是凭空产生。人类的三种视锥细胞对光波的敏感峰值分别是560纳米、530纳米和420纳米,而人类可见光范围是400730纳米。560纳米,530纳米,两种视锥细胞的敏感峰值离得那么近,那是因为最早它们是同一条基因倍增后变异出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还得从我们生活在树上的老祖先说起。

最早的灵长类是100%素食的。很多水果在大部分生长时间里糖分含量都很低,只有在成熟的最末期糖分才会突然增加。糖分的多少可以反映在果实颜色上。如果哪个原始祖先在基因变异中偶然得到一个小的改进,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度的差异,那他就能获得更多能量,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增,其后代活下来的概率也大增。渐渐地,凡是活下来的都是可以分辨那浅绿色和深绿色、浅红色和深红色的个体了。

那么我们今后还会演化吗?当然。科学家们发现绝大多数男性视锥细胞有2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但是也测到了1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以及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情况,而且发现绿色素和红色素基因比例不同的男性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强度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对有3个绿色素基因1个红色素基因的人来说,是不是可能将演化途中多出来的那条绿色素的基因变成黄色素的基因呢?那样的话,这部分男性看到的也将是四原色的世界。

听觉也如此。正常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听觉的感受器中内耳的毛细胞是重要的一环,可是它们从出生后数目就不再增多,只有5万多个,这些毛细胞会因为疾病、巨大的噪声,或者抗生素的原因受损。这种损失是永久性的,不能再生,所以人的听力从出生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一般到了60岁,大部分人都听不到6000Hz以上的声音了。所以在一场小提琴演奏中,高频谐振的部分他们是听不到的,而各倍频振的叠加才形成了整体的音色。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都是如此,这使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别在我们感知到的信息总量中占比很小。也就是我们的认知是由大多数共识和少部分差异构成。

当我们沉下心去品味差异,试图感受别人的世界时,艺术与合作就产生了;当我们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感受时,矛盾和战争由此开始。

(摘编自《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绿色皮毛》)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是“我们在自然界中看不到绿色皮毛哺乳动物”原因的一项是(     
A.自然界正常状态下的哺乳动物毛发只有三种颜色:黑、褐、白,出现绿色皮毛动物需要低概率的基因突变。
B.绿色皮毛基因突变常伴随软骨病、耳聋眼瞎等缺陷,使得绿色皮毛的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淘汰。
C.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多样化的生存策略,包括适应不同环境、发展其他生存技能等,而绿色皮毛并非其必要的进化方向。
D.哺乳动物的天敌一般是不能分辨绿色的哺乳动物,绿色皮毛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具备特殊的伪装保护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皮毛对哺乳动物无保护作用,因此被自然选择淘汰。
B.哺乳动物体内并无绿色素基因,所以无法长出绿色皮毛。
C.人类的早期祖先可能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无法区分红绿两种颜色。
D.每个人的基因都不相同,这决定了每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
3.假如一小部分人能看到“四原色的世界”,这种特点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加强耕地保护的相关工作通告如下:

①县内大片的耕地遭到无情地毁坏,不禁让人感到惋惜。为此,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节约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严禁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②照着自己的想法在耕地上建房、采石、取土等;严禁未经批准在耕地上种植树木;严禁在耕地上挖湖造景、种植草皮:严禁违规超标准建设绿化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达到5亩或耕地10亩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占用耕地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可以处每平方米1001000元罚款,并责令拆除复耕到位。

根据《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违规在耕地上种植树木、苗木的,由当事人自行移除,恢复耕种:未自行移除的,将依法强制清除。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或者挖塘养鱼的,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③责令改正:未自行改正的,将进行相应处罚。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凡在本县区内存在违反耕地保护有关规定的行为,务必于一周内整改,恢复耕种条件。④较长时间不整改的,由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从重处理。

特此通告。

某县农业农村局

2023921

1.下列关于这则通告画横线的四处表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表达对遭破坏的耕地的惋惜,可引起共鸣,用在此处比较贴切。
B.②处属于口语化的表达,用在此处显得不够庄重,应改成“擅自”。
C.③处含有命令的语气,带有强制的意味,用在此处体现了严肃性。
D.④处未指出明确的时间,缺乏严谨性,此处应改成“逾期”。
2.请把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024-05-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请看这句话末尾的句号。仅为这个句号1/10000大小的粒子,能有什么用?答案超乎你的想象。这个大小的粒子是纳米级的,依托纳米级材料的技术,正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例如,碳纳米纤维可增加飞机的强度,银纳米粒子可制成抗菌织物,而保湿纳米粒子可用于化妆品。

纳米粒子正在改变医学。一直以来,当大脑需要药物治疗时, A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一种纳米粒子。这种可穿过血脑屏障的神奇的纳米粒子,是科学家们经过不断探索研发出来的能够解决脑部疾病药物递送难题的新型脂质体,它将会是脑部疾病患者的福音。此外,眼药水中的纳米粒子可以协助矫正视力;植入眼睛、耳朵或大脑中的纳米粒子,可使人类的夜视能力或听力高度提升。

纳米粒子能带来诸多好处,那么它们对人类来说安全吗?①以大家较熟悉的氧化锌为例,②氧化锌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核,认为是安全有效的。③科学家们尽管已经比较了解大粒子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④但并不完全了解纳米级氧化锌对健康的影响。⑤一些前沿的使用人类细胞进行分析的研究,⑥甚至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人们既担心穿过人体细胞膜的纳米级粒子对健康的影响,     B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晒霜中的纳米级氧化锌正在破坏珊瑚礁,但目前全世界每年要产出数百吨的纳米级氧化锌。这种物质不易降解,如果人们不能更好地了解它,必然也无法预测它最终是否会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2.文中第一段对纳米级粒子大小和用处的说明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5-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