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中国古典建筑从很早便开始确立理性精神的建筑艺术总体特征。西方古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中国则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俗中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体到建筑内部,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而是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是类同的,像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如吸江亭”“面花轩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典建筑的理性精神》,有删改)

材料三:

30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直言,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面对城市千城一面的尴尬,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塑造者的中国建筑师们,似乎难辞其咎。建筑设计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建筑师不仅仅需要接受技术层面的教育。建筑创作是否有丰富的建筑语言,取决于建筑师本身的文化修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认为,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缺少丰富的设计语言,没能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还应依靠建筑师加强自身的文化熏陶。

在中国,与千城一面相对应的,是大量山寨建筑及奇特建筑的不断兴起。阜宁的悉尼歌剧院、苏州的大秋裤、沈阳的大铜钱……这些年涌现出的建筑创新,不断成为被市民吐槽的热点。

建筑创新的三大动力是人的审美疲劳、创作环境的改变和创作者的自我批判。中国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模仿建筑大师的作品,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王振军说。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大量的建筑设计还应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以适宜人居为标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认为,中国的建筑师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大浪潮里面,总觉得自己像个被雇佣的打工者,这主要源于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建筑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人文关怀,特别是关爱弱势群体,维护公共利益。其实设计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设计会感动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

(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人民网”20138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建筑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中国建筑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法”的灵活性。
B.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都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色。
C.我国长城是古典建筑中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完美结合,也是局部和整体和谐统一的典范。
D.随着古建筑群逐渐消失,中国城市建筑便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变得没有了灵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房子多有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向南,常在庭院或天井种植树木花草,这在李泽厚看来都是源于中国人的理性精神。
B.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布置并联系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就是中国建筑上所说的“文法”。
C.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具体到建筑内部则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与人和生活的亲和力,人是所有建筑的中心。
D.追求建筑创新,会导致山寨建筑的泛滥和奇特建筑的大量兴起,最终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的“词汇”和“文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词汇”和“文法”为喻,从重要的概念入手,目的是为了深入浅出地说明中国建筑的构成原理。
B.材料二按照总分结构,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中国古典建筑中所体现出的理性精神,由表及里,层次清晰。
C.材料三从现象入手,多次引用权威专家的言论,意在客观地分析现代建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都使用了“往往”“一般地”“似乎”这类的词语,这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性和语言的分寸感。
4.建筑师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的传统才能塑造出有灵魂的现代城市建筑?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5.下面一则选文中关于建筑的描写表现出了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哪些具体特征?请简要说明。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节选自《阿房宫赋》)

2023-07-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诗人过去已听说过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心早已向往之,今日登楼绝非唐突行事,而是实现了昔日的心愿,字里行间潜藏着喜悦之情。
B.诗歌颔联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国的幅员辽阔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的开阔宏伟壮观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
C.颔联是诗人登上洞庭湖所见之景,颈联则是诗人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上下两联,彼此映衬,益发显示出景之雄伟壮阔,情之孤苦伶仃。
D.这首诗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2.结句作者言己“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涕泗流”的原因。
2023-07-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辉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泱泱齐风,美美齐地。境内齐山、鲁山、原山、潭溪山嵯峨奇异,马踏湖、文昌湖、五阳湖、天鹅湖一望无垠,开元溶洞、樵岭前溶洞、沂源溶洞绵延不绝,博山莱、周村烧饼、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和清水小龙虾唇齿留香。淄博的五区三县,都有各具特色的美景美食,也都有滋滋作响、念念不忘的烧烤,欢迎大家择时品尝体验。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三件套”所加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永远地睡着了”,这饱含情感的文字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B.别里科夫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是一只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
C.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D.学习《促织》《变形记》,要深刻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段介绍文字让人感受到了“诗与远方”的意味,请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     ),引人入胜。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对于故事的发展,,也可能身在局中。比如,铁凝《哦,香雪》的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外,鲁迅《祝福》中的则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同的叙述视角,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注意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如《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从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一波三折,(     ),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同时,,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在一步步走向末路的过程中,又有着求生的挣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格外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那些。比如学校篮球赛,上届冠军队竟然被初出茅庐的新生球队打得(     ),生活中有许多这一类有趣的事,只要善于发现、留心积累,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竭力搜刮财物却又不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也有人说:人生不是起跑线决定的比赛,任何时候都能创造无限可能。

对于上述观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022-12-06更新 | 304次组卷 | 30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微写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


学习完第一单元,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闻一多、昌耀,都对“青春”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可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400字。
2022-11-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      遗:放弃
B.师道之不    复:恢复
C.师焉,或不焉   或:或者
D.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           冰,水为
B.师不必贤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
C.皆出于此乎                  贤不及孔子
D.吾尝终日思矣              术业有专攻,如是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C.句读,古时指文辞休止或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故要学习句读。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课文中指后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22-11-1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古诗文默写。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中用夸张的手法具体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浪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感慨自己白发如霜、命运多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三句构成了七组叠字,统领全词,展示出凄凉萧条的意境,奠定了“愁”的基调。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022-11-16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